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時分封了70多個諸侯國,疆域範圍內還有上百個方國,有的是堯舜夏商的子裔,有的是原始部落,還有一些外來民族和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
周朝稱居住北方,不屬於諸侯國的部族為狄人。狄人主要有白狄、赤狄、長狄等分支。
《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剛建立時候是位於山西南部盆地的小國,方圓僅百里。當時山西的北部分布著董國、賈國、楊國等諸侯國,白狄、赤狄等方國。晉國不斷擴張,滅掉了很多小國,疆域逐漸擴大,赤狄也被吞併。
春秋時期,白狄的一支鮮虞氏建立了國家,把肥氏、鼓氏、仇由等氏族都統一起來。鮮虞人山中地形險要的中人城建國,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而得名中山國。
中山國國君姬姓,可能是華夏人文初祖黃帝的後裔,與周朝始祖后稷屬於不同的分支。中山國位於農耕區域和遊牧區域的過渡帶,農耕和遊牧文化都有。
中山國不是周天子冊封建立,風俗習慣與諸侯國有一定的差異,所以長期被視為異類。建國初期,多次被邢國打擊。
春秋中後期,晉國先後將鼓、肥、仇由等中山國的屬國蠶食。在晉國打擊下,中山國國都中人城被占,一度瀕臨滅亡。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領部眾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
中山國東遷後得到齊國的支持,疆土擴展至五百里,並修築長城抵禦外侵。中山國鼎盛時期有九千乘之國的稱謂,國力僅弱於七雄。
中山國位於趙國東北部,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開,因此成為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公元前377年前後兩次進攻中山國,遭到中山的抵抗。
公元前323年,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大國。史稱五國相王,一時間中山國成了戰國第八強。
中山國稱王,失去了齊國支持,使自己陷入孤立。公元前314年,中山國趁齊國出兵干預燕國內亂之機,大舉進攻燕國,占領了數百里領土。後來各國干涉,齊國撤兵,燕國燕國又收回了領土,中山國和燕國成了死敵。
趙國一直想滅掉中山國,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富國強兵。公元前307年開始,趙國先後5次攻擊中山國,公元前296年,終於吞併了中山國。中山國自春秋末期立國,經過350餘年時間,宣告滅亡。
中山國由白狄人建立,白狄人是中原民族、遊牧民族還是白色人種,一直是個謎,有待考古發現。
遊牧民族 東周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