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富源縣十八連山鄉,是十八連山鄉政府所在地,到
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距縣132公里。東鄰阿南村委會,南鄰天寶村委會,西鄰箐頭村委會,北鄰岔河村委會。轄雨汪、長村、小者村等34 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298人。全村國土面積24.04平方公里,海拔1736 米,年平均氣溫14.6 ℃,年降水量1400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菸、油菜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55.53 畝(其中:田748 畝,地2707.53畝),人均耕地0.42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635畝,水面面積62畝,其中養殖面積8畝;荒山荒地 17620 畝,其他面積14287.47畝。
基礎設施
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2214戶通自來水,有2214 戶通電,有53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4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46 %和 2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98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85 戶(分別占總數的 64 %和 48.5 %)。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該行政村是鄉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擁有汽車 146 輛,機車 58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75畝,有效灌溉率為 3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07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6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57 戶;建有小水窖16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6 戶。全村有11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1 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1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7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9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81萬元
,占總收入的36.57%;畜牧業收入457萬元,占總收入的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750 頭,肉牛960頭,肉羊1200頭);漁業收入136 萬元,占總收入的2.4%;林業收入 304萬元,占總收入的5.3%;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2170萬元,占總收入的38.14%;工資性收入542萬元,占總收入的9.5%。農民人均純收入3566 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59人(占勞動力的 11.7 %),在省內務工 413人,到省外務工63人。特色經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第二三產業。該村主要發展油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2233戶,共有鄉村人口10219人,
其中男性5375 人,女性 4767 人。其中農業人口8197人,勞動力425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等族混居地),其中 漢族9926人, 彝族37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52 人,占人口總數的0.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992人,參合率 100 %;享受低保 36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 人。該村建有公廁5 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77 戶,占農戶總數的4.6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8 所,校舍建築面積8119 平方米,擁有教師92 人,
在校學生1673 人,是國小和中學校舍所在地。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73 人,其中小學生1071 人,中學生602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7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1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55.53畝。建立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5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收支節餘。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28人,少數民族黨員5人,其中男黨員114人、女黨員14人。村委會由村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34 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