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統[三國時吳國將領、學者]

駱統[三國時吳國將領、學者]
駱統[三國時吳國將領、學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駱統(193年-228年),字公緒。會稽郡烏傷縣(今浙江義烏)人。漢末至三國時吳國將領、學者,陳國相駱俊之子。 駱統二十歲時已任烏程國相,任內有政績,使得國中民戶過萬。又遷為功曹,行騎都尉。曾勸孫權尊賢納士,省役息民。後出任為建忠中郎將。將軍凌統逝世後,統領其部曲。因戰功遷偏將軍,封新陽亭侯,任濡須督。 黃武七年(228年),駱統去世,年僅三十六歲。有集十卷,今已佚。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駱統字公緒,籍貫會稽郡烏傷縣(今浙江義烏)。其父駱俊,官至陳國相,因不答應袁術借糧的請求,為其所派刺客暗殺。

三國智原畫-駱統 三國智原畫-駱統

建安四年(200年),駱統母親改嫁給華歆做妾,駱統當時八歲,於是與親戚一道回到烏傷。他的母親來送別,駱統拜辭母親上車後,臉朝前而不往後望,他的母親哭著跟在車後。趕車的人說:“夫人還在那裡。”駱統說:“不想增添母親的思念,所以不回頭看他。”

他侍奉嫡母甚為恭謹。當時年歲饑荒,鄉里及遠方來的人大多生活困頓,駱統為了幫助他們而減少自己的飲食。他的姐姐仁愛有德行,守寡無兒回到娘家,看到駱統的樣子心裡十分難過,多次問他是什麼原因。駱統說:“士大夫們連糟糠都不能吃飽,我哪來心思自己一個人吃飽?”他的姐姐說:“真是這樣,為什麼不告訴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這個樣子。”於是她就將自己的糧食給了駱統,又將此事告知母親,他的母親也認為他很賢德,於是叫人分發施捨糧食,駱統由此名聲顯揚。

惠澤百姓

三國志11駱統 三國志11駱統

建安十七年(212年),孫權以討虜將軍身份兼任會稽太守,駱統時年二十歲,被試用為烏程國相,烏程百姓超過萬戶,都讚嘆他能仁惠治理。孫權嘉獎他,召他為功曹,代行騎都尉,並將堂兄孫輔的女兒稼給他為妻。駱統致力於補救考查時政,如有什麼見聞,他絕不讓事情過夜再辦。他常勸說孫權尊重接待賢良人士,勤勉探究時弊;饗宴賞賜時,可讓大家分別進見,對他們噓寒問暖,施以親密情意,啟發誘導他們說出心裡話,觀察他們的志趣,使他們都感恩戴德,懷著報答之心,孫權接受了駱統的建議。

孫權前期所以能推誠信士,求賢若渴,恤民如稚子;同時,量能授器,德能容人,親以致愛,其間與駱統的剖心赤誠、剛正為人、諫以補過是密不可分的。

上疏勤政

駱統後來出任建忠中郎將,帶領武射吏三千人。凌統去世後,他又統領凌統的軍隊。

當時,稅征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戶減少。駱統於是上奏說:“臣聽說君主治理國家,以占據疆土為強富,控制威福為尊貴,發揚德義為榮耀,永垂胤嗣為大福。然而,財物需要靠民眾生產,強盛依賴民眾力量,威權要借民眾勢力,福祚要仗民眾殖養,德行要借民眾興盛,仁義要賴民眾推行,這六個方面完全具備,然後才能順應天命、傳承福祥,保佑王族鞏固國家。《尚書》有言:‘百姓沒有國君就不能相互安寧,國君沒有百姓就無法開疆闢土。’推理來討論,就是百姓因君王治理而安定,君王因百姓幫助而立國,這是不可變更的法則。如今強敵尚未消滅,天下尚未安定,三軍有無盡的戰爭,江邊有不懈的警備,賦稅徵調,一向積累苛煩,加之瘟疫造成的死喪禍災,郡縣空虛,田野荒蕪。聽到所轄城邑的報告,百姓的戶口日益減少,又多是殘老之人,少有青壯之夫,聽到這種情況之後,為臣心中如火焚急。思慮考究其中原因,主要怪於小民不明事理,他們既有安土重遷的習性,而且又因先後出外當兵的人,活著的就生活困苦沒有溫飽,死了就拋屍露骨不能歸葬家園,故此他們更加眷戀故土,害怕遠行,把出門遠行看得與死亡一般可怕。每次徵調勞役,那些貧窮人家負擔沉重的人先被派送。稍有財產的人,就出家中錢財來行賄賂,不顧傾家蕩產。輕率剽悍之人就逃亡深山險惡之地,與盜匪為伍。百姓困苦虛竭,飢號愁躁,憂愁煩躁就不安心生產,不安心生產則更加招致貧窮,更加貧窮則生活毫無樂趣,故此口腹餓急了,那奸邪之心就萌生,而叛逆的人也越來越多。臣又聽說在民間,如果家中生活不能勉強自給的話,生下兒子,大多不去撫養,就連那些屯田兵士,因為貧困也有很多人拋棄孩子。上天送育這些孩子,而作父母者卻將他們殺害,既擔心這種情況會冒犯天地、撼攪陰陽,又想到陛下開創的國家乃是無盡功業,強鄰大敵不是一下子可以殲滅,邊疆防守不是個把月可以撤除,而民兵不斷減損,後生者不得養育,這不是堅持長久年月,最終取得成功的好情景。國家有百姓,猶如船行水上。水平靜則船安穩,水攪動則船不安,百姓雖愚但不可欺騙,雖弱但不可強壓。所以聖明君主都重視他們,是因為禍福由他們所決定,故此作君主者要溝通與百姓的信息,以便根據時事民情來制定合宜政策。當今官長居於接近百姓的職位,但他們卻以辦事周到為能事,向他們所取的超過目前國家的急需,很少有人再能以恩惠來治理,符合陛下上天有覆蓋大地般的仁義,布施勤勉體恤民情的仁德。官吏的政務、百姓的習俗,日益頹敗,漸至衰微,其勢不能再推延過久。治病要趕在病情未惡化之前,除患要趕在禍患未擴延之際。希望陛下能在日理萬機的繁忙中抽出一點空閒,留神深思,補救不足,深謀遠慮,撫育剩餘之民,增添人財之用,使國家事業與三光(日、月、星)同輝,與天地等齊。為臣駱統這個大願能夠實現,也足以死而不朽了。”孫權深受感動,對他的意見特別重視。

防蜀御魏

黃武二年(222年),駱統隨大都督陸遜在宜都擊敗劉備,戰後升任偏將軍。

當劉備逃往白帝城時,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向孫權請求乘機進攻蜀國。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駱統與朱然、陸遜認為曹丕正大規模集結軍隊,表面上託辭助吳國共討劉備,實際上心懷險惡奸計,因此應迅速撤兵。不久,魏國果然出兵,吳國三面受敵。

同年,曹仁率軍進攻濡須,另派部將常雕等攻襲中洲,駱統與嚴圭共同抵抗並將其擊敗,駱統因功被封為新陽亭侯。

英年早逝

駱統後來任濡須督。他多次陳述有益時政的見解,前後上奏書數十次,所說的情況和建議都很有道理,其中尤其是他估計招募的措施在民間助長邪惡敗壞風俗,容易使百姓產生叛離之心,應當急切絕止,孫權與他反覆辯證,最後還是按駱統的意見處置。

公元228年(黃武七年),駱統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人物評價

朱育:其聰明大略,忠直謇諤,則侍御史餘姚虞翻、偏將軍烏傷駱統。

陳壽:駱統抗明大義,辭切理至,值權方閉不開。

陸機:駱統、劉基強諫以補過,謀無遺算,舉不失策。

葉適:駱統區區,獨知以民為重,安得長者之言。

個人作品

據《全三國文》載,駱統有文集十卷,另有《表理張溫》、《民戶損髏上疏》、《陳諸將舟船飾嚴箋》。

軼事典故

為人伸冤

據《會稽典錄》載,零陵太守徐陵為官清廉,業績顯著,為孫權重用。徐陵死後,家裡的田地、童僕、奴婢等都被地方霸主和強人搶掠一空,徐陵的兒子徐平落難。駱統知道後,一面代為申訴冤情,辯明是非,請官府懲治壞人;一面又親自上書,請求孫權思賢嘉善,救濟徐平。孫權得知後,安排徐平到丹陽太守諸葛恪手下為官。徐平作戰勇敢,立了很多戰功,官至武昌左部督。

疏救張溫

輔義中郎將張溫出使蜀以後,經常宣揚諸葛亮治國有方。孫權心中大為不悅,又擔心最終不能為自己所用。後來發生了暨艷謀反未遂之事。一些人趁機饞害張溫。孫權即把他削職為民。

當時無人敢為其說話,只有駱統認為張溫獲罪,其因在於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完全是小人讒言毀譽、君王缺乏明察的結果。他認為暨艷被錄用,主要責任不在張溫。就算推薦有誤,張溫也不是第一個推薦暨的人。說張溫與暨艷朋黨作奸,無憑無據,僅以舉才不當推定,實在說不過去。關於貽誤軍令,駱統也進行客觀解釋。認為張溫一直奉公執行命令,軍馬沒有減少,戰場上沒有退卻,軍期也沒有延誤,完全盡心為國,忠君效力,又何罪之有。對孫權指責張溫出使蜀國有辱本國,駱統認為,為國出使,盛讚他國的美好,只要自己沒有屈節,就不能說是有辱本國,而是正常的使節之行。蜀派鄧芝回訪,這是國與國之間友好的往來。鄧芝的回拜,實際上是諸葛亮派鄧芝送張溫回國,是對吳國的尊重,不是張溫的私交行為。此外,對於其它的罪名,駱統也一一抗辯。為使孫權納諫,表明自己的無私和剛正,駱統最後表態:“我和張溫已多年沒有聯繫。張溫既不是我新近的朋友,也不是我對張溫有什麼特別的感情,只不過是共事的同僚,都是君王的臣子。如果君王能細加辨析、核實,什麼嫌疑都能解開。今天我為張溫陳情抗辯,我也並不對自己抱有多大的指望。張溫已受坐獲罪,獨行在前;我也願受恥,罷官革職在後。”可惜孫權沒有採納駱統的諫言。

史料記載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駱統在舌戰群儒時出場,欲與赴東吳的諸葛亮辯論,被黃蓋勸阻。

影視形象

2011年電視劇《廉石傳奇》:午馬飾演駱統。

三國時代的文臣武將

三國百科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曹操帳下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陳群華歆鍾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等等。
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敦夏侯淵龐德張合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于禁徐晃許褚張頜,等等。
劉備帳下文臣: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法正馬良徐庶陳震諸葛亮,等等。
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關平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等等。
孫權帳下文臣:張昭張泓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陸凱駱統周舫,等等。
武將:周瑜陸遜呂蒙徐盛甘寧太史慈周泰程普黃蓋,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