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生中難得的勝仗 在演義中卻被諸葛亮搶走 成其出山後首功

《三國演義》把劉備描繪的很不堪,給世人留下的印象,除了經常哭便是不停地逃跑,要多窩囊有多窩囊,其實這是個天大的誤會。歷史上的劉備才略超群,雖然趕不上曹操,但對付一般的敵將還是綽綽有餘,平生也打過一些勝仗,比如博望坡之戰便是其中最出彩的一場戰事。那么,這是怎樣一場戰事?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正當曹操與袁紹鏖戰官渡期間,起初依附於他的汝南黃巾軍首領劉辟、龔都叛投袁紹,並相約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曹操。袁紹聞訊後大喜,於是派劉備南下統領劉辟、龔都的軍隊,共同寇略許都以南地區。此時,寄居在曹操處的關羽得知信息,在與落草古城的張飛回合後,一同投奔劉備,至此劉關張三人再聚首。

劉關張在汝南作亂,一度威脅到曹操劉關張在汝南作亂,一度威脅到曹操

劉備在許昌以南的存在,給曹操的後方帶來極大的隱患,為徹底拔掉這顆“釘子”,於是派大將曹仁領兵進討。黃巾軍平日裡以抄掠為業,軍紀敗壞、戰力極差,所以一旦遭遇曹仁的虎狼之師,很快便敗下陣來(“汝南降賊劉辟等叛應紹,略許下。紹使劉備助辟,公使曹仁擊破之。”見《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

戰後,劉備再度投奔袁紹,在獲得必要的資助後,以南下聯合劉表為由脫離袁紹陣營,再次流竄回汝南,並召集黃巾餘部數千人。曹操聞訊後,派將軍蔡陽領兵出征,結果卻被劉備擊殺。次年(201年),在官渡戰敗袁紹之後,曹操即刻出征劉備,並迫使對方投奔劉表。

劉表對劉備以禮相待,但內心卻很猜忌劉表對劉備以禮相待,但內心卻很猜忌

劉表得到劉備後,待以上賓之禮,並將他領兵駐守在新野,但內心裡卻對他很是提防(“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見《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

劉表作為宗室成員(西漢魯恭王劉余的後代),坐擁荊襄九郡、雄兵數十萬,同樣也有問鼎天下、匡扶漢室的志向,如今又得到梟雄劉備的協助,信心更是大增。就在劉備歸附後的第二年(202年),劉表利用曹操北伐袁尚的機會,派劉備領兵北伐,目標直指許都,而劉備生平中難得的大勝仗,便發生在這次戰役過程中。

曹操派夏侯惇迎擊劉備,意圖將其殲滅曹操派夏侯惇迎擊劉備,意圖將其殲滅

由於曹操後防空虛的緣故,劉備出兵後連戰連捷,竟然一直打到葉縣,距許都只有咫尺之遙。曹操聞訊後大驚,立即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集結重兵反攻,憑藉優勢兵力將劉備逼退。劉備從葉縣撤退後,夏侯惇領兵繼續進攻,意圖一舉將其殲滅。劉備見夏侯惇緊追不捨,便設下誘敵之計,故意連連戰敗,而後又自行焚毀營寨,製造潰敗的假象來迷惑夏侯惇。

夏侯惇被連番“勝利”沖昏頭腦,加快追擊的步伐。此時素以冷靜著稱的李典出來勸阻,直言敵軍在施行誘敵之計,而且再往前行都是道路狹窄、草木茂密之地,萬一敵軍實施火攻,大軍恐將傷亡慘重。夏侯惇拒聽李典的勸告,同於禁一起繼續追趕,結果在博望坡(今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遭遇劉備的伏兵,損失慘重,幸虧李典及時趕來救援,才僥倖逃脫險境。

博望坡之戰形勢圖博望坡之戰形勢圖

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見《三國志·卷十八·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這場戰事中,劉備雖然小勝曹軍,但也無力繼續北伐,而曹操也相應的加強對劉表的防守。此後,曹操暫時擱置南征荊州的計畫,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河北,繼續討伐袁譚、袁尚兄弟;而劉表從此也擱置北伐計畫,任憑劉備如何苦勸都不為所動,自此失去問鼎中原的可能。而唯一的贏家劉備,卻只能繼續蝸居在新野,去等待自己的“出頭天”。

博望坡之戰在演義中被說成是諸葛亮的功勞博望坡之戰在演義中被說成是諸葛亮的功勞

博望坡之戰無疑是劉備戎馬一生中鮮有的“傑作”,然而就是這難得的勝績,在演義中也被安在諸葛亮頭上,被描述成“臥龍先生”初出茅廬後首功。其實,無論從時間上來分析(博望坡之戰後5年,諸葛亮才出山輔佐劉備),還是參照正史,這都屬於明顯的“張冠李戴”。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