《內科醫囑速查手冊》

《內科醫囑速查手冊》

《內科醫囑速查手冊》醫學書籍,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適合低年資醫師、內科研究生、實習生及全科醫師閱讀、參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醫囑是治療方案的體現。開醫囑可以反映臨床醫師處理疾病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的能力和水平。《內科醫囑速查手冊》列出內科常見疾病的醫囑及特殊情況下的醫囑,並採用注釋的形式對醫囑中重要檢查、治療及使用注意事項、可選擇的替代方案等進行詳細講解,可以彌補低年資醫師經驗的不足。病種全面,包括分期、分型、併發症、合併症的醫囑;醫囑內容豐富,介紹常規檢查、特殊檢查、常規治療、替代方案及其他可選用藥物。還附個別疾病的評分表、常見化驗檢查參考值及處方常用外文縮寫表。

目錄

第一章呼吸系統疾病/1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二、急性氣管支氣管炎2
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急性發作4
四、支氣管哮喘6
(一)輕度持續發作6
(二)中度持續發作7
(三)重度持續發作8
五、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11
六、支氣管擴張13
七、咯血15
八、肺炎球菌肺炎(合併感染性休克)17
九、葡萄球菌肺炎20
十、肺炎克雷伯桿菌肺炎21
十一、銅綠假單孢菌肺炎23
十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24
十三、軍團菌肺炎25
十四、肺炎支原體肺炎26
十五、肺炎衣原體肺炎27
十六、病毒性肺炎28
十七、肺念珠菌病30
十八、肺曲菌病31
十九、肺隱球菌病32
二十、放射性肺炎33
二十一、吸入性肺炎34
二十二、肺膿腫35
二十三、氣胸36
二十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7
二十五、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39
二十六、原發性支氣管肺癌41
二十七、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瀰漫性間質性肺病)42
二十八、肺栓塞43
二十九、肺結核45
三十、結核性胸膜炎46
三十一、結節病47
三十二、胸膜間皮瘤49
三十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50
第二章循環系統疾病/52
一、心搏驟停52
二、心源性休克53
三、高血壓危象55
四、心力衰竭56
(一)輕、中度(Ⅰ級、Ⅱ級)56
(二)重度(Ⅲ~Ⅳ級)59
五、病態竇房結綜合徵60
(一)不伴阿斯綜合徵發作60
(二)伴阿斯綜合徵發作61
六、高危室性期前收縮(早搏)62
七、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63
八、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64
九、心房顫動(急性發作)65
十、二度Ⅱ型、三度房室傳導阻滯66
十一、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後67
十二、心肌病67
(一)擴張型(伴心功能不全)67
(二)肥厚型(伴心功能不全)69
(三)限制型(伴心功能不全)69
十三、心絞痛70
(一)穩定型70
(二)不穩定型71
十四、急性心肌梗死72
(一)無嚴重併發症72
(二)伴有三度房室傳導阻滯73
(三)伴室上性心動過速74
(四)伴低血壓或休克74
(五)伴心力衰竭76
十五、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PTCA)、冠狀動脈內支架置入術後77
十六、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78
十七、急性滲出性心包炎79
十八、風濕熱(指以風濕性心臟炎為主要表現的風濕熱)80
十九、慢性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合併心力衰竭81
二十、感染性心內膜炎81
二十一、主動脈夾層82
二十二、雷諾現象84
二十三、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85
二十四、深靜脈血栓形成(DVT)86
第三章消化系統疾病/88
一、急性胃腸炎88
二、劇烈嘔吐89
三、上消化道出血90
(一)非靜脈曲張性90
(二)靜脈曲張性92
四、下消化道出血94
五、腹水96
六、黃疸97
七、慢性腹瀉100
八、急性腐蝕性胃炎101
九、胃食管反流病(GERD)102
十、慢性胃炎104
十一、賁門失弛緩症105
十二、消化性潰瘍106
十三、胃癌108
胃癌化療111
十四、急性出血性腸炎113
十五、腸梗阻114
十六、潰瘍性結腸炎116
十七、克羅恩病(Crohn病)118
十八、假膜性小腸結腸炎121
十九、大腸癌122
大腸癌化療123
二十、腸結核124
二十一、缺血性腸病125
二十二、消化道息肉126
二十三、肝硬化127
二十四、肝膿腫129
二十五、急性肝功能衰竭130
二十六、藥物性肝病133
二十七、原發性肝癌134
二十八、肝性腦病136
二十九、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138
三十、急性膽囊炎140
三十一、急性胰腺炎141
(一)急性輕症(水腫型)141
(二)急性重症(出血壞死型)142
三十二、慢性胰腺炎145
三十三、結核性腹膜炎147
第四章泌尿系統疾病/149
一、急性腎功能衰竭149
(一)少尿期149
(二)多尿期150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151
(一)氮質血症期151
(二)尿毒症期152
三、急性腎小球腎炎154
四、急性腎盂腎炎156
五、急進性腎小球腎炎157
六、急性間質性腎炎160
七、慢性腎小球腎炎161
八、慢性腎盂腎炎162
九、腎病綜合徵163
十、IgA腎病167
十一、狼瘡腎炎168
十二、過敏性紫癜腎炎171
十三、腎小管酸中毒172
(一)Ⅰ型(低血鉀型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172
(二)Ⅱ型(近端腎小管性酸中毒)173
十四、腎動脈狹窄174
第五章血液系統疾病/176
一、缺鐵性貧血176
二、巨幼細胞貧血177
三、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178
(一)非重型178
(二)重型179
四、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181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溫抗體型)183
六、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185
七、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186
八、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188
九、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189
十、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192
十一、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195
十二、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197
十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198
十四、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200
十五、淋巴瘤201
(一)霍奇金病(HD)201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03
十六、多發性骨髓瘤205
十七、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207
十八、過敏性紫癜209
十九、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MDS)210
二十、血友病212
二十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214
二十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215
第六章內分泌系統疾病和代謝疾病/217
一、下丘腦綜合徵217
二、空蝶鞍綜合徵219
三、垂體瘤220
四、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221
五、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223
六、垂體性侏儒症224
七、成人腺垂體功能減退症226
八、垂體危象228
九、尿崩症229
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230
十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231
十二、庫欣綜合徵(皮質醇增多症)233
十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235
十四、嗜鉻細胞瘤238
十五、單純性甲狀腺腫240
十六、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241
(一)131I治療前準備243
(二)合併周期性麻痹244
(三)合併格雷夫期斯病(Graves病)244
十七、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246
十八、甲狀腺功能減退症247
黏液性水腫昏迷248
十九、甲狀腺炎249
(一)亞急性249
(二)慢性淋巴細胞性250
二十、自主性高功能甲狀腺結節251
二十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252
二十二、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甲旁亢)253
(一)原發性253
(二)甲狀旁腺危象255
二十三、胰島細胞瘤255
二十四、低血糖症257
二十五、糖尿病258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61
(二)高滲性高血糖狀態263
二十六、肥胖264
二十七、高脂蛋白血症265
二十八、痛風及高尿酸血症266
第七章風濕性疾病及骨關節病/267
一、風濕熱267
二、系統性紅斑狼瘡(SLE)270
(一)輕型270
(二)重型271
(三)狼瘡腎炎和狼瘡血管炎273
(四)合併妊娠274
三、狼瘡危象275
(一)急進性腎小球腎炎275
(二)神經精神性狼瘡276
(三)重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77
四、類風濕關節炎(RA)279
(二)輕症279
(二)重症281
五、成人斯蒂爾病284
六、強直性脊柱炎286
七、瑞特綜合徵288
八、銀屑病關節炎289
九、炎性腸病關節炎291
十、多發性肌炎、皮肌炎292
十一、系統性硬化病294
伴嚴重雷諾現象295
十二、大動脈炎297
十三、多發性大動脈炎298
十四、結節性多動脈炎299
十五、韋格納肉芽腫病300
十六、貝赫切特(白塞)綜合徵302
十七、乾燥綜合徵304
十八、混合結締組織病306
十九、結節性脂膜炎307
二十、嗜酸性筋膜炎308
二十一、骨關節炎(OA)308
第八章神經系統疾病/312
一、三叉神經痛312
二、面神經炎313
三、偏側面肌痙攣314
四、坐骨神經痛315
五、多發性周圍神經病316
六、急性炎症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吉蘭巴雷綜合徵)317
七、急性脊髓炎(非特異性)318
八、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320
九、脊髓壓迫症(壓迫性脊髓症)321
十、脊髓空洞症322
十一、脊髓蛛網膜炎323
十二、偏頭痛324
十三、緊張性頭痛325
十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326
十五、血栓形成性腦梗死327
十六、栓塞性腦梗死331
十七、腦出血333
十八、蛛網膜下腔出血(SAH)334
十九、病毒性腦膜炎336
二十、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HSE)337
二十一、急性細菌性腦膜炎339
二十二、結核性腦膜炎340
二十三、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342
二十四、腦囊蟲病344
二十五、神經梅毒345
二十六、肝豆狀核變性346
二十七、帕金森病347
二十八、小舞蹈病349
二十九、多發性硬化(MS)350
三十、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351
三十一、癲352
(一)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352
(二)複雜部分性發作353
三十二、癲持續狀態355
三十三、運動神經元病356
三十四、重症肌無力(MG)357
三十五、肌無力危象359
三十六、多發性(皮)肌炎360
三十七、進行性肌營養不良361
三十八、周期性癱瘓(低鉀型)362
第九章傳染性疾病/364
一、病毒性肝炎364
二、流行性感冒365
三、流行性腮腺炎366
四、麻疹367
五、水痘和帶狀皰疹368
六、風疹369
七、脊髓灰質炎369
八、流行性乙型腦炎370
(一)輕型370
(二)重型371
九、狂犬病373
十、流行性出血熱373
(一)一般情況373
(二)低血壓期374
(三)少尿期375
(四)多尿期375
十一、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377
十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377
十三、恙蟲病379
十四、白喉379
十五、百日咳380
十六、猩紅熱381
十七、傷寒382
(一)輕型382
(二)爆發型(並發腸出血、穿孔)383
(三)爆發型(並發心肌炎、肝炎、DIC)384
十八、細菌性痢疾(菌痢)385
(一)急性(普通型、輕型)385
(二)急性(中毒型)386
(三)慢性388
十九、霍亂388
二十、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390
二十一、早期梅毒391
二十二、鉤端螺鏇體病392
二十三、萊姆病393
二十四、阿米巴病393
二十五、瘧疾394
(一)普通型394
(二)腦型395
二十六、絲蟲病396
二十七、鉤蟲病397
二十八、血吸蟲病398
二十九、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愛滋病)399
第十章理化因子所致疾病/401
一、阿片類藥物中毒401
二、急性巴比妥類藥物中毒402
三、苯二氮類藥物中毒403
四、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中毒404
五、三環類抗抑鬱藥物中毒406
六、對乙醯氨基酚中毒407
七、苯丙胺中毒407
八、阿托品、顛茄及莨菪鹼中毒408
九、有機磷農藥中毒409
十、有機氯農藥中毒412
十一、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中毒413
十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中毒414
十三、殺蟲脒中毒415
十四、殺鼠劑中毒416
(一)敵鼠中毒416
(二)磷化鋅中毒416
十五、刺激性氣體中毒417
十六、一氧化碳中毒418
十七、急性硫化氫中毒419
十八、甲醇中毒420
十九、急性酒精中毒421
二十、汽油中毒421
二十一、苯中毒422
二十二、二硫化碳中毒424
二十三、急性鉛中毒424
二十四、急性汞中毒425
二十五、急性錳中毒426
二十六、急性砷中毒427
二十七、毒蛇咬傷中毒428
二十八、河豚毒素中毒430
二十九、木薯中毒431
三十、白果中毒432
三十一、夾竹桃中毒433
三十二、毒蘑菇中毒434
三十三、亞硝酸鹽中毒435
三十四、急性高原病436
三十五、慢性高原病437
三十六、減壓病438
三十七、急性放射病439
三十八、熱射病440
三十九、凍僵與凍傷440
四十、淹溺441
四十一、電擊傷442
四十二、暈動病443
附錄A臨床常見化驗正常參考值/445
一、血液檢查445
二、尿液446
三、糞常規447
四、血液生化448
五、血氣分析和肺功能測定449
六、腎功能檢查451
七、免疫學檢測452
八、內分泌激素453
九、腦脊液檢查456
附錄B處方常用外文縮寫表/457
參考文獻/459

前言

醫囑是醫師為病人制訂各種診療的具體措施,而醫囑單是醫師擬訂診療計畫的記錄和護士完成診療計畫核查的依據,是臨床診療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在目前我國臨床醫師的培養模式下,那些剛剛走出醫科大學校門步入臨床工作崗位的年輕醫師們面對形形色色、錯綜複雜的疾病常常感到無所適從;他們深切地體會到做一名臨床醫師不能只掌握教科書上的醫學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在醫學理論指導下處理疾病的具體措施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會“開醫囑”。《內科醫囑速查手冊》正是基於年輕醫師們的這種迫切需求而編寫的,它為臨床低年資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提供了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快速通道”。
本書的編寫按臨床低年資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的培養目標,力求體現內科醫師臨床實戰場景和臨床思維能力,注重內科臨床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具有實戰性和查閱方便的特點,強調內科臨床醫師認識和處理內科疾病的臨床思維方式及具體方法,並套用這些理論、方法分析和處理與內科疾病有關的問題。
本書按系統分為十個章節,包括了內科各個系統疾病以及傳染病和中毒性疾病等。每個系統所收編的病種較為全面,且均為需要住院治療的疾病。本書的編者均為“三級甲等”醫院的資深內科專家,他們的臨床經驗豐富,在各自專業領域中有很深造詣,不但有適用於大多數病人的常用醫囑,還列出許多適用於具體情況或特殊情況下的醫囑,尤其重視老年患者與普通成年患者的區別,醫囑內容也力求“新”、“全”、“實”。但由於疾病的個體化差異,希望年輕醫師們在處理臨床疾病時不要生搬硬套本書中的醫囑,而應以本書為借鑑,根據具體情況制訂出最合理有效的醫囑。
如今醫學科學正處於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時代,隨著對疾病更加深入的了解,隨著新藥物、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因此,本書的局限性也在所難免,希望讀者朋友們多提寶貴意見。希望這本書能成為年輕醫師朋友們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精彩書摘

①急性呼吸衰竭嚴重缺氧時予高濃度吸氧(>35%),待病情穩定後將吸氧濃度調至可糾正缺氧的最低水平。超過24h的長時間高濃度給氧(>60%)可致氧中毒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發生。Ⅱ型呼吸衰竭時因通氣不足,氧療過度可抑制通氣,導致PaC0z進一步升高,應予低濃度吸氧(1~2L/min)(<35%),使Pauz維持在60mmHg左右。
②抗感染治療: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呼吸衰竭類型,誘發因素主要為肺部感染。即使非感染因素誘發,呼吸衰竭也很快會發生繼發性肺部感染,尤其是實行人工通氣者,因此積極防治是重要措施之一,一般選用廣譜高效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曲松、頭孢他啶(後者尤適用於銅綠假單孢菌感染),以及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黴素)或加內醯胺酶抑制藥(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③呼吸衰竭時套用呼吸興奮劑主要作用為興奮呼吸中樞,增加呼吸頻率,以改善肺泡通氣量,因此需要在氣道已解痙通暢的基礎上套用。呼吸興奮劑一般作用短暫,耐藥發生較快,副作用有驚厥、血壓升高、呼吸肌疲勞、機體耗氧量增加等。因此,必須維持套用,做到用量合理,防止盲目加大劑量,對已有呼吸朋疲勞者尤應小心慎用。主要套用於嗜睡、昏迷等此類患者,尤其適用於呼吸中樞抑制藥(如催眠藥中毒)所致的呼吸衰竭。尼司剎米能直接興奮呼吸中樞,也可刺激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反射性地興奮呼吸中樞,使呼吸加深加快,並提高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臨床套用最廣,對肺心病呼吸衰竭和嗎啡引走的呼吸抑制效果尤好,最宜靜脈注射,成人每次0.25~0.5g,可擄病情再次用。洛貝林對呼吸中樞無直接興奮作用,具菸鹼樣作用可刺激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感受器,反射性興奮呼吸中樞,成人每次3~10mg,皮下或肌內注射,亦可3~6mg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每隔30min給藥1次。
④用於糾正呼吸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酸中毒的酸鹼失衡,側pH升高至7.25左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