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基本信息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教師、責任教授,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 ,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北京人文奧運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北京市科技美學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卷主編;《文學評論》編委;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文化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小組專家組成員。北京市政府、深圳市政府等8省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顧問;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客座教授、研究員。
金元浦於80年代中期積極參與美學文藝學方法論討論,為中國較早介紹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的主要學者之一,1987年翻譯出版了我國第一部接受美學譯著《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90年代初又翻譯出版了接受美學的另一部代表作伊瑟爾的《閱讀活動》,出版後被廣泛徵引,產生了較大影響。80年代以來發表大量論文,為《新華文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文學年鑑》等刊複印和轉載。1997年出版國內第一部文學解釋學著作《文學解釋學》,受到國內專家較高評價。長期致力於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的基本理論研究,近年特別關注文藝學的“文化的轉向” 及“文化研究”、文化產業、大眾文化理論,出版和主編了一系列著作。
兼職職務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
北京市科技美學學會副會長
中國馬列文論學會理事
輯刊《文化研究》主編
學術講座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與實踐》、《文化創意產業》
重要報告
主持完成的國家及省市項目與相關諮詢研究報告:
1.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八五項目“市場條件下文藝的協調發展”;與陶東風共同承擔,1997完成;
2.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項目“我國當代文藝發展戰略與藝術保護”1999完成,已結項;其總課題:《90年代末我國文化發展狀況研究諮詢報告:跨越世紀的文化變革》,送呈中宣部;子課題:《關於我國當前文化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的研究諮詢報告》,送呈文化部(法規司、產業司)、廣電總局(電影局、中央電視台);
3.主持北京九五社科重點項目“我國當代文藝批評核心概念與批評流派”;2001完成,已結項;
4.主持北京市科委軟科學研究項目“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子課題:
《北京高等文化教育產業發展對策研究報告》,1999完成,已結項,報告送呈北京市政府。
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當代文藝學“文化的轉向”解析》。課題研究正在進行中。
6.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一般項目《新世紀中國文化產業的開拓與發展》,課題研究正在進行中。
7.主持教育部“211工程”二期建設項目“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子項目:“當代文化變革與中國新文藝學體系建設”;
8.參與主持北京社科規劃十五重大項目《人文奧運研究》;
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北師大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文化研究:當下中國文化狀況機器對策研究》之子項目《文化產業與當代審美變革》。課題研究正在進行中。
10.文化部(市場司)委託項目:網路遊戲文化管理,課題研究正在進行中。
另外還參與了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教育部、北京市課題研究,為主要研究者或主要撰稿人。
獲獎情況
《在悖論中開闢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中國文化報》1996年文化產業徵文一等獎;
1997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教學與研究;
1998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專著:《文學解釋學》
《意義,文學實現的方式》1997年或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獎”;
《論我國文藝學的範式轉換》2001獲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優秀論文獎(不分等級);
《文學解釋學》2002年獲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影像時代的攝影文學》,2002年獲冰心獎評審會“攝影文學理論貢獻獎”;
《作為創意產業的當代中國電影》2003年獲中國電影家協會第1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學術論文獎(不分等級);
《重新審視大眾文化》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第 9屆優秀論文一等獎。
學術成果
主要著作
《跨越世紀的文化變革——中國當代文化發展研究報告》62.5萬字,主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項目結項成果,首都師大出版社,2001,12。
《文學解釋學——文學的審美闡釋與意義生成》專著,37.3萬,獨著,青年美學博士文庫之一,國家九五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教委九五出版重點選題,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
《接受反應文論》(20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叢書之一)31.2萬,獨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闡釋中國的焦慮——轉型時代的文化解讀》專著,32萬,與陶東風合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八五項目結項成果,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8年1月。
《大美無言》(“人海詩韻”藝術文化散文書系之一)專著,17萬,獨著,海天出版社,1999年5月。
《“間性”的凸現》專著,26.5萬,獨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1月。
《文學新思維:讀者,文學的上帝》專著,15.5萬,與楊茂義合著,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叩問仿真年代》專著 22萬,山東友誼出版社,2002年10月。
《多元對話時代的文藝學建設》主編,軍事誼文出版社2002,12
《範式與闡釋》專著 23萬,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10月。
《華夏傳統文化修養地平線:千家詩》著作(編選與評點),39.6萬,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譯著
《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美學譯文叢書)33.4萬,與周寧共譯,該書包含兩部著作:其一為接受美學創始人羅伯特.姚斯的代表作《走向接受美學》,其二為美國學者霍拉伯對接受美學的全面評介;國內第一部接受美學原著的中文譯本,也是國內翻譯的第一部西方學者全面評介接受美學的著作,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
《閱讀活動——審美反應理論》(美學譯文叢書)23.4萬,與周寧共譯,接受美學的創始人之一沃爾夫岡.伊瑟爾的代表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7月。
《東方與西方》19萬,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教材
《文藝心理學》教材 39.6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美學與藝術鑑賞》(高等院校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教材,42萬,第一主編,首都師大出版社,1999年9月。
《影視藝術鑑賞》(高等院校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教材,42萬,第一主編,首都師大出版社,1999年9月。
《中國文化概論》(高等院校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教材,65萬,第一主編,首都師大出版社,1999年9月。
主編叢書
主編《六洲歌頭當代文化批評叢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王岳川:《目擊道存》;陳曉明:《移動的邊界》;周憲:《崎嶇的思路》;王一川:《雜語溝通》;程光煒:《雨中聽楓》;周寧:《永遠的烏托邦》。
主編《文化研究》輯刊1、2、3、4集 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7;2001,3;2002,1;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8
主編《“人海詩韻”藝術文化散文叢書》,含6種:尹鴻:《鏡像閱讀》、周寧:《光來自東方》、袁濟喜:《人生交換》、金元浦:《大美無言》、冷成金:《古道酣歌》與張法:《藝海泛舟》,海天出版社,1999年5月。
總主編《高等院校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系列教材》含8種:《中國文學閱讀與鑑賞》、《外國文學閱讀與鑑賞》、《美學與藝術鑑賞》、《影視藝術鑑賞》、《造型藝術鑑賞》、《音樂、舞蹈、戲劇藝術鑑賞》、《中國文化概論》及《漢語修養與寫作實踐》,首都師大出版社,1999年9月。
主編《華夏傳統文化修養地平線:千家集》編著,含8種:金元浦:《千家詩》、汪劍釗:《千家詞》、李枚:《千家曲》、鍾濤:《千家賦》、雒啟坤:《千家文》、查振科:《千家言》、程光煒:《千家訓》、郭振華:《千家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主要論文
2003年,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報告2002 《中國當代文藝學的學科發展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3
《藝術創新是一個複合工程》《文藝研究》2003,2
《論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階段》《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3;
《後現代的再度凸現》載《問題》第2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3,第11期
《文藝學的問題意識與文化的轉向》《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第6期
《別了,蛋糕上的酥皮——尋找當下審美性、文學性變革問題的答案》《文藝爭鳴》2003,第6期;
《批判理論的再興——新一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家及其理論. 》《國外理論動態》2003,第10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3,第12期
《文化產業的對位性機制:市場條件下的文化藝術保護》載《中國文化產業評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9
《文化力的競爭》《半月談(內部版)》2003第1期
《內容產業的歷史性登場》《中國文化報》2003,1,3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階段》《中國文化報》2003,7,20
《文化資源與文化競爭力》《中國文化報》2003,7,26
《藝術的策劃和策劃的藝術——劉令華現象的啟示》《中華讀書報》
《喪鐘為誰而鳴——》《河北日報》2003,8,15(11)
《東方神韻,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光明日報》2003,8,21(4)
《北京奧運會徽:彰顯人文奧運的豐富內涵》《人民日報》3003,8,12(14)
《文化產業的歷史性出場》《社會科學報》2003,11,6(5)
《理論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先導》《中國文化報》
《蜂擁入瓮:消費時代的故事》《新疆經濟報》2003,8,9(4)
《文化偶像與文化資本》《新疆經濟報》2003,7,19(4)
《超價值消費》《新疆經濟報》2003,8,2(4)
《“後”時代的精神萬象圖》《社會科學報》2003,7,31
《消費欲望與消費明星》《中國審計》2003,第14期;
《作為創意產業的當代中國電影》
《文化偶像與大學生新閱讀:金元浦教授訪談錄》《中國教育報》
2002年
研究報告:
經營性與非經營性的區分——談文化產業與藝術保護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省部級以上內參)
論文:
《文化生產力與文化產業》0.7萬《求是》2002年第20期;又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文集,1.2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1;
《當代文藝學的文化的轉向》0.7萬,上海《社會科學》2002,3;《新華文摘》論點摘編,《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刊登,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西方批評:從讀者中心論到文化的轉向》1.4萬《浙江社會科學》,2002,3;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轉載
《課堂解碼〈大話西遊〉》0.9萬,《粵海風》2002,2;
《影像時代的攝影文學》,0.8萬,《文藝報》2002,9,1
《姚斯的接受美學理論》2萬,載王岳川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2;
《視覺新景與文化焦慮》0.8萬,《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2,8,15;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12期轉載
《文化研究“現場”的好風景——有關文化研究的對話》0.4萬《中國教育報》2002,10,10;
《文藝學的問題意識與文化轉向》1.2萬,載《多元對話時代的文藝學建設》軍事誼文出版社 2002,12
《批評流派:讀者反應批評》0.8萬,載《文藝批評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版
《藝術創新與消費文化》(座談) 《美術觀察》2002,9,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大眾傳媒時代的文化研究——個案分析》《文藝爭鳴》專欄主持2002年1-3期;
2001年
《世紀競爭:文化生產力》0.3萬,《中國文化報》2001,3,24;《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1世紀的文化產業》,1.6萬,載《聚焦文化產業》,文化部文化產業司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開創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紀元》0.7萬,《文藝研究》,2001年第4期;
《中國經濟新增長點:文化產業》,《產經新聞報》,2001,5,7
《論詩歌語言的多義共生》韓國《韓華學會會刊》,創刊號,2001,1;
《妙在虛實隱顯間:文學的表達與反表達》新加坡《新世紀學刊》,2001,9
《游移視點、心理意向、被動綜合》《名作欣賞》2001年第1期;
《文化批評:回應變革時代的召喚》0.25萬,《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5,11;
《濤頭潮鳴,大化難違》0.3萬,《中國教育報》,2001,4,5;
《定義大眾文化》0.25 《中華讀書報》2001,7,25
《消費神話與現代性道德》0.2 《中國圖書商報》2001,6,7;
《在“深描”之前——從〈草根的力量〉到〈現場〉》0.4《博覽群書》2001,第8期;
《馬克思主義文藝經濟學》1.4萬, 載《馬列文論研究》第13集,2001;
《構建文學的現代價值》0.25萬,《中華讀書報》2001,7,25,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10轉載。
《文化入世,迎接產業化發展》,《大眾日報》2001,11,16
《讓美育不在是美的空殼》,《中國教育報》2001,8,16
2000年
《攜手前行:文化與經濟》(韓文)韓國《文化》月刊,2000,9
《崇禮與昌德》(韓文)韓國《中央日報》2000,7,18;
《新世紀東方文化的再興》(韓文)韓國《中央日報》2000,8,20;
《依依惜別》(韓文)韓國《中央日報》2000,9,16;
《論中國古代文學意境空白》韓國中國語文學會2000年度秋季聯合學術發表大會論文集,2000,11,4;又見《中國語文論譯叢刊》2000秋季卷;
《心理填充與藝術通感》韓國《中國學研究》東西思想研究所,2000,12;
《現代性研究的當下語境》0.4萬,《文藝研究》,2000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
《重新審視大眾文化》《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文化研究的視野·大眾傳播與接受》《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
《文化生產力與文化經濟》 1.1萬《學術季刊》 2000年第6期。
《文學解釋學的歷史觀與解釋學循環》1.3萬,《文學論集》第11輯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接受美學與中國文學批評》4萬,載朱棟霖、陳信元《中國文學新思維》台灣南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紀念昌耀:伶仃的荒原狼》《詩探索》2000年3-4合刊;
《狂歡節與跑馬場——小議當代休閒文化》等4篇,《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8-12月;
《誰出售商品閱聽人》0.6萬,《讀書》1999年第9期;
《問題的問題:對於方法的首要性》0.6萬,《方法》,1998年第8期;
1999以前
《中國詩學的內在精蘊》1.5萬,加拿大《文化中國》第四卷第12 期,1997年12月,又見《東方叢刊》;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英文)0.8萬,義大利《明清研究》1998年第4期;
《六洲歌頭:當代文化批評的興起》0.4萬,《博覽群書》2002,2;
《當代文藝學的文化的轉向》0.7萬上海《社會科學》2002,3;
《西方批評:從讀者中心論到文化的轉向》1.4萬《浙江社會科學》,2002,3;
《姚斯的接受美學理論》2萬,載王岳川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0;
《沃爾夫岡.伊瑟爾評傳》4萬,載《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藝術哲學》第八卷 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1;
《論當代文化藝術的保護》1.5萬,《文藝研究》,1998年第4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文化經濟,鑄造新世紀的輝煌》論文 《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
《轉型時代的經濟學家與文學家》論文 《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
《打造文化經濟的航空母艦》論文 《文化月刊》 1999年第2 期。
《闡釋的三級視野》2.3萬,《外國美學》第14輯,商務印書館,1997年;
《當代西方讀者中心論美學論要》2.7萬,《外國美學》第15輯,商務印書館,1998年;
《當代西方對話主義美學》2.7萬,《外國美學》第17輯,商務印書館,1999年;
《何以保守主義,而且新?》0.5萬,《讀書》1996年第5期,又見時代文藝出版社〈知識分子立場〉,
《文學閱讀中主體思維的分裂與融合》0.9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6年第2期;
《解釋學文藝美學的意義觀》1.2萬,《浙江學刊》,1998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美學》全文轉載;
《論文學的主體間性》0.9萬,《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5期;又載錢中文主編《文學理論:面向新世紀》,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文學閱讀的序次性與本文的非序次性》,1萬,《學術論叢》1996年第2期;
《當代文學解釋學的問題意識與範式觀》0.9萬,載上海社會科學雜誌社編《使命:走向社會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10 月;
《對話主義的歷史性出場》0.25萬,《文藝報》,1999年2月4日;
《論文學接受度》1.1萬,《河北學刊》,1996年第5期;
《論文學的空白與未定性》1.5萬,《金迪》(即《民族文藝報》)1998年第1期;
《人文精神與世俗化》1萬,(與陶東風對話)《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2期;
《關於9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問題》1萬,(與陶東風對話)《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3期;
《基於差異的互補——經濟學家與文學家》1萬,(與陶東風對話)《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
《中國當代接受批評話語》3萬,教育部八五重點課題“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負責人陳劍暉),載陳劍暉主編〈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月;
《接受反應批評在中國》2.3萬,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西方當代文學批評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負責人陳厚誠),載陳厚誠、王寧主編《西方當代文學批評在中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3月;
《馬克思主義文藝經濟學》 陸貴山、周忠厚主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
《欣賞主體論》1.4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項目“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陸貴山、周忠厚主持),載陸貴山、周忠厚主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
《〈聖經〉的闡釋與〈詩經〉的闡釋》2.2萬,(與楊慧林對話),《基督教文化學刊》1999年1月;
《轉型時代的經濟學家與文學家》.0.4萬,《文化月刊》1998年第6期;
《螢屏的威儀》0.4萬,《文化月刊》1998年第10期;《書摘》全文轉載;
《關注當下中國的文化》0.4萬,《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三源傳統的創造性融合重鑄》0.4萬,《人文雜誌》199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全文轉載;
《開創新紀元:中國當代文化建設與發展研討會綜述》0.35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蟈蟈的歌聲——當代文化藝術的保護》0.4萬,《民主與科學》,1998年第6期;
《叩響新世紀文化之門》0.35萬,《瞭望》,2000年第1期;
《文化經濟:鑄造新世紀的輝煌》,1.4萬,〈青年思想家〉,1999年第2期;
《文化產業:21世紀的新興產業》0.4萬,《21世紀》1998年第6期,又載《改革報》1999年2月,《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正在升溫的世紀話題:保護文化藝術》,0.4萬,《21世紀》1998年第4期;
《消費符號的時代》0.15萬,《中華讀書報》,1998年10月;
《“對車”、官司與白金法則》0.25萬,〈中華讀書報〉,1999年6月30日;
《閒話批評》0.2萬,《中華讀書報》,1998年5月27 日;
《說說文化的市場保護》,0.2萬,《中國藝術報》,1998年9月4日;
《抓住機遇,促進文化產業發展》0.2萬,《中國文化報》,1998年8月12日;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藝術保護》0.3萬,《中國文化報》,1998年2月19 日;
《時尚的公式》、《時尚的兩難》、《冷戰、誤讀、對話、傾聽》等,載《南方周末》1996-1997年;
《在悖論中開闢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中國文化報》1995,9,5,獲《中國文化報》文化產業徵文一等獎;
《文化市場與文化產業的當代發展》《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6期;
《人文精神與世俗化》,(與陶東風對話)《社會科學戰線》1996年第2期;
《論我國當代文藝學範式的轉換》1.4萬,《文學評論》,1994年第1期;
《意義:文學實現的方式》1.2萬,《文學評論》,1995年第4期;
《論文學閱讀的三級視野》1.5萬,《文藝研究》,1996年第5期;
《堅持與發展、團結與對話、開拓與創新——92全國中外文藝理論學術研討會述評》,1.2萬,《文學評論》,1993年第1期,又載會議論文集《文學理論:回顧與展望》,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構架、模型、範例:文藝學範式論》1萬,載論文集《文學理論:回顧與展望》,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在悖論中開闢道路: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管見》1萬,(與陶東風對話)《文論報》,1993年9月16日;
《從碎片走向建設:當代審美文化二人談》1萬,(與陶東風對話)〈文藝研究〉1994年第5期;
《審美交流的中介:空白與未定性的感性生成機制》1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第4期;
《當代文化矛盾與中西交流論綱》1萬,《對外文化交流》增刊選載,1994年1月;
《對話與交流,當代美學的重要課題》1萬,《社會科學輯刊》,1994年第6期;
《閱讀,文學的本體存在》1萬,《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4期;
《當代文化矛盾與市民通俗文藝》1萬,《學術論叢》1994年第1期;
《論當代文藝學的語言論轉向》1萬,《美學與文藝學研究》1994年第2期;又載《學術論叢》1995年第1期;
《當代文藝學的歷史語境與未來走向》0.5萬,的《文藝爭鳴》1993年第4期;
《我國當代文藝學的總體指向》0.4萬,《藝術廣角》,1993年第2期;
《文藝學範式的轉換與話語重建》0.4萬,《思想戰線》,1994年第4期;
《戒除浮躁,踏踏實實進行文藝學建設》0.2萬(錢中文訪談),《文論報》,1993年8月;
《後文化現象與知識分子兩棲心態》1.5萬,(四人談),《作家》,1993年第2 期;
元浦說文系列:
《走向文化的世紀》、《文化保守主義回溯》、《欲望的消費》、《從時興、時髦到時狂》、《卡里斯馬的消散》、《小品的時代》、《螢屏的暴政》、《三級拋離:文學座次的位移》、《媒介文化帝國主義的表征》、《文化明星與文化資本》、《對話主義:在誤讀中選擇》等,總計2.8萬,以上文章均發表於《中國貿易報.雅周末》,1996年1-5月;
《關於90年代文化論爭的對話》(之一、之二、之三)1.6萬,(與陶東風對話),載《為您服務報》1996年5-7月;
《思索的蹤跡》0.35萬,《南方周末》,2000年2月,又載《橋》雜誌,2000年2期;
《黃河原土上的當代傳奇——評長篇小說〈輪迴〉》,0.3萬,《太原日報》1996年1月;
90年代出版熱點系列:《急版先編:實用工具書的泛濫》(之12);《消費戰爭:久違了的硝煙》(之15 ),共0.5萬,載《工商時報》1996年6月;
《論接受美學產生的歷史淵源》(上)1萬,《青海師大學報》,1990年第3期;
《論接受美學產生的歷史淵源》(下)1萬,《青海師大學報》,1991年第2期;
《作者中心論的衰落》1萬,《文藝理論研究》1991年第1期;
《本文中心論的衰落》1萬,《學術論叢》1992年第4期;
《闡釋多樣性的本文動因》0.8萬,《河北學刊》,1989年第4期;
《論文學空白的功能意義》1萬,《青海社會科學》1991年第1期;
《文學閱讀——一個雙向互動作用的過程》0.8萬,《青海師大學報》,1988年第4期;
《論柏格森直覺主義及其美學意義》1.2萬,與周蔭祖合著,《青海師大學報》,1987年第4期;
《韓愈散文美管窺》0.7萬,《青海師專學報》,1987年第2期;
《文學作品中新道德觀的建立》,0.5萬,《攀登》1986年第4期;
《敏感小議》0.34萬,《雪蓮》,1981年第2期,見《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1981年第5期。
譯文
《文學反應的結構》1萬,《文藝理論研究》,1988年第6期;
《本文與讀者間的相互作用》1萬,1萬,《文藝理論研究》,1989年第6期;
《失誤與疏漏:從文學語義學到結構主義》1萬,《文藝理論研究》,1990年第6期;
《幾種文學理論的分類及其檢視》1萬,《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第6期。
金元浦:人文奧運是具有獨特價值的創新理念
人文奧運的的簡介
人文奧運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獨特價值的創新理念,是北京提出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核心。它依託於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展示了北京對世界奧林匹克精神的開掘與發展。就其巨大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記者採訪了北京人文奧運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
金元浦:人文奧運理念的意義
金元浦:人文奧運理念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一種積極繼承和發展。奧林匹克運動雖然從一開始就包含著人文思想,但是北京卻是第一個自覺地從人文的視角審視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的。古希臘奧運會以人為本的思想、文藝復興運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主義理想是人文奧運理念的三個來源。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奧林匹克理想必須要面對許多來自內外部的威脅與挑戰。人文奧運理念的提出,從人文的視角重新審視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既涉及體育倫理的理念也涉及經濟全球化中的文化問題,拓展了蘊含在傳統奧林匹克運動中人文思想的適用範圍,必將為新世紀裡的奧林匹克運動注入新的活力。
人文奧運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當代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感受到對積極健康的物質、文化生活方式的渴求。2008北京奧運是建設和展示和平崛起的強大中國的歷史性轉折點。人文奧運的提出恰逢文化在當代世界各國社會結構中地位的重大提升之際,它彪炳文化的偉力,呼喚中華文明的價值重構,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給予我們重建中國國際形象的極好機緣。奧運作為一個巨型的展示會,它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全球平台,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它成為展示中國新的國際姿態,重建“文化中國”的當代形象的世界舞台,它與“中國文化走出去”和“中國融入世界”的戰略相配合,為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持久的文化發展機遇。
人文奧運提倡以人為本、以民為本,給予我們推動我國民主化進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全新人文面貌的極好時機;它是貫徹中央以百姓為本,心繫人民,推動文化體制改革,改善政府服務,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契機。它所具有的全民參與話題具有極為廣泛的認同性,顯示了很強的民族凝聚力。
人文奧運也是實施全民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全面提高中華民族國民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推動力,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極好載體。
金元浦:人文奧運理念取得的成就
金元浦:人文奧運理念是一個開放的有著巨大生成力的創新理念,涉及許多方面的眾多因素,其內涵非常豐富,寓意深遠,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理念。人文奧運理念提出後,專家學者們紛紛從不同角度出發探討其內涵與外延,人文奧運理念的研究日益深入。多年來,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北京社科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體育師範學院等研究機構承擔了國際奧委會、北京市政府機構及相關部門的一系列重大課題,對“奧運會的總體影響”(OGGI項目)、“北京奧運會的人文理念、社會價值與國家文化形象”、“人文奧運的內涵研究”、“人文奧運與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人文奧運與北京精神文明建設研究”、“人文奧運與社會心理文化環境建設”、“人文奧運與北京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研究”、“人文奧運與北京市全民健身”、“奧運經濟與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奧運文化產業與北京城市發展”、“人文奧運與北京市民文明禮儀素質”、“人文奧運與和諧社區建設”、“奧運比賽欣賞與賽場禮儀”、“奧運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中國體育觀眾研究”、“奧林匹克文化普及與奧運培訓規劃”、“北京奧運會的社會期待”、“人文奧運與人文行動調查”、“奧運與國學文化社區建設項目”等一系列重要課題進行了深入細緻、卓有成效的研究。這些課題的研究發揮了理論先導的作用,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元浦強調推介旅遊資源要充分發揮網路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金元浦表示銅仁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情況是在他走過的地方裡面熱情最高、速度最快的,體現了一種後發的優勢。他說在銅仁看到了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非常高的熱情,看到了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取得的成績、速度,比如民族風情園、梵淨山索道等等都讓人感到非常的振奮。
金元浦同時對我區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針對銅仁絕技藝術團的發展,他說,絕技可以通過和藝術的結合,變成一個情節方面可以長期演出的劇目,再加以精品打造,使之成為一種高品位的藝術。
關於梵淨山的發展,金元浦說:我們迫切的需要了解來梵淨山旅遊的人群來自哪裡,需要做一個普遍的調查,到底是那些地方的人來梵淨山旅遊比較多,假如廣東來的人比較少,就需要加強對廣東方面遊客的宣傳,同時也要加強對來旅遊的人做出調查,要知道他們怎么知道的梵淨山,為什麼來梵淨山,有了市場調查,我們才能心中有數。同時,梵淨山還需要加強文化設計,做文化要講故事,故事要來自於典故,要來自於各民族的傳說,要編故事,要找故事,還需要把故事變成視覺性的景點來吸引遊客。
金元浦教授最後還強調了利用網路推介旅遊資源的重要性,他說梵淨山需要在網路推介方面多做文章,要加強網路視頻傳播、網站建設、網路市場的推介,利用好網路這個廣泛且影響很大的傳播方式。因為網路幾乎是對未來影響最大的一種傳播方式,建立起一個高端的(文化旅遊)網路推介平台,也許能為我們做許多的事情。
金元浦強調文化創意產業會成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目前處在一個節點時期,這個時期迫切需要升級換代,過去一提文化產業,各個地方做了一些文化旅遊和小景點,做了一些文化園區,這些都存在一些問題。
到底在什麼意義上,文化創意產業才能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性的或者支柱性、引擎性的產業呢?
目前,我們即使達到1萬億,也只是占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2%多,怎么改變這種狀況?到底文化創意產業怎么能夠成為我們國家發展的一個更高水平的產業形態呢?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是特別需要關注的。如果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文化產業內部不同形態,第一個形態,過去最早做的就是在文化旅遊業引導下,依託和藉助於旅遊業成為龍頭的發展文化產業形態,包括文化旅遊業、文化節慶業等,這種發展起點低,全國尤其是西部由雲南所創立的主導性西部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式,而且在很多地方因為它起點低,因為它不需要更多的經濟、金融、法律,尤其是運營方式的要求,所以很多地方最初都是從這裡開始的。經過了文化體制改革,我們第二個階段最重要的文化產業層次是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藝術,這次經過體制改革以後,變成了這樣一個部分。如果我們從國家的角度講,我們就是中國廣播集團,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動漫集團,中國演出集團,中國其他的一些電影集團等等。這一部分,作為國企是在改革中間,帶著一種國進民退的明顯現象,這種狀況在中西部地區目前占據文化產業總產值的主要部分,尤其是電視相關的,還有報紙這樣目前我們看做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產業形態。
2013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過去我們認為科技是科技,文化是文化,現在看到科技是需要文化內容的,文化需要當代高科技的支撐,找出新的方式,人類生存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是科技改變了我們過去的生存方式。今天的文化需要當代高科技的支撐,科技也為文化創造提供了新的表現形式,新的展示樣態。科技也需要文化注入內容,在內容為王的時代,我們迫切的需要文化注入到科技之中,找出內容來。剛才前面專家都談到這個問題,創新工場、唱吧,還有過去一大批網際網路新企業,都是在科技支撐下的文化企業,文化為科技提供了新的需求。創建文化科技的新業態,文化科技服務的新模式是當前最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
中南大學教授
中南大學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位於擁有星城美譽的長沙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首批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期“985工程”由教育部、國防科工委、湖南省三部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