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博 | |||||
拼音: | |||||
解釋: | 1.即六博。古代的一種博戲。共十二棋�o六黑六白�o兩人相博�o每人六棋。 |
簡介
陸博,又作六簿、六博。《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宋邢昺疏:“《說文》作簿,局戲也,六箸十二棋也。”博本是古代的一種棋局,其用具包括六箸和十二棋。《楚辭•招魂》:“有六簿些。”洪興祖《楚辭補註》引《古博經》,對陸博的方法作了具體描述:“博法,二人相對坐向局,局分為十二道,兩頭當中名為水。用棋十二枚,六白六黑,又用魚二枚置於水中,其擲采以瓊為之。二人互擲採行棋,棋行到處即豎之,名為驍棋,即入水食魚,亦名牽魚。每牽一魚獲二籌,翻一魚獲二籌。”可見博和六博原指用擲采以定行棋的一種遊戲。後來博的形式起了變化,《孟子正義》說:“後人不行棋而專擲采,遂稱擲採為博(賭博),博與弈益遠矣。”這樣,博便由棋局而演化為專指擲采以定勝負輸贏的賭局了。
起源
六博最初是一種帶有比賽性質的體育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一種賭博手段。這樣一來,失去了大眾的六博在漢代以後逐漸呈衰勢,進入晉代後便銷聲匿跡了。在國外,隨著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闢,六博也傳了出去。東晉、十六國時已傳至印度。不過,在隋唐以後,傳至國外的六博也逐地消失了。
歷史
當時六博棋的盛況,在考古資料中有著較多的反映。湖北荊州紀城一號墓曾出土戰國中期的木胎髹黑漆六博盤,湖北雲夢睡虎地11號秦墓中曾發現了六博棋局,其博局接近方形,長32厘米、寬29厘米、高2厘米。局面陰刻道紋、方框和4個圓點。同出漆黑的棋子12顆,6顆為長方形,另6顆為方形,並有用半邊細竹管填以金屬粉製成的長約23.5厘米的署6根。這副博局,可以使我們對春秋戰國以來的六博棋有更為完整的認識。在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以及銅鏡紋飾中,也有許多反映當時六博的圖案。如四川成都市郊出土的《仙人六博》畫像磚,圖中兩仙人肩披羽飾,相對博弈。背景上有仙草、鳳鳥為陪襯。這類“仙人六博”,是漢畫中的常見題材,它與曹植《仙人篇》“仙人攬六箸,對博太山隅”以及南朝陳張正見《神仙篇》中的“已見玉女笑投壺,復睹仙童欣六博”等文字正相吻合,人們把玩六博看成是神仙過的日子,可見六博這一棋類活動在當時的影響之深。
由以上資料可以看出,一套完整的六博棋,應包括棋局、棋子、魚、箸,另外還有博籌,用於記錄對博者的輸贏情況。有關這類博的形象資料,見於河南靈寶東漢墓出土的一套綠釉博棋俑。在一張坐榻上置長方盤,盤的半邊擺有6根長條形算籌,另半邊置方形博局。博局上每邊有6枚方形棋子,中間有二枚圓形的“魚”。坐榻兩旁跪坐二俑對局,左邊一人雙手向上前舉,似乎在拍手叫好,右邊一人兩手攤開,形象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