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是1999年經原吉林省教委批准成立,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獨立學院,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學院座落於享有“亞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譽的淨月潭旅遊風景區,現有在校生7200人,根據市場需求設定專業及專業方向19個。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學院正門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是1999年經原吉林省教委批准成立,2004年被教育部確認為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獨立學院,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學校。學院座落於享有“亞洲最大人工林海”美譽的淨月潭旅遊風景區,現有在校生7200人,根據市場需求設定專業及專業方向19個。生態校園環境幽雅、風景宜人;校園建築中西合璧,錯落有致,是一所能容納8000餘人的花園式高等學府。2007年被長春市評為“綠化模範庭院”。

學院簡介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部樓前
人文學院成立於1994年。現有3個校級研究所(社會工作與文化發展研究所,法學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5個本科專業教研室(法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廣告學);1個辦公室,1個閱覽室。

人文學院現有在崗教工54人,專職教師46名,其中/碩士生導師14人;教授2人,副教授22人,講師13人;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22人,在讀碩士9人。校內外兼職教授18人。截止2006年6月30日,法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廣告學4個本科專業共畢業學生1137人,現有5個本科專業在校生958人。

學院領導班子由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專家、教授組成。董事長陳堅(原吉林省教委主任),院長陳謨開教授(學院法定代表人,現任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原吉林省教委主任),黨委書記張兆華教授(原吉林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學院實行公有民辦體制,全部資產歸學院所有。辦學八年來,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學中心、質量第一的辦學思想,堅持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的辦學方針,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奮鬥、關愛學生”為校訓,已形成“培養奉獻和創新精神強,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套用型高級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特色。

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校內小型招聘,校外拓寬市場;與多個省人才市場結成就業協作單位,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構建就業信息網路化平台;重視畢業生信息反饋,調整教學計畫;新生入學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我院是吉林省高校唯一指定的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的“美國互惠育幼師項目”、“大學生暑假赴美實習項目”及“韓國漢語教師項目”合作單位。學院至2008年7月共有5屆畢業生,吉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公布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我院畢業生就業率:2004年93.2%、2005年88.9%、2006年88.1%、2007年87%,有110餘人考取研究生或出國留學。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校園一角
學院始終走人才強校的辦學之路。高薪聘請名師,各專業均有名師擔任系主任或學科帶頭人;為博、碩研究生教師提供優厚待遇;同時著重培養“雙師型”教師。已形成“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以老教師為骨幹、老中青相結合,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7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5名,占教師總數的41%;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69人,占教師總數的45%;“雙師型”教師41人;另有十多名英、韓、日語外籍教師。

學院建有外語影視廳、同聲傳譯廳、模擬法庭及各類電子、自動化、計算機、製藥工程實驗室、實驗基地、各專業模擬公司共68個,校外實踐基地20個,並建有16個多媒體教室,10400平方米圖書館有閱覽座位2000餘個,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學使用計算機19台(教育部規定為每百名10台),建有標準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和多功能體育館、網球場、輪滑場、桌球館、跆拳道館等,體育課採用選項式教學。四個學生餐廳;配有校園網路終端及電話的學生公寓;洗浴美發、洗衣、超市、醫療服務中心、銀行等各類生活服務設施齊全。形成“春花、夏蔭、秋果、冬綠”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校園。

辦學特色

專業技能強
學院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辦學生命線,在培養學生具備本科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把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計算機套用能力、外語聽說能力、漢語文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方面,學院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校內模擬公司和校外專業技能實踐基地,通過實驗和實戰模擬,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逐步實現與就業“零距離”對接。另外,各專業均設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內容,可使學生獲得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證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學生多次在國家及省級大賽中獲獎。

奉獻和創新精神強
一、二年級實行班主任管理制度,三、四年級實行輔導員管理制度,已形成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的德育工作隊伍。以學風建設為核心,按“學風六個養成”嚴格學生行為規範;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奉獻”的品格;以“開展校園文化和建立創新實驗室”為載體,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為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成才,除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外,學院還設立“成才獎學金”、扶困金和創新獎勵金,同時為貧困生設立勤工助學崗位。

機構設定

董事會

陳 堅(董事長)張德江(長春工業大學校長)陳謨開(法人代表)張兆華
尹長河侯緒國韓英烈

院長

院長

陳謨開
常務副院長張兆華
副院長雷慶
副院長王連純
副院長侯緒國

黨委

黨委書記張兆華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王連純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王春玲、楊國安、吳廣川、張哲人、趙世德、賀同華、潘國力
組織部部長楊國安
黨委宣傳部部長王春玲
黨委辦公室主任賀同華

行政部門

院長、黨政辦公室教務處學生處總務處
招生辦公室就業指導辦公室財務室保衛處

教學單位

教務處外語系法學系電子信息系
計算機系商貿系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
自動化製藥工程印刷技術系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公共外語教研部公總計算機基礎教研部 數學教研部人文基礎教研部
體育教研部網路中心圖書館督學組
德育研究所

群團組織

管理體制

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黨委起政治核心、監督保證作用。

學院定位

學院為教學型大學,實施以本科教育為主,開展多層次、多學科、多種形式辦學。

發展規劃

2006—2010五年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教育規律辦學。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重點,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認真貫徹民辦教育法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專業技能強、奉獻和創新精神強的套用型人才。充分發揮民辦機制優勢。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育人為本,不以營利為目的。

總目標

1、加速實現各項建設規劃,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普通民辦高校合格評估標準。

2、完成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基本建設,加大教學基本設施投入,為實現教改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3、建成“以專任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以老教師為骨幹、老中青相結合,職稱、學歷符合要求”的師資隊伍。

4、基本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培養具有本科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強、奉獻和創新精神強的套用型人才取得明顯成效。建立1-2個重點學科,3-4個重點專業。

5、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德育為先、教學中心、質量第一,規範適應學院發展的民辦運行機制。

主要任務

(一)事業發展規模

確定適當的辦學規模,充分利用辦學資源,保證提高育人質量;確定適當的事業發展規模,保證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適度的經濟效益;堅持不以營利為目的,堅持質量第一,不斷加大辦學投入,以質量求效益。

在2006—2010五年間,學院在校生規模逐漸調整定為6500人。

(二)校舍、校園建設

達到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關於占地、建築面積規定的標準,合理用地,科學布局,建設綠化覆蓋率達40%的生態校園。

(三)實驗室建設

加大實驗室建設投入。計畫在五年內新增投資3000萬元,保證實驗開出率,保證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有利於開發學生設計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保障儀器設備的增加和更新,適應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四)學科專業建設

學科專業建設是學院長期的工作重點,對保證育人質量的不斷提高,實現培養目標和辦學目標有重要意義。

五年內穩定提高現有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抓好1-2重點學科,3-4個重點專業。新增2個專業,部分專業方向改為專業,總計達到23個專業和專業方向。重點建設好學科隊伍建設,主幹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著重深入研究加強專業技能培養。

實現教學型辦學定位,開創學科專業特色,加強套用型人才培養。

(五)圖書館建設

建成適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需要,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文獻信息的專業型圖書館。

建設好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管理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圖書館

五年內投資500萬元。到2010年館藏圖書達35萬冊,系統地全面地收藏各專業領域的專業圖書,紙質圖書生均達50-55冊。

加強隊伍建設,有計畫地組織人員培訓,館員結構合理,素質不斷提高,適應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服務的需要。

(六)師資隊伍建設

1、建設符合本科教學水平標準,符合學院辦學目標要求,素質優良、結構最佳化、規模適度、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

建設“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以老教師為骨幹,老中青相結合”的專業教師隊伍。

2、五年內,全面實現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標準》,教師隊伍的數量、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等達到普通本科學校要求。各學科都有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一定數量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教師達到14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達到16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7%;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兼職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4。

4、完善實現各類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的保障措施

(1)完善優惠政策,大力引進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優秀人士、具有教授職稱的學科帶頭人。

(2)加強聘任專任老教師工作,發揮在教學、科研中的骨幹作用。

(3)有計畫地選送在職中青年教師讀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

(4)有計畫地培養中青年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

(5)堅持實行“青年教師教學導師”制度。

(6)堅持促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5、完善教書育人工程

堅持推行教師育人行為規模教育,把教書育人成效和師德表現作為業績考核、工資晉級、崗位聘任、獎罰的重要依據。

(七)教學工作

貫徹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堅持“教學中心、質量第一、以市場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力爭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1、全面、及時落實《2006-2010五年師資隊伍建設規劃》、《2006-2010五年學科專業建設規劃》、《2006-2010五年實驗室建設規劃》、《2006-2010五年圖書館建設規劃》,為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改目標提供堅實的保證。

2、在2004、2006年兩次教改方案的基礎上,2007年再一次深化教學改革。以市場為導向,從學院實際情況出發,為實現培養具有本科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強,奉獻和創新精神強的套用型人才,進一步改革課程設定、改革教學計畫、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各專業都有穩定的實習基地或模擬公司。

3、規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擬定和貫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措施》,認真實施“教書育人工程”。

4、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強化院、系兩級教、學、管三方面的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學院主要領導工作重點抓教學,院級領導按分工對系、專業實行質量監控督導,深入到系、到課堂。

系(部、室)由系(部、室)主任負責組織教學質量監控,制定監控措施,保證堅持落實。

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對崗位責任進行年度考評。

5、堅決清除考試中的不正之風,樹立良好考風。

(八)、德育工作

1、確立德育在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同等重要地位,構建德育為先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思想風氣,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2、依據民辦高校的特點,完善全院德育工作體系建設,規範成穩定的體制制度。

3、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同時,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學生道德觀和道德行為的基本內容。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長期性、全面性和踐行性。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課堂、引入教學內容,把課外實踐、校園文化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載體。

4、堅持以六個養成(認真求實的學習態度、刻苦勤奮的毅力、不畏艱難的勇氣、虛心踏實的學習風格、科學的學習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的學風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5、充分重視研究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新特點、新內容、新問題,開創新局面。要重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占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

6、不斷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按200:1配齊輔導員工作隊伍,有計畫地提高政治輔導員隊伍思想理論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

7、建立就業指導工作的長效機制,就業指導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點,是學校工作的重點。

8、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監督保證黨的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

(九)、管理工作

1、堅持以黨的指導思想為指針,構建民辦高校的管理模式,推進規範化管理。包括教學、德育、後勤、工資和獎勵、勞動人事、財務、股份合作等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管理質量。

2、建立招生工作長效機制,保證事業發展規模。

3、加強後勤工作管理,做到服務育人。

4、充分發揮民辦高校激勵機制,實現管理創新,突出特色,創品牌。

5、健全和落實崗位責任制,完善考核制度、獎勵制度、問責制度、淘汰制度。

6、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奮鬥、關愛學生”的校風。

7、力爭到2007年,基本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普通民辦高校合格評估標準。

數字人信

在校學生人數

年份招生數(人)當年畢業生數(人)在校生規模(人)
2006年2090 本科:1980
專科:110

910 本科:850
專科:60

7101 本科:6848
專科:253

畢業生就業

年份就業率
2004年93.2%
2005年88.9%
2006年88.1%
2007年87%
2008年89.1%

學科門類

5個: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

專業及專業方向

18個:英語(商務英語、英韓雙語、英日雙語)、法學、電子信息工程(省級特色專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電子商務、市場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製藥工程、印刷技術(三年制專科)

專任教師

專任教師總人數:379,其中:教授、副教授15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有169人。

教學用各類實驗室

學院建有外語影視廳、同聲傳譯廳、模擬法庭及各類電子、自動化、計算機、製藥工程實驗室、實驗基地、各專業模擬公司共68個,校外實踐基地20個。同聲傳譯實驗室 5個、語音室 10個、計算機實驗室 6個,專業實驗室 48個。此外,還有16個多媒體教室,3個體育活動室。

在職輔導員

按200:1配備專職輔導員總計35人。

圖書館

建築面積10400平方米,閱覽室座位2000餘個,館藏紙質圖書21萬冊,中外文期刊540種報紙80餘種。電子閱覽室一個,100台計算機。

校園網路

覆蓋全校20棟樓宇,2000餘個信息點,實現學生公寓、辦公室等聯網。

校園

校園占地面積210,000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137,774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59727平方米,生活用房71036平方米等。建有標準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

校園導遊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校園風光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春之聲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丁香花開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夏之時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校園小徑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秋之色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籃球場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冬之雪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 運動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