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七世

愛德華七世

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英國國王(1901~1910)。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之子,曾在牛津與劍橋大學就讀,1863年與丹麥克里斯蒂安九世之女亞歷山德拉結婚。愛德華對賽馬、遊艇比賽尤其感到興趣。由於他生活不拘禮節,有時失於檢點,因此女王一直不許他掌管有關實際朝政的任何事務,直到他年逾五十歲。女王駕崩後愛德華繼位為王,在位期間大力恢復因女王長期孀居而顯得黯淡的英國君主制度之光榮。身為極受愛戴的君王,1903年他在巴黎的訪問中為英法協約奠定基礎。

基本信息

簡介

愛德華七世愛德華七世

愛德華七世是維多利亞女王和薩克森-科堡-哥達艾伯特親王的長子,封嘉德騎士、威爾斯親王、切斯特伯爵、康沃爾公爵、羅特塞公爵、都柏林伯爵。1859年,入牛津大學,是首位進入牛津大學的王儲。在駐愛爾蘭陸軍部隊服役時,曾與一個女演員廝混。其父艾伯特為勸導他而到愛爾蘭,並在歸途中去世。因此,維多利亞女王把艾伯特親王的死歸結於愛德華的荒唐,從此一直不準他過問國務或王族事務。1863年,與丹麥克里斯蒂安親王的長女亞歷山德拉公主結婚。1901年,60歲的愛德華登上王位,稱愛德華七世。

生平

愛德華七世愛德華七世

早在威爾斯親王時代,愛德華七世就曾出訪歐美各國,並且得到了很大成功。在維多利亞女王逝世之前,愛德華就已經促進了三國的同盟的初步形成。1901年,愛德華七世繼位,之後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局面形成,通過這個同盟,英國穩定了它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但這個同盟的形成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因此有些人把一戰的爆發歸咎於愛德華七世。

1910年,愛德華七世駕崩。愛德華七世年輕時基本沒參加過國務,所以缺乏處理國事的經驗。但愛德華七世喜歡交際,為人和藹可親,極受英國人民的歡迎。儘管國王死後四年就爆發了毀滅英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在愛德華時代,英國還是維持了和平、繁榮、歌舞昇平的面貌,因此,當時的英國流行一句諺語“如果你不想發生戰爭,就要有愛德華這樣的一位好國王”。

大事年表

愛德華七世愛德華七世

1855年隨母親維多利亞女王出訪法國時,曾參觀巴黎榮譽軍人院,並向母親口中“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致敬。

1859年,入牛津大學,是首位進入牛津大學的王儲。後來轉劍橋大學的聖三一學院,但是都無法畢業。在駐愛爾蘭陸軍部隊服役時,曾與一個女演員廝混。

1861年,其父艾伯特為關心他的情況,而到劍橋一趟,卻在歸來兩星期後染上傷寒病去世。因此,中年喪偶的女王把亡夫的死歸咎於愛德華的荒唐,從此一直不準他過問政治或宗室事務。

1863年,他被安排與丹麥克里斯蒂安親王的長女亞歷山德拉郡主結婚,其岳父後來成為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

1901年,年已花甲的愛德華終於登上英國國王的寶座,稱愛德華七世。

1903年春,他訪問了法國,開始時雖然當地民眾基於同情南非布爾人而對他噓聲不斷,但是他始終保持風度,最終以簡短而又不失誠摯的演說成功的感動了當地民眾,在贏得了大量的喝彩的同時,更結束了英法數百年來的對立局面。

1908年,他成為首位訪俄的英國君主。

1910年,在位九年的愛德華七世駕崩,享年69歲。

家族成員

艾伯特·維克托親王(1864年1月8日--1892年1月14日)克拉倫斯和阿馮代爾公爵

喬治五世(1865年6月3日--1936年1月20日)1893年娶特克的瑪麗公主,有子女

路易絲長公主(1867年2月20日--1934年1月4日)1889年嫁亞歷山大·達夫,第一世法夫公爵,有子女

維多利亞公主(1868年7月6日--1935年12月3日)

莫德公主(1869年11月26日--1938年11月20日)1896年嫁挪威國王哈康七世,有子女;現在挪威在南極的領地就命名為“莫德皇后地”

亞歷山大·約翰王子(1871年4月6日--1871年4月6日)

人物評價

倫敦時報》稱愛德華是“有遠見的,受人愛戴的,謹慎的,勇敢的而且是機智的人。”

歷代英國國王(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