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前身
黑龍江省民族幹部學院
1982年,經黑龍江省政府批准,成立黑龍江省民族幹部學院,隸屬於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校址位於哈爾濱市南郊哈平路五公里處。1992年,在黑龍江省政府的關懷下,在黑龍江省民族幹部學院的基礎上,創辦黑龍江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院校合署辦學。
黑龍江省朝鮮族教師進修學院
1948年,經原松江省政府批准,在尚志縣(現黑龍江省尚志市)成立松江省立第一朝鮮中學師範部。
1953年,松江省立第一朝鮮中學師範部升格為松江省立朝鮮族師範學校。
1954年,國務院行政區域調整,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松江省立朝鮮族師範學校更名為黑龍江省立牡丹江朝鮮師範學校,校址遷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1956年,黑龍江省立牡丹江朝鮮師範學校更名牡丹江朝鮮學校。
1962年,牡丹江朝鮮學校併入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
1964年,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師範班)撤銷。
1972年,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師範班)復校。
1975年,牡丹江市朝鮮族中學(師範班)升格牡丹江朝鮮族師範學校。
1978年,牡丹江朝鮮族師範學校更名五常朝鮮族師範學校,校址遷往哈爾濱五常縣(現五常市)。
1982年,五常朝鮮族教師進修學院掛牌成立,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運作模式。
2002年,五常朝鮮族師範學校遷往哈爾濱市,更名為哈爾濱朝鮮族師範學校。五常朝鮮族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黑龍江省朝鮮族教師進修學院。
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
1928年冬,東北當局在瀋陽艾家胡同創建東北蒙旗師範學校,張學良任該校董事長,張學良的秘書郭道甫(墨爾色)任校長。東北蒙旗師範學校後更名為興安中學。
1928年11月,黑龍江當局創建黑龍江省私立蒙旗師範學校,因其校址在齊齊哈爾濱,故俗稱齊齊哈爾私立蒙旗師範學校。扎賚特旗協理圖們滿都胡任校長。
1931年,“9.18事變”後,學校被迫停學,學生回家,校長圖們滿都胡與部分老師堅持看護校園,因此戰亂中未受損失。
1932年4月,恢復開學,但沒有招收新生。哈斯巴特爾任校長。
1936年春,取消國小部。同年夏天,興安中學(前身是瀋陽東北蒙旗師範學校)合併到該校,其五六十名學生插班到黑龍江省蒙旗私立師範學校,學校改稱興安師範學校。
1936年,更名為興安師範學校後,由日籍教師來校負責教學和管理。
1938年,因學校從興安省招生,而校址在龍江省境內,經費及管理上都不方便,於是學校遷到興安東分省所在地扎蘭屯。而學校遷到扎蘭屯後更名為扎蘭屯師道學校,一直到1945年光復。
1946年8月16日,嫩江省人民政府在齊齊哈爾濱重建蒙古師範學校,任命沃文德為第一任校長。建校初,校址在齊齊哈爾濱二馬路;1946年冬,遷到藏書樓。
1947年4月,遷到聯合中學;1947年暑期,遷到十三中舊校址,即北大街西北角崗上。
1950年初,遷到朝鮮中學校址。
1952年8月,遷到現在的齊齊哈爾民族中學校址。
1953年12月,學校更名為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
1956年下半年,學校更名為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
1969年12月,受“文革”影響,停辦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學校改名為齊齊哈爾市第二十六中學校,全部招收市內漢族學生。
1979年7月7日,粉碎“四人幫”後,正式恢復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校名。
1984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把民族中學附設的師範班對外稱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與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合署辦公,兩個學校一套班子。
合併
2005年7月8日,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撤銷,合併到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中學部分留在齊齊哈爾市,學校名稱仍稱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校。
2010年,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2012年,省教育廳正式發文批准同意在我院建立黑龍江省普通高等教育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黑龍江省民族中國小雙語教師培訓中心,獲選黑龍江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會員單位。
2015年3月18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協定簽字儀式在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舉行。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9月,有教職員工454人,專任教師201人,其中,正高職12人,副高職71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77人;其中,獲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梯隊學術帶頭人1人、省教學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享受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1人。
院系設定
截至2016年9月,學院設定9系、2部、1箇中心,開設有38個專業(專業方向)。
生物科技系 | 生物製藥技術、藥物製劑技術、藥物分析技術、中藥製藥技術、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與技術 |
經濟管理系 | 會計、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市場行銷、軟體技術、連鎖經營管理、計算機網路技術 |
食品工程系 | 食品加工技術(乳品工藝)、食品檢測技術、食品加工技術、食品質量與安全、釀酒技術 |
民族語言與教育系 | 學前教育、套用韓語 |
藝術與傳媒系 | 音樂教育、傳播與策劃、藝術設計、工藝美術品設計 |
裝備與製造系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 |
民族預科部 | ---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 | --- |
教學建設
國家重點專業建設項目:食品加工技術、藥品生產技術
黑龍江省高等職業學校重點建設專業: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會計、乳品工藝、生物製藥技術、食品分析與檢驗、藥物製劑技術
省重點專業建設項目:食品檢測技術、寵物養護與馴導、會計
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音樂教育(民族音樂與舞蹈)、藝術設計(樺樹皮製作工藝、魚皮畫)
黑龍江省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畜牧獸醫、食品加工技術(乳品加工技術)
省級行業合作項目:物流管理
黑龍江省農業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項目:電子商務
省級重點建設專業:蒙古語言文學教育、朝鮮語言文學教育
民族雙語師範生培養試點專業:蒙古語言文學教育、朝鮮語言文學教育
合作交流
2010年7月6日、2011年5月10日分別與韓國新羅大學校、韓國大真大學校簽訂了國際交流合作協定書。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與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伊利等著名乳品企業共同創立了“校研企”“1+1+1”人才培養模式,2015年伊利集團優酪乳事業部與我院合作成立“伊利Y家班”,首批選拔36名學生。與黑龍江大三源乳品機械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共建大三源公司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實訓中心“大三源公司建設項目和研發製造新成果展示基地”、新專業及新專業方向的孵化基地等“四大基地”。
學術科研
科研成果
2010年-2015年,學校教師完成教科研廳局級以上課題93項,獲廳局級以上成果獎勵62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教科研學術論文424篇;獲得國家專利9項;參加“十二五”規劃教學術資源材編寫出版59部。
文化傳統
校徽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校徽圖案以“藍色”為基調。藍色是博大的色彩、冷靜的色彩。藍色代表文靜、理智、純粹的品格。“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藍色是大海和天空的本色,校徽以藍色構成,體現出一種沉靜睿智、深遠廣闊的意境,同時表明學院是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的美好家園。二、校徽整體為一個同心圓,簡潔大方,象徵著學院師生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三、校徽外環由學院名稱的漢字與英文環繞而成。漢字以毛體草書字型為基礎,稍加潤色修飾,彰顯豪邁流暢,剛健穩重的特質。
四、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校徽內環主體設計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學院的“教學樓”。屋檐式設計彰顯古拙粗獷、簡潔大氣的早期漢代建築特色,使現代建築與傳統文化取得了文脈上的聯繫,體現了北方少數民族質樸而雄渾的氣質。建築外觀採用老哈爾濱建築三大風格之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體現了學院生動活潑、和諧親切的文化氛圍,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與地方民俗、經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第二部分以“中國結”圖案為輔助。“中國結”象徵著中華各民族的團結,年代久遠,漫長的文化積澱,使其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文化底蘊。用一根絲線編結而成的中國結,代表了力量與和諧,象徵著美好的祝福,寓意學院在團圓、親切、溫馨的氛圍中,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托起學院的美好明天。
中國結上的2005字樣,是指學院2005年由原黑龍江省民族幹部學院(黑龍江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創建於1982年)、哈爾濱朝鮮族師範學校(創建於1948年)、齊齊哈爾民族師範學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8年建立的齊齊哈爾蒙旗師範學校)合併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