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香格里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區域,地處迪慶香格里拉腹心地帶。雲南香格里拉是一片人間少有的完美保香格里拉風光留自然生態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淨土.香格里拉是一個以藏族為主體、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縣份。
香格里拉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中心鎮,距昆明659公里,乘飛機50分鐘可達。中甸共有著名旅遊景點24個,是一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富集區域,是國家八大黃金旅遊熱線之一。
雲南香格里拉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併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香格里拉景區內雪峰連綿,雲南省最高峰卡瓦格博峰等巍峨壯麗。僅中甸縣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峽谷縱橫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再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慶的自然景觀神奇險峻而又清幽靈秀。香格里拉生活著藏、傈僳、漢、納西、彝、白、回等13等種民族,他們團結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建築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香格里拉的主要景區(點)有虎跳峽、碧塔海、松贊林寺、白水台、納帕海、依拉草原、梅里雪山、白茫雪山、小中甸花海、藏民家訪、香格里拉大峽谷、薩馬閣自然保護區、達摩祖師洞。
“香格里拉”一詞,是1933年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Hilton)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LostHorizon”)中所描繪的一塊永恆和平寧靜的土地。而迪慶卻惟妙惟肖的擁有著JamesHilton書中描寫的一切,更加巧虎跳峽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詞是迪慶中甸的藏語,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慶高原就是人們尋找了半個世紀的“香格里拉”。
雪山環繞之間,分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子,它們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馬成群。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有靜謐的湖水、神聖的寺院、淳樸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香格里拉。“不必到西藏就可領略藏族風情”。迪慶不僅有西藏高原雪山峽谷的風貌和藏族風情,還可領略到內蒙古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壯麗景色。香格里拉 [xiāng gé lǐ lā ]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為“香格里拉”旅遊線路的腹地。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中心鎮,距昆明659公里,乘飛機50分鐘可達。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於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併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雪峰連綿,雲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壯麗、僅中甸縣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峽谷縱橫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再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慶的自然景觀神奇險峻而又清幽靈秀。
起源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詞,意為心中的日月,英語發音源於康方言南路十語群體中甸的藏語方言。“香格里拉”一詞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獻資料中就有記載,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作“xamgyinyilha”意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詞的含義與中甸縣古城藏語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後來,“香格里拉”這一辭彙被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介紹引用後成為一個特有地名。
美籍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1900——1954年)於1933年寫成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一書。書中描寫了中國藏區一個香格里拉的地方。
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約在60年前,幾個英國人因為一次意外而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顯然這裡是藏區,四面雪山環繞,大峽谷的谷底有金礦,在這個似乎與世隔絕的地方,他們受到了極好的接待,在這裡時間似乎失去了意義,他們覺得自己正處在東方文化的神秘核心。隨著了解的深入,他們知道在這裡時間確實失去了意義,這裡的人們驚人的長壽,在這裡多種宗教並存,在一個喇嘛寺院中,他們見到了當地的精神領袖——一個活佛,在活佛的影響下,他們中的一些人被東方文化所折服,他們覺得世界已向他們展開了令人驚奇和敬畏的一面,在峽谷中人們活得逍遙自在,靜靜地享受陽光和雪山的賞賜,卻對峽谷的黃金不屑一顧,喇嘛寺領導著整個山谷,形成香格里拉社會,香格里拉居住著以藏民族為主的居民,他們的信仰和習俗各不相同,有儒教、道教、佛教等教派,但彼此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幸福安康。在香格里拉的所有領域,在處理各教派、各民族、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時都遵守著“適度”的美德,認為人的行為有過度、不及和適度三種狀態,過度和不及都是罪惡的,只有適度才是最完美的,香格里拉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種氣候、多種地理兼容並存的地方。
從此,這一名詞成了一種永恆、和平、寧靜的象徵。當時,權威的《不列顛文學家辭典》特別稱此書的功績之一是為英語辭彙創造了“世外桃源”一詞。好萊塢製片公司買下著作權將《失去的地平線》搬上銀幕,立刻風靡全球,“香格里拉”一詞更廣為人知。電影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里拉》很快唱遍了全球。香格里拉這一“世外桃源”的象徵成了人們追求尋覓的理想境地。後來,香格里拉一詞被香港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成為酒店的商號,進而風靡世界,成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徵之一,這從側面印證了《消失的地平線》在人文學上的偉大意義。《消失的地平線》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記》,《消失的地平線》偉大的意義在於,為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植入了人間樂土的意境。從此,這片想像中的人間樂土就成了“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一直是世界的一個謎。詹姆斯·希爾頓給讀者創造了一個人類理想的天地,也為人們留下了一個值得尋覓深解的謎。誰也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只知道這個地方藏民叫它“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在哪裡呢?
在人類即將離開20世紀的時候,中國雲南迪慶揭開了這個世界之謎。1996年,雲南省人民政府組織了調研組,對“香格里拉”為期一年的研究,從七個方面進行論證,得出“香格里拉就在雲南迪慶”的結論,並於1997年9月14日在迪慶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宣布這一結論,引起了國內外對迪慶——香格里拉的極大關注。
香格里拉從語言上講是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英語發音源於中甸藏語土方言,其次近百年來,香格里拉除了盛行藏傳佛教外還有東巴教、儒教、道教、苯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存;另外只有我們香格里拉才會擁有如此優雅的民俗,我們香格里拉人民繼承了藏文化人與自然和諧的優良傳說,摒棄了拒絕現代科技成果的舊觀念,成為全國最富裕的藏區之一,迪慶摒棄了貧窮落後,繼承和發揚了各兄弟族和諧相處的風俗,如此論證,希爾頓是以迪慶為原型創作了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也只有迪慶才可以當之無愧的叫做香格里拉。
行政區劃
全州國土面積23870平方公里,轄 香格里拉縣、 德欽縣和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三個縣,29個鄉鎮,182個村民委員會;2006年底,總人口37.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56%,生活著藏、傈僳、納西、白、彝等26種少數民族,藏族人口13萬餘人,占總人口的33%;傈僳族人口10萬餘人,占總人口的29%。迪慶歷史上是西南“茶馬古道”的要衝,是東部藏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轉站,是我省進出西藏的咽喉。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迪慶在日益形成的滇川藏區域經濟中開始顯現出其獨特的影響力,“香格里拉”和“三江併流”兩張世界級品牌對迪慶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和影響不斷擴大。由於同中國藏區和國外藏胞具有廣泛密切的聯繫,迪慶在全國藏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處在我國反分裂、反滲透的前沿,維護穩定的任務重、壓力大。加 快迪慶經濟和社會發展,推進迪慶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把迪慶建設成為全國最好的藏區,實現藏區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對於東部藏區乃至整個藏區將起到積極的示範和帶動作用,對促進民族團結,維護藏區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維護迪慶良好的生態環境,將為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沿岸建立良好的生態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 中南半島國家的長遠發展,築起一道綠色屏障,並為迪慶加快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和空間。自然資源
在迪慶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山大川與古高原攜手並肩,形成了“三山挾兩江”的雄奇地貌: 梅里雪山山脈、 雲嶺雪山山脈、 中甸雪山山脈橫亘天際, 瀾滄江、 金沙江自北而南貫穿全境。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呈縱深切割之勢,海拔高差懸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絕對高差達5254米,較小範圍內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內出現了垂直氣候和立體生態環境特徵。州內氣候屬溫帶——寒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4.7℃—16.5℃,年極端最高氣溫25.1℃,最低氣溫—27.4℃。立體氣候十分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特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迪慶無與倫比的自然景觀,同時也使幅員遼闊的迪慶高原成為一塊資源富集的寶地,那皚皚的雪山、肥美的草場、茫茫的森林、寧靜的湖泊、縱橫的溪流,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資源。一是旅遊資源。迪慶地處“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旅遊資源集雪山、峽谷、高山草甸、宗教和民族風情為一體,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處的“香格里拉”勝境。“香格里拉”是1933年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成名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所描繪的一個永恆、和平、寧靜的地方。故事記述了一名英國外交官康威和三個朋友在由印度飛往中國的途中,因飛機故障而迫降在喜瑪拉雅山南部藏區一個雪山環繞的神秘之地。這裡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聖潔的湖泊,“ 金字塔”式的雪峰,輝煌的寺廟,寬廣的草原,淳樸善良的藏民……一切都如同夢幻中的世外桃園。幾經周折,他們回到了故鄉,卻再也找不到那個隱藏在雪山群中的桃園仙境。無數探險家在中國藏區、 印度、 尼泊爾等地苦苦尋覓……1997年9月,雲南省人民政府通過組織專家學者考察論證,在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和評審的基礎上,鄭重向世人宣布:香格里拉就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揭開了這一世人久久不能釋懷的“世紀夢想之迷”、“世紀追尋之迷”的迷底。2001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迪慶州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紗從此掀開,雲南迪慶藏區隨之成為人們尋夢、旅遊的熱點。迪慶香格里拉融自然與人文、寧靜與深邃、優雅與壯闊、古樸與現代等和諧統一、風韻天成,尤其是她那歷經自然和歷史的滄桑熔鑄而成的以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沉澱,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內涵,令無數中外遊客流連忘返。這裡有雄偉壯麗的雲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有險峻奇絕的世界上最深的峽谷虎跳峽,有東巴文化的發祥地“仙人遺田”白水台,有中國緯度最低的現代冰川明永冰川,有“高原名珠”碧塔海,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贊林寺。還有 碧壤峽谷、 哈巴雪山、 薩馬閣、 千湖山、 依拉草原、 尼汝林區、 茨中天主教堂、 達摩祖師洞、 長江第一灣等一大批已開發和待開發的旅遊景區景點。除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外,迪慶風格各異的各民族歌舞,獨具魅力的民間傳統藝術、神密深邃的多種宗教文化,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對國內外不同層次的旅遊者都具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通過多年的努力,迪慶以“香格里拉”品牌為核心,以“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迪慶境內自然風景區為範圍,以藏文化為主的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為特徵的旅遊開發框架已初步形成,並已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是生物資源。迪慶被譽為“動植物王國”和“天然高山花園”,是世界著名花卉 杜鵑、 報春、 龍膽、 綠絨蒿、 細葉蓮瓣等的分布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園林園藝植物珙桐、禿杉等,有以 松茸、 羊肚菌、 木耳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136種,野生藥用植物有 蟲草、 天麻、 貝母、 杜仲、 當歸等867種,分布在迪慶境內的高等植物多達187科5000餘種,其中銀杏、雲南紅豆杉等30餘種為國家一、二級保護樹種。僅維花椰菜、高山杜鵑等觀賞植物就達1578種。境內有野生動物共1400餘種,僅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種類就達80餘種,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滇 金絲猴、 野驢、 黑頸鶴。二類保護動物有 雪豹、 林麝、 淙熊等十多種。三類保護動物有岩羊、血雉等近十種。
三是水能資源。迪慶州地處“ 亞洲水塔”東南端,平均海拔3380米,金沙江、瀾滄江、 怒江三條大河的上游都縱貫迪慶州。特別是長江,流經里程達430公里,流域面積16810.8平方公里,瀾滄江在州境內流程320公里,流域面積7059.2平方公里,全州共有大小支流221條,水能蘊藏量達1650萬千瓦,占全省的15%。可開發利用水 能資源在1370萬千瓦以上。“十一五”起,國家將開發金沙江、瀾滄江水能資源,總裝機可達1000萬千瓦以上,水電產業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四是礦產資源。迪慶地處 “三江成礦帶”腹心地帶,是全國十大礦產資源富集區之一,到目前總計發現銅、鎢、鉬、鉛鋅等30多種礦,發現礦床礦點300多處,其中羊拉銅礦、普郎銅礦、紅山銅礦、楚格咱鐵礦、江坡鐵礦、安樂鉛鋅礦等達到大中型礦床的規模。已發現銅礦床和礦點42處,探明銅金屬儲量達500多萬噸,其中羊拉、紅山銅礦已探明銅金屬儲量達260多萬噸,普朗銅礦儲量在200萬噸以上。我州的礦產資源與全國其它地區相比,具有富集程度高,分布集中,品位高,規模大,礦種配套性好,資源潛力大的特點,從而使我州從整體上成為具有世界級成礦規模的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實現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走“礦電結合”產業路子,把礦業培育成支柱產業,把迪慶建成中國最大的銅業基地的目標提供了良好的資源保障。
五是森林資源。全州林業用地161.5萬公傾,森林覆蓋率達73.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樹種有 雲杉、 紅杉、 冷杉、 高山松、 紅豆杉、 香榧、 雲南松、 華山松等。有白茫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哈巴雪山、 碧塔海、 納帕海三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達32.0129萬公頃。
六是畜牧資源。迪慶境內共有草地面積913萬畝,占全州國土總面積的18.8%。其中可利用草地629萬畝,是雲南最大的天然牧場。主要畜種有氂牛、犏牛、豬和羊等。
國民經濟
1950年迪慶從“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社會中獲得解放。1957年,國務院批准設立迪慶藏族自治州,建州40多年來,在民族區域自治的大道上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的陽光雨露,走過了輝煌的發展歷程。1992年起,迪慶藏族自治州所屬三縣先後對外開放;1993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在迪慶召開扶貧現場辦公會;1997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暨第二屆滇藏川青毗鄰地區文化藝術節期間向世界鄭重宣布:人們尋覓已久的人間仙境——“香格里拉”就在中國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1999年,迪慶“香格里拉”機場通航;2001年12月,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03年,省政府迪慶現場辦公會召開,會議原則同意了《迪慶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規劃了迪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121項,計畫總投資174.51億元。這一切,無不飽含著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迪慶的親切關懷,凝聚著迪慶廣大幹部和各族民眾的心血和汗水。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後,迪慶州委、州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堅持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機遇,開拓進取,奮發圖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五”完成情況
“十五”是我州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計畫,初步完成了《迪慶藏族自治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的第一步階段性目標,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是經濟快速增長。“十五”時期,迪慶州經濟總量連續跨過10億、20億兩個台階。全州經濟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速度位居全省各州市及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前列。2005年,全州完成生產總值27.98億元,是“九五”末的3倍多,五年年均增長21.5%;人均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2774元增加到2005年的 7727元。經濟效益持續好轉,地方財政總收入在2000年的基礎上實現了翻番;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9億元,年均增長18.9%。
二是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城鄉結構、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一、二、三產業結構由“九五”末的35:21:44調整為“十五”末的19:38:43,完成了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和升級。呈現出農業穩步發展、工業增長強勁、服務業不斷壯大的良好態勢。新型工業化進程得到明顯加快,工業總產值突破10億元,工業生產實現了速度和效益雙增長。旅遊、水電、礦業、生物資源開發等支柱產業快速發展,礦電結合有了新突破,四大支柱產業已初步形成。支柱產業成為支撐和帶動全州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旅遊業總收入突破20億元,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260萬人次;礦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4%以上;水電產業累計實現利稅超過5000萬元,新增在建水電裝機翻一番,新增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511公里;生物產業總產值超過6億元,累計創匯2500萬美元。松茸園區、綠色產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藏秘等一批生物資源開發龍頭企業健康成長,青稞基地、蠶桑基地、藥材基地、葡萄基地和核桃基地初具規模;畜牧業產值突破2億元,年均增長9.7%;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3.3%上升到“十五”末的46.27%;城鎮化率提高了1.3個百分點。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十五”期間,迪慶州全面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支持力度,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增強,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迭創新高。可以說,“十五”是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五年間,全州累計農業支出1.8億元,比“九五”增4倍。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年產品銷售額達2.7億元。農業總產值由“九五”末的46401萬元增加到“十五”末的74951萬元,年均增長10.06%;畜牧業產值由13560萬元增加到21741萬元,年均增長9.7%。
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輸出力度,五年累計輸出轉移農村勞動力11.6萬人(次),勞務輸出收入21739萬元,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九五”末的734元提高到1425元,增長94.1%。“十五”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67億元,實施了10578戶、52890人的安居工程,34個重點村扶貧項目、6個鞏固溫飽奔小康示範村項目成效明顯,115個特困自然村安居溫飽工程和民族特困鄉綜合扶貧開發項目取得了實效。在統計標準提高的情況下仍減少貧困人口60150人,有效地改善了貧困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礎。
四是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十五”期間,迪慶州始終堅持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的思路,準確把握巨觀政策和投資重點,最佳化投資結構,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對交通、能源、市政、旅遊以及農林水的投入。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5億元,是“九五”累計數的2.81倍,年均增長32.6%。五年改造公路1438.4公里,新增公路里程781公里,建設油路1121.79公里,22個鄉鎮已通油路,新建、改建通村公路391公里,全州已有172個村委會通了公路,通村公路率達97.1%。新開通了迪慶至拉薩、成都、廣州、上海等9條航線,五年累計旅客吞吐量80.9萬人次,年均增長31%。把三縣一區中心城市和重要集鎮作為推進城鎮化進程的重點,加大了建設力度,對維西保和鎮、開發區和香格里拉縣城的重要節點進行了景觀改造。同時還特別注重城市建設風貌和特點。城市供水、道路、垃圾和污水處理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城鎮功能不斷得到完善,市容市貌有了明顯改觀。郵電通訊發展迅速,全州電話綜合普及率由“九五”末每百人5.4部上升到“十五”末每百人10.6部,行動電話達到10.3萬門。通過實施鄉村道路、農田水利、農網改造、飲水安全、退耕還林、農村節能等工程,使農村基礎設施繼續得到改善。
五是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十五”期間,迪慶州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全州文化、教育、衛生、科技、體育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扶貧、再就業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普九”攻堅和“兩基”鞏固提高工作邁上新台階,“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教育投
通過實施“西新工程”、“村村通”等項目,全州廣播電視覆蓋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75%。民眾體育和民族體育蓬勃發展,競技體育不斷進步,在省級以上大賽中共獲得21金、24銀、22銅的良好成績。
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取得成功,公共衛生監督和疾病防治工作有序開展,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基層醫療衛生基礎建設得到加強。五年累計投入7561萬元,全州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醫療衛生服務、疾病防治、衛生監督執法和預防保健體系初步形成。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和進步,科技服務網路逐步得到加強和完善,“十五”期間,共投入科技發展資金1400多萬元,比“九五”增長近3倍,科技進步對全州農業生產的貢獻率由“九五”末的37%提高到2005年的42%。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五年來,城鎮累計新增就業崗位2.04萬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8萬人。
人與自然
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 ,以及詹姆斯希爾頓描繪的香格里拉,就在迪慶!於是,一股香格里拉的旋風席捲了中國,震驚了世界,世界各地的香格里拉信仰者及遊客紛至沓來,竟相爭睹香格里拉這一人間仙境。
香格里拉的特點是無垠的廣壩 ,連天的草甸、遍地的黃花、成群的牛羊。經常能看到這幅畫面上的景致,這大概是香格里拉的專利。在並不遼闊但寬敞的草甸上,青稞架隨意散落。還有大多數中國人不喜愛的烏鴉—在藏鄉卻被譽為神聖的黑鳥,成群結隊地“晾”在青稞架上曬太陽。
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神奇山水間的人們,生活著在這片隱沒于山林間的村落里,他們就這樣過得從容不迫,隨遇而安,怡然自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在逍遙於塵世之外的同時,內心也保持著一片寧靜的綠洲,與物慾橫流的世間劃開了一道長長的鴻溝,人們都在真實和安逸中享受著,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空氣中瀰漫著青草的芳香,只覺得山醉了水醉了,依稀仿佛間,天與凝成了一幅畫,幻成了一道道真實的永恆。
面對著香格里拉這片寧靜、平和、自由、幸福,面對著得香格里拉這一人神共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平相處的聖地,人們總是有太多的感慨。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總是這樣行色匆匆,間或尋找一處“香格里拉”略作停留,但也就像一頭受傷的羔羊,在僻靜處舔舔自己的傷口,便又得抬起頭急起直追,返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打拚。但是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只要守住一種信念,堅守自己內心的“香格里拉”,拋棄非份慾念,不隨波逐流,不斷地完善自我,照樣可以求得屬於自己的人生綠洲,照樣可以達到人生的至境。放眼眺望這裡的山川平地,大棵的酥油花(過去藏民常用該花的大葉子包酥油)、黃色的狼毒花、深紫的鳶尾花,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生長在香格里拉的每一寸土地上,分外嬌嬈。
人們習慣了鬧市的擁擠人流,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喧鬧的超市和飯店,瘋狂的堵車和鋪天蓋地的沙塵瀑。多數人不能理解許多藏民迄今仍然守望著自己古老而閉塞的家園。支撐他們選擇這種世外桃源般生活的主要原因是真正純天然的居住生活環境,藏民們的日子可能寂寞清苦一些,但是,他們避免了吃全是由飼料餵養的肉類,這些飼料含有許多有害物質,他們不用呼吸汽車尾氣和違法排放的毒煙塵。我們用身體的代價換來了繁華和躁動,他們以悠閒和自在守衛著日出而作、日落便歇的伊甸園生活。
沒有步履匆匆,沒有車水馬龍,沒有流行音樂,甚至沒有歲月的痕跡,一切,就這樣舒適自然,寧靜怡人。多么希望時光可以在這一刻靜止,就讓我這樣靜靜地佇立在湖邊,任清風吹拂著長發,任思緒隨著湖水盪起漣漪……
香格里拉,一個名字比風景還引人入勝的地方。我們為了尋找心中的香格里拉而來到了香格里拉,然而,我們畢竟只是匆匆的過客。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揮一揮手,我們作別了這個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所有的神奇險峻和清幽靈秀,都靜靜地留在這片雪域高原里。
旅遊經濟
2012年“十一”黃金周,香格里拉縣旅遊接待再創新高。1日至8日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1.63萬人次,同比增長38%;實現旅遊收入14250萬元,同比增長40%,全縣旅遊市場秩序正常,圓滿實現“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的目標。 香格里拉縣旅遊局始終將維護旅遊市場秩序作為頭等大事,黃金周前,為淨化旅遊環境,縣旅遊、衛生等部門組成檢查組,深入各景區及其酒店、賓館對旅遊市場進行檢查。隨著旅遊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全縣各景區(點)的接待設施和服務水平明顯改善,為完成黃金周旅遊接待高峰奠定基礎。松贊林景區接待遊客創下歷史新高,9月30日至10月7日,接待人數達36000人,普達措景區接待人數達61000餘人。日益便利的交通條件讓香格里拉縣成為自駕車旅遊者首選,除大型旅遊團隊外,眾多有車族紛紛駕車出遊,各大景區停車場內懸掛各地牌照的大小車輛一輛緊挨著一輛,並且散客中有相當多是自駕車遊客。節日節氣
賽馬節 賽馬節是傳統“香格里拉五月賽馬會”的延續和發展,會期三天,是迪慶香格里拉各民族民眾最為隆重的傳統民俗節,同時也是香格里拉的法定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各族人民匯集到縣城東郊的五鳳山麓草甸,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馬會,時節雖與漢族端陽節不謀而合,但其形成在香格里拉藏族中卻有其獨特的政治歷史和自然地理條件背景。據傳,在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以姐羌為主體的建塘部落聯盟在香格里拉草原上建立了“古建塘王國”,每逢五月端午,建塘王國騎兵在此演練馬術,成為練馬場。據《香格里拉縣誌》記載:唐初,吐藩青海 貝嘉德十二部組成的中勇軍南下香格里拉草原,古建塘王國歸降吐藩的姐羊囤長被吐藩封王。駐紮在建塘草原上的吐藩騎兵尚武善騎,每逢高原五月,春暖花開,草原碧綠之季,騎兵聚集此地演練閱兵,各民族眾蜂擁而至,觀賞騎射,踏青郊遊,這邊草甸因此而得名“曼拉”(意為演武場)。清代,駐防綠營兵,亦在此設小箭道,每逢五月端午在此跑馬射箭,久而久之,成為藏區的盛大節日。每逢節日,城區人民都要道五鳳山腳遊玩、賽馬、跳鍋莊、摔跤、拔河。如今,五鳳山麓的草甸已建成了中國藏區最大的民族文化體育活動中心,每年如期在此舉行三天賽馬會,全州各民族紛至沓來,中外遊客慕名而至,縣城及附近村寨千戶空巷,萬人云集。各家男女老少日夜團聚在山林夜餐露宿,帳篷彩旗競相輝映,各民族 紛紛騎射歌舞,歡聲雷動,成為高原五月的一道亮麗風景。賽馬會除了舉行傳統的馬術、馬技、馬速比賽外,還要舉行文藝匯演、情歌大賽、民族服飾展演、物資交流會等各種文化經濟貿易活動。 美母節 納西族祭天所崇拜的時“美”即“天”,“達”即“地”,“許”即“君”。根據“東巴”教義,“祭天”時祭祀納西族始祖宗仁利恩的岳父、岳母的舅父。始祖宗仁利恩上天尋妻,與天神之女襯恆保白米結識,二人相親相愛,情深意重,但遭到襯恆保白米父親——“祖老阿普”天神的反對,後來襯恆保白米私自下凡,與崇仁利恩結為夫妻,生下兒女,但兒女不會講話,只有祭天,兒女才開始講話,因此興下祭天習俗。迪慶各祭天習俗大同小異,大致相同。迪慶境內納西族人“祭天”以香格里拉縣洛吉鄉木勝土和三壩白地最具特色。 木勝土納西族祭天的時間、參加的人數有所不同。洛吉鄉木勝土祭天在大年初一進行。每戶都準備肉、飯、酒到固定 祭天場集中使用。祭天儀式由“東巴”念燒香經;誦經完畢,從集中起來的肉飯里先給“東巴”一碗飯、一片肉,再給當年穿褲子的兒童每人一碗飯、一片肉,囑託孩子們把牲畜放好,大人們先回家,孩子們在後,燃起一堆篝火,好似在放牧牲畜,玩耍一陣也回家,祭天結束。未穿褲子的兒童不能參加祭天儀式。 白地的幾天儀式較其他納西地區隆重,程式最為完整,形式更為古老。“祭天”儀式分三天進行,各家族前後不一。一般在初七至十二日之間。頭天,準備大祭用品,各家舉行家祭,從主祭中抽籤決定主持祭天儀式的大主祭,稱之為“卡習公”;從主祭助手中抽籤決定大助祭,稱為“務日”,即服侍之意。每年祭天要大小兩頭豬作犧牲,由各家族中各戶輪流餵養。闊時節 傈僳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它和其它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一樣,很早以前就生息繁衍在神州大地上,創造了燦爛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瑰麗多姿的民族民俗情。 傈僳族的闊時節,就是這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園地中的一枝奇葩,歷來以其歡樂、有趣、神秘聞名四方。“闊時節”的來歷,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一千多年前,在青海南部有一塊一望無垠的壩子,雜居著幾百戶人家,他們和睦相處,互通有無,過著平靜美好的生活。這當中有一戶叫阿朴德扒的,膝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阿朴德、二兒子叫阿朴華、三兒子叫阿友恆,還有阿朴德媽。一家人勤耕苦幹,夫妻相敬如賓,三個兒子聽教孝順,日子過得惹人羨慕。誰知有一年,京城裡派人抓兵,說前方有戰事,凡家有男子的都得去,抓兵者凶神惡煞地說:你們家有三兄弟,必須上前線兩個,誰去誰留,限五天內答覆。三兄弟敢怒不敢言,面面相覷。晚上他們圍著火塘邊商量對策,研究怎樣才能逃出魔掌。阿朴德說:“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去當壯丁,由他們擺布,那是條送死的路;一條是逃跑,遠走高飛也許還有活路。”兩個弟弟也有逃跑之意,但兄弟情深,此處一別,生死難卜,都不吭聲。阿朴德又說:“我也不忍心與大家別離,但不跑就是等死,還是跑吧。”兩個弟弟又深思了片刻才異口同聲回答:“就這樣定了吧。”說完, 三弟兄一起舉起雞血灑同聲發誓:走遍天涯海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行至天南地北,不忘祖宗留根之情,不求同行同居,但求不忘同胞骨肉,活著魂牽夢縈,死了魂歸故里。大膽地向前走吧,成功就在我們的腳下,年復一年又過年,人過一歲又“闊時”,有緣千里來相會,隔山隔水難隔心。樹高幹長有根啊,人行萬里回故鄉。櫻花初開“闊時自”, 杜鵲花開忙春耕。傳統“闊時”年年 , 落葉歸根是緣份。
箭友節 箭友節又稱“射 箭節”。是從原始狩獵活動中演變而來的節日,是迪慶藏區頗為流行的傳統節日之一。射箭活動在本地藏語中叫“那久”,一般選擇在農閒時日舉行。由於各地所處地理位置不同而帶來的氣候差異,村寨之間“箭友節”的日期是不盡相同的。維西塔城的“射箭節”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五舉行,屆時白天進行騎馬射箭比賽,夜晚舉行熱巴舞表演,四縣交界各族民眾蜂擁而至,人山人海,屆時還舉辦塔城鬥牛節。塔城射箭節的射 箭冠軍沒有什麼物質獎勵,只得一條哈達和下屆射箭鬥牛節的“做東”權,按歷史傳統,下屆射箭、鬥牛、熱巴舞表演活動由上屆射箭冠軍承辦。香格里拉縣的“箭友節”一般在藏曆二月舉行。德欽各村寨的“射箭節”定於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開始,歷時四天。
登巴節 “登巴節”是香格里拉縣尼汝藏族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又是藏族農業地區生產性傳統節日。每逢農曆七月十五,尼汝藏族舉行隆重的“登巴節”活動。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的盛裝,舉行集體祭拜山神、仙人洞和誦嘛呢經儀式,消滅驅邪,祈求五穀豐登,六畜繁盛,人丁興旺。此外,還舉行賽馬、打靶、鬥牛、跳鍋莊舞等娛樂活動和走訪親朋好友。 尼汝村位於雲南香格里拉縣洛吉鄉,面積約為80平方公里,海拔僅有2705米,是一個人跡罕至的秘境。轄尼中、白中、普拉三個村民組,住著 藏族人家106戶643人。藏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綠火焰一樣的禾苗,用合唱隊員一樣的牛羊雞鴨,用不絕的炊煙和芊芊綿綿的夢想,打扮著自己的家園,過著‘ 童孺縱行歌,斑白戲游詣,怡然有餘樂’的悠然生活……
吃藥節 這是居住在維西境內傈僳族人的節日。節前,家家戶戶打開蜂箱收割蜂蜜,這是過節時必不可少的食品;從山上採回成筐成籃的草藥,以備治療一般疾病之需。城鎮附近的傈僳人常將蜂蜜和中草藥等帶到市場上出售。節日前後,維西縣城兩邊擺滿新鮮藥草,名目繁多,琳琅滿目,蜜香、藥香,混合成奇異的香味撲鼻而來。過節這天,青年男女穿上節日盛裝,登上大寶山、粟地坪等高山,或者就近的村寨附近的林間山野,彈口弦、對情歌,以歌為媒,談情說愛。傈僳族過端午節有吃草藥、洗藥浴、招魂等習俗,故又稱“吃藥節”。
藏曆年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傳統節日,寺僧和俗人一樣也歡慶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不過藏曆年的推算法與農曆春節有些差異。 藏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與漢族的農曆新年大致相同。藏曆年是根據藏曆推算出來的。藏曆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十五天。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據說,唐代以前,藏族是以麥熟為新年,後來,由於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唐蕃開始了較為密切的交往,隨著中原文化與高原文化的交流,許多中原文化逐漸傳入西藏,其中包括歷算。後來,藏區以麥熟為新年的習慣,改為與漢族同時過年,直至今天。 新年的準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製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穀斗,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長出一、二寸長的青苗。“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穀豐登。 臨近節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婦女則精心製作“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麵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塗以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賽”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徵,在節日裡分外引人注目。
宗教文化
基督教與天主教 正如《失去的地平線》一書所描繪的那樣,香格里拉——雲南迪慶還有著中西方宗教的古老對話。這是一次對話,也是一次對撞。在迪慶腹地瀾滄江邊,修建有一座法式天主教堂,教堂周圍林木蔥寵,果樹參天,結果時節,果實纍纍,並種有法國葡萄,且用以釀造葡萄酒。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主教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雲南鐸區主教堂。除 茨中教堂外 ,迪慶境內還有小維西教堂(轄分堂2所)、維西教堂(轄分堂1所)等。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初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 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上,從此傳遍了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法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在發展和傳播中,逐漸形成了南傳和北傳兩大系。南傳一系在亞州的南部,包括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高棉、寮國和我國南部雲南省的的傣族地區。這一系屬上座部,俗稱小乘,即 巴利語系佛教。北傳一系在亞洲的北部,包括中國、朝鮮、日本和蒙古、越南。這一系俗稱大乘。北傳一系的佛教是以我國為中心再往外擴展傳播。約在公元紀年前後,佛教傳入中國。在漢代被視為神仙方術的一種,至南北朝時,進入鼎盛階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宗派。宋代以後,佛教各宗派趨向融合,同時儒、佛、道的矛盾也逐漸消解。7-8世紀佛教分別由印度和中國漢區傳入中國西藏,到10世紀中葉後形成為藏語系佛教,後又輾轉傳到四川、青海、蒙古和俄國 布里亞特蒙古族居住的地區。北傳一系佛教即此分為漢語系佛教和藏語系佛教。 基督教 公元7世紀就有外國傳教士來中國傳教,後來隨著元朝的滅亡中斷。基督教於公元16世紀中葉和18世紀初又先後傳入中國,在公元19世紀40年代國中英鴉片戰爭以後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19世紀末,基督教傳入了迪慶境內,並在迪慶少數民族地區得以傳播,形成了固定的信教群,擁有了固定的宗教場所和神職員。20世紀初, 五旬節會教派英美合辦的神召會以麗江為據點,往顛西北地區傳教。美籍牧師祿爾榮一家,英籍牧師鮑樂敦一家於1913年同時來到維西,1915年英籍牧師王克理及其家屬也到達維西。在 傳道場所,每星期三、六晚間在此宣傳布道,星期天舉行禮拜儀式。1918年五旬教會傳教士繼續向藏區阿墩子傳教,經過兩年的努力,發展教徒僅30人。1925年,英籍牧師付培德及其家屬到來,都在福音學習中文,學習結束後分別派往蘭坪福貢等地傳教。隨後又來了麗江人和占典、楊喜蘭、 楊永年三人,也在福音堂接收過培訓,成為布道員。和占典取教名和大衛,楊喜蘭取教名楊路德。天主教 天主教傳入中國的時間與方式基本與基督教傳入相同。鴉片戰爭之後,外國教會加強對中國的滲透,派遣大批傳教士湧入我國,採取各種手段傳播其宗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天主教於19世紀50年代末開始傳入迪慶德欽、維西兩縣。現有天主教徒中有漢、藏、納西、傈僳、普米等民族成分。 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天主教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顧德爾經由四川省巴塘到維西廳活動。三年後,顧德爾、丁德良、任安收等到德欽、維西、貢山一帶建立天主教雲南驛區。光緒五年(公元1878年)後,羅馬教廷重劃中國教區,維西(含德欽)境天主教歸屬以康定為中心德西康教區管轄。先後進入迪慶州境的都是法國籍傳教士。1931年後,巴黎外方傳教會將迪慶的傳教地盤移交給瑞士伯爾納驛會,境內天主教遂由瑞士傳教士掌控。1949年後,法國傳教士全部被遣送回國。在解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境內天主停止了活動。1980年前後,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天主教活動開始恢復。1984年經德欽、維西兩縣政府批准,巴東、小維西、茨中三個天主教堂歸還信教民眾,恢復宗教活動。1985年經德欽縣政府批准重 建茨中天主教堂,天主教教徒們遵循“獨立自主、自傳自養,愛國愛教”的方針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歷史有1400餘年,在我國有1300餘年。我國的伊斯蘭教一般認為是在唐朝永徽二年(公曆651年)從阿拉伯傳入。那時伊斯 蘭光明的時期,距離穆聖(算爛拉胡而來習我散來埋)很近的光陰傳過來的正教。中國的穆斯林走的是艾赫里·筍乃台·者嗎爾台的道路即:符合聖行的大眾的道路。它被稱作蓋低目,即古老的、保守、守舊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中國的遜尼派一直保持著1300年前的伊斯蘭傳統,不敢加以改變,因此也就保證了我們中國伊斯蘭教思想的純潔和正統。舉例說我們中國穆斯林的洗浴方法、洗浴中的細節規矩和祈禱詞(杜阿一)、禮拜方法、殯禮儀式、禮拜中祈禱詞的念法諸如晨禮、晡禮後的歐拉代等都遵經而行,非常之古老,在一些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穆斯林都不再講求。有時候想想,在一千四百多年後,我們仍能按當初穆聖(算爛拉胡而來習我散來埋)一樣的方式作大、小淨,進行禮拜,心裡就自然會有一種甜美的感覺了。 作為中國的穆斯林,我們應該依託真主把正教、在中國流傳了1300多年的光明的伊斯蘭不加改變的繼續流傳下去。不加改變是一個基本要求,因為前面指出了我們的伊斯蘭信仰起自離穆聖(算爛拉胡而來習我散來埋)很近的光陰,而離穆聖(算爛拉胡而來習我散來埋)越近的就是越未加改動的、越符合伊斯蘭本原思想的。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感贊真主安拉胡對中國伊斯蘭教的佑助。
民族文化
瓦器器 在充滿靈性的維西,遇上怎樣奇妙美麗的舞蹈和歌聲,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你就只管盡情享受那種山水間自然流淌的快樂與愜意。一個晴得讓人只想在戶外奔跑的上午,天空里的那些漂浮著的“白色頑童”,嬉鬧著緊隨我們的車子。我的心裡寬敞得似乎可以容下眼前的一切美好。我們的目的地是“多那閣”——一個能歌善舞的 傈僳村寨。村裡的人們世世代代都跳著一種名叫“瓦器器”的舞蹈。“瓦器器”讓我見識了傈僳族的能歌善舞,觸摸到他們的自在快樂。 “瓦器器”是金沙江邊傈僳族的-—一種特有的舞蹈,傈僳語意為“踏腳起舞”,一般俗稱“跳腳”。關於“瓦器器”,傈僳族中流傳著這樣的傳說。古時,天地還沒有人類,有一隻鳥生了三個蛋,鳥在屋裡孵化小鳥一共用了3年3月又3天。卻孵出了兩個小男孩!男孩長成了健壯的小伙,就分別去尋找他們自己的幸福生活了。老大到大江源頭開荒種地、娶妻生子,兒女長大後各立門戶,在大江源頭形成“念咱實”,即鳥氏族村落。老二到大江尾處拾貝殼當做鍋用,與魚姑娘結成了夫妻,繁衍後形成“哇饒實”,即魚氏族村落。自此,兩個氏族在歷史的長河裡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傈僳族。“瓦器器”便是表現這個神話傳說的舞蹈,也有人將之稱為傈僳族的音樂舞蹈史詩。耍麒麟 耍麒麟時香格里拉縣金江鎮 吾竹村的漢族人民的傳統文化活動。歷史上,每逢春節或大喜慶節日,由村中有錢有勢的人家出面組織排練耍麒麟。然後村裡的大戶人家都要張燈結彩,請麒麟隊到家中表演,以示自己富有,同時也圖 新春圖吉祥,來年幸福安康。當麒麟隊到達家門口時,主人要端著菸酒,親自把麒麟隊迎進大門,請他們入席,招待酒肉。酒足飯飽之後,麒麟隊就開始在主人家院壩里耍麒麟,鑼鼓一響,附近的男女老少便會前來觀看錶演,主人照樣要菸酒款待,表演結束時,主人家親自給麒麟掛紅,即把作為酬謝的紅綢掛到麒麟頭上,把銀元塞到麒麟嘴裡,感 謝麒麟隊登門演出,感謝他們帶來吉祥和幸福。吾竹村耍麒麟,從解放前一直延續到1964年,其中中斷二十多年,1987年金江鄉文化站曾組織表演過兩年,後停止至今,但目前還有部分老藝人和保存有一些道具。
神川熱巴舞 熱巴舞是藏族古老的民間藝術,傳承歷史悠久,流傳地域廣闊。神川熱巴舞主要流行於維西縣塔城鎮、德欽縣拖頂鄉、香格里拉縣上江鄉、五境鄉。這些地方古稱“喇普宗”,有“神川”之意,是唐代吐藩王朝神川都督府的駐節地,因而這裡流行的熱巴被稱之為“神川熱巴舞”。 熱巴,是藏族古老的民間藝術,在藏區內流傳熱巴的地方,幾乎有一致的傳說熱巴是佛教大師米拉日巴開創的。傳說西藏大寶法王戛瑪巴要修建桑耶拉可寺,未能按時湊足材料,擇定的開工時辰一過,妖怪就出來搗亂害人,多虧米拉日巴想出辦法,他創造出熱巴舞吸引妖怪來看,寺廟才能建成。而另一種說法是:熱巴是高僧阿拉果覺為降服惡魔達庸昂巴而創造出來,後由達巴祖師帶到臘普地方來的。 在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境內流行的熱巴,以其古樸的風貌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在全國藏區中獨樹一幟。塔城,古時稱“喇普”,藏語意為“神川”,所以塔城的熱巴有著一個美麗而豪氣的名字——“神川熱巴”。
鍋莊舞 迪慶各地的鍋莊舞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德欽奔子欄一帶的鍋莊舞曲調低沉典雅、渾厚豪邁、凝鍊深沉,拖腔多而長,猶如巨浪起伏,舞姿舒展灑脫,象雄鷹展翅。香格里拉一帶的鍋莊舞曲調輕快活潑與豪放相濟,跳舞時,參舞者皆彎腰搭肩,舞蹈始而平穩緩慢,臨近結束時動作小巧迅速,變化較快,歌舞都在歡樂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德欽的鍋莊自始至終有嚴密的順序,一般程式為:儀瓦(鍋莊序歌)、央卓(招 福鍋莊)、思卓(迎賓鍋莊)、堆卓(讚頌鍋莊)、宗卓(相會鍋莊)、主卓或彰卓(辭別鍋莊)、卦卓(挽留鍋莊)、扎西巨(鍋莊結尾歌),除序和尾歌外,每個程式的鍋莊都有數調或數十調曲子,但跳唱時必須按程式來進行,跳完這道後再跳下一道程式。 “鍋莊”即“果卓”,除德欽縣、維西縣、香格里拉格咱鄉和東旺鄉簡稱“卓”外,香格里拉其餘地方稱為“擦拉”。“鍋”是圓圈,“莊”是歌舞之意。它是藏民們圍著圓圈跳舞的一種無伴奏集體舞蹈。香格里拉縣將鍋莊舞分為古舊鍋莊“擦尼”和新鍋莊“擦司”兩種。“擦尼”相傳是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古老歌舞,其內容較多地反映了奴隸制社會和原始宗教形態,帶有濃厚的祭祀性質。跳這種舞蹈時,只能跳專門的動作和唱專用的歌詞,其動作舒緩、穩健、古樸。莊重,多為宗教界人士和老年人喜歡。“擦司”多為新編的歌舞,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其舞姿和歌詞內容比較靈活,歌詞內容可即興創作,具有清新、活潑、浪漫、抒情的特點,是深受青年人喜歡的舞蹈。
環境保護
“香格里拉是‘三江併流’區域的核心地帶,也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林區,植被非常豐富。但是,在我們這樣一個高海拔地三江併流區,生態非常脆弱,樹長得很慢。也就是說,我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非常重大,既有保護長江中下游生態的戰略意義,又有保護脆弱生態的作用。”
1998年以前,用木頭蓋房是當地的一種習俗;而香格里拉縣有半年時間在零攝氏度以下,每人每年用於烤火的薪柴約2 立方米;同時,這裡木材生長期長,木質好,原木一立方米能賣1000多元,板材每立方米能賣到1500~2000元之間。那個時候,香格里拉幾乎人人以木材為生,財政收入也多來自林業。
1998年的長江特大洪水結束了香格里拉縣靠伐木掙錢的歷史,國家出台法規,嚴格禁止包括香格里拉縣在內的長江上游地區砍伐天然林。禁令一出,許多地方的財政收入減少了一半以上。
伴隨著對禁伐政策的堅決落實,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也落戶在香格里拉。雲南省植樹勞模廖春花說:“我們現在是‘斧鋸入庫、鋤頭上山’,很多原來的砍樹人變成了護林人、種樹人。”
除了不靠砍木頭掙錢,在其他方面,也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潘玉鳳告訴我們,明年迪慶州將舉行5周年州慶,縣政府從外地買來雪松,而不是就地取材,用更便宜、更漂亮的雲杉妝扮縣城。
不讓砍樹了,縣裡財政收入如何增長?農民收入如何增長?
為了叫響香格里拉旅遊品牌,縣裡編制了全縣的旅遊總體規劃,嚴格要求以規劃為龍頭,先規劃、後開發,科學分配旅遊資源,劃分了5個不同特色的旅遊區;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修通了全縣旅遊東環線,把沿線的著名景點虎跳峽、白水台、碧塔海、屬都湖、天生橋等景點連成旅遊黃金線,並擴大外延,修建香格里拉至德欽、維西公路。此外,逐步規範旅遊行業的管理,對景區環境保護作出了嚴格的規定。
香格里拉已經成為雲南省旅遊產業一塊響亮的招牌。禁伐至今,旅遊總收入翻了一番,一步一步走出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困境。老百姓也因為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嘗到了甜頭。
在香格里拉,我們得到了這樣的啟示:要真正保護好生態環境,就要著眼長遠,捨得放棄眼前的經濟利益,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這裡要提到的是,2008年BBC與中國聯合拍攝的6集紀錄片《Wild China》其中一集就是以香格里拉為主介紹西南一帶的野生動植物等中國未被發現的美麗景致,對於了解香格里拉不可不說益處多多!
民間文化
民間故事傳說
迪慶州有著神奇而深厚的民間文學的土壤,折射著藏族等各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形態。神話、故事、傳說作為遠古的、神聖的對人類本身、對自然萬物的詮釋,在今人看來更意味深長。藏族民間有歌體形式和散文體形式淬的人類起源神話、人類起源神話、人類再生神話,有史詩《格薩爾王傳》以及各類英雄神話和各類降妖伏魔神話,還有來源於經典的和民間的解釋自然萬物的神話。迪慶境內各民族民間故事十分豐富,各民族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從總體上看,有動物故事、魔法故事、生活故事、機智人物故事等,蘊含著各民族的智慧與樸素的人生觀。
民間歌舞歌謠
迪慶境內居住著26個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民族就有9個。在迪慶這個“歌的海洋,舞的故鄉”里,各民族的歌舞絢麗多姿,五彩繽紛。有藏族的鍋莊舞、弦子舞、情舞、熱巴舞,傈僳族的阿遲目刮瓦克、瓦克克、阿朴比克,納西族的東巴舞、阿里利、滿達,彝族的跳樂、打歌,普米族的對歌比賽……。每當雪山披上銀衫,草原穿上了月光織成的紗良,山寨燃起彤紅明亮的篝火,隨著弦子的聲音或嘹亮的歌聲,人們匯集攏來,盡情歌舞,這裡便成了歌舞的海洋。迪慶各民族世代蘊育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往往就體現在世代蘊育、常盛不衷的民間歌舞歌謠中。特別是藏族,在俯娛樂時要歌舞助興,在人生禮儀中以歌舞貫穿,在勞動生產中以歌相伴,在山野原野中也常常綽吭高歌,年輕人談情說愛更離不開歌。
民間工藝美術
旅遊景點
普達措國家公園 | 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 拉縣東22公里處,2007年正式開放。“普達措”藏語意為神助乘舟到 達湖的彼岸。 普達措現以碧塔海和屬都湖為主要組成部分,海拔在3500米至4000米 之間,普達措屬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的重要 組成部分。規劃區管理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按7大板塊進行開發, 目前開發出來的面積僅占總面積的3‰。公園擁有地質地貌、湖泊濕 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 | 普達措國家公園 |
天生橋 | 這是清乾隆年間刻於天生橋南端摩崖上的詩,作者張秉彝。此詩對天然 的天生橋景觀竭盡描繪感嘆,說明在很早以前,天生橋就在許多人心中 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了。 天生橋位於今香格里拉縣城東10公里處,在香格里拉人心中早演繹為具 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語稱天生橋為“白窮鬧脖”,漢語 可譯為“蓮花生走過的天橋”。相傳當年蓮花生被吐請到西藏後,翻譯 佛經,弘揚佛法。他常到各處遊覽視察,到碩多岡河畔時,正值盛夏, 暴漲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邊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蓮花生被水 阻隔,施展法術,從山上搬來一塊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橋,蓮花生就 從這橋上過了河。過橋後,蓮花生又在眾山神為他開的溫泉池子裡沐浴 淨身。此傳說使天生橋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產 生虔誠之心。 | 天生橋 |
屬都湖 | 屬都湖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地方。春夏季節百花盛開,湖畔四周一片片 杜鵑花叢映紅整個湖面,各種野花繁星似地貼著地面開放著。湖岸邊, 那綠色牧場炊煙裊裊,牛鈴聲聲,充滿嫵媚與柔情,自然而含蓄。秋冬 季節更令人心醉,那一片片白樺林滿目金黃,於是,紅的、金黃的、白 的、翠綠的……交相輝映;白色的雲朵映襯著淡淡晨霧,在碧藍如洗的 湖心中,構成一幅幅平靜而富有詩意的畫面。湖中盛產“屬都裂腹 魚”,魚身金黃,腹部有一條裂紋,其肉細嫩鮮美。湖內還棲息著野 鴨、黃鴨等大量野禽。湖畔是迪慶有名的牧場;這裡草場廣闊,水草豐 茂,每年春夏季節,牛羊成群,一派悠然自得的寧靜景象。草場四 周青山入雲,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有許多粗大的杉木,空氣清新,環境 恬靜幽雅;林中棲息著麝、熊、雲豹、金貓、猞猁、毛冠鹿、藏馬雞等 許多珍禽異獸。 | 屬都湖 |
伊拉草原 | 依拉草原位於中甸縣城西北6公里處,總面積13平方公里,是迪慶香格 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語意為“豹山”,因傳說中依拉草原門戶 內北邊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既可以在依拉草原領略藏區 草原一派牧歌式風光,又可切身感悟迪慶香格里拉藏民族神秘人文風 情。7月的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蕩漾的海洋,上面浮滿數不清的鮮花、 玫瑰紅的野芍藥、野菊和說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與秀麗的納帕海、 美麗古老的依拉村連為一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 伊拉草原 |
明永冰川 | 明永冰川直接發育於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 而下,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冰山周邊青山翠谷、針闊混交 林、濕性常綠闊葉林原生狀態保存良好,代表了瀾滄江乾熱河谷典型 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特徵。據研究,她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低的冰川, 同時也是緯度最低的冰川之一。明永冰川全長約4千米,寬30米—— 80米,由於坡度大,冰川表面的縱向和橫向冰隙發育,局部遇陡崖則 崩塌而下,冰川的前緣和兩側冰磧發育,在過去的相當長的時間裡, 明永冰川一直處於消退狀態。 | 明永冰川 |
白水台 | 白水台是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的重要風景點之一,位於中甸縣東南 101公里處。海拔約有2380米,其造型酷似一層層梯田。成因是由於 水中的碳酸氫鈣經太陽光照射,水分蒸發後形成碳酸鈣白色沉積物, 之後又不斷覆蓋地表而形成的泉華地,因此是中國最大的泉水台地之 一。白水台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屬溫帶氣候,降雨較多,年平均氣 溫為11.4℃。這裡是中國納西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白水 台最初是作為神祗來敬奉的。相傳納西族東巴教的第一聖祖丁巴什羅 從西藏學習佛經回來,途徑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來設壇傳教, 因此是納西族東巴教徒的神聖之地。附近納西族的民居、服飾和工藝 品也很有特色。 | 白水台 |
大寶寺 | 大寶寺是迪慶境內較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位於香格里拉縣城東15公 里處一座小山巒上。寺名藏語稱“乃欽吉哇仁昂”,意為“五佛聖 地”。此寺原為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寺院,清康熙時被強令改宗格 魯派,劃為松贊林寺屬寺。遠遠近近、四面八方的香客把這裡當燒 香拜佛的聖地,這個聖地所蘊含的宗教意味和秀美清幽的自然環境 使香客神牽魂繞。 大寶寺的寺名因大寶法王親自選址修建而得,建寺時間為明永樂年 間。關於寺源,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說。大寶寺,在甸之東山後, 離城三十里,建自明時,由來久矣。無碑碣可紀,僅就僧傳:有西 藏大寶法王住藏,慧眼所觀,見外地有一名山,上坐菩薩五位,金 光照體,祥雲護身,未有寺院護持。 | 大寶寺 |
東竹林寺 | 東竹林寺在德欽縣奔子欄鄉南寧乾頂東坡上,距中甸縣城195公 里。東竹林寺始建於1667年,曾因每年為皇帝舉行祝壽法會而享 受皇糧,清朝廷還賞賜了若干象徵著特權的招貼、匾額等。這裡 還珍藏著一副巨大的唐卡,是用五彩絲線織成的護法神像,每年 舉行跳神法會時展出一次,供香客觀瞻禮拜。東竹林寺也是迪慶 藏族自治州藏族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 | 東竹林寺 |
美食小吃
索里瑪酒 | 是藏區頗具特色的一種飲品,俗稱“藏酒”,也有人叫它“藏啤酒”。其製作工世並不複雜;將青梨料 炒熟後入酒麴,在大桶里蒸煮七天,取用時,在桶腰接出一個小管即可飲用,有點像西歐製取葡萄酒時 的做法。酒味平和、恬淡,但切不可貪懷,因為一旦醉酒,要醒來可就不大容易了。 | 索里瑪酒 |
藏式糕點 | 藏式糕點製作麵食是藏家的擅長,品種較多,最常見的有油炸果,“八撒”糕點,“吉祥結”油炸果, 龍眼包子,油煎“敘魯敘魯”等,形狀各異,香脆可口。多用於喜慶佳節,招待賓客。油炸果,藏語稱 “現納”。採用精製麵粉、酥油等原料配製而成。製作“八撒”糕點,則是先將精製麵粉製成蠶豆大小 的面球蒸熟,放入酥油湯中煎炸,再中入奶酷紅糖,即成酸甜可口、綿軟回甜、油而不膩的“八撒”糕 點此外,還有青稞面毓的藏式糕點,如“納真”粑粑等。 | 藏式糕點 |
酥油茶 |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製作時簡單方便:先用土茶倒入茶筒,加入酥油、鹽和 精製和香料,用攪捧上下反覆攪打成水乳交融狀,即可斟用。飲之,色香味美,回味無窮。在藏族的飲 食結構中飲用酥油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族家庭里一天至少要飲三次茶,有的甚至多達十幾次。酥 油茶既能產生很大的熱量,喝後可禦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許多沒有喝過酥油茶的人,第一次品 嘗會覺得異味難當,而咬咬牙喝過幾次之後,便會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滿口,餘味修長的妙處。 | 酥油茶 |
優酪乳 | 優酪乳是中甸地區藏族家裡特有的一種奶製品,藏語叫“說”。用提煉過酥油的奶製作,具有豐富的營養 價植,有助於消化,生津止渴,最適合老人和小孩吃。據說,一生若不斷吃優酪乳有延年益壽之功效,這 可是純天然的呦! | 優酪乳 |
糌粑 | 糌粑是藏區的主要食品之一。磨製糌粑以青梨為主,將青稞曬乾炒熟,磨成細面,便成了香噴噴的糌 粑。藏族信用糌粑大都先在碗裡倒點酥油茶,再把糌粑加入碗中,用手攪勻。隨後,將之捏成一個個的 小團,即可食用。糌粑的營養成分很豐富,且攜帶方便,只要有茶水沖開就可即食。第一次吃,可以沖 得稀一點,小心嗆了嗓子!許多朝聖者就是把糌粑作為乾糧的,少時方便。 | 糌粑 |
琵琶肉 | 琵瑟肉是一種採用藏族傳統的醃肉方法製作的肉食。具體做法是,將豬的內臟和骨取出,保留完整軀 體。待稍涼後,放入花椒、草果、食鹽等佐料(也有的加白酒),輕輕搓揉後,將其縫合,壓上石板醃 制,還要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因其形狀像琵琶。故稱“琵琶肉”。《滇南新語》里 說琵琶肉“薄膩若明珀,形類琵琶。”琵琶肉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若不切開,呆數年不變。其肉味道 鮮美,肉色彩透明,見之令人垂涎欲滴,可煮可燉,是藏人待客的佳肴。 | 琵琶肉 |
賽密羊肉 | 此菜專為藏族男子打獵歸來時食用,由妻子在家烹製,等待丈夫滿載而歸,以示幸福甜蜜。主料為羊 肉,佐以黃雞蛋、白糖、酒、菜油、酥油。金黃嫩滑,味道鮮香酸甜。 | 賽密羊肉 |
旅遊指南
住宿指南
在香格里拉有眾多政府機關招待所可以下榻,如:縣政府招待所、黨校招待所、糧食招待所、商業局旅社等。
易同旅遊網 、香格里拉迪慶藏地青年旅舍:原中甸旅行者俱樂部。
購物指南
德欽具有典型的藏族風情,所以很多遊客在此購買木碗、木盒、以及民族服裝、藏族工藝品、藏式木器、藏香等特產。
除此之外,德欽盛產藥材,冬蟲夏草、雪蓮花、藏紅花等雪山珍寶,在這裡購買,價格比其他地方更便宜。藏紅花各藥鋪有售,60元/克。
迪慶州還出產美味的山珍——松茸,它是一種在日本及東南亞都極受歡迎的蘑菇,不過它只在每年的6-8月期間才有,雖然好吃,但生長的節令很短而且不易攜帶。
提示
在此提醒購買藏刀的朋友,買刀的時候最好開一張工藝發票,可以解決一些麻煩。需要注意的是,藏刀不能帶上飛機,但可以帶上火車,或從郵局寄走就行了,不要冒被安檢沒收的危險。
特色商品
貝母 | 貝母在迪慶產量大,純天然,人無法仿造,用於肺疾病,如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咯血等。可生吃,磨成粉蒸蜂蜜,效果最佳。 |
冬蟲夏草 | 冬蟲夏草又叫蟲草,與人參、鹿茸齊名,產于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寒地帶。 蟲草的形成十分奇妙,冬天變成蟲,夏天變成草。當它形成夏草時,是採集的最好季節。除了藥用外,平常食用也大有裨益。可與 雞、肉同燉,其湯汁大補。還有的蟲草比藏紅花和雪蓮都貴得多,幾十元才夠買一小盒。 |
氂牛肉 | 氂牛全身都是寶,肉可食,皮可縫製成衣、靴、袋等,牛頭可加工成工藝品,牛尾可製作成掃帚,牛鞭則是一道壯陽藥。迪慶氂牛 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區,這些地方生長著許多野生藥種如貝母,蟲草等,氂牛常食這些藥材,其肉鮮美無比,殺後可 炒紅燒、清燉或涼曬成乾巴等,味道獨特,在迪慶吃氂牛肉實在是一種享受。 |
迪慶·香格里拉其他特色商品還包括:奶渣、青稞酒、麝香、雪蓮花、銀刀、銀護身佛盒、銀制八寶圖等等。 |
交通介紹
航空:中甸飛機場占地225公頃,是滇西北地區最大的飛機場之一,現已開通中甸至昆明、 成都、拉薩的航班。
公路:迪慶藏族自治州連線滇、川、藏三省區,現在交通比較方便,形成了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為幹道,全省各公路為主道的交通網路。州內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如果前往諸如碧塔海這類不通公路的景點,還需要騎馬前往。
公交:香格里拉6路 香格里拉4路 香格里拉5路 香格里拉3路 香格里拉2路 香格里拉1路
旅遊小貼士
香格里拉雪山聳峙,草原廣袤,河谷深切,蒼涼的茶馬古道上的許多石門關及滇西奇觀的色倉大裂谷都以其絕紗的景致向遊人暢開懷抱,在雪山深處,在草原的腹地,林海中的碧塔海、屬都湖、納帕海等無數清幽寧靜深遂神秘的高山湖泊呼喚人們去撩開她們美麗的面紗。香格里拉的精華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的精華是 雨崩村。注意事項
1、除5-7月和9-10月外,迪慶的雨季路況不好,不利於出行,冬季氣溫太低,如果遇到下雨,那么除了等待就是打道回府。雪後的山路不好走,等著雪化,更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時間的事。
2、不要在春節期間貿然前往迪慶,因為那幾天室外的溫度會在-3—8℃,室內如果沒有取暖設備是1—9℃。夜間的氣溫就更低,室外溫度為-7℃,室內為-1℃。除了溫度低之外,街上人和車都少得可憐,結凍的路面會讓司機望而生畏。
3、去迪慶建議帶上外套、羽絨服、手套、防滑靴。加上氣候乾燥,紫外線輻射強,女士應準備好防曬霜、遮陽帽、太陽鏡,特別是10月份以後探訪更要帶足禦寒衣物。
4、每年6月到9月是迪慶高原的雨季,高原天氣多變,你可以多帶幾個塑膠袋(或浴帽),逢雨天時罩在相機上,又防雨又防塵,還可以保護設備。夏季在草原上宿帳篷時,一定要燃篝火。
5、迪慶屬高海拔地區(3300米),不宜劇烈運動,不宜飲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發生高山反應。
6、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普通的郵政服務在迪慶的任何一個鄉都能完成,只是時間方面會有所不同。在香格里拉縣城裡,郵政通訊與大城市一樣完備。但是到了交通不便的地區,平時只需要2天就能寄到的信件,在那裡就需要5天,或者5天以上的時間。
7、不要在春節期間貿然前往迪慶,因為那幾天室外的溫度會在-3-8℃,室內如果沒有取暖設備是1-9℃。夜間的氣溫就更低,室外溫度為-7℃,室內為-1℃。除了溫度低之外,街上人和車都很少,結凍的路面上車也變得十分少。
8、梅里雪山在連續的雨天之後的第一個日出往往絕美,朝霞布滿天空,靈動飄逸的雲霧,宛如仙境。而黃昏時的滿天紅雲,或者雪峰上金色的華蓋雲,都是不可多見。彩虹是值得一提的,雨季的時候,在黃昏時分往往能見到彩虹,這個時候,如果是在飛來寺,需要回頭向東南拍攝,彩虹的位置通常是在德欽河谷之上,背景是白瑪雪山。(白瑪雪山的位置較梅里東南,在晴朗的黃昏,從飛來寺拍攝,這裡才是日照金山。)如果是在霧濃頂(霧濃頂在梅里雪山和飛來寺東南),彩虹橫跨河谷,背景恰好是梅里雪山,如果上虹下霓,那簡直是神山的禮物了。
9、當地的特產是氂牛乾巴和藏刀和藏藥,氂牛乾巴很多是黃牛做的,味道差很多。要是想買氂牛肉干,可以去當地的大超市買,價格公道很多,那些旅遊商店只能說一個字-貴。藏刀記得到專賣店買,放心點,然後要通過郵局郵寄。
10、如果有體質較弱的朋友,可以在酒店租用小型的氧氣瓶,大小和空氣清新劑差不多,瓶子押金20元,氧氣5元。不過如果連續吸的話,2分鐘就用完了。還要準備一些朱古力之類的高熱量食物,高原地區這是必備的東西。還有衣服一定要帶夠,香格里拉常年氣溫都比較低,特別當在雪山玩耍的時候就更需要了。另外一幅墨鏡也是必不可少的,免得患雪盲症。雲南香格里拉自由行注意事項:去雲南香格里拉建議帶上外套、羽絨服。加上氣候乾燥,紫外線輻射強,女士應準備好防曬霜、遮陽帽、太陽鏡,特別是10月份以後探訪更要帶足禦寒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