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健康的人,排便都在早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最佳排便時間”這個說法,傳說在每天早上6:00~8:00之間排便,說明你的身體最健康,這也是上廁所的最佳時機,如果這個時間點不排便,就說明你的身體可能已經出了一點小問題了。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

身體健康的人,排便都在早上?

排便排便

在早上起床之後,坐在馬桶上把前一天吃的東西排排乾淨,可能是很多人留下來的“習慣”,即使有的時候沒有便意,也喜歡習慣性地坐在馬桶上,等排出點什麼才罷休。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會在早上排便呢?這其實和我們的腸胃消化、運動時間有關。

在我們進食之後,食物碎渣伴隨著胃液、消化液、水分被攪拌成“液體”狀的食糜,這些食糜大約有1000ml左右,在24小時之內,這些食糜就會從小腸進入大腸,其中的水分、鹽等“有用”的物質會被大腸腸壁所吸收,而剩下的廢物殘渣就會被壓縮、逐漸變成固態。

當然,隨著進食量和個人體質的變化,從進食到排泄的時間會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2天時間。

如果按照人6:00~8:00來進食第一頓早飯來算的話,第二天的這個時候,正好是食物走完了“消化流程”,需要排出的過程,所以早上排便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早上不排便,就是身體出問題了?錯!

排便排便

很多人習慣了在早上排便,只要有一兩天早上沒有便意,就覺得是自己消化不好,或者是身體出了別的問題了,其實不然。

上面提到,一餐飯從進食到完全排出,大概需要1~2天的時間,但是根據吃的東西不同、吃的量不一樣,我們的排便時間也會有變化。

我們的直腸並不是感受到了“便便”就會直接把便便排出,而是慢慢積攢到一定的量(30ml以上),再一次性地排出。

有的時候我們吃了很多易消化的澱粉、糖,這些東西基本上不會留下“渣滓”,而是會直接被我們的身體吸收,這樣一來,直腸所需要積攢到30ml排泄物的時間就會變長,那么我們排便的時間,就不一定是早上了。

人有自己的排便規律,不一定每天都排便!

腸道腸道

大多數人經常每天都排便,一旦有一天沒有排泄,就覺得自己是“便秘”了。

這很可能是由於最近吃得太少,或者是吃得含有“纖維”的食物比較少,喝水較少,吃的食物太過於精細造成的。

只要直腸積攢的“便便”沒有超過30ml,就不會產生便意,我們自然會“拉不出來”。

但是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順其自然,不要用力解便,輕者容易造成痔瘡、便秘等問題,重者,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的中老年人可能會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便秘”的時候,這幾招最管用!

1、多喝水

水能讓喜歡吸附水分的“纖維”飽脹起來,讓便便快速達到30ml。

2、少吃精細食品,多吃紅薯、粗糧

把主食替換成紅薯、粗糧等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有助於排便。

3、按摩

在吃了很多,但是還是沒有便意的情況下,可以順時針按摩一下小腹,促進腸胃蠕動,從而讓你排便。

4、坐便換成蹲便

蹲便比起坐便來說,更適合“便秘”患者,它能使直腸儘量豎直,促進排便。

互動百科公眾微信號互動百科公眾微信號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