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農民炸出明代古墓,竟洗刷掉一人300年污點!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歡迎您關注我們,為您帶來新視角新體驗。

眾所周知,對於過往歷史,史書中的記載不可盡信,而出土墓葬、文物推翻史籍的事也屢見不鮮。今天子淵就為大家介紹一座位於金門的明代古墓,其面世洗刷了鄭成功長達300年的污點。

▲金門島攝影▲金門島攝影

在與福建廈門隔海相望的地方,有一座名為金門的小島,最近處距離大陸僅2301米。根據目前可考的史料,漢族居民早在晉代就因躲避戰亂移居金門,對此地進行開發。到了唐德宗年間,牧馬監陳淵使十二戶居民遷入該島進行屯墾採鹽,遂日漸興盛。

▲至今仍可在金門島上見到的海邊曬鹽情景▲至今仍可在金門島上見到的海邊曬鹽情景

在元朝時,金門已發展成為有名的商貿、文化聚集地,區區一座小島就走出了兩位狀元。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在福建沿海設立衛所,其中金門為中左所。在南明時期,該島被鄭成功政權實際控制,許多重要人物都在該島呆過。

時間一晃到了1959年,金門縣的一位農民在炸山開採條石時,意外發現了山體中的一座古墓。根據考古專家的鑑定,這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墓葬,規格非常低,僅能容下中等大小的棺槨,其空間是直接在山上開鑿而成的。

▲明代青花瓷碗▲明代青花瓷碗

在接下來的發掘中,考古隊員只找到了幾隻瓷碗和數枚明代銅錢,再次印證了他們的猜想——這只是一座普通明墓而已。然而墓中的一塊長方石碑卻推翻了所有人的猜測,其上寫有8個大字:皇明監國魯王壙(kuàng)志”。

“壙志”的意思就是墓誌,而墓主人正是末代魯王朱以海。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朱以海在山東兗州襲封第十一任魯王,1個月後就因清軍入侵而被迫南下逃亡。

▲明朝第一代魯王朱檀墓中出土的九旒冕▲明朝第一代魯王朱檀墓中出土的九旒冕

隨著浙東地區反清情緒的日益高漲,明朝官員張國維等人商議從大明宗室中挑選一人監國。選來選去,眾人發現所有在浙江的的王爺里只有魯王還沒降清,於是眾人將其從台州接往紹興,正式成立了魯王政權。

▲金門延平郡王祠內的鄭成功雕像▲金門延平郡王祠內的鄭成功雕像

按理說魯王手上還有牌可打,也曾倚仗著錢塘江這一天險派兵合攻杭州,結果卻因為熱衷於同隆武帝朱聿鍵爭奪正統而日趨衰落,最後只得逃到舟山依靠鄭成功。在二人退守金門後不久,朱以海神秘失蹤,從此再未出現過。《明史》中記載:

“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懈,(朱)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鄭)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鄭成功紀念館中雕像▲鄭成功紀念館中雕像

這段話的意思是, 鄭成功一開始對待朱以海還是頗有禮數的,但在抗清事業不順的大背景下,兩人矛盾隨時間而日趨尖銳,鄭成功最後派人將朱以海扔到海中淹死。這種說法在明史完本前就四處流傳,一直被當做鄭成功的人格污點。

然而這塊墓誌卻明確記載魯王長期咳喘,於壬寅年(公元1662年)11月13日病亡。更重要的是,鄭成功已經於這一年的6月23日去世,其犯罪嫌疑被徹底洗清。在專家看來,《明史》中之所以要栽贓嫁禍,不過是想挑撥鄭成功政權和其他抗清組織的關係,以瓦解鄭經等人的勢力。

▲明監國魯王墓▲明監國魯王墓

1959年冬季,蔣介石前往金門視察,在得知發現明朝魯王墓後特意舉行祭拜儀式,並要求文物部門在金門太武山重新建陵安葬。3年後魯王墓竣工,並成為了當地重要的名勝古蹟。

喜歡本文的讀者朋友不妨關注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ID:quguanlishi),筆者將每天為大家分享新鮮有趣的歷史故事,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