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學院

重慶交通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創辦於1951年,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多科性協調發展,具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學科專業覆蓋面廣,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工程碩士學位培養領域、10個高師碩士專業學位、46個普通本科專業、28個高職(專科)專業,並具有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

基本信息

交大簡介

重慶交通大學校門重慶交通大學校門

學校前身為鄧小平領導的軍政委員會於1951年創立的西南交通專科學校。1960年,成都工學院土木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併入,組建為重慶交通學院。2006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

學校占地3200畝,南岸校區與雙福校區功能區分、優勢互補。南岸校區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地處長江之畔、南山山麓,歷史悠久,交通便利,是學校開放辦學的視窗;雙福校區位於重慶西部新城江津雙福新區福星大道,緊鄰重慶外環高速,遠眺縉雲山脈,設施現代,環境舒適,是學校潛心育人的沃土。 

雙福校區鳥瞰圖雙福校區鳥瞰圖

學校現有各類各層次全日制在校學生24000餘人,其中研究生人數為2000多人。 1960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6年成為博 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個工程碩士學位培養領域、10個高師碩士專業,47個普通本科專業、28個高職專業,並具有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資格、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建成了1個國家級素質教育基地、4門國家精品課程、3個國家特色專業、7個市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質量工程建設平台省部級平台38 個,有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基礎及專業實驗室(中心)達30餘個。

歷史沿革

重慶交通大學自1951年11月創辦以來,經歷了多次改換校名、多次變更隸屬關係、多次搬遷校址的艱辛辦學歷程。1951年 學校前身“西南交通專科學校”正式成立,隸屬於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簡稱西南交通部)

重慶交通大學 歷史照片(圖1)重慶交通大學 歷史照片

1952年 西南交通專科學校改建 西南交通學校

1953年 西南交通學校更名為 重慶公路學校

1954年 重慶公路學校更名為 交通部西南公路學校

1955年 交通部西南公路學校更名為 交通部重慶公路工程學校

1958年 交通部重慶公路工程學校更名為 四川省重慶公路工程學校

1960年 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水工系)併入四川省重慶公路工程學校,升格為重慶交通學院

1971年 重慶交通學院併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

1960年土木系部分師生遷離成都合影1960年土木系部分師生遷離成都合影

1979年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恢復和增設一批普通高校的精神,交通部決定恢復重慶交通學院,並由交通部直接管理。同年5 月,重慶航務工程學校與重慶交通學院合併,學校本部從重慶建工學院遷出至重慶航務工程學校校址

1984年 學校陸續遷回重慶南岸七公里現址,重慶交通學院從此進入穩定、持續的發展新階段

1986年 交通部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併入重慶交通學院

1999年 重慶交通學校、重慶交通科技學校(含重慶市交通技工學校、重慶交通職工中等專業學校)併入重慶交通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歷史圖片重慶交通大學 歷史圖片

2000年 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為主的管理體制

2006年 教育部下發檔案,正式批准我校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

師資科研

榮譽榮譽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餘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職稱人員50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以上。中國工程院鄭皆連院士、韓其為院士、梁應辰院士是我校特聘教授。學校還擁有 “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交通部科技英才、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以及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等省部級專家120餘人次;聘請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內的15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榮譽榮譽

學校是國家特別是西部交通建設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為國家特別是西南地區的交通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西部高原、山區、庫區的大跨徑橋樑設計理論與建設關鍵技術,長大隧道設計與施工監控,內河港口建設與航道治理,高等級公路路基路面材料與修築關鍵技術等領域具有鮮明的研究特色和顯著優勢。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畫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5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00餘項;2000年以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220餘項。學校主辦3種學術期刊,主辦的《套用數學和力學》由中國科學院錢偉長院士任主編,是SCI和EI的收錄刊源,以中、英文版向世界50餘個國家和地區公開發行;《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CSA)、《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國際檢索機構的收錄源刊。 

學校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建成了一批國家、省部級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學團隊,以素質教育為統攬的人才培養體系和以黨員接待室為亮點的學生黨建工作創新實踐,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12.9紅歌會12.9紅歌會

學生綜合素質高,套用能力強,多次獲得大學生“挑戰杯”全國金獎、全國大學生數模競賽一等獎等獎勵。從2007年起學校在全國十多個省市進入重點批次招生,生源質量逐年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良好,畢業生供不應求,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已連續12年超過90%。2000年、2009年,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在重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學校榮獲“優秀”等級,排名第一。辦學 59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四川省副省長劉曉峰,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周哲瑋,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孟凡超,首屆中國“十大橋樑人物”何志軍、孟凡超、謝邦珠、劉先鵬、孫雲等在內的五萬多名畢業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成長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交通戰線的技術骨幹和管理骨幹。 

學校面向世界各國招收留學生,與美、俄、加、德、英、法、日、澳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與海外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此外,還和非洲貝寧共和國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共建孔子學院。 

學校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得到了黨和政府及社會的充分肯定,溫家寶、李嵐清、賀國強、錢偉長、陳至立等領導同志先後到校視察。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特等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6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面向未來,重慶交通大學將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遵循教育規律,適應社會需求,立足重慶,面向全國,突出交通特色,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為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交通行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努力把學校建成國內知名、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術交流

重慶交通大學與日本大學交流重慶交通大學與日本大學交流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改革開放初期,我校便開始派遣出國留學生,隨著學校的的不斷發展,我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範圍越來越廣,先後公派赴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挪威瑞士澳大利亞丹麥等國留學及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考察訪問、合作研究、援外工程等各類出國人員數百人次。我校與美國堪薩斯大學俄國聖彼得堡大學,德國漢諾瓦大學越南河內大學簽訂有校際交流協定。

1987年我校開始聘請長期外國文教專家,迄今已聘50餘人次。邀請短期講學專家近130餘人次,聘請10名外籍學者為我校名譽教授。

我校接受了美籍華人張劍潭先生、日籍華人宋永琨教授的專業書籍、期刊等數千冊,定期接受德國港口工程協會贈送的專業期刊。學校自2004年開始面向世界各國招收留學生。

2009年3月25日我校首個孔子學院在貝寧科特努揭牌。國家漢辦正式同意重慶交通大學與非洲貝寧共和國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共建孔子學院。3月25日,孔子學院揭牌儀式在阿波美-卡拉維大學校園舉行,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翟雋和貝寧共和國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部部長阿比約拉為孔子學院揭牌。重慶交通大學首個孔子學院建立。

交大精神

半個多世紀以來,廣大交大師生秉承“嚴謹、求實、團結、進取”的校訓,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立足重慶,面向西部,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造就了獨特的學校精神。學校因交通發展需求而建立,在發展交通科技和培養交通建設人才中不斷壯大,逐步發展成為一所交通科研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取得的一項又一項高水平研究成果,成功地解決了西部地區特殊環境條件下公路、水路交通建設中的重大技術難題,為國家交通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學校的畢業生在西部交通行業具有廣泛影響,西南地區6個省(市、區)的交通廳廳長、副廳長、總工程師多數畢業於我校;西南地區交通行業高級技術及管理人員中,我校校友占多數,特別是西藏自治區交通行業75%以上的高級技術人員是我校校友,長江沿線水運建設企事業單位的技術負責人多數是我校畢業生。

是

在59年的發展歷程中,從建校之初的川藏公路建設和金沙江水運開發到如今的山區高速路網和三峽工程建設,廣大教師紮根西部、獻身交通、攻堅克難,逐步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質的情系西部、實幹奉獻、開拓進取的“鋪路石”精神,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學校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放在最基層”,根據不同時代的特點,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學生班級,延伸到學生宿舍,覆蓋到學生社區,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學習、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促進了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形成了鮮明的育人特色。一代代學子傳承、弘揚“鋪路石”精神,紮根基層,實幹奉獻,勇於開拓,在大西南的崇山峻岭、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鋪路架橋,治河築港,揮灑青春,建功立業,澆築人民致富坦途。

現任領導

校黨委領導  

黨委書記:劉 倫

黨委副書記唐伯明、 周 直、 李寶娣

校行政領導

校長: 唐伯明

副校長: 王智祥梁乃興、 黃 明、 王昌賢易志堅王平義

校紀委領導

校紀委書記: 李寶娣

科研平台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橋樑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區橋樑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結構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山區道路結構與材料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交通土建材料重慶市重點工程實驗室

水利水運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高校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汽車機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重慶市特種船舶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城軌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西部交通經濟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院系設定

土木建築學院

河海學院

管理學院

交通運輸學院

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財經學院

外國語學院

人文學院

理學院

航海學院

國際學院

套用技術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研究生部

思政教研部

體育部

學科專業

作品作品

學校按照“穩定與最佳化工科,強化經管與理科,扶持人文與社會學科”的專業建設思路,以最佳化學科與專業結構為重點,加大專業結構調整力度,建設品牌專業和優勢專業群,形成了與學校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相符合的專業結構與布局。形成了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特色專業及7個市級特色專業。同時學校緊貼需求,設定並重點建設了新辦專業,新辦專業均具有學科基礎,大部分在原有專業方向基礎上發展而來,教學條件好,師資充足,教學質量有保證,學生滿意。

學校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善創新”的原則,設計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方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體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和因材施教、全面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有利於人文素質、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各項保障措施得力,培養方案得到很好的執行。

省部級重點學科

交通運輸部重點學科:

橋樑與隧道工程

重慶市重點學科:

橋樑與隧道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

港口、航道與近海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程力學

材料學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部分特色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是國內較早設立的以公路、橋樑工程為主的土木類本科專業之一。建校初期,學校設立了公路工程、橋樑工程等本科專業。該專業現設有橋樑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隧道與軌道交通工程、岩土與地下結構工程、建築結構工程5個專業方向,培養以公路、橋樑、隧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為主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依託的基礎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科研流動站、”“橋樑與隧道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等4個交通部及重慶市重點學科;“橋樑與隧道工程”和“道路與鐵道工程”2個博士點及“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交通部“橋樑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結構工程”、“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山區道路結構與材料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交通土建材料重慶市重點工程實驗室”4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及5個專業基礎和專業課實驗室(中心);“山區橋樑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該專業依託的重點學科在大跨徑拱橋設計與施工控制、長大隧道施工控制、橋樑新結構與新工藝、舊危橋加固改造等方面形成了顯著的特色與優勢,許多成果編入國家行業規範。該專業現有師資96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5人)、副教授3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3人,重慶市“名師獎”獲得者1人,“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獲得者1人,“重慶直轄10周年建設功臣”1人,“重慶市十大傑出青年”1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9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該專業始終重視發揮科研對本科教學的促進作用,注重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每年舉辦的“橋模、建模及承重大賽”都成為校園科技活動的亮點,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讚譽,大批畢業生已成為西部地區交通行業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及高層管理人員。“橋樑工程”、“工程測量學”、“鋼結構”和“隧道工程”課程為重慶市精品課程,“橋樑工程”是重慶市推薦的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課程,出版省部級優秀教材2部,《橋樑工程》、《橋樑工程控制》、《公路小橋涵勘測設計》等5部教材被列為“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中國工程院鄭皆連院士為該專業1965屆畢業生,是原交通部10所高等院校培養出的唯一一名院士。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是國內較早設立的港口航道專業,從建校初期的水道與港口水工建築專業發展而來。該專業依託的學科基礎有重慶市重點學科和博士學位授權點“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教育部與重慶市共建重點實驗室“水利水運工程實驗室”、“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和一級學科碩士點“水利工程”,擁有“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工程中心”、“重慶市高校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和“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原直屬交通部的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有目前國內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港口航道實驗基地,實驗廳(室)面積1.8萬平方米,試驗場4.0萬平方米。該專業依託的重點學科成果豐碩,完成的航道整治、港口、水電站、樞紐工程研究,涉及西南地區幾乎所有通航河流或相關工程。該專業現有師資3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重慶市“名師獎”獲得者1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韓其為和梁應辰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該專業特聘教授。該專業充分利用學科資源優勢,不斷最佳化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畢業生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近年來,該專業教師獲各級教學成果獎10餘項,編寫國家統編專業教材10部,“港口工程學”和“航道工程學”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港口工程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交通運輸專業

該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設立於1982年,緊密結合交通運輸的發展特點與社會需求,不斷最佳化人才培養體系,強調基礎理論,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社會急需的汽車運用與服務、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及鐵道運輸.交通運輸管理與物流方向的技術及管理人才。該專業依託的學科基礎有重慶市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一級學科碩士點“交通運輸工程”,擁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工程實驗室”,現有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及公路運輸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1人。近5年,該專業在校生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20餘項獎勵。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畢業生多數已經成為西南地區運輸行業、道路運輸管理部門、汽車檢測與行銷.城市軌道交通及鐵路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幹或主要領導。該專業現有師資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近年來完成各類教改和重點課程建設項目10項,編寫國家統編專業教材7部。我校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在2009年評估中取得排名全國第十二的好成績,進一步提升了我校該學科在全國的聲譽和影響力。

工程管理專業

該專業為重慶市特色專業,設立於1984年,以重慶市重點學科及一級學科碩士點“管理科學與工程”、重慶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交通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為依託,以工程項目建設管理、高等級公路運營管理和工程造價管理為特色,構建了注重理工基礎和管理實際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該專業現有師資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3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及資助人員3人。該專業很多專業教師都具有豐富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擁有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建造師或諮詢師職業資格。專業實驗室“工程管理模擬實驗室”主要套用軟體與市場同步,與企業套用對接。近年來,“工程項目管理”被評為重慶市精品課程,建成校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16門;完成各類教學改革項目8項,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1項;擔任了工程管理交通土建管理普通本科教材主任委員單位,出版教材14部,包括主編國家規劃教材2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