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有關江南四大才子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他們四人都是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因此各種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在不少的電視劇中,江南四大才子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賓四人。但是這四個人是否真實的存在於歷史上呢?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在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也都是才華橫溢的風流文人,有不少作品傳世,被稱之為“才子”絲毫不為過。不過,周文賓在歷史上卻不可考,是後來人們杜撰出來的。在歷史上,江南四大才子的最後一位應該是徐禎卿。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個徐禎卿,既然是正牌的四大才子,為何最終卻被一個虛構的周文賓頂包了呢?
徐禎卿,字昌谷,常熟梅李鎮人。早年科舉屢試不第,明弘治十八年中進士,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六年卒於京師,年僅33歲。徐禎卿此人確有才情,尤其是在詩歌方面,號稱“文雄”。
徐禎卿有很多詩作傳世,而且很多都是備受後人推崇。《明詩綜》在比較徐與李、何詩歌時曰:“李氣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語中的地指出徐禎卿詩歌的基本特徵——“情深”。他雖然與李夢陽同調,但中原習氣未深,江左流風猶存,吳中派清麗秀逸的風格仍有保留,較前七子其餘各家詩作更有自身特點。《明史》用“熔煉精警”四字概括其詩風格。他長於七言近體,絕句尤精,清詞逸格,情韻雋永。
既然徐禎卿確實才華橫溢,沒有辱沒“江南四大才子”的名頭,為什麼人們還要虛構一個周文賓來代替他呢?
首先就是徐禎卿與其他三位才子的人生軌跡不同。
徐禎卿一生出仕為官,最後死於京師,相較於其它三人高高在上,不接地氣,因此在民間名聲不顯。而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其它三位,都是嫉世憤俗之人,不滿官場的腐敗黑暗,遠離朝局,醉情於世俗生活。
唐伯虎在赴京會試中受考場舞弊案牽連,仕途之路斷絕,之後便賣畫為生。
祝枝山曾任知縣、通判等官,但是他生性灑脫,不滿官場腐敗,憤而辭官,在吳中廣交朋友,不再出仕。
而文徵明一直到五十三歲都沒能考取功名,後經人舉薦在翰林院任職,可卻備受他人排擠,遂上書辭官,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從此致力於詩畫。因此,這三人在民間留下了更多的事跡,被更多的人所知道。
其次,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三人以書畫蜚聲於世,尤其是唐伯虎的畫以及祝枝山的書法,在如今來說都是非常具有價值的文物。而徐禎卿卻不善書畫,反而在詩壇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有眾多詩歌傳世。
最後好有一點就是,徐禎卿雖有才華,但是長相不太好,比不上其他三位才子的風流倜儻。由此可見,古人們“追星”也是要看長相的啊。
“江南四大才子”作為一個統一的名頭,人們經常會將四人放在一起,而且在很多文學作品中,也會將四個人的關係描述成好朋友。
但是,歷史上的徐禎卿不僅在擅長的領域,而且在性格上,或者相貌上都與其他三人格格不入,為了能夠營造出更好的藝術效果,人們就虛構了一個精於書畫,風流倜儻的周文賓出來。不過,徐禎卿這個人也是令人嘆息,堂堂一個大才子竟然一直被冒名頂替。
唐伯虎 江南四大才子 周文賓 才子 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