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概述
1963年8月1日美國和聯邦德國開始聯合研製70年代的主戰坦克,即MBT-70,並於1967年10月各自展出樣車,後因兩國在設計上存在分歧,加之成本較高,聯合研製計畫終於1969年底破產。隨後美國在MBT-70基礎上開始研製新的XM803坦克,於1970年製成樣車,但仍因結構複雜,成本過高,又於1971年底被國會否決。 在兩車計畫被相繼取消後,美國陸軍隨即提出研製XM1坦克計畫,於1972年2月成立了一個由使用單位、研製單位和陸軍參謀部3方組成的特別任務小組,正式開始了XM1坦克的研製工作。
生產過程
美國和聯邦德國聯合研製MBT-70主戰坦克於1969年底擱淺。隨後美國在MBT-70基礎上開始研製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結構複雜,成本過高,又於1971年底被國會否決。
在兩個計畫被相繼取消後,美國陸軍隨即於1971年展開研製XM1坦克的計畫。1973年6月陸軍分別與通用和克萊斯勒兩大公司簽訂了研製樣車契約。兩公司均於1976年初推出一輛原型車,經測試與評估,克萊斯勒的設計中選。為紀念原陸軍參謀長,二次大戰中著名的裝甲部隊司令格雷夫頓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將軍,特把該坦克命名為"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克萊斯勒公司中標後,1978年製造第2批11輛原型車供測試,1979年生產110輛先期批量生產型。第2批原型車經過若干性能測試,改進了一系列問題。1981年2月,美國陸軍正式採購7058輛M1,1884年訂單追加至7457輛。首輛M1於1981年開始服役。
M1基本型生產了2374輛(894輛為強化裝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階段批量生產型定名為M1A1,火力和防護大幅提升,產量為5415輛;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國內生產訂單不多,主要是將基本型和A1型改進升級到A2型。
美國廣播公司(ABCNEWS)2011年5月12日報導稱,自上世紀80年以來,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就一直在美國作戰行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過,現在這款重達75噸的美制坦克卻成為美國聯邦預算辯論的中心議題——五角大樓希望停產該款坦克,但美國國會拒不同意。
美國陸軍表示,如果立法者同意暫時關閉俄亥俄州利馬的坦克生產工廠(自2013年開始,關閉三年),2012財年國防開支至少可節省13億美元。這可能是美國自二戰後首次停產坦克。陸軍副參謀長羅伯特•萊尼克斯中將上月對一名議員說,“我們現在具備了一支非常合適且完善的部隊,這正是使我們停止購買我們不再需要的裝備的原因。”
但在坦克生產商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公司的壓力下,立法者出現了分歧,他們說軍隊是完全錯誤的。13日,137名眾議員向陸軍部長約翰•麥克休致函,他們認為這一建議會損害美國的“工業基礎”,流失熟練工人,增加不必要的重新訓練和認證成本,增加納稅人負擔。馬里蘭州代表、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代表羅斯科•巴特利特在信中寫到:“我們的工業基地不能像開關一樣開開關關。”
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告訴立法者,與維持生產線所需相比,關閉並於四年後重啟工廠的同期成本高出30萬美元。前美國國防部官員、列剋星敦研究院副院長丹尼爾•古爾(DanGoure)指出:“實際成本永遠比最初預測要高。就員工而言,現在這批員工經驗豐富、技能高超。你不能在工廠重開時把一名汽車焊接工換到坦克生產線上。”
企業管理人員指出,在如果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停產,俄亥俄州利馬廠250名員工,以及其他地區坦克裝備供給鏈上超過500多員工,就要被迫換工作。轄區與艾布拉姆斯坦克製造廠相毗鄰的麥可•特納說:“我們根本不能看著工廠關門,然後呆在一旁等著其再次開工。”
據美國陸軍估計,關閉並重啟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生產線所需費用不會超過8億美元,但若要維持該生產線則至少需要耗資約21億美元。萊尼克斯中將認為,用於維持該生產線的資金足以用來採購美國陸軍的稀缺資源。“對於政客而言,能吸引選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豬肉’帶回家。這些坦克是很有用,我從不否認這一點。但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坦克了,而且其中還有一些是升級版坦克。”
武器系統
要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聯邦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研製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由美國特許生產,總承包公司是國家水力升降機公司(National Waterlift Company),美國型號為M256。由於M1坦克炮塔設計時就考慮了安裝120mm火炮,因此主炮改裝僅重新設計了防盾和炮耳軸。火炮和炮塔的組合由通用動力公司負責。火炮採用立楔式炮閂,安裝了熱護套和大的圓形抽氣裝置,炮口校準裝置改用鎖緊螺檢固定,更加安全,炮架與M68炮類似。
為適應主炮的改變,還調整了火控計算機的彈道參數和炮長主瞄準鏡的分劃線。由於M256火炮僅發射破甲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所以改變了炮長主瞄準鏡控制板上的彈藥選擇開關;由於滑膛炮炮膛磨損很小,因此取消了炮長控制板上的炮膛磨損修正按鈕;彈道計算機存儲窬從7K增加到12K;為適應新的彈種,炮長輔助瞄準鏡分劃也經改換。
此外,重新設計了7.62mm並列機槍的機槍架和供彈系統,以消除對120mm火炮炮尾的干擾。
彈藥裝置
火炮口徑的增大,使M1A1坦克彈藥基數減至40發,炮塔尾艙內僅能存放34發,車體後部彈藥倉記憶體放6發,取消了炮塔吊藍底板上的3發待發彈。為克服舊彈藥架可能導致半可燃藥筒或彈藥架本身破裂的缺點,在炮塔尾艙的彈藥倉中安裝了新的減振彈架;為抑制彈藥相互引爆,在彈藥架上布置有塑膠棒和檔板,把炮彈相互隔開。此外車內彈藥倉內還有聚乙稀襯料層。
為配合安裝120mm火炮,美國研製生產了幾種120mm炮彈,總承包商是霍尼韋爾(Honeywell)公司防務部,各種彈藥均採用可燃藥筒和金屬底托。
這些炮彈主要有:
XM827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T)於1983年完成研製工作,用作M829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T)的備用彈,採用了單一的貧鈾穿甲彈芯。
M829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T),1985財政年度定型的制式炮彈。
HM831破甲彈(HEAT-TP-T),用作M830的訓練彈,1984年4月定型並正式生產。
VXM859破甲彈(HEAT-MP-T),1984年開始研製。
M865訓練彈(TPFSDS-T),1984年7月定型,用於炮兵打靶練習等。
M866訓練彈(TPFSDS-T),臨時訓練彈。
炮塔裝置
該坦克炮塔尾艙頂部泄壓板改為2塊,炮塔手動方向機改為雙速驅動裝置,每轉10密位和5密位。火炮手動俯仰驅動裝置速度改為每轉5密位
三防裝置
除了目前的M25A1乘員防毒面具配有管路式獨立三防裝置外,在乘員艙增裝了新的增壓集體三防裝置。該裝置有2個通路,其中一個經過核生化過濾器,另一個不經核生化過濾器,後者用作換氣系統,取消了炮塔廢氣排放風扇。增壓裝置安裝在車體左側炮塔突出部內,可由車長或裝填手控制。車內裝有聲音報器和三防顯示燈等,危急時探測裝置可自動啟動增壓裝置。增壓裝置的燃燒室可為車內供暖
貧鈾裝甲
該坦克安裝貧鈾裝甲的部位是車體前部和炮塔,貧鈾裝甲在兩層鋼板之間。增裝這種貧鈾裝甲後,M1A1坦克車重從57154kg增加到58968kg。這種新式貧鈾裝甲的密度是鋼裝甲的2.6倍,經特殊生產工藝處理後,其強度可提高到原來的5倍,因此坦克防護力大為提高,能同時防禦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攻擊,以滿足90年代戰爭的需要
技術性能
防護能力強。車體和炮塔採用了複合裝甲,提高了對動能彈和化學能彈 ( 破甲彈 ) 的防護能力。在同等裝甲重量下,複合裝甲防破甲彈能力是均質鋼裝甲的 3 ~ 5 倍。在抗擊脫殼穿甲彈時,相當於600毫米鋼甲,在抗擊空心裝藥破甲彈時,相當於 1300 毫米鋼甲。車內乘員室、彈藥室、燃油室之間用隔板防護,防止彈藥或燃油爆燃時危及乘員。位於炮塔尾艙的彈藥室上方裝有防爆炸排放板,一旦該部分彈藥中彈後爆炸,排放板首先被打開,使爆炸能量向外釋放,保護車內乘員與設備安全。車上還裝有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在 3 毫秒內檢測,並在200 毫秒內撲滅火源。集體三防裝置在車內,產生高於外界大氣壓的超壓,防止核、生、化有害物質進入車內,炮塔上還裝有煙幕榴彈發射器,必要時施放偽裝煙幕。
②火炮威力大,120毫米坦克炮在2000~3600米距離內可首發命中目標。行進間可命中3000 米距離內的靜止目標,直射距離1800米,可在2800 米距離上擊穿三層北約重型靶板,使用M829A1彈種,可在穿透1.5米厚沙堤後擊毀蘇式T-72 坦克。
③火控系統先進。 M1A1 坦克反應時間為 6.2 秒,其夜視設備性能優異,無論何種氣象條件,有效觀察距離都可在 1000 米以上,最大夜視距離為 2000 米,在與伊軍坦克的交戰中,能使坦克炮準確命中目視無法發現的 T-72 坦克。
④燃料和行程比基本合理,通常行駛 3 小時後加注燃料,最長可在 5 小時後再加油。
性能數據
乘員 4 人
戰鬥全重 57.1540 噸
車長 9.828米(炮向前); 9.033米(炮向後)
車體長 7.918 米
車寬 3.657 米
車高 2.438米(至炮塔); 2.885米(至機槍)
最大時速 66.77千米(公路); 48.3千米(越野)
最大行程 465 千米(公路)
爬坡 30度
兵心飛翔涉水 1.219米 ;1.98 米 ( 有準備 ) g8 u6 d0 J1 d
通過垂直障礙 1.066米
越壕 2.734米 m
主要武器 120毫米滑膛炮
輔助武器 7.62毫米並列機槍,12.7毫米高機,7.62毫米機槍
彈藥 120毫米炮彈40發,12.7毫米槍彈1000發,7.62毫米槍彈12400發
世界著名主戰坦克列表
主戰坦克列表 | 主戰坦克是裝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機動性和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一般全重為40噸-60噸,從80年代開始各國的主力戰車的重量有快速飈漲的趨勢。火炮口徑目前多為105毫米以上,滑膛炮也在80年代開始成為許多國家設計新一代主力戰車的首選,以增強對裝甲的破壞力。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摧毀反坦克武器、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
出產國家 | 坦克型號 |
英國 | | 英國哈里德主戰坦克 | 英國奇伏坦900主戰坦克 | 英國奇伏坦主戰坦克 | 英國挑戰者主戰坦克 | 英國維克斯MK7主戰坦克 | 英國遜邱倫主戰坦克 | |
美國 | | 美國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 | 美國M47中型坦克 | 美國M48系列主戰坦克 | 美國M60系列主戰坦克 | 美國超M60主戰坦克 | |
日本 | | 日本61式中型坦克 | 日本74式主戰坦克 | 日本90式主戰坦克 | |
蘇聯 | | 蘇聯T-34中型坦克 | 蘇聯T-62主戰坦克 | 蘇聯T-64主戰坦克 | 蘇聯T-72主戰坦克 | 蘇聯T-80主戰坦克 | |
西班牙 | | 西班牙AMX-30坦克 | 西班牙蘭斯主戰坦克 | |
以色列 | | 以色列改進的遜邱倫主戰坦克 | 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 | 以色列謝爾曼坦克 | |
聯邦德國 | | 聯邦德國TAM和TM301坦克 | 聯邦德國豹1主戰坦克 | 聯邦德國豹2主戰坦克 | 德國E-100超重型坦克 |
法國 | | 法國AMX-30主戰坦克 | 法國AMX-32主戰坦克 | 法國AMX-40主戰坦克 | 法國AMX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 |
瑞士 | | 瑞士Pz87豹式主戰坦克 | |
義大利 | | 義大利C1主戰坦克 | 義大利OF40主戰坦克 | |
印度 | |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 印度勝利主戰坦克 | |
羅馬尼亞 | | 羅馬尼亞T-55改進型主戰坦克 | 羅馬尼亞TR-125主戰坦克 | |
巴西 | | 巴西EE-T1奧索里約主戰坦克 | 巴西MB-3塔穆伊奧中型坦克 | |
其他 | | 阿根廷TAM中型坦克 | 埃及拉姆塞斯2主戰坦克 | 加拿大未來主戰坦克 | 捷克斯洛伐克坦克 | 南韓88式主戰坦克 | 南斯拉夫T-74主戰坦克 | 瑞典S主戰坦克 | 土耳其M48A5T1等坦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