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是一所公辦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職業學校,隸屬於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幾十年來,共為墾區和社會培養了四萬餘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被譽為黑龍江墾區經濟管理人才的基地、小幼教師和白衣天使的搖籃。2001年晉升高職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總局黨委和省教育廳的正確領導與有力支持下,院領導班子帶領師生員工,發揚“艱苦奮鬥、求實創新、敬業奉獻、和諧發展”的學院精神,堅持“立足墾區、服務龍江、面向全國,開門開放”的辦學思想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堅持質量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走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發展之路,圍繞“建設示範性高職、培育高技能人才”的總體目標,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打造辦學特色,改善辦學條件,實現了辦學規模、辦學結構、辦學質量和效益的跨越式發展。
學院位於北國冰城哈爾濱市江北大學城,與美麗的太陽島及哈爾濱師範大學等十餘所高校相毗鄰。占地面積28.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5.6萬平方米,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實訓中心、藝術樓、行政辦公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商服中心、400米標準跑道運動場等教學基礎設施齊全。擁有111個現代化實驗實訓室、7個多媒體語音室、11個微機室、30個多媒體教室和4個校內實訓基地,教學用計算機1048台,圖書館藏書43.7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200多萬元,實踐教學條件比較完善,形成了融實驗教學、技能訓練、職業技能鑑定、職業素質培養、職業資格認證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還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一批院外實踐教學基地。2006年,學院成為國家護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申報單位。
學院設有食品工程系(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食品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師範教育系、醫學系和人文科學系等5個系,開設護理、藥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技術、會計電算化、市場行銷、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機械與管理、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食品生物技術(食品釀造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物流管理、學前教育、語文教育、英語教育、電腦藝術設計、編導、經濟法律事務、商務英語、文秘、旅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27個專業。其中經濟法律事務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會計電算化和商務英語兩個專業被確定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護理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市場行銷專業等為學院重點專業。
教育理念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以北大荒精神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為主線,著力構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體系。系統開展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和以文明創建、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為載體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多層次教育和引導學生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培育勇於開拓的精神風貌,鍛造顧全大局的坦蕩情懷,陶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和道德觀,打造勵志篤學、德厚技強校風,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和能力為本思想,紮實開展各專業仿真模擬實訓,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為主線,以綜合性系列實訓項目為重點,校內模擬實訓與校外崗位實習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全面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使學生畢業即能上崗。
堅持以“出口暢”,帶動“入口旺”。實行就業承諾制度和就業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建立並完善就業機構,開展就業創業教育和職業指導,不斷改進和完善就業服務,構建以基地就業為主體、以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和就業信息服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就業服務保障體系。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有的專業就業率達到100%。
通過多年有效的探索與實踐,培育形成了以服務墾區、服務學生為宗旨,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支撐的辦學體系和“三基兩證一絕”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稱讚。
2005年,在黑龍江省教育廳和黑龍江日報社聯合對省內高校問評調查活動中學院被評為“學生、家長、社會”三滿意特色優質學校,2006年,學院又被評為“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就業率”三高特色創新學校。學院已進入黑龍江省教育戰線“三育人”先進單位、校園綠化先進單位和教育教學改革先進學校行列,成為黑龍江墾區職業教育的龍頭和廣大有志青年成長成才的樂園。
歷史沿革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坐落於北國冰城哈爾濱,是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綜合性高等職業學院,行政隸屬於黑龍江省農墾總局。
學院前身是黑龍江農墾經濟學校和黑龍江農墾師範學校兩所中專學校,原校址在佳木斯市。黑龍江農墾經濟學校成立於1981年,校址在佳木斯;黑龍江農墾師範學校成立於1977年(原名為牡丹江農墾師範學校),原校址在虎林市,1994年師範學校由虎林市搬遷至佳木斯市,更名為黑龍江農墾師範學院。2000年7月,農墾總局從“科教興墾”的戰略全局出發,決定將農墾經濟學校和農墾師範學校合併,組建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2000年10月申辦工作正式啟動,2001年1月6日通過專家評審組評估,2001年3月8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伴隨著新世紀的鐘聲正式成立。
兩校合併成立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後,為使學院更快發展,經省政府批准,於2003年8月學院由佳木斯市整體搬遷至哈爾濱市江北大學城。2004年1月1日黑龍江農墾衛生學校併入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黑龍江農墾衛生學校是1959年成立的中專學校,原校址在密山市裴德鎮,2004年10月份從裴德鎮搬遷至現校區。
組建學院以來,學院在辦學指導思想、學院發展定位、辦學思路、辦學理念等方面不斷轉變、創新、提升,使辦學條件全面改善,辦學規模穩步擴大,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管理水平、社會服務能力和辦學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6年學院獲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的稱號。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09月,學校有專任教師335人,兼職教師172人。專任教師中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174人,雙師素質教師229人,碩士、博士學位教師126人,省級教學名師、新秀和能手8人,國內訪問學者4人,境外培訓經歷教師58人,擁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會計電算化(劉福春)
省級教學名師(4個):田麗芬、姜曉燕、王雲慶、潘亞芬
省級教學新秀(2個):曲秀琴、沈莉
省級教學能手(2個):費鴻、王振林
院系專業
截至2014年09月,學校下設6個二級學院、2個教學系部,開辦39個高職專業。
院系設定
院系設定 | ||
經濟管理分院 | 食品工程分院 | 製藥工程分院 |
護理分院 | 師範教育分院 | 計算機與藝術傳媒分院 |
體育教學部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 - |
序號 | 二級學院 | 專業名稱 | 層次 |
1 | 食品工程分院 | 食品加工技術 | 專科 |
2 | 食品營養與檢測 | 專科 | |
3 | 食品營養與檢測(中外合作辦學) | 專科 | |
4 | 食品生物技術 | 專科 | |
5 | 種子生產與經營 | 專科 | |
6 | 農產品質量檢測 | 專科 | |
7 | 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 | 專科 | |
8 | 製藥工程分院 | 藥學 | 專科 |
9 | 生物製藥技術 | 專科 | |
10 | 中藥製藥技術 | 專科 | |
11 | 藥物製劑技術 | 專科 | |
12 | 經濟管理分院 | 道路橋樑工程技術 | 專科 |
13 | 報關與國際貨運 | 專科 | |
14 | 建築工程技術 | 專科 | |
15 | 工程造價 | 專科 | |
16 | 建築經濟管理 | 專科 | |
17 | 會計電算化 | 專科 | |
18 | 市場行銷 | 專科 | |
19 | 物流管理 | 專科 | |
20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辦學) | 專科 | |
21 | 旅遊管理 | 專科 | |
22 | 護理分院 | 護理 | 專科 |
23 | 助產 | 專科 | |
24 | 醫學檢驗技術 | 專科 | |
25 | 康復治療技術 | 專科 | |
26 | 師範教育分院 | 商務英語 | 專科 |
27 | 語文教育 | 專科 | |
28 | 英語教育 | 專科 | |
29 | 學前教育 | 專科 | |
30 | 計算機與藝術傳媒分院 | 新聞采編與製作 | 專科 |
31 | 室內設計技術 | 專科 | |
32 | 環境藝術設計 | 專科 | |
33 | 智慧型化農機裝備技術 | 專科 | |
34 | 計算機網路技術 | 專科 | |
35 | 軟體技術 | 專科 | |
36 | 軟體技術(中外合作辦學) | 專科 | |
37 | 套用電子技術 | 專科 | |
38 | 電腦藝術設計(藝術類) | 專科 | |
39 | 主持與播音(藝術類) | 專科 |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4年09月,學校有國家和省級重點專業14個,省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和省級教學成果獎12項;建有校內實訓室(基地)145個,央財省財支持實訓基地5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83個。
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2個):食品加工技術、物流管理
省級財政重點支持專業(9個):食品營養與檢測、康復治療技術、護理、新聞采編與製作、學前教育、商務英語、物流管理、會計電算化、市場行銷、生物製藥技術、藥學
省部共建農村職業教育示範區試點專業(2個):食品加工技術、農產品質量檢測
黑龍江省卓越人才培養計畫專業(2個):農產品質量檢測、種子生產與經營
農業部和財政部支持實訓基地(5個):食品加工技術、物流管理、護理、會計電算化、康復治療技術
教育部和財政部支持實訓基地(1個):生物製藥技術
省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個):護理、食品營養與檢測
省級精品課程(10門):乳製品生產與推廣、基礎護理技術、學前語言教育能力訓練、物流管理基礎、肉製品生產與控制、會計信息化、會計崗位實務、藥物製劑技術、市場行銷操作實務、影視構圖
教學成果
截至2014年05月,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0項、黑龍江省高校套用技術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
獎項名稱 |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級別 | 獲獎時間 |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 1 | 《黑龍江省“村村大學生計畫” 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許淑雲 | 國家級二等獎 | 2009 |
2 | 《情境模擬下的護患角色體驗在培養 護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實踐與效果》 | 陳煥芬 | 省級二等獎 | ||
3 | 《以就業為導向的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考核模式研究》 | 於淑霞 | |||
4 |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 | 曲秀琴 | |||
5 | 《黑龍江小幼教師技能培養的研究與實驗》 | 李洪亮 | 省級一等獎 | 2011 | |
6 | 《高職高專院校護理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於淑霞 | 省級二等獎 | ||
7 | 《構建多維度創新創業實踐平台 提升高職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 曲秀琴 | |||
8 | 高職藥學專業“德技雙修、學訓交融、 三段輪替”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王雲慶 | 2013 | ||
9 | 以就業為導向,構建高職計算機SQLServer 創新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套用 | 孟雅鳳 | |||
套用技術成果獎 | 1 | 《在護理技能訓練中加強為病人 解決問題能力培養的研究》 | 張翠華 | 省級二等獎 | 2007 |
2 | 《案例教學法在高級護理臨床 主幹課教學中的套用研究》 | 李曉紅 | |||
3 |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財務會計 教學課程體系的套用研究》 | 劉福春 |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09月,學校與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外相關高校結成姊妹校,開展合作辦學、師生互訪、畢業生留學深造等交流合作,搭建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
學校榮譽
截至2014年09月,學校被譽為墾區經濟管理人才的基地、小幼教師和白衣天使的搖籃;先後榮獲黑龍江教育戰線“三育人”先進集體、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普通高校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學校、安全和諧校園和農墾總局勞動模範單位。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05-2010年,學校獲國家課題成果獎7項、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51項。
主持人 | 成果名稱 | 類別 | 級別 | 年份 | 獎項 |
盧建國 | 韻語教學在高職化學教學中的套用研究 | 著作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沈莉 | 工作過程導向—藥物製劑技術課程的開發 | 論文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李悅 | 高職非英語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 研究報告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魏麗英 | 關於高職院校市場行銷課程考試模式的研究與實驗 | 研究報告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康傳亮 | 醫學生理學藥理學教學內容整合的實踐研究 | 研究報告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王海紅 | 高職物理教學新模式的實驗研究 | 研究報告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王艷慧 | 多媒體實驗教學心、肺、腹聽觸診系統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規程 | 教材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劉秀紅 | 參與型課型在高職師範語文教學中的套用研究 | 研究報告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李宏昌 | 林業職業院校CIS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建設初探 | 論文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盧建國 | 淺談化學目標教學模式 | 論文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王宏濱 | 體驗型教學在生化、生檢課程中的經驗與效果 | 論文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呂秀麗 | 淺談教學反思 | 論文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丁曉燕 | 哈爾濱市超市農業發展研究 | 論文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韓躍香 | 淺談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套用文寫作能力 | 論文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康傳亮 | 解熱鎮痛抗炎藥 | 課件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沈秀蒲 | 我院圖書館過季期刊季節性問題解決途徑的時間研究 | 課題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程曉光 | 研究型課型在我院圖書館為教育教學服務中的套用研究 | 課題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閆麗萍 | 培養基的配置與滅菌 | 教學設計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康傳亮 | 解熱鎮痛抗炎藥教案 | 教學設計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劉振華 | 藥理學單元課程 | 教學設計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嚴曉玲 | 細菌的革蘭氏染色 | 教學設計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王海紅 | 食品的充填及灌裝技術 | 教學設計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孫鐵英 |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Photoshop教學中的套用 | 教學設計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彭德軍 |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套用 | 教學設計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劉琴 | 標準地調查 | 教學設計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李宏昌 | 園林小品設計 | 教學設計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鄭玉玲 | 從武力解放台灣到和平解放台灣的政策 | 教學設計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沈敏躍 | 光的玩反射教案 | 教學設計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盧建國 | 食品風味物質 | 教學設計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崔忠艷 | 大學俄語十一課語法教案 | 教學設計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沈莉 | 硬膠囊劑的生產工藝 | 教學設計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沈春萍 | 廣告創意過程 | 教學設計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韓秋菊 | 超敏反應(微生物與免疫學) | 教學設計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張翠華 | 臨床護理學習指導 | 著作 | 一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盧建國 | 基礎化學實驗 | 研究報告 | 三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韓秋菊 | 高職藥物學微生物教學改革的嘗試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范春萍 | 現代廣告招貼設計中的傳統美學觀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閆麗萍 | 淺談高職食品生物學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胡敬華 | 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圖書館發展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沈秀蒲 | 對圖書館過期刊物利用率的調查與分析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劉振華 | 牙齒變色的藥物脫色治療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費鴻 | 護患體驗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套用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王艷慧 | 實驗換藥的護理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劉琴 | 林業生態工程學課程教學初探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李建華 | 從晚年田園詩看陸游詩歌創作的藝術個性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崔忠艷 | 俄語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與研究 | 論文 | 二 | 2009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科研成果獎 |
舒群 | 高職院校農醫類圖書館數位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研究 | 論文 | 二 | 2007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獎 |
李曉東 | 體驗型課型在高職會計立體實訓中的套用研究 | 研究報告 | 三 | 2007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獎 |
李春福 | 關於體驗型課型在健美操教學中的實施與終身體育 | 論文 | 三 | 2007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獎 |
孫明木 | 套用文寫作 | 教材 | 二 | 2007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獎 |
郭梅生 | 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初探 | 論文 | 三 | 2007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優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獎 |
符嘯威 | For語句和For語句循環結構 | 教學設計 | 二 | 2005 | 國家課題成果獎 |
李珠男 | 間腦 | 教學設計 | 一 | 2005 | 國家課題成果獎 |
孫鐵英 | 循環控制語句 | 教學設計 | 二 | 2005 | 國家課題成果獎 |
楊潔 | 異位妊娠 | 教學設計 | 二 | 2005 | 國家課題成果獎 |
張媛 | 《黃鶴》 | 教學設計 | 一 | 2005 | 國家課題成果獎 |
杜蘭花 | 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 | 教學設計 | 一 | 2005 | 國家課題成果獎 |
王海紅 | 力的合成 | 教學設計 | 二 | 2005 | 國家課題成果獎 |
許淑雲 | 從師範類校本課程研發談學生從業能力的培養 | 論文 | 一 | 2005 | 黑龍江省職教學會優秀科研論文獎 |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學報》是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主辦的內部交流學術期刊,創刊於2004年,每年兩期。學報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學術性,科學性,嚴格遵守國家新聞出版署的辦刊方針。學報內容主要涵蓋高職教育理論、教育教學方法、專業與課程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面。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09月,學校館藏圖書60萬餘冊,訂購中文期刊700種,並引進中國知網、讀秀學術搜尋、萬方等中文資料庫。
文化傳統
校訓
“勵志篤學德厚技強”
勵志:樹立明確而堅定的志向,振奮精神,磨練意志,自強不息,做一名有志氣、有理想的人;
篤學: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勤于思考,專心好學,奮發向上,做一名腳踏實地、勤奮學習的人;
德厚: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進業修德,陶冶情操,忠於職守,做一名誠信敬業、道德高尚的人;
技強:樹立職業能力為本的理念,勤於實踐,勵練技能,增強本領,做一名德才兼備、有所作為的人。
校標
視覺上頂天立地(擎天柱)、堅固、紮實、永久。色彩簡潔明快,一目了然。中間一豎(諧音樹)兩側形似兩個人------樹人,顯示學院以樹人為宗旨的長遠教學理念。字母NK表明學院隸屬農墾。字母V是職業學院(英文Vocationalcollege)和勝利(英文victory)的第一個字母,希望學院發展的越來越好越辦越強。色彩綠色象徵生命、希望、生機盎然、蒸蒸日上。綠色還代表北大荒綠色大農業。總體意在農墾樹人的地方------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