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中原幾個世紀的匈奴最終是如何滅亡的?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是夏朝人的後代。匈奴族早在公元前七八世紀時就已生息和繁衍在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並逐漸建立起氏族和部落聯盟。匈奴人最初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及大青山一帶,後始逐步移居漠北。

匈奴

公元前3世紀,匈奴進入鐵器時代,隨著鐵器的套用,匈奴的軍事實力大大加強。匈奴強大之後,不斷南下騷擾中原地區,其中進犯趙國邊境的匈奴被趙國名將李牧擊退。但是沒過多久,匈奴又捲土重來,不斷侵擾北方邊境,當地人們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秦朝統一六國後,曾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率三十萬大軍抗擊匈奴,收復河套以南地,第二年進一步斥逐匈奴。秦朝還把戰國時燕、趙、秦三國長城修復並連線起來,築成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迄遼東的古代世界偉大工程之一的萬里長城,用來抵抗匈奴,保護北方農業區域。

匈奴

公元前209年,匈奴內部一個叫冒頓的太子殺害了自己的父親自立為冒頓單于。冒頓單于向東打敗東胡,向西驅逐走月氏,向南吞併樓煩等部落,還收復了被秦國蒙恬奪取的匈奴領地,占領了秦朝北部的部分地區,經過一系列的大征伐,冒頓單于統一了現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冒頓單于統治時期也是匈奴帝國史上最強大的時期。

西漢建立初期,強大的匈奴帝國不斷侵擾漢朝邊界,西漢王朝為了休養生息,只能忍氣吞聲,採用和親、割地賠款等方式尋求和平。西漢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隨後對匈奴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稱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匈奴在戰爭和天災的雙重打擊下,處境日益困窘,最終引發了匈奴內部關於王位的爭鬥,匈奴帝國因此由盛轉衰。在單于王位的爭奪戰中,呼韓邪單于脫穎而出。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朝漢,提出願與漢朝和親,並迎娶了王昭君。

王昭君

公元46年,匈奴帝國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死亡大半。匈奴統治階層因爭權奪利,發生分裂。公元48年,匈奴內部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南下向東漢王朝稱臣,隨後被東漢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繼續留在漠北一帶。

匈奴

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力量大大削弱。公元73年,在南匈奴的再三請求下,東漢出兵北上征伐北匈奴。在東漢和南匈奴的夾擊下,北匈奴接連失敗,殘餘的北匈奴不得不向西遷徙。西遷的北匈奴就是日後入侵歐洲的匈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民族融合,匈奴人成為了歐洲人的一部分。而漢化的南匈奴在南北朝時期逐漸被鮮卑族吞併,隋唐之後,歷史上就沒有了對匈奴的記載。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