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都能暴打匈奴人,不同的是西漢是幾乎完全靠著漢人騎兵遠征漠北(也有少部分匈奴人帶路),衛青、霍去病帶的主力部隊都是漢人。東漢遠征大漠時卻要從鮮卑、烏桓人那裡整部落借人,向東漢邊防軍賣匈奴人頭甚至成了鮮卑、烏桓人創收的主要手段。東漢這種以南北軍為核心,塞外部落為雙花紅棍的打法,其實治標不治本。這種差異直接原因是動員體制的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兩漢創業團隊的差別。
西漢繼承了秦朝的動員體制,對所有國民都進行軍事訓練,每年都要定期徵召一部分國民服役,是地道的徵兵制。西漢王朝每個適齡青年都要在二十三歲開始服役兩年,其中有一年可能要到邊境服役(戍卒歲更制),然後轉入預備役部隊。這些漢地良家子的戰鬥力非常可觀,郡國兵甚至有打退2萬匈奴人,俘虜、斬殺匈奴人上萬的戰績。西漢邊境上的太守也往往肩負訓練、指揮邊防軍的重任,其中不乏李廣這樣的名將。
除了郡國兵,西漢還建立了龐大的中央禁衛軍。遠征匈奴時,各地的“騎士”(西漢騎兵)和中央禁衛軍匯合,組成龐大的騎兵遠征軍團,郡縣兵也出動大量的“材官”(步兵)保證遠征騎兵的補給線。每年秋天西漢軍隊都要舉行“都試之役”,不但考核郡縣兵和中軍,也考核預備役人員。
位面之子劉秀建立的東漢卻取消了“都試之役”,廢除了“戍卒歲更制”。東漢地方武力十分薄弱,除了邊境上的一些州郡,大部分地方部隊都是戰五渣,邊境有事時需要動員“馳刑徒”和“夷卒”上陣。東漢主要的動員制度是募兵制,靠花錢購買國防資源。東漢並沒有出現傭兵制度,它允許地方上的“有活力團體”(豪俠、劍客,這東漢的劍客可不一定使用劍,呂布就被認為是劍客)和宗族集體加入軍隊,也喜歡讓地方長官動員鄉親、宗族上戰場,形成了部曲制度。到了東漢末年,誰能招來數百亡命之徒就是都尉,誰手下有上千能打的小弟就是中郎將。
為何有這樣大的差別?最根本的原因是西漢是豪俠建立的王朝,而東漢是劉秀建立的豪強王朝。劉邦作為豐、沛地區的遊俠首領,在當地頗有號召力,但他和他的小夥伴們都不是占有大量地產的豪強,“鼓刀屠狗賣繒”是西漢功臣的普遍職業。劉邦帶著這群屌絲夥伴3年乾翻了秦帝國,4年擊敗了項羽,取得了中國歷史奪取天下最快記錄。
和老祖宗劉邦不同,劉秀起家就依靠了河北、南陽、河內的豪強。為了得到豪強的支持,劉秀甚至把陰麗華拋在一邊,立郭聖通為後。西漢王朝建立後對豪強勢力進行了嚴厲打擊,經常對豪強“夷三族”。而東漢卻少有這樣的舉措,對豪強的所作所為聽之任之,因為劉秀就是靠豪強地主聯軍奪取的天下。
西漢、東漢名字都叫漢朝,但動員能力相差很大。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就明確表示出了對西漢的羨慕,他也在自己統治的蜀漢實行了西漢的制度,讓繼承了東漢制度的曹魏叫苦不迭。
西漢 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