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概述ZTZ99式主戰坦克是我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是我軍目前最先進的主戰坦克。在“七五”計畫中被列為武器研製重點項目,1989年立項為WZ123坦克開始研製。經過十年研製,於1998年小批量投入生產並參加了1999年的國慶大閱兵,所以曾被外界誤稱為98式坦克
。 中國99G式主戰坦克是中國99式主戰坦克的最新改進型,與中國先前裝備的坦克相比,99G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機動性更強(裝備了功率更加強大的2100匹馬力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火控系統更先進、防護力更高(炮塔前部採用了與德國“豹II”類似的楔形設計並加裝反應裝甲)。同時,該坦克的防護裝甲採用了模組化設計,一旦受損可以很快被更換,99G坦克的一大特點在於其裝備的JD-3型雷射主動對抗系統。專家評估,其戰術技術性能超過了俄羅斯的T-90主戰坦克,與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A6並駕齊驅,在某些方面還有超越。研發原因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裝備的主戰坦克大部分已經進入了戰後第三代主戰坦克。豹2、M1A2等西方主戰坦克的火力性能、機動性能和防護性能已經達到頂點。
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仍大量裝備第一代的59式坦克,在戰時暴露出了大量問題,中國坦克發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解放軍研製並裝備的第二代主戰坦克80式、85式採用了西方坦克的技術;與中國解放軍長期使用蘇式裝備不同,整體性能達到了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優秀水平。但由於定型時間晚,那時前蘇聯和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大規模裝備T-80、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戰坦克,所以80系列主戰坦克僅少量裝備部隊。為了儘快趕上世界各國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步伐,中國加緊了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研製。而對於三代坦克是使用西方坦克設計還是蘇式傳統風格,內部產生了討論;由於中國已經獲得了蘇聯T-72主戰坦克的技術,輔以某些西方更先進的坦克技術(比如來自豹2坦克的部分技術),決定以蘇式設計為基礎開始研製第三代主戰坦克。
配置
概述99式主戰坦克的底盤借鑑了前蘇聯T-72主戰坦克底盤,戰鬥全重超過50噸,火炮向前時車全長約10米,寬約3.5米,高約2.4米。與以往的國產坦克相比,99式主戰坦克的幾何尺寸增大許多,為容納125毫米火炮、大功率發動機、先進火控系統等提供了條件。99式坦克的車重超過50噸,加上大量套用複合裝甲,防護水平比起80系列坦克有了質的飛躍,達到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水平。坦克布局99式主戰坦克採用了傳統的坦克布局,從前往後艙室依次是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艙。99式的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正中,車長和炮長位於戰鬥艙,炮長在左,車長在右。動力傳動艙在後,和戰鬥艙用裝甲甲板隔開。
由於裝備了自動裝彈機,99式可以採用3人布局:正前方為駕駛員(主炮下方),左側為炮長,右側為車長(操縱機槍者)
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傳統坦克不同,在外觀上,99式的炮塔沒有採用蘇式傳統的卵形鑄造炮塔,而是採用焊接結構的西方式炮塔。在複合裝甲的時代,焊接炮塔開始展現優勢,因為比起T-72的卵形鑄造炮塔,焊接炮塔利於布置大厚度、大傾角的複合裝甲模組。M1A2、豹2、挑戰者等西方三代坦克正是因為採用焊接炮塔,確立了對T-72、T-80坦克的防護優勢。
99式坦克的稜角分明的焊接炮塔一改解放軍以往坦克俄式風格濃郁的卵形鑄造炮塔風格,也為今後強化防禦,安裝附加裝甲留下了空間。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種進步。
包括瞄準手和車長使用的瞄準儀(配備單獨的穩定裝置)、雷射測距儀、熱成像儀、數位化彈道計算機、武器穩定儀、大量的感測器(負責蒐集大氣條件、炮筒損耗等數據)、目標自動追蹤系統和配備有彩色顯示器的多用途車長操作台。熱成像儀獲取的圖像可直接傳送到車長和瞄準手面前的彩色顯示器上(放大倍數為11.4倍和5倍)。
慣性和衛星導航系統接收到的信息同樣也可顯示在車長面前的顯示器上並與電子地圖相疊加;該型坦克還配備有現代化的無線電台。 99式主戰坦克探測距離號稱可達7~9千米,惡劣氣候條件下仍能達到3~4千米,行進間對2000米外目標的首發命中率達85%,車長具有超越射擊能力。
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該系統屬於指揮儀型數字式坦克火控系統。它通過一個自由度陀螺儀穩定瞄準鏡中的下反射稜鏡來實現炮長瞄準線的雙向穩定。在瞄準時,炮長操縱瞄準鏡,使瞄準線瞄準跟蹤目標,則火炮隨動於瞄準線。當炮長在坦克行進間從瞄準鏡向外觀察目標時,瞄準鏡中的目標和背景幾乎是不動的,極大的方便了炮長在坦克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一次瞄準。
JD-3型雷射主動對抗系統該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台及隨動系統、雷射壓制儀、熱成像;雷射測距儀、干擾機(氣體雷射發射機)組成。當該系統接受到來自敵方坦克的雷射束後,告警系統會迅速發出信號,以使炮塔轉向雷射輻射源。之後,JD-3系統會發射出一束強度較弱的雷射,以確定目標的準確位置。接下來,雷射束的強度會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到非常危險的水平,導致敵方的光線設備失效或操作人員視力受損。
輔助火力99式坦克炮塔上右方12.7mm高射機槍一挺,在火炮右側有7.62mm並列機槍一挺。與西方主戰坦克相比,國產坦克一般都忽略對輔助火力的精心配置。西方坦克的機槍一般裝在環形槍架上,射界非常開闊,利於坦克對敵方迫近步兵的壓制。而99式坦克的12.7毫米機槍是安裝在固定槍座上,左右射界受到很大的限制。防護配置99式主戰坦克的炮塔沒有採取鵝卵石式鑄造炮塔,而是採取了焊接結構,這樣避免了在澆鑄過程中造成的裝甲厚度不均勻,使得其裝甲防護性能較老式中國坦克有了較大的提高。99式坦克厚度為220毫米、傾角為68度的複合裝甲,再加裝了前部的楔形模組化裝甲,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如果在炮塔和車體上加裝新型主動反應裝甲後,抗裝甲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 除了裝甲防護,99式主戰坦克在炮塔兩側擁有10具發射筒,可以發射煙幕彈製造煙幕干擾敵方。另外,將燃油噴入排氣管,99式坦克可以製造可持續4分鐘長達400米的煙幕。
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最新主戰坦克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我國的主戰坦克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最初的仿製發展到能夠自行研製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坦克標誌著我國的坦克技術已經趕上了世界潮流。
長期以來,我國的坦克模仿蘇聯/俄羅斯坦克痕跡較重,直到近年才逐漸脫離蘇/俄模式,中國味變濃了。我軍88B、88C和最新型的98式坦克就是這方面的明證。尤其是98式主戰坦克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性上取得了很好的統一。擁有相當優秀的技戰水平,英國著名《簡氏防務周刊》稱98式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ZTZ99式主戰坦克完全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研製出來的。就坦克的火力而言,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就坦克防護水平而言,炮塔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如果在炮塔和車體上加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裝甲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就坦克的火控系統而言,採用了國際上先進而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儀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車長可以對火控系統進行超越(炮長的)控制,包括射擊、跟蹤目標和指示目標等;就坦克的動力系統而言,採用了883千瓦(1200馬力)的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達7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ZTZ99式主戰坦克的主要技術指標大致如上所述。
讓俄軍震動
倍受關注俄羅斯裝甲車輛網日前刊文指出,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過程中,中國最新型的99G式主戰坦克將首次與俄軍現役的T-80主戰坦克同台競技。不過,第一次參加國際性演習的99G式坦克無疑受到了各方更多的關注。
理念設計的改變作為中國在最近幾年中研發的最先進主戰坦克,99G看上去更像是一種“西化”的坦克,在外形上與德國的“豹II”非常類似,而與俄制坦克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99G及其早期型號98G的出現表明,前蘇聯和俄羅斯的坦克設計理念在中國已不占據主導地位。
雖然將99G與T-80進行比較似乎並不公平,但考慮到T-80在性能上與T-90的相似性,將99G與T-80進行對比仍然能夠反映出中國近些年來在坦克研製領域所取得的巨大突破。
與中國先前裝備的坦克相比,99G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機動性更強(裝備了功率更加強大的1500馬力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火控系統更先進、防護力更高(炮塔前部採用了與德國“豹II”類似的楔形設計並加裝反應裝甲)。同時,該坦克的防護裝甲採用了模組化設計,一旦受損可以很快被更換。
99G坦克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裝備的JD-3型雷射主動對抗系統。該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台及隨動系統、雷射壓制儀、熱成像,雷射測距儀、干擾機(氣體雷射發射機)組成。當該系統接受到來自敵方坦克的雷射束後,告警系統會迅速發出信號,以使炮塔轉向雷射輻射源。之後,JD-3系統會發射出一束強度較弱的雷射,以確定目標的準確為止。接下來,雷射束的強度會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加到非常危險的水平,導致敵方的光線設備失效或操作人員視力受損。
與此同時,99G坦克的火控系統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該系統包括瞄準手和車長使用的瞄準儀(配備單獨的穩定裝置)、雷射測距儀、熱成像儀、數位化彈道計算機、武器穩定儀、大量的感測器(負責蒐集大氣條件、炮筒損耗等數據)、目標自動追蹤系統和配備有彩色顯示器的多用途車長操作台。熱成像儀獲取的圖像可直接傳送到車長和瞄準手面前的彩色顯示器上(放大倍數為11.4倍和5倍)。另外,99式坦克還裝備有慣性和衛星導航系統,接收到的信息同樣也可顯示在車長面前的顯示器上並與電子地圖相疊加。該型坦克還配備有現代化的無線電台。
與早期的99式坦克相同,99G的主要武器也是一門仿製自俄羅斯2A46坦克炮的125毫米滑膛炮(炮管上安裝有隔熱套),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與98式相同,99式也裝備了自動液壓裝彈機(機內備彈22發)。坦克內總共可儲存41發炮彈,穿甲彈、碎甲爆破彈和9M119型雷射制導炮射反坦克飛彈。輔助武器由一挺86式7.62毫米並在線上槍和一挺W-85式12.7毫米防空機槍組成。此外,炮塔兩側還各安裝有一套84型5筒煙霧發射器。
他山之石
主戰坦克史二戰後,出現一批新型戰鬥坦克,它們的火力、防護能力達到或超過昔日的重型坦克,又克服了重型坦克機動性差的缺點,特別能戰鬥。所以,20世紀60年代開始,各國將原來的輕、中、重型坦克重新分類。把中、重型坦克中新型戰鬥坦克稱為主戰坦克。 主戰坦克的出現受到各國軍事部門的重視。一些軍事大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紛紛從事主戰坦克的研製與發展。主戰坦克從誕生到現在已發展了三代。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高新技術紛紛用於主戰坦克,美、德、英、法、 俄羅斯等國家相繼推出自己的新一代主戰坦克,如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法國的“勒克萊爾”、英國的“挑戰者”、俄羅斯的T——80U等主戰坦克,中國的ZTZ-99式也是較為先進的,採用了當今先進的坦克製造技術。它們都是當今世界上主戰坦克的佼佼者,都想爭雄稱王,成為各自國家的“陸戰之王”。
世界著名主戰坦克列表主戰坦克列表 | 主戰坦克 主戰坦克是裝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機動性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一般全重為40噸-60噸,從80年代開始各國的主力戰車的重量有快速飈漲的趨勢。火炮口徑目前多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開始成為許多國家設計新一代主力戰車的首選,以增強對裝甲的破壞力。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摧毀反坦克武器、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
出產國家 | 坦克型號 |
英國 | | 英國哈里德主戰坦克| 英國奇伏坦900主戰坦克| 英國奇伏坦主戰坦克| 英國挑戰者主戰坦克| 英國維克斯MK7主戰坦克| 英國遜邱倫主戰坦克| |
美國 | | 美國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 美國M47中型坦克| 美國M48系列主戰坦克| 美國M60系列主戰坦克| 美國超M60主戰坦克| |
日本 | | 日本61式中型坦克| 日本74式主戰坦克| 日本90式主戰坦克|10式主戰坦克| |
蘇聯 | | 蘇聯T-34中型坦克| 蘇聯T-62主戰坦克| 蘇聯T-64主戰坦克| 蘇聯T-72主戰坦克| 蘇聯T-80主戰坦克| |
西班牙 | | 西班牙AMX-30坦克| 西班牙蘭斯主戰坦克| |
以色列 | | 以色列改進的遜邱倫主戰坦克 | 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 以色列謝爾曼坦克| |
聯邦德國 | | 聯邦德國TAM和TM301坦克 | 聯邦德國豹1主戰坦克| 聯邦德國豹2主戰坦克| 德國E-100超重型坦克 |
法國 | | 法國AMX-30主戰坦克| 法國AMX-32主戰坦克| 法國AMX-40主戰坦克| 法國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
瑞士 | | 瑞士Pz87豹式主戰坦克| |
義大利 | | 義大利C1主戰坦克| 義大利OF40主戰坦克| |
印度 | |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印度勝利主戰坦克| |
羅馬尼亞 | | 羅馬尼亞T-55改進型主戰坦克| 羅馬尼亞TR-125主戰坦克| |
巴西 | | 巴西EE-T1奧索里約主戰坦克| 巴西MB-3塔穆伊奧中型坦克| |
其他 | | 阿根廷TAM中型坦克| 埃及拉姆塞斯2主戰坦克| 加拿大未來主戰坦克| 捷克斯洛伐克坦克 | 南韓88式主戰坦克| 南斯拉夫T-74主戰坦克| 瑞典S主戰坦克| 土耳其M48A5T1等坦克| |
坦克的起源
發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E.D.斯文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
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製了坦克的樣車。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為了紀念發明家Tank取名坦克。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在1918年,法國也研製出了雷諾坦克,亦在一戰中立下戰功。
這種稱為“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闢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從那時起到現在,世界上已經製造了數十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戰武器。
坦克是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堅固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它是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兩棲坦克
兩棲坦克又稱為“水陸兩用坦克”,意指“無需使用輔助設備及能通過水障礙的坦克”,部分輕型坦克及經改造的中型坦克有此功能。
裝甲架橋車大部分裝甲架橋車需要在敵人的炮火下進行作業,因此大部分是以坦克改裝而成,車體裝有架橋裝備。
掃雷坦克掃雷坦克就是裝有清除地雷裝置的坦克,用於戰場上排雷開路任務,而掃雷裝置一般有滾壓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種,現在的掃雷設備大多可直接安裝在戰車上在必要時使用,不需額外編組。
噴火坦克噴火坦克是二戰至越戰時期出現的坦克衍生型,主要分別是它把主炮或機槍移除,改為射程可達數十米的火焰噴射器。但由於作戰模式轉變加上噴火器的使用有其限制,越戰後逐漸式微,但火藥技術的進步使得縱火可用火箭達成,俄羅斯曾設計了一款在T-72的底盤加上多管火箭發射器的縱火戰車(Tos-1)。
步兵坦克步兵坦克是指在現有坦克基礎上加裝載員艙而成的坦克,其特點是既保留了坦克的強大火力和裝甲防護,又可搭載少量步兵進行突擊及近戰支援。目前僅見烏克蘭在T-72和T-84的基礎上研製出兩種現代步兵坦克。以色列也曾將多款坦克改裝成可搭載步兵,但由於其以機槍代替火炮,嚴格來說只能稱為重型步兵戰車。
99G式主戰配置20世紀60年代以前,99G式主戰坦克多按戰鬥全重和火炮口徑分為輕、中、重型。通常輕型坦克重10~20噸,火炮口徑不超過85毫米,主要用於偵察、警戒,也可用於特定條件下作戰。中型坦克重20~40噸,火炮口徑最大為105毫米,用於遂行裝甲兵的主要作戰任務。重型坦克重40~60噸,火炮口徑最大為125毫米,主要用於支援中型坦克戰鬥。
最重的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現代坦克重三、四倍,達188噸,車長9米,高3.66米,寬3.67米,正面裝甲厚達20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溝,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礙,並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員。坦克上裝有150毫米火炮和兩挺機槍。輕型坦克只有10-20噸,多為水陸兩用坦克,裝有85毫米口徑的火炮,主要是用於空降或陸戰隊使用。英國曾一度將坦克分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坦克的“陸地巡洋艦”這個雅號也是這么來的。步兵坦克裝甲較厚,機動性能較差,用於伴隨步兵作戰。巡洋坦克裝甲較薄,機動性能較強,用於機動作戰。60年代以後,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多數國家將坦克按用途分為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習慣上把在戰場上執行主要作戰任務的坦克統稱為主戰坦克(取代了傳統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裝有特殊設備、擔負專門任務的坦克,如偵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陸坦克、噴火坦克等,統稱為特種坦克,多數是輕型坦克(但大部分國家,將支援作戰用的輕型坦克,仍保留輕型坦克的稱呼)。
同時跟戰鬥機一樣,根據生產年代和技術水平,坦克也被分為三代。現坦克到二次大戰中期,主流的坦克類型被稱為第一代坦克;二次大戰中期到60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稱為第二代坦克;60年代-90年代研製的坦克被稱為第三代坦克(主戰坦克和特種坦克的劃分方式也是從第三代坦克開始)。
目前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主要是80年代以後研製的,其代表有:蘇聯/俄羅斯的T-90 / T—80、美國的M1A1/ M1A2、中國的99式,德國的豹2、英國的挑戰者2、法國的勒克萊爾、以色列的梅卡瓦4等。
這些坦克的戰鬥全重一般為40-60噸,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時,最大速度72公里每小時,載有2-4名乘員。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105-125毫米口徑火炮,直射距離一般在1800-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鐘7-10發,彈藥基數為42-65發。通常採用複合裝甲或貧鈾裝甲,部分還可以披掛外掛式反應裝甲,並多數裝備了導航系統、敵我識別系統、夜戰系統,以及三防系統(防核/防化學/防生物)。
早期坦克結構形式多樣,有固定的頂置炮塔或側置炮座,也有鏇轉式炮塔或無炮塔結構,裝有37~75毫米口徑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數挺機槍,或僅裝機槍。坦克轉向,有的靠離合器和制動器系統,有的靠與兩條履帶分別聯動的輔助變速箱或電動機,有的由兩套發動機變速箱組分別驅動兩條履帶,靠變換兩履帶速比轉向。坦克戰鬥全重7~28噸,單位功率2.6~4.8千瓦/噸,最大行程35~64千米,裝甲厚度5~30毫米。
由於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和生產設備簡陋,坦克性能較低,其火力主要用於殲滅有生力量,裝甲只能防禦槍彈和炮彈破片,沒有無線電通信設備和光學觀察瞄準儀器,行駛顛簸、速度緩慢,機械故障頻繁 ,乘員工作條件惡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於引導步兵完成戰術突破,不能向縱深擴張戰果。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坦克技術的提升,並伴隨著坦克作戰思路的改變,世界陸軍開始了機械化的新時期,對軍隊作戰行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以德國、蘇聯、英國、美國為主要代表,德國將軍古德里安更是機械化作戰思想及戰術的創始人。
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是現代坦克戰鬥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坦克的觀瞄系統、火炮威力和彈藥的威力。現代坦克一般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紅外、微光、夜視、熱成像等設備對目標進行觀察、瞄準和射擊。坦克炮可以發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彈等多種類型的炮彈,還可發射炮射飛彈。不同類型的穿甲彈對目標的破壞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離上能夠穿透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000米距離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裝甲,破甲厚度可達700毫米。除具有較大的破壞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對固定目標射擊可達80%,1500米行進間對活動目標射擊能達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雷射半主動制導炮彈,命中精度還會大大提高。不難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飛彈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優於飛彈,所以各國主戰坦克仍以火炮為主要攻擊武器。
展望
未來坦克99G式主戰坦克仍然是未來地面作戰的重要突擊兵器,許多國家正依據各自的作戰思想,積極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發展21世紀初使用的新型主戰坦克。坦克的總體結構可能有突破性的變化,出現如外置火炮式、無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徑有進一步增大趨勢,火控系統將更加先進、完善;動力傳動裝置的功率密度將進一步提高;各種主動與被動防護技術、光電對抗技術以及戰場信息自動管理技術,將逐步在坦克上推廣套用。
各國在研製時的注重各國在研製中,十分重視減輕坦克重量,減小形體尺寸,控制費用增長。可以預料,新型主戰坦克的摧毀力、生存力和適應性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也是坦克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