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明代蘇州有個天下聞名的風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故事家喻戶曉。然而,現實中的唐伯虎一生中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與挫折,實難用風流快活來形容。
唐伯虎生於1470年,恰逢寅年寅月寅日,故而得名唐寅。他們一家人住在蘇州,父親唐廣德做酒肆生意,母親丘氏可謂小家碧玉,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賢良女子。
唐伯虎自幼聰明伶俐,平時常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和來往切磋,四人皆為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時人稱之為“明四家”。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紅滿苔階綠滿枝,杜宇聲聲,杜宇聲悲!交歡未久又分離,彩鳳孤飛,彩鳳孤棲。
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伯虎16歲即考中秀才,19歲的時候迎娶了妻子徐氏,衣食無憂,生活甚為幸福美滿。
然而,正當唐伯虎意氣風發之時,他的父親卻突然中風,不久離開了人世,母親悲傷過度,不久也隨夫而去。隨之又傳來他妹妹在夫家病逝的訊息,妻子徐氏也因為產後熱死去,而襁褓中的孩子出生不足三日便匆匆離開了人世。
接踵而來的喪親之痛,使他幾乎沒有氣力去面對餘下的人生。
幸好有文徵明等好友的安慰和鼓勵,極度消沉的唐伯虎漸漸從絕望的廢墟中站立起來,重新拿起詩書發奮圖強。
27歲時,唐伯虎續弦何氏;29歲的時候,取得鄉試第一名,一時間“解元唐伯虎”名動南京城。
次年,30歲的唐伯虎滿懷信心地到京城參加會試,在途中遇到了出身江陰富戶人家的徐經。二人情投意合,相見恨晚,隨成莫逆。
這位徐經即是後來的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經才學疏淺,與唐伯虎不可同日而語,但他深諳“世路難行錢做馬”的行事哲學,在臨考前重金買通主考官的家童,拿到了考試題目,並在唐伯虎不知情的前提下,讓唐伯虎代筆,預先寫好了文章。
熟料事情很快敗露,二人同時鋃鐺入獄。雖然案子最終不了了之,但唐伯虎經此一劫,仕途上沒有了出頭之日。
出獄不久,何氏離他而去,幸好他的青樓知己九娘時時給他以撫慰,不久他和九娘結為夫妻。
36歲時,唐伯虎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座優雅清閒的家園。這裡景色宜人,一曲清溪蜿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唐伯虎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好友祝允明、黃雲、沈周等經常來此飲酒作詩,高談闊論。
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明正德九年(1514年),江西寧王朱宸濠突然派人來吳地徵聘賢豪名士,江南四大才子中,文徵明和唐伯虎在征之列。文徵明稱病拒絕,45歲的唐伯虎不甘終生埋沒於閭巷之間,以為這是一次好機會,抱著美好的理想,乘船去了南昌,並得到寧王的熱情款待。
一段時間後,唐伯虎“察其有異志”,才意識到自己麻煩大了,於是裝瘋賣傻騙過寧王,被放還蘇州。後來寧王果然起兵反叛朝廷,最終被平定。
唐伯虎雖然逃脫了殺身之禍,但心有餘悸,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
美人對月
斜髻嬌娥夜臥遲,梨花風靜鳥栖枝。
難將心事和人說,說與青天明月知。
自南昌歸來後,唐伯虎空虛寂寞,縱情於飲酒,身體也每況愈下,未能經常作畫,且畫也很難賣出去,生活更加貧困。幸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生活才得以為繼。期間,王寵之子娶了唐伯虎唯一的女兒為妻,成了唐伯虎生命最後幾年裡最快樂的一件事。在半醉半醒中,他寫下了:
夢
二十年余別帝鄉,夜來忽夢下科場。
雞蟲得失心尤悸,筆硯飄零業已荒。
自分已無三品科,若為空惹一番忙。
鐘聲敲破邯鄲景,依舊殘燈照半床。
如果二十年前,他舞弊案沒有事發,也許早就飛黃騰達,造就一番偉業。而今只能對著空床發獃。一切都好比邯鄲一夢,到頭來都是一場虛空。
明嘉靖二年(1523年)十二月二日,這位才華橫溢的天才藝術家在貧困潦倒中離開人世,享年54歲。唐伯虎死的時候錢都不夠下葬,最後在好朋友祝枝山的資助下,方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縱觀唐寅的一生,他離風流倜儻毫不沾邊,如果說縱情犬馬還有幾分相似。在沉醉於青樓時期,他自己給自己刻了一枚印章,上書“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後世大概對他的杜撰大多來源於此。實際上這也就是他喝醉酒後的一次隨性之舉。
一生窮困潦倒,半輩子風雨飄搖,一代才子,最後落個如此下場,實在讓人心痛。
唐伯虎 才子 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