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博棋

六博棋

六博棋是古代棋戲的一種,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都非常盛行。這種棋由兩人玩,雙方各有六枚棋子。其中各有一枚相當於王的棋子叫“梟”,另有五枚相當於卒的棋子叫“散”。行棋在刻有曲道的盤局上進行,用投箸的方法決定行棋的步數。據現代棋史學家的研究,這種古老的六博棋實際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種盤局棋戲的鼻祖,諸如象棋、西洋棋、將棋等等有兵種的棋戲,都是由六博棋逐漸演變改革而成。春秋戰國時期,“六博棋”是人們十分喜愛的娛樂活動,如漢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喜愛博戲。西漢時朝廷里設有博侍詔官,善博的人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地位並受到人們的尊敬。漢代還出現了專門研究博術的人和著作。南越王博物館有一副“六博棋”的藏品。

基本信息

歷史

陶俑呈現中國古人玩六博棋時的情景陶俑呈現中國古人玩六博棋時的情景

六博棋的發明很早,據研究,最遲不會晚於商代春秋戰國時期,六博棋 成為人們十分喜愛的娛樂活動,當時稱博戲

秦漢時期,博戲更加流行,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如漢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喜愛博戲。西漢時朝廷里設有博侍詔官,善博的人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地位並受到人們的尊敬。漢代還出現了專門研究博術的人和著作。秦漢時期博戲盛行的情況在出土文物中也有較多反映。

六博棋自漢代以後,開始衰落。三國時期六博已受到世人的厭棄。隋唐時期還有博戲的記載,但在隋唐以後逐漸失傳,玩法也逐漸失傳,現存的有關史料零雲散星,語焉不詳,如何投擲著、煢,如何行棋,已不能詳知。

但現代人們仍能見到它的影子,“博弈”一詞中的“博”就是指六博棋,“”是指圍棋

組成

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盤)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二枚)。因為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兩隊人馬競賽,也是每方六人。

形制

《楚辭·招魂》中記載了六博棋的形制:“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其中的“六簿”便是六博棋。

由此可見,六博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置對方於死地。

比賽方法

棋盤棋子

漢代六博棋漢代六博棋

在《雲夢睡虎地秦墓》一書中對六博棋有兩處記載:其一,第55頁描述六博棋:棋盤為長方形,正面陰刻規矩紋, 還用紅漆繪四個圓點。棋子有兩種:一種為長方形, 一種為方形。棋子十二顆,均塗黑漆。六根博籌,用半邊細竹管制成, 中間填金屬粉。其二, 圖版四二項下六博棋圖中的六根博籌中,有三根的一頭上安有細銅絲。

六博棋棋盤由六個元素組成,或者說有六個方面的內容:

1、棋盤以隱形太極八卦圖而設計,太極生兩儀——黑白兩條魚;兩儀生四象——四個圓點; 四象生八卦——周邊八方。四角為陰,四邊為陽, 中心為太極。就象有博籌一樣,隨棋具應該配有黑白兩條陰陽魚放在棋盤中心內。

2、棋盤中四角寓意東南西北, 由此起步, 最後歸中。

3、棋盤中設有三十二個行棋點(如果將周邊十六個點參與行棋,棋局將進入另一複雜變化)。

4、棋盤中四個圓點的作用, 在雙方對局時,一方將對方的棋子俘虜以後,將這枚棋子打入到己方的圓點內關押。五是棋盤中間藏有內八卦, 這八個點上的棋子,猜拳逢"1"時,就可直接進入到太極中心內。六是棋盤上的行棋點線,從角上以逆時方向運行。雖由鄰近點可進可退,但除中間四角的點以外,棋子只能是由角跳到角,由角滑到點,而從角不能直接跳到點。

此外,六博棋棋子的擺放有一定的規律:開局前,雙方將自己的六枚棋子各取三枚在棋盤己方的兩個角內平放。走棋時棋子在到達的點上橫放。當棋子最後到達中心內時豎放。

划拳猜數

對局時兩人用單手或雙手通過划拳猜數的形式來確定先後手和行棋步數。查閱一組十五個畫面的六博棋對局圖,粗看二人在對局時手舞足蹈,細觀察卻深藏奧妙,特別是甘肅出土的六博木俑一圖,左邊棋手伸出左手掌似禮貌般地請對方先下棋,而右邊的棋手伸出右手時,卻顯示的是“三”,正是兩人喝酒時猜拳以賭輸贏的手勢。而另十四幅畫面,對局的兩人看似輕歌曼舞,卻應該是誇張地刻畫了兩人猜拳時那種興奮的狀態。

猜拳時第一次勝者在開局時依據兩人數之和先下棋,第二次的勝者會出現兩種比賽方案: 其一, 誰猜對就繼續走棋;其二,划拳時不用猜數黑白雙方輪流走棋。在遊戲中,兩種方案都可行。前者有趣味性,而後者有公平合理性。可根據兩人的約定選取其中的一種方案進行比賽。

雙方以單手猜拳,是極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它由“0--10”而產生各種數的變化,因變數簡單,故老少皆宜。雙方也可以雙手猜拳,它“"0——20”產生數的變化。單手猜拳是以勝負結果為主,而雙手猜拳則重在過程,重點是去攻擊對方的棋子而取樂。它是高智商的較量。

猜拳方法

一是單手猜拳,口念“0、1、2、3、4、……10”即可,兩人之數相加,說錯者為輸。二是失謎的現象,當一人出二指口念“8”時, 對方就是出五指,相加也是“7”,他肯定說錯,故立即判輸。至於另一人說對或說錯均以第一判決為準。

在有六根博籌的條件下,六博棋的勝、負、和(或贏、輸、平)應以四比0、四比一、四比二為贏家,以三比三為和局。

雲夢睡虎地十三號墓出土的六博棋具中,六根博籌有三根一頭尖上帶有細銅絲。雙方如何奪走這六根博籌呢?一是六根博籌是雙方共有的,應放在兩人對局棋盤的一側。二是當一方第一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 獲取沒帶銅絲博籌一根。當第二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獲帶銅絲博籌一根,同時在中心內釣回自己同顏色的一條魚。當第三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又獲取沒帶銅絲博籌一根。當第四枚棋子進入中心內時,又獲得帶銅絲博籌一根,同時在中心內把另一條魚釣回。此局即為結束。三是當雙方形成三比二的局面時,最後再進入中心內的一枚棋子便會出現兩種結果:第一,當出現四比二時,勝者將會用獲得的第三根帶銅絲的博籌到對方的面前釣走別人已贏去的那條魚而分出勝負。第二,當雙方出現三比三時, 勝者雖獲得了第三根帶銅絲博籌,但卻只能以和棋作最後的判定。

行棋規則

據文獻資料記載:晉人許博昌創編了一套六博棋的遊戲口訣,使得“三輔兒童皆頌之”,由此推斷,六博棋的比賽規則應該較為簡單,而關鍵之處則應該是在運算步數上做文章。

六博棋棋子的運行有九個方面的規則:

第一,棋子起步的所在點以“0”計算。

第二,棋子在行進時,允許由角跳到角,由角滑到點,由點跳到點,由點滑到點。禁止從角跳到點。中間的四個角允許跳到鄰近點。

第三,棋子在行進時,前面無子,則順利通過。第四,棋子在行進時,最後一步遇到自己的棋子,可同時放在一個點上。

第五,棋子在行進時,最後一步遇到對方的棋子,則立即將對方的棋子放到己方任何一個圓點內, 自己的棋子就停在那個點上。

第六, 棋子在行進時,途中遇到對方或己方的棋子,則不能通過,計數時,包括那個點, 往回退到自己滿意的點上。

第七, 棋子在行進時,不允許前後左右反覆走動, 只能在前方有棋子阻擋時, 才有資格通過或是停留在所曾經過的點上。

第八,棋子在行進時,不允許由角跳到點。

第九,被對方打入到原點中的棋子, 只有在自己兩角內的棋子全部走動以後才能一個一個回到己方角內下次重新啟動。也可在猜數逢“1”時回到己方的角內待命。

行棋技巧

一盤棋的對局,由開局、中局、殘局、直至結束,雖以棋子到達中心內為目的,但對局中打擊對方的棋子,延緩對方的進軍速度卻是一項重要的過程。這就涉及到對步數的計算。棋子從角上以“0”起步,經右邊最快得“6”步進入到中心內, 而中間所經過的五個點,均為單行線,如果有棋子停留,則後面的棋子將不能直接通過。

棋盤中的橫線左點是重要的停留點,它既不影響別的棋子前進,相反,在划拳猜數是“3”、“4”、“6”、“7”時, 都可以從正面一次進入到中心內。棋盤中橫線的兩個點,是迂迴點,在步數上可加1。棋盤中豎線的兩個點,是交通要道,棋子在此停留,既阻塞自己的通道,又易受到對方的打擊。中間方角的四個點,是停留點,雖離中心處只一步,但極易受到對方的打擊。棋子從角上起步,當划拳猜數是"4"時,就將此棋停在橫線左邊的最佳點上。

棋子從角上起步,當划拳猜數是“6、7、9、10”時, 如果途中點上沒有棋子阻擋,就可直接進入到中心內。棋子在行進時最好不要重疊,應留有猜拳行棋數的另一路變化。在划拳猜數時,一定要根據自己棋子所在位置的需要出指唱數。

博籌計數

這幅“六博棋”不僅棋盤的樣子不同。棋盤中間還多了一個像篩子的物品,上面刻著小篆的“一二三四五六”,棋盤中也不是12個棋子,而是十三個。這幅“六博棋”不僅棋盤的樣子不同。棋盤中間還多了一個像篩子的物品,上面刻著小篆的“一二三四五六”,棋盤中也不是12個棋子,而是十三個。(西漢荊州高漢台墓出土)

博籌應是比賽時用於計數的酬碼。

有資料記載:箸是種長形的竹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所用的骰子。還有專家認為是雙方走棋時所用的撥桿。

查閱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西漢精製六博具盒圖片: 棋盤與雲夢出土的完全一樣,盒內兩邊各放有比六博棋子窄一半還小的長方塊十塊, 另有博籌42根,又查閱河南靈寶出土的東漢綠釉陶六博俑圖片並記載:下為坐榻,榻上置長方形盤,一側放六根長條形箸,另一側放博局,博局兩邊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有二枚圓形的魚。

由此可見在西漢年間用六博棋對局賭彩,在達官顯貴之中,六根博籌已不夠計數了。由此推斷,雙方各十條長方塊用於計大數,而博籌只能計小數。從東漢六博俑的長條形箸分析,因六根形箸幾乎占了一半的桌面,它既不能投撒來確定走棋時棋子的運行的步數,更不能在行棋時作撥桿之用。

研究

失傳原因

六博棋失傳主要是因為六博棋後來衍變為靠僥倖取勝、擲骰行賭的用具,自身失去生命力,遠不如圍棋那樣充滿魅力,能培養人的思維,啟迪人的智慧。

象棋、西洋棋鼻祖

據現代棋史學家研究,六博棋這種古老的棋戲實際上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種盤局棋戲的鼻祖,例如象棋西洋棋等,都是由六博棋逐漸演變改革而成的。

世界的歷史在前進,戰爭形式也發生著改變,早期六博棋的六個子代表的戰鬥要素,也已經不能滿足當時人們通過其學習兵法和磨練智慧的需要。於是人們開始進一步改造它,增加棋子,規範棋局,逐漸演變成古代象棋的雛形,直至唐代牛僧孺將其改造為現代象棋的雛形。後來經絲綢之路傳至西方,被西方文化改造,形成現在的西洋棋。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象棋是中國人創造的。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棋與天文相術數學的關係,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

“喝彩”“賭博”等詞語由來

博棋是靠擲采行棋的,擲采是勝負的關鍵。“采”是六面的,以“五”、“白”兩採為貴,古人玩六博棋,擲采瞬間,跟現代擲骰子一樣,往往伴有吆喝之聲,即所謂的“喝采”。同時,古人玩六博棋時,往往伴隨飲酒,時稱“飲博”,一般是輸棋一方計籌罰酒。所以在漢畫像石六博圖裡,棋盤旁邊往往都有酒尊和耳杯。

六博戲屬於競爭性極強的棋種,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迷上博戲者,往往“廢事棄業,忘寢與食,窮日盡明,繼以脂燭”。待後來發展到“意錢之戲”時,就產生了“賭博”詞義,有人便開始為此輸得傾家蕩產。

《史記·遊俠傳》記載,宣帝還沒當皇帝時,杜陵人陳遂與之有交往。二人常常博弈,陳遂總是負棋輸錢。後來宣帝即位,任命陳遂為太原太守,並且賜其璽書曰:“制詔太原太守:官尊祿厚,可以償博進矣。”

考古情況

2010年出土的六博棋棋子呈長方形,骨質酷似現代麻將中的白板;博箸為竹質;圓形的為銅製帶鉤。2010年出土的六博棋棋子呈長方形,骨質酷似現代麻將中的白板;博箸為竹質;圓形的為銅製帶鉤。

甘肅

1972年在甘肅武威磨嘴子48號東漢墓中出土了一件彩繪六博木俑,有棋盤和兩個對博的男俑,棋盤右側一俑,繪白黑二色彩,穿長袍,梳圓髻,蓄鬚,右臂向前下伸,握一長方形木塊(棋子),棋盤左側一俑,右手放在膝上,左手舉於胸前。兩俑之間置一長方形木盤,盤為黑底,棋局繪白色“規矩紋”圖案。木俑彩繪清晰,表情逼真,形象地表現了當時下六博棋的情景。

湖北

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戰國晚期古墓中出土了六博博具,有棋盤、棋子、箸。棋盤為木製,長38.5厘米,寬35厘米,棋盤的正面陰刻規矩紋,並用紅漆繪出四個圓點。棋子是骨質,共6枚,均為長方形。其中紅色的一枚較大,長3厘米,寬1.4厘米,高1.8厘米,這就是梟棋。其餘5枚較小,黑色,長2.5厘米,寬1.2厘米,高1.7厘米,這就是散卒。箸有6根,由小竹管劈成兩半,成弧形斷面,長19.5厘米。這是迄今(2010年)發現最早的博具。

河北

2010年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隊在平山縣境內一座西漢墓葬中發現了象棋、西洋棋的鼻祖——六博棋。在此之前,中國曾經發現少量六博棋棋盤,六博棋棋子和博箸卻極其少見。

本次考古發現的六博棋,說明墓主人非常喜歡玩六博棋,他或許是位博弈大師,也很可能是名“賭徒”。

故事

一盤六博棋引發“七王之亂”

西漢文帝時期,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來長安覲見,文帝命他侍奉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劉啟飲酒、下棋。

劉賢輕悍又驕橫,一天在下棋過程中,為爭棋道而與太子劉啟發生了爭執。劉賢“不恭”,劉啟一怒之下操起棋盤,竟然把劉賢打死了。文帝見狀,只好命人把劉賢的屍體運回吳國安葬。吳王劉濞心中十分惱怒,他對來者說:“天下同宗,死於長安,就該葬在長安,何必送回來!”隨後,他遣返送葬隊伍,將劉賢葬在長安,並從此以後稱病不朝。

後來劉啟做了皇帝,是為漢景帝。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趙王、濟南王、淄川王、膠西王、膠東王,以“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發動了著名的“七王之亂”,而引發這場命案的棋叫做六博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