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宏生

歐陽宏生

歐陽宏生,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高級記者,全國首屆“十佳”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先後在地方、中央媒體從事采編、管理和研究工作。 2001年引進四川大學,次年擔任博士生導師。主持了兩項國家社科重點課題,一項部級重大課題,13項國家一般和省部級課題。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15部著作,主編2部國家重點規劃教材,4項成果獲國家級社科獎勵、8項成果獲省人民政府獎勵。兼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學術委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學會副會長,中國紀錄片研究會副會長等學術職務。多年來一直被聘請為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國際紀錄金熊貓獎、中國電視藝術金鷹獎、國際生態紀錄電影獎、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等國際及國家大獎評審。擔任多所重點大學兼職教授,西南政法大學講座教授,廣播影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多家衛視顧問,《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新聞與傳播》(人大複印資料)等多家期刊編委。他80年代在我國較早將人文社會學科用於傳媒研究,拓寬了新聞研究路子;90年代作為帶頭人與其他學者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理論;21世紀開創和建設了一門新的學科——電視批評學。他關於傳媒文化、電視藝術、紀錄片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創新性意義。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歐陽宏生教授 歐陽宏生教授

1996 年開始,作為高級理論專家客座中央電視台,從事了一系列課題研究,並參與部分重點欄目的策劃研究工作。 2001 年作為特殊人才,調入四川大學。迄今為止,先後主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理論”、“中國電視產業與經營”、“電視文化批評”、“中國電視發展”、“區域傳播研究”等一系列國家“九五”、“十五”重點、一般或部級課題。發表了新聞傳播、廣播電視學術論文一百多篇,出版了《新聞學論集》、《新聞寫作學概論》、《新聞評論新論》、《中國電視論綱》(總撰稿)、《電視批評論》、《廣播電視學導論》、《區域電視傳播論》(主編)、《紀錄片通論》、《電視批評學》、《電視文化學》等一系列著作,個人著述 300 多萬字,三項成果獲國家級獎勵,四項成果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社科成果二、三等獎。

擔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政府獎——中國廣播影視大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評審及評獎組長,中國紀錄片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欄目創新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廣播電視學會西部研究基地主任等國家級學術兼職,同時擔任中央電視台客座研究員、多座衛視台顧問,多所重點大學兼職教授,任《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委、《新聞傳播研究》主編、《西部電視》主編。

2001 年在全國首屆“十佳百優”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評選中獲“全國‘十佳 ' 廣播理論工作者”稱號。

學術科研

歐陽教授先後主持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生新聞發展走向研究”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部級重大項目“當代廣播電視學科建構”;此外還主持了“電視傳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電視綜藝節目著作權研究”、“中國廣播前沿理論研究”等1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和省部級項目,以及10多項橫向課題。已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13部著作,主編2部國家重點規劃教材,個人著述300多萬字。有4項成果獲國家級獎勵、8項成果獲省人民政府社科獎勵。
歐陽宏生教授的學術影響力跨廣播電視業界和學界,先後200多次應邀到媒體、高校、學術機構、政府機關等進行講學或學術活動。他在電視批評、紀錄片、電視文化、電視藝術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富有套用性、創新性和前沿性,對指導廣播電視實踐有著現實意義,為我國廣播電視理論發展及學科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相關科研成果如下:

著作情況:

《新聞學論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6 月
《新聞寫作學概論》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2 年 6 月
《電視批評論》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0 年 6 月
《廣播電視學導論》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6 月
《紀錄片概論》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4 年 6 月
《電視批評學》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電視文化學》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6 年 6 月
《電視傳播核心價值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中國電視批評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電視藝術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21世紀中國電視文化的重構》 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電視文藝學》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
《廣播電視概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5月

論文情況:

( 2001 年 5 月調四川大學以後,主要核心期刊以上)

1、《對中國電視批評的批評》,《電視研究》(CSSCI)2001 年第 9 期
2、《電視傳播優勢的發揮》,《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1 年第 9 期
3、《中國電視批評的發展》,《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1 年第11 期
4、《中國電視批評的四個階段》,《現代傳播》(CSSCI)2002 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5、《論中國電視批評的正確方向》,《當代電視》(核心期刊)2002 年第 5 期
6、《用創新理念關注現實與未來》,《電視研究》(CSSCI)2002 年第 5 期
7、《論中國電視批評的性質與任務》,《電視研究》(CSSCI)2002 年第 7 期
8、《論中國電視先進文化》,《當代電視》(核心期刊) 2002 年第9 期
9、《實現紀錄片創作的可持續發展》,《電視研究》 (CSSCI)2002 年第 10 期
10、《論中國電視批評的科學立場》,《當代電視》(核心期刊)2002 年第 11 期
11、《傳播先進文化是中國電視的責任》,《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1 年第 12 期
12、《樹立鮮明的人民民眾利益觀》,《電視研究》 (CSSCI)2002 年第12 期
13、《2002 :中國電視理論研究述評》,《電視研究》 (CSSCI)2003 年第3 期
14、《電視批評:影響比較研究》,《現代傳播》 (CSSCI)2003 年第 3 期
15、《中國電視批評:審思與前瞻》,《電視研究》(CSSCI)2003年第12 期
16、《走出電視紀錄片創作的低谷》,《新聞界》 (CSSCI)2003 年第 6 期
17、《紀錄片創作如何尋求突破》,《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3 年第 12 期
18、《由電視大國向電視強國邁進》,《電視研究》(CSSCI)2003 年特刊
19、《電視批評:端正和指引方向》,《新聞傳播》(核心期刊) 2003 年11 期
20、《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國電視批評》,《電視研究》(CSSCI)2003年11 期
21、《電視批評: 社會學 研究方法》,《新聞傳播研究》 2003 年第1 期
22、《我國報業研究的一項可喜成果》,《新聞戰線》(CSSCI)2003 年7 月
23、《2003 :中國電視理論研究年度報告》,《電視研究》(CSSCI)2004年 2 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24、《電視民營製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4 年第 5 期
25、《中國電視專題片:遵循個性創作》,《新聞界》 (CSSCI)2004 年第 3 期
26、《鄧小平與中國電視新聞傳播》,《電視研究》(CSSCI)2004 年第8 期
27、《堅持中國電視的科學發展觀》,《電視研究》(CSSCI)2004 年第9 期
28、《鄧小平與中國電視改革》,《電視研究》 (CSSCI)2004 年專輯
29、《傳媒經濟的再發展之路》,《當代傳播》(核心期刊) 2004 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30、《堅持中國電視批評的誠信原則》,《中國藝術報》 2004 年 6 月 4期理論版
31、《說故事:在現象和現實之間》,《中國電視》 (CSSCI)2005 年 1 期
32、《社會製作發展探微》,《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CSSCI)2005 年 2 期
33、《2004 :中國電視理論研究綜述》,《電視研究》 (CSSCI)2005 年 2 期
34、《西部紀錄片:光榮、迷茫與夢想》,《當代電視》 2005 年月 3 期
35、《混合與重構:媒介文化“球土化”》,《現代傳播》 (CSSCI)2005 年 2 期
36、《追求個性的辦刊風格》,《電視研究》 (CSSCI)2005 年3 月號
37、《市場區隔應三位一體》,《中國廣播影視》 2005 年 6 期
38、《中國傳媒市場的細分化運作》,《當代傳播》 2005 年 2 期
39、《和諧社會建構與中國電視》,《電視研究》 (CSSCI)2005 年 5 期
40、《論電視文本的結構主義批評》,《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5 年6 期
41、《論電視文本的比較研究》,《成都大學學報》 2005 年 4 期
42、《紀錄片多重價值的實現》,《電視研究》 (CSSCI)2005 年11 期
43、《多樣化的題材多元化的風格》,《電視研究》(CSSCI)2005 年 12 期
44、《2005 :中國電視理論研究年度報告》,《電視研究》 (CSSCI)2006年 2 期
45、《2005 :中國電視劇創作年度報告》,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6 年 2 期
46、《2005 :中國卡通片創作年度報告》,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6 年 2 期(申生)
47、《充分發揮東西部電視區域傳播優勢》,《現代傳播》(CSSCI)2006年 1 期
48、《中國電視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建構》, 《現代傳播》 (CSSCI)2006 年 2 期
49、《論中國電視批評可持續發展》,《今傳媒》 2006 年 5 期
50、《中國電視發展的必然之路》,《市場觀察》 2006 年 5 期
51、《論新聞調查的媒介品質》,《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CSSCI)2006年 7 期
52、《制播分離分三步走》,《媒介方法》 2006 年第 4 期
53、《中西記錄片審美范型研究》, 《電視研究》(CSSCI)2006 年 11 期
54、《打造電視頻道文化品牌》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CSSCI)2006 年 12 期
55、《在求實創新中不斷探索》,《電視研究》 (CSSCI)2007 年2 期
56、《社會與時代的全方位紀錄》,《電視研究》 (CSSCI)2007 年 2 期
57、《多樣化的題材·多元化的風格》,《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7 年 1 期
58、《理性追求·深度追問》,《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7 年1 期
59、《用創新理念影響傳媒》,《西部廣播電視》 2007 年 1 期
60、《論中國電視批評理論體系的建立》, 《現代傳播》 (CSSCI)2007 年 2 期
61、《2007 中國影視傳媒教育高峰論壇綜述》, 《現代傳播》(CSSCI)2007 年 3 期
62、《電視文化:一種大眾的消費文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 核心 )2007 年 3 期
63、《傳媒操守·公信標桿·傳播秩序》,《中國廣播影視》 2007 年5 期
64、《認知與認同:中國電視文化身份》,《國際新聞界》 (CSSCI)2007 年 7 期
65、《高校影視人才培養:多目標追求》,《西部廣播電視》 2007 年7 期
66、《堅持中國廣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廣播》 2007 年 8 期
67、《21 世紀中國電視批評發展現狀研究》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7 年 10 期
68、《“用事實說話”》, 《電視研究》 (CSSCI)2007 年 11 期
69、《堅持西部地區廣播電視的持續協調發展》,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2007 年 12 期
70、《2007年度中國電視理論年度報告》,《電視研究》CSSCI 2008年3期
71、《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電視理論體系》,《現代傳播》CSSCI 2008年2期
72、《中國電視批評五十年》,《電視研究》CSSCI 2008年9期
73、《媒介融合與中國廣播電視產業創新》,《當代傳播》CSSCI 2008年6期
74、《中國電視批評的史學建構》,《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 2008年第11期
75、《西方電視傳播構建社會核心價值的實踐》,《國際新聞界》CSSCI2008年11期
76、《中國電視文化的多種視角》,《廣西師大學報》CSSCI 2008年8期
77、《中國電視理論研究五十年發展歷程 》,《現代傳播》CSSCI 2009年2期
78、《從“七、五事件”報導看媒體的輿論引導》,《當代傳播》CSSCI 2009年5期
79、《電視批評研究的新開拓》,《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 2009年9期
80、《民生新聞的可持續發展》,《電視研究》CSSCI 2009年10期
81、《立足節目本體創新成就未來》,《中國廣播》 2009年12期
82、《2008:中國電視新聞報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CSSCI 2009年11期
83、《大手筆、大情懷、大製作》,《新聞戰線》CSSCI 2009年11期
84、《論電視藝術的學理重構》,《現代傳播》CSSCI 2010年第2期
85、《電視紀錄片:輝煌歷程與當世社會的影像紀實》,《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 2010年第2期
86、《論電視文化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CSSCI2010年第3期
87、《用人物的力量展現時間的重量——簡析紀錄片《澳門十年》的創作特點》《電視研究》(核心), 2010年第3期
88、《社會核心價值建構中電視的責任擔當與現實境遇》,《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 2010年第5期
89、《影視教育:現狀、問題與出路》,《當代傳播》,CSSCI 2010年第7期,104-105頁
90、《21世紀以來中國電視批評的若干思考》,《現代傳播》CSSCI 2010年第8期
91、《近年來我國電視重大報導的若干反思》,《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 2011年第1期
92、《國內偶像電視30年》,《現代傳播》CSSCI 2011年第5期
93、《三網融合背景下視頻產業生存》,《國際新聞界》CSSCI 2011年第8期
94、《論我國電視新聞的人文困境》,《現代傳播》CSSCI 2011年第11期
95、《紀錄片:全球視野與民族審美的多元融合》,《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核心),2011年第1期
96、《2010年中國電視研究關鍵字解讀》,《電視研究》(核心),2011年2期
97、《廣電網站盈利模式困境與突破策略》,《新聞記者》(核心),2011年第7期
98、《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審美接受範式》,《中國電視》CSSCI 2012年第1期
99、《動漫產業:由大到強的探路之旅》,《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核心),2012年第2期
100、《電視劇:創新突破與多元繁榮》,《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核心),2012年第2期
101、《論中國電視文藝的學理重構》,《現代傳播》CSSCI 201年第3期
102、《新世紀電視文藝客群理念的嬗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 2012年第5期
103、《從法蘭克福批判到大眾文化建構——21世紀中國電視文化研究理念的嬗變和趨向》,CSSCI《山西 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104、《論電視傳播中人文精神的重塑》,《電視研究》(核心),2012年第5期
105、《輿論導向與聲音傳播藝術的統一—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廣播獲獎節述評》,《新聞戰線》(核 心),2012年第11期
106、《創新電視新聞主題宣傳報導的途徑例》,《電視研究》(核心),2012年第12期
107、《新媒體時代電視批評的進路與精神》,《新聞界》(核心),2013年第1期
108、《21世紀中國諜戰劇的文化生成》,《現代傳播》CSSCI 2013年第1期
109、《創新新聞報導 彰顯媒體責任——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電視作品評析》,《電視研究》(核心), 2013年第2期
110、《省級衛視專業化定位標準體系設計》,《新聞愛好者》(核心)2013年第4期
111、《災難報導:走向更加成熟的中國媒體》,《新聞戰線》(核心)2013年第5期
112、《論“寓教於樂”——從中國電視娛樂節目泛化說開去》,《貴州民族大學學報》(核心)2013年6月
113、《電視新聞的成熟文風什麼樣?——以第二十二屆中國新聞獎電視作品為例《中國記者》(核心)2013 年第7期
114、《“中新體”塑造媒體風骨》,《新聞戰線》2013年第4期,83-85頁,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 2013年第7期
115、《傳媒、公民環境權、生態公民與環境NGO》,《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 2013年第9期
116、《21世紀以來我國電視劇創作的問題與反思》,《現代傳播》CSSCI2013年第10期

另外其它一般期刊論文60多篇。

獲獎情況

歐陽教授先後主持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生新聞發展走向研究”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部級重大項目“當代廣播電視學科建構”。目前已有4項成果獲國家級獎勵、8項成果獲省人民政府社科獎勵。

主要獲獎情況如下:
1、《經濟寫作大辭典》排名第二 第七屆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獎
2、《機關寫作大辭典》排名第三 第八屆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獎
3、《輿論監督的策略》個人成果 第九屆中國新聞獎論文獎二等獎
4、《電視批評論》個人成果 第十一屆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二等獎
5、《 2003 :中國電視理論研究年度報告》排名第一 中國第五屆金鷹獎論文二等獎
6、《四川大學廣播電視學科品牌建設》排名第一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學科研獎
7、《小平與四川》總策劃人 中國廣播影視大獎紀錄片提名獎
8、《電視批評學》著者 第十二屆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獎
9、《電視文化學》個人成果 第十三屆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獎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國家一級學會) 第四屆學術成果評獎著作類一等獎
10、《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理論與方法》獲得第六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著作一等獎(2009)
11、《電視傳播核心價值論》獲得第十三屆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獎
12、《中國電視批評史》獲得第六屆全國廣播電視學術著作三等獎

另外,還有其他各種社科類獎勵 20 餘項 。

科研項目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理論 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課題 負責人 (1998年)

2、中國電視產業與經營 部級課題 負責人( 1999 年)

3、電視文化批評研究 中央電視台重點課題 負責人( 2000 年)

4、中國電視發展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十五”課題 統稿人之一( 2001 年)

5、區域電視傳播研究 部級課題 負責人( 2001 年)

6、中國廣播發展現狀研究 部級課題 負責人( 2001 年)

7、大型理論文獻片《小平與四川》 中央文獻研究室 總策劃人( 2002-2003 年度)

8、SARS 與傳播導向 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子課題 負責人( 2003 年)

9、中國紀錄片發展現狀研究 部級課題 負責人( 2003 年)

10、地方衛視節目研究 部級課題 負責人( 2004 年)

11、中國電視批評理論建設 部級課題 負責人( 2005 年)

1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視文化研究 部級課題 負責人( 2006 年)

13、電視批評學 負責人 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教材( 2006 年)

14、紀錄片概論 負責人 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教材( 2006 年)

15、中國電視節目評估研究 負責人 部級課題( 2007 年)

16、電視傳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實現 負責人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007 年)

17、中央電視台品牌戰略研究 總撰稿之一 國家“十一五”重點社科項目(2008年)

18、中國電視五十年發展研究 負責人 廣電總局 部級課題 2009年

19、三網融合時代視頻文化產業振興模式研究——基於視頻客群稀缺需求的契合及傳媒嵌入式經營研究 負責人 學校社科項目(2010年)

20、電視綜藝節目的著作權客體界定及侵權界定,負責人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11年)

21、當代廣播電視學理論研究 負責人 國家廣電總局部級重大委託項目(2011年)

22、大眾傳媒在文化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 負責人 學校社科項目(2012年)

2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生新聞發展走向研究 負責人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3年)

中南大學教授

中南大學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位於擁有星城美譽的長沙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首批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期“985工程”由教育部、國防科工委、湖南省三部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周洪波[中南大學教授]
余潤蘭
張家元
齊勇峰
李玲[中南大學教授]
尉遲俊平
袁明亮
王忠欣
李清平
陳潭
梁習鋒
梁勤儉
王攸欣
曾竹青
彭國元
禹建湘
鄭貞銘
柏定國
任繼昉
潘迪夫
李夏苗
丁新華
侯先絨
吳遠寧
胡光華
印曉紅
譚外元
黨聖元
楊文地
劉志強[中南大學教授]
劉輝修
閻真[作家]
羅會鈞
張全
劉學端
王海東
覃文慶
顧幗華
楊華明[中南大學教授]
王毓華[中南大學教授]
黃柱成
夏金蘭
范曉慧
賀福安
陳文聯[中南大學教授]
朱德慶
馮其明
姜濤[中南大學教授]
胡岳華
肖佳[中南大學教授]
侯合余
宇德明
李豐良
胡曉波
李耀莊
向俊
魏麗敏
盛興旺
尹健[中南大學教授]
楊小禮
張國祥[中南大學教授]
蒲浩
吳小萍
張飛漣
李鈾
趙望達
鄧德華[中南大學教授]
李顯方
蔣麗忠
郭向榮
徐林榮
郭文華[中南大學教授]
戴公連
傅鶴林
黃方林
饒秋華
楊果林
陽軍生
王孟鈞
謝友均
劉慶潭
郭少華
文雨松
冷伍明
李亮[中南大學教授]
彭立敏
張家生[中南大學教授]
王星華
衛軍[中南大學教授]
徐志勝
周朝陽
余志武
張金榮[中南大學教授]
李麗君
肖鐵肩
黃合來
方曉平
成耀榮
江南[中南大學教授]
雷定猷
傅勤毅
楊岳[中南大學教授]
符卓
劉國偉[中南大學教授]
羅意平
史峰
田紅旗
陳治亞
劉愛英
曾長秋
高小康
胡凱[中南大學教授]
劉益才
周乃君
顏峰[中南大學教授]
李立清
曹順慶
趙憲章
彭升
蔣紹堅
鄧喬彬
歐陽文風
聶茂
譚德晶
毛宣國
彭平一
張功耀
吳炫
王岳川
王章華
黃鳴奮
張洪明
黃炎平[中南大學教授]
李春青
劉新星
劉中樹
熊元義
張鐵夫
張衛良
彭小奇
梅熾
周謙
周孑民
張忻
金元浦
周繼承
楊志弘
曾繁亭
熊呂茂
歐陽友權
徐岱
葉柏龍
歐陽宏生
唐作藩
劉寶琛
鄧啟紅
周萍
廖勝明
劉澤民
王兆鵬
朱立元
劉俐俐
蔣述卓
丁蕙
譚希培
馬龍潛
王兆勝
徐筠
陶東風
周集中
任偉新
曾慶元
陳望衡
吳思敬
歐陽國忠
周流溪
韓少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