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九大歷史功績,反擊匈奴只排第四

9、收藏圖書

1

漢承強秦,秦始皇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大肆焚書,使得諸子百家書籍遭到嚴重損失。秦朝滅亡後,項羽火燒鹹陽,把原來皇宮內藏書也付之一炬,加上連連戰亂,很多書籍已不知去向。漢武帝即位後,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收集圖書,這是歷史上首次以政府名義征書,使得各類圖書在數十年間廣充秘府,史稱“書積如丘山”。

8、獨尊儒術

1

為了統一思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了推廣儒學教育,漢武帝在長安舉辦太學,相當於當今的中國最高學府北大。獨尊儒術的優勢在於,思想的統一使中國人更具凝聚力,而且儒學的大一統也可以理解成國家的統一,這種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無數中國人,這也就是中國總能由分裂走向統一的原因。不過也有人認為,儒學束縛人們的思想,是近代中國落後的罪魁禍首。

7、改革幣制

1

漢朝在漢武帝以前,可以私人鑄幣,如漢文帝劉恆曾賜一座銅山給寵臣鄧通,鄧通因而靠鑄幣成為富豪。但自漢武帝登基後,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嚴格控制貨幣質量,嚴厲打擊私鑄、盜鑄,穩定經濟秩序,使國家財政收入大大增加,貨幣官鑄也基本被歷代延續,以至於今。

6、南平百越

1

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南伐百越,並修築靈渠,使越地納入中國版圖。但秦亡後,秦朝原駐紮在越地的官吏紛紛割據自雄,脫離中央統治。元鼎五年秋,漢武帝遣路博德、楊仆等兵分五路沿水道征討南越。元鼎六年冬,漢軍攻克南越國都番禺,生擒南越王相呂嘉,南越滅亡。在這以後,漢武帝又先後滅亡東越、閩越,使其成為中國的東南、南部版圖。

5、開拓西南

從建元六年(前135年)開始,漢武帝就開始制定收復西南的戰略,並於同年招降了夜郎侯多同,將其地劃入犍為郡。經過二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到元封二年(前106),漢武帝出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漢朝在滇國境內設益州郡,基本將西南夷地區納入版圖。

4、反擊匈奴

漢朝建立之初,高祖劉邦被冒頓圍困於白登山,幾乎不得脫身。劉邦去世後,冒頓又寫信羞辱呂雉,呂雉為避免與匈奴開戰,不得不陪著笑臉忍氣吞聲。可匈奴毫無收斂,反倒越發狂妄,文、景二帝在位時,匈奴屢屢出兵攻略漢朝邊境。等到漢武帝即位,漢朝國力空前強盛,武帝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將匈奴趕出漠南,收復河西之地,建立河西四郡。常年的戰亂雖使得國盡民竭,但匈奴也從此一蹶不振,最終分裂,一部分西遷,一部分歸附中國。漢武帝反擊匈奴的功績,是偉大的,他避免了匈奴在漢朝國力衰弱時大舉入侵,避免了漢朝出現匈奴亂華的悲劇。

3、溝通西域

在漢朝大力反擊匈奴的同時,漢武帝為了斬斷匈奴右臂,派張騫出使西域,聯繫匈奴夙敵大月氏。張騫的使命雖沒有完成,但他一路的所幸所見,無疑開闊了漢人的視野,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的交流。從此以後,漢朝極其重視與西域各國的往來,漢宣帝時首設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可以說,如果沒有漢武帝派張騫溝通西域,今天中國還有沒有新疆等地都尚未可知。

2、加強中央集權

為什麼要把加強中央集權也算作漢武帝的歷史功績?那可是走獨裁專制的道路!各位,請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如果漢武帝不加強中央集權,就不能做到上行下達,無法如臂使指地控制地方,就必然形成割據勢力,如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一樣,最終傷害的也是老百姓。中央集權制的加強,使國家政治決策暢通無阻,有利於各項大政方針的推行,也減輕了地方勢力,有利於中國的統一。正因為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夠開創如此偉大的事業,這一點對中國歷史影響極其深遠。當然,中央權力太重,以至於集中到個人,這是極端,另當別論。

1、開闢絲綢之路

漢武帝的九大歷史功績,反擊匈奴只排第四,第一項國人至今受惠

絲綢之路的開闢是一項極其偉大的事業,首先它溝通了西域,引進了許多漢朝所沒有的東西,也加深了漢朝與西域的往來,才使得西域許多地區得以納入中國版圖;其次,它體現了漢朝人極強的冒險精神。誰說中國人沒有冒險精神?漢朝人絕對有!當時漢人出使西域,短則一兩年,長則八九年,這在人均壽命二十多歲的漢朝是一項多么漫長的旅程!西行之路也不平坦,氣候惡劣不說,還得遭受匈奴的威脅(張騫就被匈奴扣押十多年),面對未知的茫茫西方,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如果後世中國人能有漢朝人一半的冒險精神,何至於閉關鎖國,淪落到列強欺凌!最後,開闢絲綢之路是一項影響深遠的壯舉,直到今天,我們提出“一帶一路”,便是漢武帝偉大戰略思想的延續!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周知惟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