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巴舞

熱巴舞

熱巴舞是由藏族熱巴藝人表演的一種舞蹈形式。熱巴是一種由賣藝為生的流浪藝人班子(一般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組成)表演的,以鈴鼓為主,融說唱、諧(歌舞)、雜技、氣功、熱巴劇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它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程式,由12個節目組成,全套演出需要5個小時。2006年5月20日,熱巴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歷史淵源

熱巴舞熱巴舞
據史料記載熱巴舞的產生約在公元十一世紀,由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
米拉日巴所創建。也有人認為熱巴舞是由佛學家當巴桑傑傳下來的。"噶瑪八清"便是當巴桑傑的師傅阿拉果覺看到魔王殘害百姓時念的咒語,也就是噶瑪派僧俗阿拉果覺看到或聽到有人受苦受難時念的咒語。
民間流傳著很多熱巴由來的傳說。相傳,人們在索扎、美利、生瓜三條河匯合處興建一座九層樓寺廟,統治者誘惑人們來為他們建寺,由噶瑪創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組織五男五女在工余時間表演,進行鼓支,每蓋一層樓時就舉行一次舞蹈盛會。經過數年的興建,寺廟蓋好了,熱巴的鼓點增多了,舞蹈也隨著豐富起來。
熱巴舞·丁青熱巴
民間認為,熱巴舞的創始人正是著有《米拉日巴道歌》的佛學修行大師米拉日巴(公元1040年-1125年)。米拉日巴出生在一個叫做"瓊協"的地方,而丁青自古就有"瓊布丁青"之稱,當地的人們普遍認為米拉日巴出生在丁青,丁青便有了"熱巴之鄉"的美稱。傳說米拉日巴年輕的時候曾殺死一頭大象。大象的皮鋪在地上,米拉日巴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創造了熱巴舞。至今人們在表演熱巴舞所用的道具裝飾也來自米拉日巴的那次殺像祭神的傳說,米拉日巴取大象大肋巴骨做鼓架,取肚下薄皮做鼓皮,用小肋巴骨做鼓槌,用像的腸子做網狀裙穗。這個傳說不僅為民間熱巴舞塗沫了一筆神奇的色彩,而且也為舞蹈藝術從原始祭壇走入民間的發展過程作了直接的註腳。
應該說熱巴舞的起源要比"米拉日巴創始說"古老的多。它的前身是佛教傳入藏區之前的本地的古老宗教--苯教的巫舞或是圖騰舞。丁青正是苯教傳播的重要之地。距丁青縣城40公里的孜珠寺是全藏區最大的也是保留苯教儀式儀軌最完整的苯教寺院。專家們普遍認為,苯教從西藏阿里興起,向外傳播第一大站的標誌正是"瓊布丁青"地區的孜珠寺,然後苯教再傳向林芝苯日神山一帶。所以,古老的苯教巫舞幾經歷史歲月的沉澱在丁青傳向民間,成為丁青熱巴舞便有了充分的條件和理由。
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據當地藝人的回憶及比如縣政協仁旺丹增和索朗多吉兩位先生所著的《那徐持如歷史》藏文本介紹:最早的丁嘎熱巴是在公元1040年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和熱窮巴在原有的民間熱巴基礎上創作和發展出來的一門獨立的舞蹈藝術。這種熱巴舞在歷史上經歷了從民間進入寺院,又從寺院回到民間的發展演變過程。
丁嘎人自古就屬於藏北的那秀部落,而那秀部落則以能歌善舞聞名全藏。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禳災祈福,人們都以歌舞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丁嘎人便有了自己的歌,有了自己的舞。在漫長歲月的演化中,他們不斷吸收、融合外來藝術,最終形成了一種為丁嘎人所獨有的歌舞形式--丁嘎熱巴。

風格特色

熱巴舞熱巴舞
熱巴舞是一種由鼓鈸(單鈸)、鑼伴奏的集體大型歌舞,技巧性較強,初時舞姿輕捷,高潮時感情奔放,動作粗獷有力。
跳熱巴舞的原意是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興旺和禳災、祈豐收。唱、舞、器樂、服裝等方面的藝人需經事前長時間的培養、訓練,方能參加。
熱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先念一段詞,大意是頌揚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薩等。所演節目最少不能少於九個節目:《頌天地,拜四方》、《太陽、月亮、星星》、《鼓聲傳揚,四方平安》、《神佛與我們同歌舞》、《吉友、迷拉師徒鬥法》、《烏鴉吹大話》、《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戰勝惡魔獨尼阿巴》、《送神佛、貴賓》。
熱巴中的舞蹈,為了吸引觀眾,講究舞姿的優美,編排難度高的動作,象古代的百戲帶有雜技、武術等藝技。舞時,男女人數相等,由領舞人扮主要角色。在鈴鼓聲中,通過跳、轉、翻動作,圓好場地,招來觀眾,然後男女演員上場。表演中,男搖銅鈴女敲,伴隨著鼓點,應節奏而舞。舞者腰間短裙狀的用羊毛或牛毛編織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辮條,隨著各種強勁有力的高難度動作,裙條飄起,剛中現柔,瀟灑自如。表演者很講究單腿鏇轉和各類蹦子、串身翻等動作,如女子"帶鼓平轉","貓跳翻身"、"正反轉"、"高低擊鼓"等,變化多端,情緒灼熱。男子的技巧表演更扣人心弦,它充分表現了藏族人民純情樸實、熱情開朗、堅強的英雄氣質。如表現動物形態的"兔子跳",或"扭身跳",或"滾毛",或"走矮子",表現技巧和技藝的"磨盤腿",或"單腿挎轉",或"搖鈴蹲轉",或作"躺身蹦子";表現嬉戲與體育競技的"摔跤角斗","烏龜爬沙"、"堆羅漢"、"滾壺壇";表現氣功內容的"尖刀刺腹"、"夾刀鏇轉"、"滾牛角尖"等動作。熱巴舞風格技巧熟練精當,節奏激烈緊張,表情豐富,情緒奔放,粗礦豪邁,英武豪放,特點穩重大方,舞姿優美多變,整套節目,包括啞劇、雜技、氣功等成分,形成了成套的演出程式,尤其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既能娛樂,又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
鈴鼓是熱巴的重要組成部分,分九種鼓點,根據鼓點節奏的不同來表演舞蹈。在表演中,男持銅鈴,女執手鼓(因而熱巴舞又名"鈴鼓舞"),繞圈走動,翩翩起舞。鈴鼓聲節節奏鮮明,隨著曲調和情感的變化或高或低,或急或緩。節奏徐緩,鈴鼓間響,清聲幽遠,似深箐山溪,原野牧鈴鐺;節奏急促,鈸鼓齊鳴,轟轟烈烈,像急流奔涌,高山雪崩。進入高潮,舞蹈動作址分強烈,男子仿佛雄鷹一般單腿跨轉,騰躍飛鏇,女子一手拿弓鼓槌,高舉頭頂,轉翻身子歡舞,猶如孔雀開屏。
舞蹈動作選用弦子、鍋莊舞步的同時,吸收了雜技表演的一些技巧動作,比較精彩的有"躺身平轉"、"躺身小蹦子"、"前後甩腰"、"跨腿原地轉"、"躺身大蹦子"等。
熱巴舞的隊形變化多而且十分複雜,除圓圈外,還有"龍擺尾"、"雙插花",舞姿優美,節奏鮮明,手和腳為順腳,重在腿部動作的變化。時而如同走"八卦陣",時而像數條青龍在飛舞、交纏、並肩盤圓圈。
隊形雖複雜多變,但近百人的業餘演員卻能做到整齊劃一、有條不紊地演出。其氣勢之宏大,情緒之熱烈讓人嘆為觀止,誰要是能一飽眼福,定會嘆服不已,終身難忘。
熱巴舞·丁青熱巴丁青的熱巴舞則以鈴鼓舞為主,伴有說唱甚至融雜技氣功為一爐的綜合表演藝術而著稱。其舞姿粗獷豪放而流暢,有很高的難度。音樂則淳樸明亮,高亢激昂。表現內容大都是在避災祛禍,慶祝豐收,祈願吉祥。
丁青熱巴的重要特點在於它的粗獷、奔放、豪邁且富有宗教色彩。傳說,在修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聖地類烏齊查傑瑪大殿時,白天工匠們日曬雨淋辛辛苦苦修築的房子,晚上被妖魔鬼怪蓄意搗毀。於是查傑瑪高僧桑吉文特邀請瓊波丁青斡陀熱巴的舞者在建築工地上表演熱巴舞。他們奇蹟般地在"天上結繩,在水上建起曼托羅",以精湛的技藝、強烈的藝術魅力,使妖魔鬼怪神魂顛倒,迷惑了鬼怪,進而使工匠贏得了時間,建起了氣勢雄偉的查傑瑪大殿。
主要流派
丁青熱巴舞有三個流派。據口授相傳,流傳於丁青覺恩一帶的窩托熱巴已有900多年的歷史。窩托熱巴的特點是技巧高難,如爬桿技巧、腹上破石、夾刀鏇轉等都是窩托熱巴的絕技。康沙熱巴是昌都境內至今活躍於舞台的重要熱巴流派之一,其傳統節目有一點鼓、三點鼓、六點鼓、九點鼓等,同時穿插一些弦子舞、卓舞及男女對辯(相當於滑稽相聲)的表演。窩托熱巴屬於雜技氣功類的技藝表演,但目前"香火"基本已斷,很難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了。流傳於丁青色扎一帶的伽措熱巴,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其主要特色是弦子與熱巴嫁接,邊跳邊拉藝人自製的二胡,舞姿優美。把粗狂豪放的熱巴與優美動聽的弦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舞姿優美,鏇律動聽。這種藝術風格現已被諸多文藝團體吸收。流傳於丁青桑多一帶的冬洛熱巴現也有300多年的歷史。冬洛熱巴表演風格多樣,主要還是以傳統的鈴鼓舞,中間伴有逗人詼諧幽默的說唱以及其它很多的表演內容。冬洛熱巴還以家族傳承的方式頑強地生長在那半農半牧區的桑多鄉炯秀村,在每年的丁青縣熱巴藝術節上這些古老文化藝術的傳播者都有高超的技藝表演,他們還在每年農閒季節,舉家上路,獻藝謀生。
三種熱巴的表現形式大同小異,均以粗獷豪放的舞蹈動作和高難度舞蹈造型聞名於世,其音樂以淳樸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暢為特點,主要內容多表現避災祛禍、慶祝豐收、祝願吉祥等等。
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現存的丁嘎熱巴分為寺院喇嘛表演的熱巴和民間藝人表演的熱巴兩種形式。過去民間藝人的丁嘎熱巴主要以家族父子傳承的方式代代相延,成立了以村為單位的熱巴隊,傳承面得到擴展。
丁嘎熱巴的傳統節目很多,共有三十多個,每個節目的跳法和姿態各不相同,其內容有講述藏族歷史、傳說故事的,也有為了寺院祭祀活動的需要而宣揚宗教思想的,代表性劇目包括:《歐冬》(擊鼓)、《曲傑羅桑》(羅桑王子)、《斯白巴瑪感果》(原始的老父母)、《甲沙公覺郎巴》(迎請文成公主)、《古如多吉熱》(金剛舞場)等。丁嘎熱巴舞既有當地牧民舞蹈的動律,又借鑑了昌都一帶熱巴鈴鼓舞的舞姿,以順手順腳的牧民舞蹈動作為基本步法,上身表演吸收了昌都熱巴女子手鼓激情豪放的動作,由此形成融匯藏東藏北舞蹈精華的獨特風格。丁嘎熱巴中還有許多風趣的表演動作、模擬動物的動作及一些富有情節的小戲。
創新熱巴音樂
過去熱巴舞主要以鼓聲、鈴聲、唱腔、道白作為音樂形式,穿插在舞蹈中,顯得較為單調。通過創新熱巴音樂,不僅突出了熱巴舞蹈的藝術性,而且使整個熱巴舞蹈活了起來。其特點為:一是以熱巴鼓點為基調,使其節奏更加鮮明、奔放。二是以濃郁的民族民間音樂為素材,進行再創作使其更加生動、明快,充滿激情和時代感。三是運用現代音樂創作及表現手法,為古老的熱巴藝術增添了新的活力。這樣即保留了古老熱巴原有的藝術特徵又迎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創新熱巴舞蹈
提煉熱巴舞蹈的精華必須以其獨有的表現形式作為創作元素,形成一種可視性更強的綜合性藝術,使其發揮熱巴舞獨具魅力的藝術特色。在創作過程中:一是在傳統的鼓點技巧中進行鼓點變化,從一、三、六、九點,增加為四、六、八、十二點到最激烈的鏇轉三十六點。已經發展到六十四點鼓,並將此鼓點技巧稱之為“澤吉鼓”(以創始人命名)。此鼓點更為激烈、鼓點變化豐富,難度係數更高,表現力更強,強化了熱巴舞應有的個性。二是在舞蹈構圖上做文章。傳統的熱巴舞主要構圖為圈舞,很不適應舞台表演。為打破傳統,在舞蹈構圖上運用了新的創作手法使熱巴舞更適應現代舞台表演的要求。三是增加鼓種(熱巴鼓、達如鼓(手搖鼓)、腰鼓背鼓),豐富其表現形式。通過這一系列的大膽創新,給熱巴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賦予了新的內涵,其審美價值更高,更具有感染力。
熱巴種類
隨著歷史的變遷,熱巴藝術也在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不同的種類,共分為三大表演類型流傳於民間,即以賣藝謀生的流浪熱巴藝人、自娛性的百姓熱巴和以藝術表演為媒介經商的熱巴。
1、賣藝謀生的流浪熱巴
這類熱巴藝人以家族為主體,必要時分散成若干組乞食賣藝,最後在匯合點相聚,技藝世襪相傳。這類熱巴藝術水平高,演技精湛,難度大,服飾全,內容豐富,是民間熱巴的主體。這些熱巴歷史久遠、區域廣,演出場地不受限制,因地而宜。
2、自娛性百姓熱巴
怕類熱巴藝人以百姓村落為核心組成,外村人也可加入,它受地域文化和語言的影響,風格也不同,各村有自己熱巴的隊伍,以不流動、不以表演換取報酬為特點。大多在節慶日演出,自娛性熱巴與前者熱巴相比,內容較少,駐難度較小。
3、以表演為媒介經商的熱巴
這類熱巴藝術以家族為核心,有家族歷史傳統,不以賣藝為手段,而以行商為媒介,收入頗豐,表演內容豐富,技藝高超,有高難度的表演,針對民眾的觀賞心理,節目有增無減,很受民眾的歡迎。
熱巴舞蹈在以上三種表演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一種專業的藝術形式,使一代又一代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熱巴藝人脫穎而出,為熱巴舞蹈的不斷繁榮奠定了基礎。
巴塘熱巴
1、簡介
巴塘熱巴舞發源於巴塘縣蘇哇龍鄉,是集歌舞、說唱雜技、戲劇等組成的一種綜合性民間文藝,表演時情緒奔放、動作粗獷、技巧性強。在舊社會,熱巴藝人以藝謀生,其技藝以家傳為主,一般不外傳。通常,他們攜全家老小,終年流離漂泊,走村賣藝,往往形成熱巴世家。
2、藝術特色
其表演形式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序幕,演唱祝詞。第二部分為鈴鼓舞蹈,其鼓點有“江輪安戈”單擊、“桑凍”三擊、“安莫森森”邊擊、“祝凍”(六擊)、“各凍”(九擊)等五種,並邊擊邊舞。每完成一種擊鼓舞蹈,便進行一段精彩的雜技、武術表演;每完成兩次擊鼓舞,便有一段“插科打諢”。這種插科打諢沒有固定台詞,純屬即興道白表演,或者針對生理缺陷以及自己表演的失誤進行嘲諷取笑,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同時藉以恢復表演者的體力。第三部分是短小精悍的啞劇性表演,有一定的故事情節,近似藏戲片段。第四部分是熱巴弦子舞,在熱烈、激情、奔放的歌舞中,接受人們的謝禮和捐贈,並結束演出。
鈴鼓舞是熱巴的精華部分,演出時,男演員腰間系一圈黑白牛毛捻成的花繩,每根花繩的繩尖端拴有各色毛纓。男女演員都著舞蹈服裝,跳舞時男右手執銅鈴,左手持紅色氂牛尾巴以示避邪驅鬼免災;女的左手持扁圓形鼓,右手持弓形鼓錘,繞圈而走,翩翩起舞。這種舞的動作十分強烈,當舞到高潮時,男子就像雄鷹一樣,單腿跨轉,騰越飛鏇;女子迅速轉翻身體,擊鼓起舞。
巴塘熱巴舞先後參加過多次文藝調演,深受觀眾的好評。1981年,甘孜州首屆“跑馬山之秋”文藝調演中,巴塘的熱巴舞《歡慶》被評為優秀節目。

傳承現狀

"熱巴"過去是專業民間藝人賣藝求生的一種技巧和難度很大的舞蹈。熱巴隊的組成一般以家族為核心,或幾家人合作組隊,多者20人,少者4、5人,都是能歌善舞又各懷絕技之人。有弦子二胡、鼓、鈴鐺等樂器伴奏。整場演出完整嚴謹,其中戲劇及體育內容豐富且有寓意。是一種很有健身作用的民族民間體育舞蹈。"熱巴"流傳在西藏東部的昌都、工布一帶和雲南、四川、青海玉樹藏區名傳國外。

傳承意義

熱巴舞熱巴舞
熱巴的前身是西藏原始宗教"笨"教的"巫術"和"圖騰舞"。它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獨特的風格、高超的技巧、風趣的道白和奇特的面具,又吸收了古象雄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的精髓,從而成為藏族古代燦爛文化藝術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熱巴舞分布於西藏昌都、工布、那曲等地及雲南、四川、青海、甘肅等藏族聚居區。
熱巴舞·丁青熱巴
丁青熱巴傳統古老,流派眾多,技藝高超,是藏族民間舞蹈中不可或缺的獨特品種。解放後,民間的熱巴藝人雖有減少的趨勢,但由於各級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拜民間藝人為師,故不僅較好地繼承了傳統熱巴,而且還在演技和服飾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使之能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如今,熱巴舞已經登上了國內外舞台,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2002年,丁青縣被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熱巴藝術之鄉"。丁青熱巴在當今所謂現代藝術泛濫的芬芳世界,之所以能經久不衰,且成舞成歌成史,之所以能流傳幾百年,且後繼有人,得益於那些熱愛並投身於熱巴藝術的民間藝人,是他們的努力使這一備受人們喜愛和歡迎的古老文化藝術形式代代相傳,日臻完善。
丁青熱巴作為一種古老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在國家的政策保護下,各級有關組織和個人都有義務將其發展和繼承。
熱巴舞·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幾百年來,丁嘎熱巴在丁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改進,舞蹈樣式和節目日益豐富。丁嘎熱巴包含了藏族傳統文化內涵,體現了藏族人民卓越的歌舞藝術的創造才能,反映了藏族文化開放融合的一面,在藏族熱巴舞中獨樹一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7年6月8日,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丁青縣瓊布熱巴舞表演隊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