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經歷
王岳川教授長期從事文藝美學、西方文藝理論、當代文化批評和文化戰略的最新研究和教學。教授的課程有:《書法與東方文化》、《大國崛起與中國文化創新》、《文學原理》(大學本科專業課)、《文藝美學》(研究生專業課)、《文藝學美學方法論》(研究生專業課)、《當代文化美學研究》(研究生選修課)、《二十世紀哲性詩學》(研究生選修課)、《中國詩學與美學研究》 (研究生專業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想史》(研究生專業課)、《中國知識分子與現代化問題》(研究生和訪問學者研討課)、《中國書法繪畫藝術》(留學生課程)、《傳統文化與中國書法》(研究生課程)、《中西文藝美學比較》(博士生課程)、《中國90年代文化研究》 (博士生課程)、《西方藝術精神》(博士生課程)、《後現代後殖民主義在中國》(博士生課程)、《發現東方與文化輸出》(博士生課程)《20世紀西方最新文藝理淪》(博士生課程) 、《中國文化與美學精神》(博士生課程)、《中國藝術審美精神》(博士生課程)等。
學術上主張“發現東方,文化輸出,會通中西,中國身份”,堅持書法是中國文化輸出的第一步。理論上提倡“文化書法”,強調“回歸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新、正大氣象”,致力於中國書法文化的世界化。在世界40多個國家傳播中國文化和書法藝術。
治學格言
人類文明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地球上的人類總數和已經長眠於地的人已經有數百億之眾,而與人類同存的其它物種大部分已經滅絕,還有一部分正在加速消逝。這一慘烈的世界性場域告訴我們:全球化與人類兩個重大危機相關,其一是當今世界日益惡化的自然生態危機,其二是人類精神痼疾在現代消費社會中的人文精神生態危機。
中國文化應該在一個世紀的“去中國化”之後思考“再中國化”問題——發現東方與文化輸出。中國文化輸出將使得中國現代經驗逐漸成為世界的經驗,中國文化的世界化將使得東西方共同形成“世界新秩序”,不僅能最佳化全球性的資源配置,而且正在取代以前的民族國家體制中的話語運作結構。這一切都造成了全球知識分子在問題意識、自我身份、知識價值定位等方面的全新立場和身份定位。
我堅信,我們這一代或以後幾代學者都將面臨中國學術文化世界化的任務。可以說,在一個世紀的學術追問中,學術大師和優秀學者以其超邁的胸襟和戛戛獨造的膽識為這個騷動的世界留下了座座學術思想的紀念碑。在碑文上鐫刻著這樣的大字:重建文化,再鑄國魂!
科研項目
1990年承擔國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項目:《文藝現象學》;
1993年承擔國家社科項目:《 後現代主義文藝美學》;
1996年承擔北京市“九五”規劃項目:《九十年代文化藝術研究》;
1997年承擔國家古籍委員會基金項目:《中國書法(英漢對照)》;
1999年承擔日本金澤大學基金項目:《中國哲性詩學研究》;
2001年承擔北京市95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主潮》;
2002-2006年承擔國家十五重點項目:《中國文藝美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場域》等;
2010年參與承擔“國家馬克思主義學術工程”重大項目:《西方美學史》的編寫工作。
主要著作
《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台灣淑馨出版社1993年版。
《後現代主義文化與美學》(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文藝現象學》(譯著),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版。
《藝術本體論》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
《書法藝術美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版。
《思·言·道》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文化話語與意義蹤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王岳川文集》(四卷本),韓國新星出版社1998年版。
《後殖民與新歷史主義文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現象學與解釋學文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十世紀西方哲性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中國鏡像:九十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版。
《目擊道存:九十年代文化研究散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本體反思與文化批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寫無盡言》,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後現代後殖民主義在中國》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全球化與中國》,山東友誼出版社2002年版。
《發現東方》,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書法文化精神》,韓國新星出版社2003年版。
《當代西方最新文論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大學中庸講演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書法文化精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書法身份》,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文化戰略》,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文化輸出》,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文藝美學講演錄》,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王岳川美國講演錄》,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發現東方》,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
《後現代後殖民主義在中國》(2版),專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書法文化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中國鏡像》(修訂版)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
主編著作
《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下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東西方文化評論》(三),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東西方文化評論》(四),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牟宗三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宗白華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化隨筆》(60卷),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2000年版。
《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叢書》(9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北京大學書法研究生班書法精品集》(20卷),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年版。
《中國後現代話語》,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中國文藝美學研究》(上下卷),韓國新星出版社2003年版。
《媒介哲學》,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一生的讀書計畫》(20卷),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藝術精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季羨林學術文化精粹》(4卷),山東友誼出版社2006年版。
《學問人生》,山東友誼出版社2006年版。
《中外名家書法講演錄》(上下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大學文化書法研究叢書》(6卷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後東方主義與中國文化復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文化書法》第二輯,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
《文化輸出:王岳川訪談錄》,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書法》(18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主要獎項
1990年獲“北京大學青年科研獎”;
1992年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
1993年獲北京大學"第四屆科研成果二等獎";
1993年獲中華美學會“第二屆全國青年優秀美學學術獎”;
1994年獲“北京大學朱光潛美學與西方文學獎”;
1995年獲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一等獎;
1995年獲國家"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1997年獲“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特別獎”;
2000年獲北京大學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
2001年獲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新時期20年優秀文學理論論文獎”;
2003年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工程國家中心“特別表彰獎”;
2005年獲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文化特別獎”;
2007年在“書畫中國網”評選中獲選“2007中國書畫年度影響人物”;
2008年獲馬來西亞創價學會“發揚世界書藝”特別獎;
2009年在“書法網”評選活動中獲選2009年度“中國書壇十大人物”;2009年獲2009年度“亞太文化傑出人物奉獻獎”;
2009年獲台灣中華大學“義賣藝術品賑災活動”獎;
2009年獲台灣新竹市政府“藝術教育推廣”獎;
2010年在書“藝公社網”評選中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書壇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批評家”;
2010年獲中日書法展“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並被收入《世界名人錄》等多部辭典。
2012被《書法報》《書法》雜誌評為“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
書法藝術
書法作品獲獎及書法展等情況:
1980年四川省首屆大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
1981年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比賽優秀獎;
1983年參加國家教委書法繪畫藝術展獲一等獎;
1996年舉辦北京大學中文系書法繪畫展;
1998-2000年在日本金澤大學教文學與書法課程;
2001年參加“中美書法教育觀摩展”;
2002年春在中國美術館參加《北京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展》;
2002年秋在澳門舉辦《王岳川書法展》;
2003年到韓國參加“書法國際會議”;
2004年到日本大東大學主辦“國際書法展和大學書法教學交流”;
2005年到韓國漢城參加“國際書法家協會成立大會和作品展大會”,並當選為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2006年帶北大書法團到韓國出席“國際書法雙年展”;
2007年主辦“中日韓三國書法展”;
2008年5月主辦“北大110周年建校國際書法展”;
2008年7月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主辦“國際書法展”;2008年11月到韓國主辦“中韓名家書法展”;
2009年到韓國參加八國書法展;
2010年在北京舉辦《王岳川書法作品展》,並出版《王岳川書法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10年版)。
2010年四月接受美國十幾所大學的邀請赴美進行“中國文化和藝術精神”的學術講演和書法展出,分別在美國華盛頓、紐約、哥倫比亞、亞特蘭大、聖路易斯、卡拉媽祖、明尼蘇達、芝加哥、丹佛、舊金山等地的喬治梅森大學、馬里蘭大學、南卡羅萊州立大學、南卡普萊斯比大學、肯尼索州立大學、喬治亞州書法協會、亞特蘭大孔子學院、亞特蘭大愛默蕾大學、韋伯斯特大學、韋斯特密西根大學,明尼蘇達州立大學、丹佛大學等巡迴講演《中國文化創新與藝術精神》、《中國文化書法藝術》等,引起了美國各大學的熱烈反響。
2011年3月接受拉美三國——古巴、牙買加、哥斯大黎加等國的大學邀請,講演《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中國文化與中國書法》,並在三國辦《王岳川書法藝術展》。
長期擔任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在鳳凰衛視主講多次,在中央電視台《中華文明之光》主持文化欄目:《王羲之》、《唐代書法》、《宋元繪畫》、《印文化與文人印》。書法繪畫作品入選多種書法集,作品被海內外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傳略載多種辭書。
2011年10月在長沙舉辦王岳川書法展,出版《北大文化書法作品集:王岳川卷》;
2011年10月到印度尼西亞出席“李嵐清書法篆刻展”並講演《中國文化與書法精神》;
2011年11月1日到英國倫敦大學出席國際藝術文化會議;
2011年11月在北京大學舉辦《王岳川書法作品展》;
2012年4月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王岳川書法展並作講演;
2012年8月在海南海口與言恭達、陳振濂等舉辦名家書法展;
2012年10月在上海圖書館展廳舉辦《王岳川書法展》;
2012年11月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展廳舉辦《王岳川與訪問學者書法展》。
2012年被《書法報》《書法》雜誌評為“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
主要論文
2015年發表的論文:
《發現東方與再中國化》,文藝報,2015年2月。
《心理學美學》,《西方美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中國和諧文化及其當代價值》,《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5,06:42-51。
《當代中國文論應守正創新》,《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5,02:28-36。
《做止於至善的學問》,《北大中文名師教育談》,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月。
《後東方主義與中國文化身份》,《中國學者新世紀學術貢獻》,寧夏人民出版2015。
《文化深度制衡書法高度》,中華書畫家。2015年7月。
《文化是書法的靈魂》,《人民藝術》,2015年10月。
《淺析王鐸的狂草境界》,《書法報》2015年6月。
《王獻之草書之美》,《書法報》2015年6月。
《王羲之書法之美》,《書法報》,2015年5月。
《中庸和諧與妙道圓融》,《華夏文明導報》,2015年9月17日。
《人類性:藝術的道德底線》,《今日教育》,2015。
《藝術美學四題》《今日教育》,2015,02。
《再吟<春江花月夜>》,《今日教育》,2015,04。
2014年發表的論文:
《<大學>的精神生態價值》《光明日報》,2014-08-19016。
《中國視覺文化形象建構應“再中國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01:21-24。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身份重鑄與中國文化復興》,《中國藝術報》,2014-03-28。
《文化書法與文人書法》.《中國書畫》,2014,03:86-91。
《中國書法可持續發展與國際文化傳播》,《中國投資》,2013,10:108-109。
《注重書法沉澱和修為提升》,《中國文化報》,2014-05-04006。
《從巴蜀文化到書法中國》,《今日教育》2014-08-05。
《文學現代性中的生態處境》,《武陵學刊》2014-07-10。
《國學在當代的精神價值》,《中華書畫家》2014-02-01。
《注重書法沉澱和修為提升》,《中國文化報》2014-05-04報紙。
《姚奠中學者書法之大境界》,《名作欣賞》2014-02-01。
《羅公染的書畫美學追求》,《美術報》2014-04-26報紙。
《文化強國與文化創新》,《商業文化》2014-01-15。
《書法的文化性》,《中國書畫》2014-09-05。
《書法是人生重要的文化根基》,《今日教育》2014-06-05。
《中國美學“比德”中的花之君子》,《今日教育》2014-04-05。
《親情詩中的大愛無疆》,《今日教育》2014-03-05。
《中國書法文化的世界化》,《今日教育》2014-01-05。
《中國詩歌文化的和諧與創新》,《今日教育》2014-11-05。
《文化自覺與文化創新》,《今日教育》2014-12-05。
《蘭乾武書法鑑賞》《芳草》(小說月刊)2014-02-25。
《中國文化在全球化中的邊緣化》,《海內與海外》2014-09-15。
《試談人類第二次文藝復興》,《海內與海外》2014-11-15。
《文化命運與心性智慧》,《今日教育》2014-09-05。
《消費主義與幸福指數》,《海內與海外》2014-10-15。
《注重書法沉澱和修為提升》,《中國文化報》2014-05-04。
2013年發表的論文:
《大學書法推動中國書法高端時代的到來》,《中國投資》2013-12-05。
《書法投資是最大的文化投資》,《中國投資》2013-11-05。
《中國書法可持續發展與國際文化傳播》,《中國投資》2013-10-05。
《書法是美麗中國的文化象徵》,《中國投資》2013-09-05。
《20世紀西方心理學美學的演進》《廣東社會科學》2013-01-15。
《文化大戰略》,《中國經濟報告》2013-01-01。
《生態文明戰略助推中國文化復興》,《中國投資》2013-01-05。
《中國藝術的文化自覺與東方經驗書寫》,《中國投資》2013-03-05。
《“和為美”:中國文化對世界發展藍圖的構想》,《中國投資》2013-02-05。
《書法文化輸出與書法國際傳播》,《中國書法》2013-03-15。
《中國書法:文化崛起的全球影響力》,《中國投資》2013-04-05。
《書法文化戰略與重建“漢字文化圈”》,《中國投資》2013-05-05。
《中國書法外交:讓世界欣賞中國》,《中國投資》,2013-07-05。
《曾來德書法文化現象》,《中國書畫》2013-07-05。
《書法輸出:中國文化輸出的排頭兵》,《中國投資》2013-06-05。
《書法是美麗中國的文化象徵》,《中國投資》2013-09-05。
《國學價值與精神生態重建》,《山花》2013-01-08。
《電腦時代的書法危機與機遇》,《中國文化報》2013-01-13。
2012年發表的論文:
1.《書法的人文情懷——王岳川在央視“文明之旅”談書法文化》——《山花》,2012/15。
2.《漢字文化圈與東方文化新契機》——《中國投資》,2012/07。
3.《在文化創新中建立強國文化戰略》——《探索與爭鳴》,2012/06。
4.《大國文化復興與文化身份確立》——《中國投資》,2012/06。
5.《姚奠中學者書法之大境界》——《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
6.《大國角逐的文化資本積澱》——《中國投資》,2012/05。
7.《強國崛起急需大文化戰略跟進》——《中國投資》,2012/04。
8.《文化強國與文化創新》——《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9.《新世紀中國為什麼要發現東方》——《中國投資》,2012/03。
10.《文化強國與文化創新》——《科學中國人》,2012/05。
11.《走近經典 守正創新——申萬勝書法的文化境界》——《中國書畫》,2012/02。
12.《中國社會科學戰線上的高端刊物》——《社會科學戰線》,2012/02。
13.《文化深度制衡書法高度》——《文藝新觀察》,2012/02。
14.《大國文化安全與新世紀文化再中國化》——《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
2011 年發表論文:
1.《漢字文化與書法價值的再發現》——《清華美術》,2011/09。
2.《中國文化結構與藝術精神境界》——《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1/11。
3.《王羲之的魏晉風骨與書法境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收錄)》,2011/06。
4.《酒文化:國學與傳統藝術之重要維度》——《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CSSCI收錄),2011/06。
5.《王羲之其人其書》——《紫禁城》,2011/09。
6.《何滿宗“文化書法”的取向》——《書畫藝術》,2011/01。
7.《文化書法與中國形象》——《湘江藝術》,2011/9/26。
8.《日常生活里的中庸》——《渤海早報》,2011/11/16。
2010年至1983年發表的部分論文:
1.《守正創新與正大氣象》——《文藝爭鳴》2010-01-15。
2.《儒家孝文化的人倫擴展》——《渤海大學學報》2010-01-01。
3.《書法守正創新與正大氣象》——《藝術主流》,2010年1月。
4.《文化書法與文人書法》——《文藝爭鳴》,2010年2月號。
5.《沈尹默與中國書法文化復興》——《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6.《大國文學反思與當代文論創新》——《原創》,2010年第三輯。
7.《藝術史書寫怎樣表達中國經驗》——《文藝爭鳴》,2010年3月號。
8.《後東方主義與中國文化身份》——《理論與創作》,2010年第3期。
9.《孝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10年第3期。
10.《藝術史寫作怎樣表達中國經驗》——《文藝爭鳴》2010-03-15。
11.《金融危機與新世紀中國文化創新》——《教育文化論壇》2010-04-15。
12.《守正創新與文化輸出》——《中華讀書報》2010-6-2。
13.《回歸經典與精神現代化》——《文藝爭鳴》2010-06-15。
14.《書法應堅持守正創新的教育》——《美術觀察》2010-06-15。
15.《文化重量與海外前景——王岳川與李澤厚在美國的學術對話(上)》——《中華讀書報》2010年7月。
16.《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光明日報》2010-7-29。
17.《與季羨林先生對話中呈現新思想》——《山花》,2010年第7期。
18.《王岳川文化書法之宣言:回歸經典守正創新》——《藝術》,2010年第8期。
19.《大國文化與正大氣象——王岳川與李澤厚在美國的學術對話(下)》——《中華讀書報》2010年8月。
20.《亞洲文化格局與話語權爭奪》——《學習月刊》2010-08-08。
21.《後東方主義與中國文化身份》——《文化研究》,2010年第10期。
22.《太空文明時代與文化守正創新》——《東嶽論叢》2010-10-25。
23.《關於文化書法與當前書法前沿問題的訪談》——《中國書畫》,2010年第11期。
24.《大國文學文論呼喚創新》——《山花》,2009第年1期。
25.《金融危機正改變中國藝術創作與評價模式》——《美術觀察》,2009年1月刊。
26.《從去中國化到再中國化》——《文藝爭鳴》,總第156期2009年第1期。
27.《金融危機與新世紀中國文化創新》——《中華文化論壇》,2009年第1期。
28.《文化書法和中國書法的時代命運》——《書法時代》,2009年第1期。
29.《深生態學的文化張力與人類價值》——《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01-10。
30.《走近經典守正創新——申萬勝書法的文化境界》——《中國書法》總189期2009-01。
31.《生態文學與生態批評的當代價值》——《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32.《文化走向:從“去中國化”到“再中國化”》——《花城》,2009年第2期。
33.《生態美學、傳統審美與中國書法》——《羲之書畫報》,2009-2-13。
34.《書法文化與心性修為》——《藝術天成》,2009年5月刊總第2期。
35.《從“羅煉事件”談當代精神生態危機》—《周口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36.《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中華讀書報》2009-03-18。
37.《生態文學與生態批評的當代價值》——《北京大學學報》2009-03-20。
38.《“中庸”的超越性思想與普世性價值》——《社會科學戰線》2009-05-01。
39.《問題與立場相關》——《都市美文》,2009年5月刊。
40.《“中庸”的超越性思想與普世性價值》——《社會科學戰線》,2009年5月刊。
41.《當代中國的文化立場》——《浙江工商大學學報》,總第98期2009年5期。
42.《大書法境界的追求》——《中國藝術報》2009-05-22。
43.《“後理論時代”的西方文論症候》——《文藝理論》,2009年第6期。
44.《大書法境界的追求》——《光明日報》2009-06-14。
45.《東方書法的文化魅力》——《人民政協報》2009-06-08。
46.《當代藝術是西方現代性與後現代性播撒》——《藝術天成》,2009年10月。
47.《孝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孝文化與構建和諧社會》,2009年10月版。
48.《守正創新加速“東學西漸”》——《人民日報》2009-10-30。
49.《沈尹默與中國書法文化復興》——《書法報》2009-11-4。
50.《消費——藝術的公共效應》——《社會科學報》2009-11-12。
51.《超越現代性弊端提升中國藝術原創力》——《山花》,2008年第1期。
52.《大國文化創新與國家文化安全》——《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02期。
53《書法身份與新世紀書法走向》——《中國書畫》2008年第02期。
54《當代中國文化創新與精神現代化——專訪王岳川教授》——《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8年第02期。
55.《大國文化創新與國家文化安全》——《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2期。
56.《新世紀書法國際視野及其文化身份》——《文藝研究》,2008年第3期。
57.《藝術應該回到藝術真正的位置——關於中國當代先鋒藝術症候的前沿對話》——《藝術.生活》2008年第03期。
58.《生態文化啟示與精神價值整體創新》——《江西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59.《“妖魔化中國”與當代藝術身份危機》——《美術觀察》2008-04-15。
60.《文化創新與新世紀中國價值》——《天津社會科學》2008-05-23。
61.《文化整體創新與中國經驗的世界化——王岳川教授比較文化訪談錄》王岳川;陳鳳珍——《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05-25。
62.《薩特存在論三階段與文學介入說》——《上海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
63.《東方書法經驗應成為人類審美經驗》——《中國書畫》2008年第06期。
64.《書家文化化與學者藝術化》——《中國書畫》2008年第07期。
65.《靈之舞》——《文學界》2008年第07期。
66.《文藝本體論的危機與希望》——《新華文摘》,2008年第7期。
67.《當代書法症候與未來身份》——《中國書畫》2008年第08期。
68.《文化向何處去:反對“去中國化”,堅持東方文化世界化》——《當代社科視野》2008-08-15。
69.《價值重建時代的大國文化戰略》——《西北師大學報》2008-09-05。
70.《大國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創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訪談錄(之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09-10。
71.《30年“書法復興運動”》——《中國文化報》2008-09-25。
72.《大國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創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訪談錄(之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10-10。
73.《大國崛起需要“大文化”守正創新——王岳川教授文化訪談錄(之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1-15。
74.《奧運開幕式與國際公共藝術中的中國形象》——《美術觀察》2008-11-15。
75.《文化創新是新世紀中國價值的呈現》——《貴州社會科學》2007-01-20。
76.《文化是中國書畫的根基》——《中國美術館》2007年第02期。
77.《現代性的存現方式》——《學術研究》2007-04-20。
78.《中國文論身份與文學創新》——《中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79.《現代性的存現方式》——《學術研究》,2007年4期。
80.《大國形象與中國文化輸出》——《花城》2007年第05期。
81.《中西思想史上的中庸之道》——《湖南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82《中國書法世界化之可能性——王岳川對話柯乃柏》——《中國書畫》2007年第07期。
83.《當代書法名家王岳川作品欣賞》——《百年潮》2007-08-04。
84.《提升大國文化創新力》——《黨政論壇》(幹部文摘)2007年第09期。
85.《大國文化創新與身份立場重建》——《山花》,2007年9期。
86.《中國書法要申遺》——《中國書畫》,2007年第10期。
87.《走出後現代思潮》——《理論參考》,2007年第10期。
88.《儒家經典重釋的當代意義》——《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10期。
89.《書法文化之東方韻味》——《中國書畫》,2007年第11期。
90.《當代藝術是西方文化危機的擴散》——《美術觀察》2007-12-15。
91.《超越西方現代書法與中國書法原創力》——《中國書畫》,2007年第12期。
92.《書法自覺與文化自信》——《當代小說》,2007年第12期。
93.《發現東方與新世紀中國文化前景》——《炎黃文化研究》大象出版社2007年版。
94.《在母語與英語的文化天平上》——《文學報》2006-1-19。
95《典論典藏——書法》——《中國書畫》,2006年第02期。
96.《筆墨跡化的東方意象》——《清華美術》2006年卷2。
97.《當代中國文論流派創新之可能性與必要性》——《中山大學學報》2006-05-15。
98.《後霸權氛圍與太空文明時代》——《文藝爭鳴》,2006年第05期。
99.《從反思後現代性到發現東方——王岳川教授訪談》——《學術月刊》2006-07-20。
100.《中國文論身份與文學創新》——《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8-15。
101.《後霸權氛圍與太空文明時代》——《文藝爭鳴》2006-09-23。
102.《從文化創新視角看世界》——《山花》,2006年第11期。
103.《學術潛沉的深度》——《中國圖書評論》2006-10-10。
104.《何滿宗“文化書法”的取向》——《理論與創作》2006-11-15。
105.《網路文化的價值定位》——《江蘇社會科學》2005-01-20。
106《消費主義危害與中國當代文化立場》——《中國美術館》,2005年第01期。
107《中國書法高等教育的新世紀意義》——《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05年第2期。
108.《東方文化身份與中國立場》——《東南學術》2005-02-25。
109.《數位化時代的文學前沿探索》——《雲夢學刊》2005-03-20。
110.《全球化中的中國書法身份》——《山花》,2005年第04期。
111.《培固高等書法教育的文化根基》——《中國書畫》,2005年第05期。
112.《藝術的精神價值之維》——《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06-30。
113.《當代文論精神症候與文化空間拓展》——《思想戰線》2005-07-20。
114.《漢字書法文化圈的新世紀意義》——《中國美術館》,2005年第10期。
115.《當代文化研究的語境與症候》——《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12-30。
116.《中國當代文藝美學前沿問題研究述要》——《文藝研究》,2004年第1期。
117.《“發現東方”與中西“互體互用”》——《文藝研究》,2004年第2期。
118.《新世紀中國文藝理論的前沿問題》——《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2期。
119.《學術精神與生命蹤跡》——《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2期。
120.《“後學”研究在新世紀中國》——《人文雜誌》,2004年第2期。
121.《後現代“文學性”消解的當代症候》——《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2期。
122.《新世紀中國的“後學”研究》——《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02期。
123.《質疑_後現代文學性統治》——《文學自由談》,2004年第02期。
124.《思考中國文化問題》——《學術研究》,2004年第03期。
125.《新世紀中國文藝理論的前沿問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3期。
126.《文藝學強調藝術本體性的研究》——《學術研究》,2004年第3期。
127.《新世紀中國身份與文化輸出》——《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128.《“文學性”消解的後現代症候》——《浙江學刊》,2004年第3期。
129.《中國文化藝術的未來視野》——《藝術評論》,2004年第5期。
130.《澳門文化與文學精神》——《當代文壇》,2004年第5期。
131.《東方消費主義話語中的文化透視》——《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4第5期。
132.《當代傳媒中的網路文化與電視批評》——《北方論壇》,2004年第5期。
133.《文化競爭力與文明的自覺》——《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05期。
134.《創意新世紀中國形象》——《青年思想家》,2004年第05期。
135.《遷徙中的城市和變遷中的文化》——《杭州師院學報》,2004第6期。
136《網路文學_理性視域中的學理闡釋》——《中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06期。
137.《話語轉型的世紀之爭》——《中關村》2004-07-15。
138.《女性歌吟是人類精神生態的復歸》——《文學自由談》2004-07-27。
139.《東方消費主義話語中的文化透視》——《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4-09-30。
140.《網路文化的價值定位與未來導向》——《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4-09-30。
141.《當代網路媒體的生態美學反思》——《創作評譚》2004-10-15。
142.《肉體沉重而靈魂輕飄》——《美苑》2004-10-25。
143.《發現東方與重釋中國》——《長江文藝》,2004年第11期。
144.《中國文化能否成為一種競爭力》——《出版參考》,2004年第14期。
145.《張藝謀的文化失敗權利》——《粵海風》2004-12-15。
146.《網路文學:理性視域中的學理闡釋》——《中南大學學報》2004-12-15。
147.《“發現東方”與東西方文化互動》——《山花》,2004年總第414期。
148.《全球本質化同質化思維的幽靈》——《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01期。
149.《長江文明的歷史重量與藝術銘刻》——《藝術評論》,2003年第01期。
150.《新世紀中國後現代文化研究蹤跡》——《求是學刊》,2003年第02期。
151.《當代大學精神生態的憂思》——《粵海風》,2003年第02期。
152.《思與藝的潛沉》——《文學自由談》,2003年第2期。
153.《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命運憂思》——《粵海風》,2003年第03期。
154.《從歷史深處解讀藝術的哲學意蘊》——《文藝爭鳴》,2003年第04期。
155.《全球化語境與中國寫作話語》——《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04期。
156.《從生命邊緣升華出詩歌意義》——《中文自學指導》,2003年第04期。
157.《全球化語境與當代傳媒文化》——《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3年第04期。
158.《中國當代文論中的路與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05期。
159.《全球化與新世紀中國文化身份》——《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06期。
160.《文藝方法論與本體論研究在中國》——《新華文摘》,2003年7期。
161.《生命的讀與寫》——《長江文藝》,2003年第07期。
162.《新世紀中國後現代文化美學蹤跡》——《文藝理論》,2003年第9期。
163.《〈荷馬史詩〉的精神魅力》——《長江文藝》,2003年9期。
164.《當代中國文藝美學的學術拓展》——《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01期。
165.《東瀛文化散步》——《長江文藝》,2002年第01期。
166.《人的全面發展與全球化中的文學價值》——《文學自由談》,2002年第01期。
167.《當代知識分子思想平台和精神問題》——《科學中國人》,2002年第02期。
168.《博德里亞消費社會的文化理論研究》——《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03期。
169.《發現東方與中國文化輸出》——《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2年第03期。
170.《經典閒讀》——《文學自由談》,2002年第03期。
171.《消費社會中的網路與比較文化問題》——《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03期。
172.《後現代_科學_宗教與文化反思》——《學術季刊》,2002年第03期。
173.《消費社會中的精神生態困境》——《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04期。
174.《全球化語境與當代中國文化轉型》——《求是學刊》,2002年第05期。
175.《當前大學知識分子的精神價值失重與學風問題散議》——《中國大學教學》,2002年第05期。
176.《全球化視野與_發現東方》——《科學中國人》,2002年第08期。
177.《人類性_藝術的道德底線》——《美術觀察》,2002年第08期。
178.《發現東方與文化輸出》——《新聞周刊》,2002年第33期。
179.《海外學者的“後學理論”與文化批評》——《東方叢刊》,2001年2期。
180.《後現代語境中的中國文藝問題反思》——《涪陵師專學報》,2001年第02期。
181.《後殖民主義的播撒與當代中國思想》——《紅岩》,2001年3期。
182.《“後學”話語與中國思想拓展》——《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3期。
183.《20世紀末中國哲學研究重大問題檢討之八:後現代主義研究》——《求是學刊》,2001年第03期。
184.《公共空間中的當代城市電影話語》——《粵海風》,2001年第2003期。
185.《詩學中的時間概念_序言_生命與學術》——《中國比較文學》,2001年第04期。
186.《從文學理論到文化批評的精神脈動》——《文學自由談》,2001年第4期。
187.《台灣的後現代後殖民文化研究格局》——《文學評論》,2001年第4期。
188.《簡論儒道思想的精神互動性》——《文史哲》,2001年第05期。
189.《全球化與中國後學推進者的學術取向》——《益陽師專學報》,2001年第05期。
190.《後殖民主義與文化批評話語》——《求索》,2001年第06期。
191.《當代文化民族主義與全球化問題》——《山花》,2001年6期。
192.《梅洛·龐蒂的美學思想》——《求是學刊》,2001年第6期。
193.《新歷史敘事與多民族文化交流》——《中國電視》,2001年第07期。
194.《後殖民語境與僑居者身份意識》——《廣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02期。
195.《女性話語與身份書寫》——《東方文化》,2000年第3期。
196.《全球化語境中的後現代後殖民問題》——《文學前沿》,2000年第3期。
197.《香港的後現代後殖民思想脈絡》——《文藝研究》,2000年第6期。
198.《後現代主義思想範式與話語汰變問題》——《江漢論壇》,1999年第6期。
199.《海外學者面對現代性問題的焦慮》——《文學自由談》,2000年第06期。
200.《當代民族主義與全球化問題》——《山花》,2000年第10期。
201.《現代性“問題”與後現代“主義”的糾纏》——《粵海風》,2000年11月刊。
202.《香港文化的後殖民身份》——《文學自由談》,1999年第02期。
203.《女性批評的話語邊界》——《文學自由談》,1999年第03期。
204.《後現代性與當代中國文化縱橫談》——《紅岩》,1999年第03期。
205.《中國九十年代話語轉型的深層問題》——《文學評論》,1999年第3期。
206.《歷史與文本的張力結構》——《人文雜誌》,1999年第4期。
207.《新歷史主義的理論盲區》——《廣東社會科學》,1999年第04期。
208.《九十年代文化研究的方法與語境》——《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第4期。
209.《當代文化研究中的激進與保守之維》——《文藝理論研究》,1999年第4期
210.《90年代中國先鋒藝術的拓展與困境》——《文藝研究》,1999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期轉載。
211.《傑姆遜:面對後殖民與後現代問題》——《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5期。297.《當代多元價值中的知識分子精神定位》——《山花》,1999年第5期。
212.《重寫文學史與新歷史精神》——《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第06期。
213.《詩歌的女性主義批評》——《詩刊》,1999年第11期。
214.《老子:中國思想智慧之門》——《日本金澤大學中國語學中國文學1999文集》。1999年,日本金澤大學。
215.《20世紀中國激進保守與自由主義》——《日本金澤大學文學部1999文集》。1999年,日本金澤大學。
216.《後現代性與當代中國》——《唯實》,1998年第1期。
217.《現代性話語與後殖民文化》——《求是學刊》,1998年第1期。
218.《老子哲學智慧的意義》——《益陽師專學報》,1998年第01期。
219.《當代批評話語》——《文學自由談》,1998年第02期。
220.《思想:然後言述》——《山花》,1998年第02期。
221.《老子哲學智慧的意義》——《益陽師專學報》,1998年第02期。
222.《布迪厄的文化理論透視》——《教學與研究》,1998年第2期和第3期。
223.《利科爾的解釋學思想》——《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04期。
224.《拉康的無意識與語言理論》——《人文雜誌》,1998年第04期。
225.《作者之死與文本歡欣》——《文學自由談》,1998年第04期。
226.《論赫希解釋學的有效性理論》——《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第05期。
227.《後殖民主義理論問題審理》——《南方文壇》,1998年第05期。
228.《日內瓦學派的文學批評》——《文藝研究》,1998年第06期。
229.《福科_權力話語與文化理論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1998年第06期。
230.《新歷史主義的理論意向》——《山花》,1998年第12期。
231.《學者_學術_思想》——《南方文壇》,1997年第01期。
232.《漢字文化與漢語思想》——《詩探索》,1997年第02期。
233.《文化邊緣話語與文學邊緣批評》——《文學自由談》,1997年第02期。
234.《斯皮瓦克的後殖民理論》——《東方叢刊》,1997年第1期和第2期。
235.《漢字思維與漢語思想》——《詩探索》,1997年第2期。
236.《新歷史主義文化詩學》——《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237.《海登·懷特新歷史主義理論》——《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
238.《後殖民主義文化批評》——《人文雜誌》,1997年第03期。
239.《九十年代文學和批評的冷風景》——《文學自由談》,1997年第03期。
240.《科技的興盛與人文理性重建》——《民主與科學》,1997年第05期。
241.《語言轉向與理想危機——近十年中國文化精神的價值迷失》——《長江文藝》,1996年第02期。
242.《詩人退場與詩意消隱》——《文學自由談》,1996年第02期。
243.《九十年代詩人自殺現象透視》——《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
244.《後現代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化》——《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第2期。
245.《文化命運與心性智慧》——《山花》,1996年第3期。
246.《牟宗三的學術生命之路》——《中華文化研究》,1996年第3期。
247.《解悟的詩魂》——《求是學刊》,1996年第03期。
248.《讀_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中國音樂》,1996年第03期。
249.《背靠虛無還是直面虛無》——《文學自由談》,1996年第04期。
250.《呼喚人文理性的跨世紀詩學》——《詩探索》,1996年第4期。
251.《解構批評的後現代特性》——《廣東社會科學》1996年第5期。
252.《語言學轉向與中國文學批評》——《思想叢刊》,1995年第1期。
253.《走出後現代思潮》——《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254.《無回應的傳媒與心性交流的中斷》——《中國社會科學季刊》,1995年第1期。
255.《中國後現代文化批評的轉型》——《文學自由談》,1995年第02期。
256.《在無思時代去思》——《文學自由談》,1995年第04期。
257.《90年代大眾傳媒的審美透視》——《求是學刊》,1995年第04期。
258.《重建文化,再鑄國魂》——《文論報》,1995年第4期。
259.《中國百年學術思想嬗變的基本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4期。
260.《當代大眾傳媒透視》——《求是學刊》,1995年第4期。
261.《宗白華:中國式的體驗美學家》——《東方叢刊》,1995年第4期。
262.《中國_後現代_文化批評檢視》——《人文雜誌》,1995年第05期。
263.《知識分子與人文科學》——《文史哲》,1995年第6期。
264.《九十年代中國的後現代主義》——《批評作家》,1995年第08期。
265.《後現代文化策略與審美邏輯》——《文藝研究》,1995年。
266.《體驗與藝術:現代西方美學本體論軸心》——《外國美學》,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267.《後現代知識轉型與知識分子危機》——《學術月刊》,1994年第1期。
268.《後現代話語錯位與知識分子價值選擇》——《戰略與管理》,1994年第01期。
269.《中國文學研究的學術軌跡》——《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05期。
270.《後現代主義詩學品格》——《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第1期。
271.《後現代主義文化價值反思》——《文藝研究》,1993年第1期。
272.《後現代文化現象研究_後現代知識與美學話語轉型問題》——《文藝研究》,1993年第02期。
273.《後現代文學:在平面上生產深度》——《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第4期。
274.《在平面上生產深度:後現代文學意識話語與寫作尺度》——《文藝理論研究》,1993年第05期。
275.《後現代文學:價值平面上的話語遊戲》——《文學評論》,1993年第5期。
276.《語言轉向與寫作追問》——《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6期。
277.《後現代主義文學與寫作》——《外國文學評論》,1992年第4期。
278.《現代文藝學美學方法論》——《深圳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279.《中國書法中的墨法美》——《民主與科學1992年第04期。
280.《後現代圖景:解構主義的挑戰》——《文化與藝術論壇》第1輯,藝術潮流雜誌社,1992年6月。
281.《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與藝術本體論》——《東西方文化評論》第3期,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82.《英伽登的作品結構論與審美價值論》——《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
283.《後現代文化策略與審美邏輯》——《文藝研究》,1991年第5期。
284.《伽達默爾》,收入閻國忠主編《西方著名美學家評傳》(下),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85.《杜夫海納》,載《西方著名美學家評傳》(下),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86.《伽達默爾》,載《西方著名美學家評傳》(下),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87.《何謂後現代主義》——《文藝研究》,1990年第02期。
288.《解釋學》,載《現代西方哲學思潮述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289.《當代世界審美教育發展趨向》——《深圳大學學報》,1989年第2期。
290.《當代美學核心:藝術本體論》——《文學評論》,1989年第5期。
291.《藝術本體論的當代意義》——《綴玉集·北大研究生優秀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292.《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及其文藝思想》,載《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293.《杜夫海納的現象學文藝美學思想》,載《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294.《姚斯的接受美學理論》,載《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295.《走向未來的審美教育學》——《迎接美育的春天》,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96.《中西美學中“神思”論與“想像”論之比較》——《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86年第1期。
297.《中西審美體驗論》——《文藝研究》,1986年第2期。
298.《中西美學中“興會”與“靈感”論之比較》——《齊齊哈爾大學學報》,1986年第04期。
299.《精神文明與審美教育》——《教育理論與實踐》1983年第02期。
300.《杜甫詩歌意境美》——《江漢論壇》,1983年第12期。
中南大學教授
中南大學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位於擁有星城美譽的長沙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首批實施“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也是國家首期“985工程”由教育部、國防科工委、湖南省三部重點共建的高水平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