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帝跪禮
中國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相互叩拜是對等的,來而不往非禮也。君王與百官也平等,都採用跪坐姿勢上朝議會,並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單方面的三拜九叩,畢竟,自然界和死人是無法還禮的。
劉邦七年的時候,叔孫通倡導宴席禮儀:劉邦皇帝入席跪坐時,群臣“皆伏抑首”,被某些作者認為是跪拜的源頭,其實,每人面前都有宴桌,應該是“皆伏(案)抑首”,也就是略微前傾點頭表示尊敬而已,連鞠躬都算不上。
凳子始於漢末魏晉年代,初名為胡床或馬扎。到唐明宗時期凳子有了靠背,叫椅子。到宋代出現帶扶手的交椅,這就是權力的象徵,梁山泊有草寇交椅,宮廷有龍椅或者叫御座,成語正襟危坐就是指稱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凳子椅子的出現,改變了權力者的坐姿,使相互叩拜的禮節出現了不對稱,就有了尊貴和屈辱。
到了宋朝,高腿坐具凳子椅子,徹底取代了矮腿坐具,正坐廢棄,作為正坐的副產品‘跪禮’,也變了味道,使相互叩拜的禮節出現了不對稱。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體投地,俯於坐者腳下。在宋朝人看來,這充滿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認罪的時候才會用。
什麼人才跪?奴隸和罪犯!對於普通人,天地君親師,只用跪到第二位,就是見了君主……宋朝人親切的稱為‘官家’……也是只需要作揖即可。後面的親與師更不用說……
至於中國人什麼時候有了跪下禮呢?要誠摯感謝,蒙元那位耶律楚材宰相的發明。
蒙古人原本尊卑觀念比較淡薄,這位天才的耶律大哥,決定用跪禮來修正這一點。窩闊台登基,他對察合台說:“你雖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從地位上講,你是臣子,應當對大汗行跪拜禮。你帶頭下跪了,就沒有人敢不拜。”於是,察合台就率領蒙古各部向大汗窩闊台行雙膝跪拜大禮。
從此,跪拜在蒙元一發而不可收,從中國原本最莊重的謝禮變成見面禮,越跪越多,動輒便跪,見到級別高一點的就要跪,跪軟了膝蓋,跪斷了風骨、跪軟了氣節……
看一看元朝的其他發明
拍馬屁
源於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牽著馬相遇時,常要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馬膘如何,並附帶隨口夸上幾聲“好馬”,以博得馬主人的歡心。
手紙
在唐宋之前,用的都叫“廁籌”的木頭片或者竹片。
從元朝開始,出現了用手紙擦屁股,還出現一個專門負責製造如廁使用的草紙的後勤機構——寶鈔司。
蒸餾酒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有了這一工藝,才製作出高度數白酒,宋代以前都是低度酒。
行省制度
行省制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祖中統年間,尚書省併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這一制度,經明清演化,到現在還在沿用。
漢語漢字的白話和簡化
另外,白話的普及(元代白話大流行,連聖旨也用上白話)、文字的簡化(元刻本上的許多簡體文字)、漢字拼音化方案(八思巴文)的提出,這種種文化現象都意味著元朝向近代社會轉型的特徵遠比宋朝更為顯著。
科技上發明
元朝黃道婆改進紡織技術,使老百姓普遍可以穿上棉衣。
由郭守敬主導的《授時曆》,其精度已經和現在的天文曆法相差無幾,差值約為25.92秒。這部天文曆法要比歐洲國家先進300多年。
其他在數學,還有航海,火藥等方面元朝也都有發明成就。
綜論
元朝作為一個遊牧民族為主體的國家,文化習俗和傳統華夏有很大差別。
因此既有蒙古人沒有文化,胡作非為的一面;也有蒙元帝國擴張帶來東西方文明技術交匯,同時沒有太多思想束縛,科技發展的一面。
元朝 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