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2主戰坦克

M1A2主戰坦克

M1A2主戰坦克(M1A2MainBattleTank)美國陸軍的主要的主戰坦克。車輛配備了先進的車際信息系統和戰場管理系統。裝有全新的裝甲和電子設備。M1A2坦克是M1A1的第二階段改進產品,首輛於1992年出廠,1993年開始裝備部隊。配備車長獨立熱像儀(Commander Independent Thermal Vision, CITV)與車間資訊系統(Inter-Vehicular Information System, IVIS),還有其他高科技電子設備。舊型的M1和M1A1,依次改裝為M1A2和M1A2 SEP。M1A2的改進計畫SEP(System Enhanced Package)。

基本信息

性能

M1 M1IP M1A1 M1A2 M1A2 SEP
年份 1979 1984 1986 1992 1999
長度 9.77米
闊度 3.66米
高度 2.37米 2.44米
極速 72.42千米/小時 66.8千米/小時 72.42千米/小時
行動距離 498千米 465千米 391千米 550千米
重量 55.7噸 57噸 65噸 63噸 66噸
主要武器 105毫米51倍徑M68線膛炮 120毫米44倍徑M256滑膛炮
乘員 4(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

武器概述

M1A2坦克M1A2坦克

M1A2是美軍M1A1第二階段的改進產品,是典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並部分具有第四代坦克的某些特徵。1991年 1月前只造出10輛樣車,目前仍在進一步研製中,90年代中期將開始裝備美陸軍部隊,預計到本世紀末共裝備1000輛。沙特訂購了465輛。 M1A2坦克配用指揮儀式火控系統,車體和炮塔正面、車體兩側裙部採用了高強度複合裝甲。

M1A2坦克乘員4人,戰鬥全重63500千克,車長9.828米,車寬3.657米。120毫米滑膛炮配用高密度、強破壞力的貧鈾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具有破片爆炸效果的多用途彈,彈藥基數40發。火控系統包括車長獨立熱像儀,帶二氧化碳雷射測距儀和熱像儀的炮長穩像式瞄準鏡等。其中二氧化碳雷射測距儀比普通雷射測距的範圍更大,穿透煙幕和煙塵的能力更強;駕駛員的熱觀測儀使其視野擴大,夜視能力提高。坦克最大行程426.6千米,最大行駛時速67.6千米,越垂直牆高1.067米,爬坡度31°,涉水深1.219米。

發展歷史

美國和聯邦德國聯合研製MBT-70主戰坦克於1969年底擱淺。隨後美國在MBT-70基礎上開始研製新的XM803坦克,但仍因結構複雜,成本過高,又於1971年底被國會否決。

M1A2坦克M1A2坦克

在兩個計畫被相繼取消後,美國陸軍隨即於1971年展開研製XM1坦克的計畫。1973年6月陸軍分別與通用和克萊斯勒兩大公司簽訂了研製樣車契約。兩公司均於1976年初推出一輛原型車,經測試與評估,克萊斯勒的設計中選。為紀念原陸軍參謀長,二次大戰中著名的裝甲部隊司令格雷夫頓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將軍,特把該坦克命名為"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克萊斯勒公司中標後,1978年製造第2批11輛原型車供測試,1979年生產110輛先期批量生產型。第2批原型車經過若干性能測試,改進了一系列問題。1981年2月,美國陸軍正式採購7058輛M1,1984年訂單追加至7457輛。首輛M1於1981年開始服役。

M1基本型生產了2374輛(894輛為強化裝甲的M1-IP型,1984年底推出)。第二階段批量生產型定名為M1A1,火力和防護大幅提升,產量為5415輛;1990年推出最新的M1A2型,國內生產訂單不多,主要是將基本型和A1型改進升級到A2型。

由於M1坦克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優異,戰後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分別採購了315輛和218輛M1A2型。此外,1988年4月美國國會同意埃及特許生產565輛M1A1坦克以裝備埃及陸軍。

研製過程

80年代初期服役的Ml“艾布拉姆斯”坦克是美國50年代末以來最成功的坦克。在Ml坦克的研製過程中,美陸軍始終以提高乘員生存能力為第一重點,為此採取了多項措施。例如加強裝甲防護,改進火控系統和提高機動性等。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安裝了能防動能彈和化學能彈的特殊裝甲,以對付來自不同角度的直射火力。MlA2坦克是以Ml坦克為基型,經過多次改進而成的。

改進型M1坦克美陸軍對Ml的裝甲和懸掛作了改進,並體現在最後生產的一批Ml坦克上。這些坦克被稱之為改進型M1坦克或IPMl坦克。它們是Ml坦克與MlAl坦克之間的過渡型。

MlA1坦克是對Ml坦克進行第一次重大改進後的車型。該型坦克安裝了火力更強的M256式120毫米滑膛炮,並再次改進了裝甲組件,增加了一套超壓式核、生、化防護系統,採用了更為耐用的履帶。MlA1坦克的生產數量大大超過Ml系列中其它任何坦克。裝備了大部分美國野戰裝甲部隊和裝甲騎兵部隊。北約在波赫維和行動中使用的就是這種坦克。

MlA2坦克是對Ml坦克進行第二次重大改進後的車型。改進計畫於1988年12月開始,1992年交付第一輛樣車,1993年對它進行了初始作戰試驗,1995年第一批MlA2坦克裝備部隊。

該坦克在技術方面有了質的變化。美陸軍在其車載電子系統的數位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提高坦克的可靠性、戰鬥力和操作性能,如通過採用積體電路提高可靠性;通過採用先進的作戰管理系統和火控系統以及增強可生存性、可維護性和可支援性來提高其操作性和戰鬥力。目前,M1A2坦克已開始列入裝備。

系統改進計畫

MlA2坦克的系統改進計畫(SEP)是在1994年4月複審M1A2的第3階段改進方案時制定的。其目的是使美陸軍改進其戰術原則,並且使其主戰坦克更加現代化,以迎接不久將要到來的數位化戰場。 另外,徽處理器性能和存儲器容量的不斷提高亦要求經常改進計算機硬體。

改進硬體主要包括:車長和炮長兩個瞄準鏡中的第二代前視紅外儀,增強型定位報告系統,改進定位和導航系統的全球定位系統接收裝置,用於降低能耗和對電子設備進行冷卻的、有裝甲防護的、一體化輔助動力/冷卻系統,增強的存儲器和顯示器,用於作戰識別系統的接口以及綜合式多用途化學毒劑偵檢器等。改進計算機晶片以便與陸軍的數位化指揮與控制軟體及操作標準(即通用作戰環境)兼容。增加輔助動力裝置當主發動機熄火時,由輔助動力裝置為車內數位化電子系統提供電能,以彌補車內電瓶電能的不足。該裝置還可為靜默觀察提供電能,並且為電瓶充電。另外,它還為車內空調裝置提供電能,以提高車內乘員的舒適性和電子元件的可靠性。

套用更先進的技術例如,第二代前視紅外感測器數據的數字處理技術,以利於執行更高級的功能(如自動目標跟蹤、目標識別、目標指示等);嵌入式訓練技術;頭盔式平祖顯示器技術以及能自動地對抗來襲炮彈或飛彈的綜合戰鬥防護技術。

按照計畫,美陸軍將開始生產和試驗裝有系統改進計畫設備的坦克樣車。如果樣車通過鑑定,則所有1079輛MlA2坦克都將安裝系統改進計畫中的設備。在1999財年以後這些坦克都將實施工程改造計畫,從2000年開始已經服役的MlA2坦克將按照改進工作契約進行改裝。

技術性能

M1基本型的戰鬥全重為54.5噸,A1型戰鬥全重增加至57噸,坦克乘員為4名。M1坦克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形,炮塔

M1A2坦克M1A2坦克

和車體多用鋼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裝甲厚度不等,最厚達125mm,最薄為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裝有先進的喬巴姆裝甲。自1988年6月開始,新生產的M1A1在車體前部加裝貧鈾裝甲。經過特殊處理的這種新型裝甲,強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灣戰爭中,參戰的M1A1坦克多數換裝了貧鈾裝甲,實戰證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採用了隔倉措施,用裝甲隔板將炮塔內尾倉和乘員艙分隔開,能有效避免二次效應對乘員的傷害。

M1基本型的主炮為1門北約制式105mm M68E1式線膛炮,與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該坦克105mm炮彈基數是55發,其中44發裝在炮塔尾艙內。

M68E1火炮除了可發射M60坦克制式炮彈外,還可發射新研製的M735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M774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M883曳光尾翼穩定脫殼貧鈾彈芯穿甲彈和M737TPDS教練彈。

輔助武器為1挺M240式7.62mm並列機槍,以及炮塔頂裝填手艙口處1挺M240式7.62mm機槍和車長指揮塔上一挺M2式12.7mm機槍。炮塔前部兩側各裝有6管M250煙幕彈發射器,車上還裝有發動機熱煙幕施放裝置。

坦克內部安裝了哈隆全自動滅火系統。動力艙和戰鬥艙中安裝的紅外感測器能在2ms內發現所有著火點並自動啟動滅火系統,能在150ms內把火滅掉。

M1坦克採用了指揮儀式數字式坦克火控系統,主要特點是光學主瞄準鏡與火炮/炮塔相互獨立穩定,火炮/炮塔電液驅動,並隨動於主瞄準鏡。該火控系統使M1坦克具有在行進間射擊固定目標和運動目標的能力。炮長主瞄準鏡為單向獨立穩單目潛望式瞄準鏡,它與雷射測距儀和熱像儀組合,構成測距、晝夜三合一的瞄準鏡。雷射測距儀原為釹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儀,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長為10.6μm的CO2雷射測距儀。

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沒有配備獨立的車長瞄準鏡,車長不能超越炮長獨立地搜尋、識別和瞄準目標;炮長主瞄準鏡水平向未穩定,僅向低向獨立穩定;減少了彈道數據的自動輸入,僅用4種主要自動輸入的彈道感測器,其他彈道數據參數需要手工輸入。所有這些措施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統的成本,實際成本僅為整車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採用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的制式坦克。發動機採用的是AGT-1500燃氣輪機,輸出功率是1103kW(1500馬力。該機保養簡單、冷卻系統效率高,確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較高。該坦克採用了X-1100-3B全自動傳動裝置和改進型扭桿懸掛。坦克每側有7個鋁製負重輪、1個誘導輪,1個主動輪和2個無輪緣托帶輪,採用T156型雙銷掛膠履帶。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優秀,最大時速達72km/h,從0至32km/h加速時間只需7秒。

武器裝備

M1A2坦克主炮開火瞬間M1A2坦克主炮開火瞬間

該坦克配備了先進的戰場管理系統(BMS),能自動地提供雙方部隊位置、後勤信息、目標數據和命令等。M1A2配備了自主導航系統,通過GPS衛星定位系統能快速準確標定本身所在方位。該坦克首次安裝了車長獨立熱像儀,這是該坦克的主要特徵之一。該獨立穩定式熱像儀是坦克具備了獵-殲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見度很低情況下與敵交戰能力。該坦克還改進了車長和炮長的顯控裝置,提升資料處理及應戰效率。此外,主炮和車長與炮長的瞄準儀上均安裝了穩定器,進一步提高了行進間射擊性能。M1A2坦克還採用了CO2雷射測距儀。該坦克生存能力強,炮塔周圍裝有防彈能力極強的貧鈾裝甲;彈藥存放在有泄壓門的隔艙內,一旦艙內彈藥被引爆,泄壓門便會自動打開,把爆炸氣浪排出車外,該種設計曾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在彈藥殉爆時救了乘員的命

;車內還裝有高效能快速自動滅火系統,一旦發生爆炸,可在0.02秒內發現火情,0.05秒內將火熄滅。電子化程度高,採用了大量電子設備,能自動檢測故障情況;電子感測系統提高了目標識別能力及與友鄰坦克的信息傳遞能力;有全新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利用這一系統可提高坦克的作戰效能。機動性好,可靠性高,一般行駛6400千米方需送到基地修理。行駛3400千米以後更換履帶;主炮為M-256型120毫米44倍徑滑膛炮,發射500發炮彈後即需更換炮管,發射尾翼穩定貧鈾合金脫殼穿甲彈或自動尋敵的炮彈,首發命中率達90%(2000米距離),威力大。M829A1穿甲彈被稱為“”銀彈”在海灣戰爭中曾穿透1.5米的牆後從頭到尾擊穿T-72的車體。

坦克上還裝有自主式地面導航系統,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和自然條件下快速、準確地確定坦克所在位置,不會在大沙漠裡和錯綜複雜的地域環境迷失方向。底盤也進行了若干改進,發動機加裝了數字電子控制裝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

裝甲

M1坦克的裝甲是美國得知以色列的作戰經驗後開發出來的複合裝甲,考量到複合裝甲的安裝,過去鋼質鑄造炮塔所考量的避彈構型在M1車繫上便取消,複合裝甲比起過去的鋼製均質裝甲對成型裝藥與APFSDS均有優異的表現;M1A1(HA)/M1A2則考量蘇聯在125公厘炮上使用的長桿鎢/貧鈾彈芯APFSDS因此在海灣戰爭時換裝以衰變鈾製作的高硬度複合裝甲。

性能與裝備

該坦克即M1A1第二階段改進產品,改進項目最早於1985年2月1日批准,目前有7項,其中5項計畫在1988年底開始生產,另2項要推遲18個月,產品定型後將稱為M1A2。第二階段項目改進將使M1A1的總體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據報導,M1A2首輛車計畫於1992年出廠,1993年開始裝備部隊。

M1A2 SEPM1A2 SEP

車長獨立熱像儀(CITV)

這是該坦克的主要特徵之一,由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光電分公司研製。該獨立穩定式熱像儀具有獵潛式(hunter-killer)瞄準鏡的目標捕捉能力,將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見度很低(黑夜和煙幕)情況下與敵交戰能力。目前正在研究取消原車長觀察用的炮長主瞄準鏡光學延伸裝置。

車長指揮塔(CWS) 在重新設計的指揮塔上,將安裝改進型周視潛望鏡,較大的艙口和機槍座圈等,取消了高射機槍的電動和手動操縱機構。

CO2雷射測距儀

該測距儀工作波長與熱像儀相同,測距範圍加大,穿透煙幕和塵煙能力更強,對人眼是安全的。

駕駛員熱觀測儀(DTV)

M1A2 SEP V2M1A2 SEP V2

用於取代現裝備的AN/VVS-2駕駛員微光駕駛儀,可晝夜使用並擴大了駕駛員視野。

戰場管理系統(BMS)

亦稱車內通信設備(IVIS),是一種網路數據和信息系統,能自動地提供雙方部隊位置、後勤信息、目標數據和命令等。該設備使用微處理機進行處理,裝在車長熱像儀顯示裝置旁邊,位於車長位置右邊的炮塔內壁上。目前正在研製車輛定位/導航儀。

敵友識別(IFF)裝置敵友識別(IFF)裝置和提高生存力(ES)的裝甲外殼

由於經費或技術原因,這兩項改進可能拖延。裝甲外殼旨在增強坦克抵抗頂部攻擊和增強坦克其他部位的裝甲防護。

M1 TUSKM1 TUSK

改進強化套件

XM1(Experimental model 試驗型)-1978年,共製造9輛。

M1 -原型,於1979年開始生產,直至1985年。

M1IP(Improvment Production 改進型)-1984年開始生產,升級及重新設定。

M1A1 -於1986年開始生產,直至1992年。

M1A1HC(Heavy Common) -裝有貧鈾裝甲、內艙增壓系統、M256 120毫米滑膛炮。

M1A1-D(Digital 電子數位化)-M1A1HC的電子數碼升級版本,類似M1A2 SEP。

M1A1-AIM(Abrams Integrated Management 艾布拉姆斯綜合管理系統)-替舊有的艾布拉姆斯重新設定歸零。

M1A2(Baseline 基線)-於1992年開始生產。

M1A2 SEP(System Enhancement Package 系統提升套裝)-包括換裝第三代石墨識別功能的貧鈾裝甲。

M1A2 SEP V2(SEP V2, System Enhancement Package Version系統增強元件V2型)-改裝這批坦克所使用的裝備與美國陸軍未來戰鬥系統(FCS, Future Combat System)所裝備的系統基本相同。

M1A2主戰坦克M1A2主戰坦克

M1A1/A2 TUSK(Tank Urban Survival Kit 城市生存套件),為了對抗單兵攜帶式反坦克武器發射成型裝藥

彈,因此在裝甲比較脆弱的部分加強防禦,例如在側裙加上爆炸反應裝甲及在車體後部加上柵欄。另外在炮塔上車長使用的12.7毫米重機槍加上遙控操作設備,裝填手使用的7.62毫米機槍則加上具有夜視瞄準儀的防護盾,從而加大在近戰中的存活性。車身外部裝有步兵與車內人員通話用的電話系統。

保障性

多年來,美國陸軍一直在致力於提高M1A2坦克的可靠性、減小後勤規模、降低使用與保障費用。

M1A2坦克比M1A1坦克更為可靠、更易於使用和維修,且更容易部署。冗餘的通用現場可更換單元(LRU)、顯著的警告和報警顯示、卓越的故障管理系統等使M1A2坦克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通過多種方式改進了M1A2坦克的使用與維修的方便性和可部署性。最重要的是採用了嵌入式的機內測試(BIT)和故障隔離測試(FIT)以及炮手計算機驅動的自動檢測裝置,乘員可以使用機內測試(BIT)來診斷故障;故障隔離測試(FIT)是M1A2坦克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大方便了機械師的維修操作;炮手自測試裝置能夠自動完成射擊準備測試。

美國陸軍為提高M1A2坦克的戰備完好性和降低使用與保障費用,實施了兩個計畫,分別是艾布拉姆斯發動機運動和艾布拉姆斯綜合管理大修計畫(AIM)。

M1A2坦克M1A2坦克

艾布拉姆斯發動機運動

M1系列主戰坦克是世界上首次採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裝置的主戰坦克,其動力裝置由達信-萊卡明公司生產的AGT-1500燃氣輪機和底特律柴油機公司的X-1100-3B全自動傳動裝置組成。AGT-1500發動機重量輕、尺寸小、輸出功率大、結構緊湊、可靠性高,而且維修簡便,整機更換極快(不超過1小時),因而在戰場上有極大的優勢。但是,AGT 1500發動機代表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技術,1992年已經停止生產,不斷降低的可靠性使得該發動機占艾布拉姆斯坦克可修件的使用與保障費用的64%左右,因此,陸軍把該發動機作為減輕維修負擔、降低使用與保障費用的一個重要因素,並開展艾布拉姆斯發動機運動解決這一問題。

艾布拉姆斯坦克的項目經理制定了一個分為兩個階段的計畫,來提高發動機的戰備完好性,並降低使用與保障費用。在第一階段,創新性地利用與項目經理、陸軍裝備司令部和工業部門之間的合夥關係,對現存的AGT 1500發動機及其部件進行了大修。該計畫被稱為“為降低發動機的使用與保障費用而合作”(PROSE)。政府與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協作來改革生產過程和改善現場保障。承包商提供高質量的零件和專業的技術保障,政府(指修理基地)則提供熟練的人員和設施。通過PROSE過程有望使M1A2坦克的可靠性提高30%。該計畫的第二個階段是用新發動機來代替AGT 1500發動機,這極大地提高了坦克的戰備完好性並降低了使用與保障費用。儘管用新發動機代替當前使用的發動機需要投資20億美元,但是採用新發動機可以使M1A2的可靠性提高4-5倍、燃油消耗減少35%、零部件的數目減少42%、車輛機動性提高15~20%。用新發動機代替當前的發動機,在30年內,將使發動機的壽命周期費用從160億美元下降到30億美元,這意味著在M1A2坦克餘下的壽命期內將節省130億美元。

M1A2坦克M1A2坦克

艾布拉姆斯坦克綜合管理計畫

降低使用與保障費用的第二個戰略是艾布拉姆斯坦克綜合管理計畫。該計畫套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和技術,對老舊的M1A1坦克進行大修,使之恢復到原始的出廠標準。AIM的原理性驗證於1997年結束,證明了該方案的費用-效能。與未實施AIM計畫的坦克相比,AIM坦克節省了18%的使用與保障費用。對於不斷上升的坦克保障費用和日益重要的戰備完好性問題,AIM大修方案是一個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

美國陸軍在1999年啟動了革新性的艾布拉姆斯坦克綜合管理重建項目。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部與安尼斯頓陸軍修理基地合作,已經完成了對1000多輛M1A1坦克的全面恢復工作。安尼斯頓陸軍修理基地將送修的M1A1坦克全面解體,對每一個部件進行清洗、檢查和鑑定,以便進行重組、翻新或者完全更換。大多數重組部件留在安尼斯頓陸軍修理基地,其他零件被送到包括通用動力公司在各地的工廠和其他陸軍修理基地在的重組地點。炮塔和車體子系統在安尼斯頓初步組裝後運送到萊馬(俄亥俄州)坦克製造廠進行組裝和試驗,而後重新接收回到陸軍的坦克編隊中。第一年45輛坦克的大修於2000年6月完成,截至2002年11月已經交付了275輛M1A1坦克,美國陸軍計畫在今後十年內平均每年大修135輛M1A1坦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