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愛洛伊絲

新愛洛伊絲

《新愛洛伊絲》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還是一部哲理小說,其中包含了盧梭的重要思想,無論是教育觀點、文藝觀點、農村經濟、社會平等的思想、宗教觀點,還是園藝、決鬥、自殺,小說都有多觸及,甚至進行長篇議論。


基本信息

新愛洛伊絲新愛洛伊絲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第1版(1993年3月1日)
*叢書名:世界文學名著
*精裝:810頁
*正文語種:中文
*開本:32
*ISBN:7805672032
*條形碼:9787805672038
*ASIN:B0011AB5L6

內容簡介

朱莉和她的家庭教師聖普樂相愛,遭到她父親的反對,一對有情人被迫分離,朱莉迫於父命,和一個與自己在年齡及信仰上都有很大差距的俄國貴族沃爾瑪結婚,聖普爾始終眷戀著朱莉,而朱莉也沒有忘記昔日的情侶。但作為妻子,她又堅貞地忠於自己的丈夫,沃爾瑪對兩個人曾經的愛也表示充分理解,並對他們的美德完全信任,把聖普樂接到自己的家裡,待以真誠的友誼。

背景

愛洛伊絲是法國十二世紀人;她和她的教師阿貝拉相愛,遭到她叔父的反對和暴力干預。兩人雖未能結為眷屬,但仍互相依戀,書信往還,直到阿貝拉死後為止。愛洛伊絲和阿貝拉相愛的故事,哀艷動人,得到了盧梭的同情。因此,他把他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朱莉比做愛洛伊絲,將他的小說取名為《朱莉,或新愛洛伊絲》,用醒目的標題,表明書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紀的愛洛伊絲在愛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全書的故事,令人悲切:朱莉·德丹治和她的家庭教師聖普樂相愛,大到她父親德丹治男爵的反對。德丹治男爵的封建意識極深,不願把女兒嫁給一個平民。於是,在朱莉的表妹克萊爾和聖普樂的朋友、英國人愛德華·博姆斯頓的安排下,聖普樂離開朱莉,從瑞士到法國,後又隨一支英國艦隊到海外遠遊,以期忘掉他和朱莉的感情,而朱莉迫於父命,和一個與她在年齡及宗教信仰上都有極大差距的俄國貴族沃爾瑪結婚。朱莉和聖普樂的愛情是純潔和真誠的;他們雖被迫分離,不能結合在一起,但他們時有書信往還,傾訴真摯的情誼。
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就是通過他們兩人之間,以及他們與克萊爾、愛德華·博姆斯頓和沃爾瑪之間往來的書信展開的。從全書的結構,就可看出作者對題材的處理獨具匠心。前三卷主要鋪敘朱莉和聖普樂的愛情的發展,後三卷通過他們愛情故事的敘述,盡情謳哥美好的德行,讚美婚姻的神聖,吟喔自然的風光,針砭社會的積弊,對當時的宗教、文化、倫理道德與各國的風土人。情,均有細緻的描寫和探索。全書的語言平易,不變不枝,行雲流水,以文筆清新樸實的美,打動讀者的心。在盧梭的筆下,一部愛情故事,實際上成了一部頌揚善良風尚、匡正民風民俗和描繪大自然的美的散文詩。書中最令人同情和讚美的,是女主人公朱莉和她在愛情上所表現的美德。朱莉和聖普樂都是多倩的。然而,正如聖普樂在致朱莉的一封信中哀嘆和預言的:“多情的心,是上天賜予的危險的禮物;誰接受了這件禮物,誰就注定要在世上遭受苦難和折磨。”聖普樂始終眷戀著朱莉;而朱莉也沒有忘記她昔日的情侶,同時,作為妻子,她又堅貞地忠實於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沃爾瑪對兩個青年人之間過去的愛也表示充分的理解,並對他們的美德完全信任,把聖普樂接到自己的家,待以真誠的友誼。後來,朱莉因跳入湖中救她跌落水中的孩子,竟至一病不起。她在臨終前給聖普樂的一封信中說:“使我們兩人在地上分離的美德,將使我們在永生之地結合。”朱莉和聖普樂的愛情的不幸結局,得到了人們的同情,因此,《新愛洛伊絲》一出版,就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愛洛伊絲》共分六卷,計一百六十三封信,有些信長達數十頁之多,全都圍繞一個鮮明的主題:通過純潔的愛情,建立美好的家庭,進而建立良好的社會。“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這是盧梭在他的另一部著名小說《愛彌兒》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它代表了盧梭的全部思想,貫穿了他所有的著作,特別在《新愛洛伊絲》中,通過書中人物的塑造和社會風尚的描繪,早已反覆加以表述①。他得出的結論是:要使人成為善良的人,就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只有從愛美德開始,樹立良好的德行,人類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合乎自然秩序的社會。為了論證這一點,他在《新愛洛伊絲》中塑造了幾個他心目中的典型。他說:
①盧梭的《新愛洛伊絲》發表於一七六一年,《愛彌兒》發表於一七六二年。他在他的《懺侮錄》卷九中說,《愛彌兒》中的有些話,早在《新愛洛伊絲》中就說過了。
這就是盧梭給《新愛洛伊絲》中三個主要人物勾畫的大輪廓。金髮女人是書中的主人公朱莉,棕發女人是她的表妹克萊爾,情人是聖普樂。而盧梭的“新愛洛伊絲”和十二世紀的愛洛伊絲不同的是:十二世紀的愛洛伊絲最後進入了女修道院,而他的“新愛洛伊絲”最後和一個俄國貴族結了婚。她婚前被聖普樂的愛情所征服,但婚後便虔誠地尊重婚姻的神聖,用美德戰勝了愛情,成為忠貞賢良的妻子和母親。朱莉和聖普樂的愛情悲劇在於:他們不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在等級森嚴的社會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的婚姻是難以實現的。因此,朱莉,這個在盧梭心目中可協調個人、家庭和社會關係的人物,只能盡大自然賦予她的天職,治理好自己的家,即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中所說的“一切社會之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會。”
然而,盧梭寫《新愛洛伊絲》的目的,正如他在《懺悔錄》中所說的,不僅僅著眼於“與整個社會秩序有關的風俗和夫妻間的誠實,”而且還有一個更深遠的目標,要達到“社會的協調與社會的和平。”人們都知道,在一七五七到一七五八年間,盧梭和狄德羅等百科全書派的哲學家的分歧,已經發展到無可挽回的決裂地步。對於這一點,他自己也感到痛苦,他說他“生來就仇恨一切宗派偏見,”因此,他把他筆下的兩個信仰對立的人物--篤信宗教的朱莉和不信宗教的沃爾瑪--描寫得具有巨大的寬容精神,各行自己的美德,各儘自己的天職,從而避免思想和感。情上的衝突,共建美滿的家庭。我們可以說,告訴人們如何生活和相愛,是貫穿《新愛洛伊絲》全書的思想脈絡。沒有這個主題,就沒有這部小說的寫作。
在法國文學史上,是盧梭的《新愛洛伊絲》第一個把愛情當做人類高尚情操來歌頌,第一個把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寫進小說。在這兩方面,他對題材的駕馭和感情衝突的描寫,對後來的夏多布里昂(《勒內》)、塞南古(《奧貝曼》)、巴爾扎克(《幽谷百合》)和內瓦爾(《茜爾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媒體推薦

本書在法國的文學史上是第一部把愛情當作人類高尚情操來歌頌,交糅入大自然美麗風光描寫的小說,對後業的法國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藝術特色

盧梭曾指出《新愛洛伊絲》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題材的簡單和中心思想的連貫。”
這部作品主要用五個朋友相互間的通信這一單純的手法構成,緊緊圍繞朱麗、聖普樂、沃爾瑪三個人物的友誼和婚戀這一中心主題來展開情節,竟將全部內容有機的糅進主人公們的故事中去,故能多側面多層次的刻畫人物,又讓讀者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人公的感情、心理和命運上,懸念迭出,產生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梭的文藝創作強調歌頌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純潔感情的特點。在《新愛洛伊絲》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人物分析

朱麗:朱麗溫柔軟弱,但她的軟弱曾使她在婚姻上改變初衷,她的“軟弱”不是懼怕父親的暴虐,她曾勇敢反抗,她對封建家長發出了憤慨的控訴:“我的父親把我出賣了,他把自己的女兒當作商品和奴隸,野蠻的父親,喪失人性的父親啊!”,然而她受舊道德影響較深,沒有勇氣對抗父親“抱著女兒的兩膝”的苦苦懇求,便決定犧牲自己以盡人子的“天職”,她的“溫柔”和最愛美德的特點又使她成為可以協調個人,家庭朋友和社會的中心人物。
聖普樂:他是平民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其性格熱烈、英勇、堅強。在作品前半部:他主要扮演狂熱戀人的角色,他帶動朱麗共同反抗貴族偏見的言行熱烈動人,他的“退讓”並非妥協,而是想以這種方式挽救朱麗免受專制家長的迫害。在作品後半部:他戀情雖如初,但由於朱麗夫妻對他的真誠和友誼,他便也真誠地成為他們的朋友。
他知識淵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曾被人推薦去做軍官,但他熱愛獨立自由,只願作學術研究,在漫遊歐洲期間通過他的見聞,批判了貴族上流社會的種種習俗風尚並對華萊山區人民純樸的思想感情、道德風俗進行讚美,形成鮮明的對照。承擔了社會批判者的角色。
沃爾瑪:他也是新人中的一員,他原是俄國接近宮廷的大貴族,但他背叛了其階級及傳統信仰,酷愛根據理性重新觀察生活。他性格理智、沉著、善解人意、心懷坦蕩。

作者介紹

盧梭盧梭
盧梭(1712~1778)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國大革命中成為激進的雅各賓派的理論嚮導。但他的成就遠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學作品中表現的思想藝術原則在後世得到了持續發展。
盧梭的高祖原是法國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於16世紀中期來到瑞士。盧梭生於日內瓦一個鐘錶匠的家庭。他生而喪母,但在父親的鼓勵下讀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名人傳記。10歲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師那裡,兩年內學會了拉丁文。13歲至15歲時他在一個暴虐的鏤刻師的店鋪當學徒,遭受很多磨難。兩年後他終於棄職離鄉,來到法國,開始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這裡,德·瓦朗夫人既是他流浪生活的第一個港灣,也是他過於豐富而略嫌病態的愛情生活中鍾情的第一個女性;在這兒,盧梭度過了近10年的浪漫而穩定的生活。1749年,盧梭的應徵文章《論科學與藝術》獲獎。這雖使他一舉成名,卻也逐漸顯示出他同其他啟蒙主義者在思想立場上的分歧和差異。其後,他漸漸地與百科派決裂了。在法國蒙莫朗西森林附近度過的幾年是他文藝創作生涯中碩果纍纍的階段,他的四大名篇《新愛洛綺絲》、《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中的三篇問世於此時。因《愛彌兒》同時激怒了當局和百科派,盧梭避難逃至瑞士等地,最後回到法國仍不得安寧。他晚年時在巴黎離群索居,《懺悔錄》一書於此時完稿。1778年,盧梭死在一個侯爵的莊園裡。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後,他的遺體於1794年以隆重的儀式移葬於巴黎先賢祠。

目錄

譯序
序言
卷一
書信一致朱莉
信二致朱莉
書信三致朱莉
書信四朱莉來信
書信五致朱莉
書信六朱莉致克萊爾
書信七覆信
書信八致朱莉①
書信九朱莉來信
書信十致朱莉
書信十一朱莉來信
書信十二致朱莉
書信十三朱莉來信
書信十四致朱莉
書信十五朱莉來信
書信十六覆信
書信十七 對覆信的反駁
書信十八 致朱莉
書信十九 致朱莉
書信二十 朱莉來信
書信二十一 致朱莉
書信二十二 朱莉來信
書信二十三 致朱莉
書信二十四 致朱莉
書信二十五 朱莉來信
書信二十六 致朱莉
書信二十七克萊爾來信
書信二十八 朱莉致克萊爾
書信二十九 朱莉致克萊爾
書信三十 覆信
書信三十一 致朱莉
書信三十二 覆信
書信三十三 朱莉來信
書信三十四 覆信
書信三十五 朱莉來信
書信三十六 朱莉來信
書信三十七 朱莉來信
書信三十八 致朱莉
書信三十九 朱莉來信
書信四十 芳爍茵?雷加爾致朱莉小姐:
書信四十一 覆信
書信四十二 致朱莉
書信四十三 聖普樂致朱莉
書信四十四 朱莉來信
書信四十五 致朱莉
書信四十六 朱莉來信
書信四十七 致朱莉
書信四十八 致朱莉
書信四十九 朱莉來信
書信五十 朱莉來信
書信五十一 覆信
書信五十二 朱莉來信
書信五十三 朱莉來信
書信五十四 致朱莉
書信五十五 致朱莉
書信五十六 克萊爾致朱莉
書信五十七 朱莉來信
書信五十八 朱莉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五十九 多爾貝先生致朱莉
書信六十 致朱莉
書信六十一 朱莉來信
書信六十二 克萊爾致朱莉
書信六十三 朱莉致克萊爾
書信六十四 克萊爾致多爾貝先生
書信六十五 克萊爾致朱莉
卷二
書信一 致朱莉①
書信二 愛德華紳士致克萊爾
書信三 愛德華紳士致朱莉
書信四 朱莉致克萊爾
書信五 覆信
書信六 朱莉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七 朱莉來信
書信八 克萊爾來信
書信九 愛德華紳士致朱莉
書信十 致克萊爾
書信十一 朱莉來信
書信十二 致朱莉
書信十三 致朱莉
書信十四 致朱莉①
書信十五 朱莉來信
書信十六 致朱莉
書信十七 致朱莉
書信十八 朱莉來信
書信十九 致朱莉
書信二十 朱莉來信
書信二十一 致朱莉
書信二十二 致朱莉
書信二十三 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二十四 朱莉來信
書信二十五 致朱莉
書信二十六 致朱莉
書信二十七 覆信
書信二十八 朱莉來信
卷三
書信一 多爾貝夫人來信
書信二 致德丹治夫人
書信三 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四 多爾貝夫人來信
書信五 朱莉來信
書信六 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七 覆信
書信八 愛德華紳士來信
書信九 覆信
書信十 德丹治男爵來信
書信十一 覆信
書信十二 朱莉來信
書信十三 朱莉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十四 覆信
書信十五 朱莉來信
書信十六 覆信
書信十七多 爾貝夫人來信
書信十八 朱莉來信
書信十九 覆信
書信二十 朱莉來信
書信二十一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二十二 覆信
書信二十三 愛德華紳士來信
書信二十四 覆信
書信二十五 愛德華紳士來信
書信二十六 致多爾貝夫人
卷四
書信一 德?沃爾瑪夫人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二 覆信
書信三 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四 德?沃爾瑪先生來信
書信五 多爾貝夫人來信
書信六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七 德?沃爾瑪夫人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八 覆信
書信九 克萊爾致朱莉
書信十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十一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十二 德?沃爾瑪夫人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十三 覆信
書信十四 德?沃爾瑪先生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十五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十六 德?沃爾瑪夫人致她的丈夫
書信十七 致愛德華紳士
卷五
書信一 愛德華紳士來信①
書信二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三 致愛德華紳士①
書信四 愛德華紳士來信
書信五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六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七 致愛德華紳士
書信八 致德?沃爾瑪先生
書信九 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十 多爾貝夫人的覆信
書信十一 德?沃爾瑪先生的覆信
書信十二 致德?沃爾瑪先生
書信十三 德?沃爾瑪夫人致多爾貝夫人
書信十四 昂莉葉蒂給她媽媽寫的信
卷六
書信一 多爾貝夫人致德?沃爾瑪夫人
書信二 多爾貝夫人致德?沃爾瑪夫人
書信三 愛德華紳士致德?沃爾瑪先生
書信四 覆信
書信五 多爾貝夫人致德?沃爾瑪夫人
書信六 德?沃爾瑪夫人來信
書信七 覆信
書信八 德?沃爾瑪夫人來信
書信九 芳爍茵?阿勒來信
書信十 致聖普樂
書信十一 德?沃爾瑪先生來信
書信十二 朱莉來信
書信十三 多爾貝夫人來信
附錄一
附錄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