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img/2/350/nBnauM3XwMjM2kzNwQTOxID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0k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學院簡介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img/b/cd2/nBnauM3X4YDO3ETO2UTOxID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1k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人文學院現有在崗教工54人,專職教師46名,其中/碩士生導師14人;教授2人,副教授22人,講師13人;博士後1人,在讀博士5人,碩士22人,在讀碩士9人。校內外兼職教授18人。截止2006年6月30日,法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廣告學4個本科專業共畢業學生1137人,現有5個本科專業在校生958人。
學院領導班子由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專家、教授組成。董事長陳堅(原吉林省教委主任),院長陳謨開教授(學院法定代表人,現任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原吉林省教委主任),黨委書記張兆華教授(原吉林工學院黨委副書記)。學院實行公有民辦體制,全部資產歸學院所有。辦學八年來,學院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學中心、質量第一的辦學思想,堅持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辦學理念,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依法治校”的辦學方針,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奮鬥、關愛學生”為校訓,已形成“培養奉獻和創新精神強,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的套用型高級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特色。
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進行校內小型招聘,校外拓寬市場;與多個省人才市場結成就業協作單位,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構建就業信息網路化平台;重視畢業生信息反饋,調整教學計畫;新生入學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我院是吉林省高校唯一指定的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的“美國互惠育幼師項目”、“大學生暑假赴美實習項目”及“韓國漢語教師項目”合作單位。學院至2008年7月共有5屆畢業生,吉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公布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我院畢業生就業率:2004年93.2%、2005年88.9%、2006年88.1%、2007年87%,有110餘人考取研究生或出國留學。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img/e/82c/nBnauM3X4AzMzcDO5UTOxID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1k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學院建有外語影視廳、同聲傳譯廳、模擬法庭及各類電子、自動化、計算機、製藥工程實驗室、實驗基地、各專業模擬公司共68個,校外實踐基地20個,並建有16個多媒體教室,10400平方米圖書館有閱覽座位2000餘個,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學使用計算機19台(教育部規定為每百名10台),建有標準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和多功能體育館、網球場、輪滑場、桌球館、跆拳道館等,體育課採用選項式教學。四個學生餐廳;配有校園網路終端及電話的學生公寓;洗浴、美發、洗衣、超市、醫療服務中心、銀行等各類生活服務設施齊全。形成“春花、夏蔭、秋果、冬綠”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校園。
辦學特色
專業技能強
學院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辦學生命線,在培養學生具備本科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把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計算機套用能力、外語聽說能力、漢語文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方面,學院充分利用專業實驗室、校內模擬公司和校外專業技能實踐基地,通過實驗和實戰模擬,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逐步實現與就業“零距離”對接。另外,各專業均設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內容,可使學生獲得相應專業的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證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學生多次在國家及省級大賽中獲獎。
奉獻和創新精神強
一、二年級實行班主任管理制度,三、四年級實行輔導員管理制度,已形成一支數量足、質量高的德育工作隊伍。以學風建設為核心,按“學風六個養成”嚴格學生行為規範;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重點培養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奉獻”的品格;以“開展校園文化和建立創新實驗室”為載體,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為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成才,除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外,學院還設立“成才獎學金”、扶困金和創新獎勵金,同時為貧困生設立勤工助學崗位。
機構設定
董事會
陳 堅(董事長) | 張德江(長春工業大學校長) | 陳謨開(法人代表) | 張兆華 |
尹長河 | 侯緒國 | 韓英烈 |
院長
院長 | 陳謨開 |
常務副院長 | 張兆華 |
副院長 | 雷慶 |
副院長 | 王連純 |
副院長 | 侯緒國 |
黨委
行政部門
院長、黨政辦公室 | 教務處 | 學生處 | 總務處 |
招生辦公室 | 就業指導辦公室 | 財務室 | 保衛處 |
教學單位
教務處 | 外語系 | 法學系 | 電子信息系 |
計算機系 | 商貿系 | 信息管理系 | 工商管理系 |
自動化 | 製藥工程 | 印刷技術系 |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 |
公共外語教研部 | 公總計算機基礎教研部 | 數學教研部 | 人文基礎教研部 |
體育教研部 | 網路中心 | 圖書館 | 督學組 |
德育研究所 |
群團組織
管理體制
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黨委起政治核心、監督保證作用。
學院定位
學院為教學型大學,實施以本科教育為主,開展多層次、多學科、多種形式辦學。
發展規劃
2006—2010五年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教育規律辦學。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重點,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認真貫徹民辦教育法規。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專業技能強、奉獻和創新精神強的套用型人才。充分發揮民辦機制優勢。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以育人為本,不以營利為目的。
總目標
1、加速實現各項建設規劃,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普通民辦高校合格評估標準。
2、完成與辦學規模相適應的基本建設,加大教學基本設施投入,為實現教改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3、建成“以專任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以老教師為骨幹、老中青相結合,職稱、學歷符合要求”的師資隊伍。
4、基本實現教學改革的目標。培養具有本科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強、奉獻和創新精神強的套用型人才取得明顯成效。建立1-2個重點學科,3-4個重點專業。
5、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發揮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德育為先、教學中心、質量第一,規範適應學院發展的民辦運行機制。
主要任務
(一)事業發展規模
確定適當的辦學規模,充分利用辦學資源,保證提高育人質量;確定適當的事業發展規模,保證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適度的經濟效益;堅持不以營利為目的,堅持質量第一,不斷加大辦學投入,以質量求效益。
在2006—2010五年間,學院在校生規模逐漸調整定為6500人。
(二)校舍、校園建設
達到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關於占地、建築面積規定的標準,合理用地,科學布局,建設綠化覆蓋率達40%的生態校園。
(三)實驗室建設
加大實驗室建設投入。計畫在五年內新增投資3000萬元,保證實驗開出率,保證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有利於開發學生設計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保障儀器設備的增加和更新,適應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四)學科專業建設
學科專業建設是學院長期的工作重點,對保證育人質量的不斷提高,實現培養目標和辦學目標有重要意義。
五年內穩定提高現有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抓好1-2重點學科,3-4個重點專業。新增2個專業,部分專業方向改為專業,總計達到23個專業和專業方向。重點建設好學科隊伍建設,主幹課程建設和教學研究,著重深入研究加強專業技能培養。
實現教學型辦學定位,開創學科專業特色,加強套用型人才培養。
(五)圖書館建設
建成適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需要,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文獻信息的專業型圖書館。
建設好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管理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圖書館。
五年內投資500萬元。到2010年館藏圖書達35萬冊,系統地全面地收藏各專業領域的專業圖書,紙質圖書生均達50-55冊。
加強隊伍建設,有計畫地組織人員培訓,館員結構合理,素質不斷提高,適應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服務的需要。
(六)師資隊伍建設
1、建設符合本科教學水平標準,符合學院辦學目標要求,素質優良、結構最佳化、規模適度、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
建設“以專職教師為主體,專兼結合;以老教師為骨幹,老中青相結合”的專業教師隊伍。
2、五年內,全面實現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標準》,教師隊伍的數量、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等達到普通本科學校要求。各學科都有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培養一定數量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
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位教師達到14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0%;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達到169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7%;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兼職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4。
4、完善實現各類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的保障措施
(1)完善優惠政策,大力引進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優秀人士、具有教授職稱的學科帶頭人。
(2)加強聘任專任老教師工作,發揮在教學、科研中的骨幹作用。
(3)有計畫地選送在職中青年教師讀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
(4)有計畫地培養中青年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
(5)堅持實行“青年教師教學導師”制度。
(6)堅持促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5、完善教書育人工程
堅持推行教師育人行為規模教育,把教書育人成效和師德表現作為業績考核、工資晉級、崗位聘任、獎罰的重要依據。
(七)教學工作
貫徹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堅持“教學中心、質量第一、以市場為導向,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力爭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1、全面、及時落實《2006-2010五年師資隊伍建設規劃》、《2006-2010五年學科專業建設規劃》、《2006-2010五年實驗室建設規劃》、《2006-2010五年圖書館建設規劃》,為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改目標提供堅實的保證。
2、在2004、2006年兩次教改方案的基礎上,2007年再一次深化教學改革。以市場為導向,從學院實際情況出發,為實現培養具有本科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強,奉獻和創新精神強的套用型人才,進一步改革課程設定、改革教學計畫、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各專業都有穩定的實習基地或模擬公司。
3、規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擬定和貫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措施》,認真實施“教書育人工程”。
4、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強化院、系兩級教、學、管三方面的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學院主要領導工作重點抓教學,院級領導按分工對系、專業實行質量監控督導,深入到系、到課堂。
系(部、室)由系(部、室)主任負責組織教學質量監控,制定監控措施,保證堅持落實。
完善教學質量監控的崗位目標責任制,對崗位責任進行年度考評。
5、堅決清除考試中的不正之風,樹立良好考風。
(八)、德育工作
1、確立德育在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同等重要地位,構建德育為先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思想風氣,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2、依據民辦高校的特點,完善全院德育工作體系建設,規範成穩定的體制制度。
3、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同時,把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學生道德觀和道德行為的基本內容。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長期性、全面性和踐行性。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入課堂、引入教學內容,把課外實踐、校園文化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載體。
4、堅持以六個養成(認真求實的學習態度、刻苦勤奮的毅力、不畏艱難的勇氣、虛心踏實的學習風格、科學的學習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的學風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5、充分重視研究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新特點、新內容、新問題,開創新局面。要重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占領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
6、不斷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按200:1配齊輔導員工作隊伍,有計畫地提高政治輔導員隊伍思想理論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
7、建立就業指導工作的長效機制,就業指導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點,是學校工作的重點。
8、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監督保證黨的指導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
(九)、管理工作
1、堅持以黨的指導思想為指針,構建民辦高校的管理模式,推進規範化管理。包括教學、德育、後勤、工資和獎勵、勞動人事、財務、股份合作等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管理質量。
2、建立招生工作長效機制,保證事業發展規模。
3、加強後勤工作管理,做到服務育人。
4、充分發揮民辦高校激勵機制,實現管理創新,突出特色,創品牌。
5、健全和落實崗位責任制,完善考核制度、獎勵制度、問責制度、淘汰制度。
6、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奮鬥、關愛學生”的校風。
7、力爭到2007年,基本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普通民辦高校合格評估標準。
數字人信
在校學生人數
年份 | 招生數(人) | 當年畢業生數(人) | 在校生規模(人) |
2006年 | 2090 本科:1980 專科:110 | 910 本科:850 | 7101 本科:6848 專科:253 |
畢業生就業
年份 | 就業率 |
2004年 | 93.2% |
2005年 | 88.9% |
2006年 | 88.1% |
2007年 | 87% |
2008年 | 89.1% |
學科門類
專業及專業方向
18個:英語(商務英語、英韓雙語、英日雙語)、法學、電子信息工程(省級特色專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電子商務、市場行銷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製藥工程、印刷技術(三年制專科)
專任教師
專任教師總人數:379,其中:教授、副教授15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歷的有169人。
教學用各類實驗室
學院建有外語影視廳、同聲傳譯廳、模擬法庭及各類電子、自動化、計算機、製藥工程實驗室、實驗基地、各專業模擬公司共68個,校外實踐基地20個。同聲傳譯實驗室 5個、語音室 10個、計算機實驗室 6個,專業實驗室 48個。此外,還有16個多媒體教室,3個體育活動室。
在職輔導員
按200:1配備專職輔導員總計35人。
圖書館
建築面積10400平方米,閱覽室座位2000餘個,館藏紙質圖書21萬冊,中外文期刊540種報紙80餘種。電子閱覽室一個,100台計算機。
校園網路
覆蓋全校20棟樓宇,2000餘個信息點,實現學生公寓、辦公室等聯網。校園
校園占地面積210,000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137,774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59727平方米,生活用房71036平方米等。建有標準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
校園導遊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學院](/img/c/5da/ml2ZuM3X0gTNyQTM4ETOxIDNyITM4MTO2QjMwADMwAzMxAzLxk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校園風光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