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依託重慶交通大學,實驗室屬於橋樑與隧道工程領域,2010年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目前正在建設中,主管部門為國家科技部。

概況

重慶市山區橋樑與隧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依託重慶交通大學,實驗室屬於橋樑與隧道工程領域,2010年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目前正在建設中,主管部門為國家科技部。
實驗室擁有“橋樑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結構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和“山區橋樑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級支撐平台。實驗室面積5000餘平方米,設備總價值3000餘萬元。實驗研究條件良好,完成了多項國際或國內一流橋樑及新結構的試驗研究。
近五年,實驗室已培養博士後2人、博士畢業生3人、碩士畢業生近300人。目前,在站博士後4人,博士研究生22人、碩士研究生270人。研究生論文質量高, 30餘人獲省部級優秀學位論文獎。

研究領域

根據研究工作的學術積澱、現狀和學科及山區交通發展需求,實驗室圍繞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面臨的建設與管理養護問題,主要設立4個研究方向,分別從山區橋樑結構行為與設計理論、橋樑損傷機理與監測評估理論、山區複雜條件下隧道設計理論與控制技術、山區橋樑隧道災害機理與防禦技術等幾個方面開展研究工作。
(一)山區橋樑結構行為與設計理論方向
1.大跨度拱橋設計理論與施工控制
2.組合結構橋樑設計理論與施工方法
3.山區混凝土橋樑結構行為
(二)橋樑損傷機理與監測評估理論方向
1.橋樑損傷機理與剩餘壽命預測理論
2.橋樑安全監測技術與評估理論
3.山區橋樑加固設計理論及養護技術
(三)山區複雜條件下隧道設計理論與控制技術方向
1.山區複雜地質隧道設計理論與控制技術
2.山區近接建(構)築物隧道控制理論與技術
3.山區隧道節能環保新材料與新技術
(四)山區橋樑隧道災害機理與防禦技術方向
1.山洪及土石流對橋樑墩台的毀損機理與控制技術
2.落石、車船碰撞及地災對橋隧結構的致災機制與控制技術
3.山區橋樑與隧道災害鏈式理論
此外,結合實驗室建設需要,設定有部分自主研究課題,主要包括:
(1)山區橋樑監測試驗系統研發,試驗系統應實現橋樑結構應力、變形、動力特性等數據無線傳輸、實時監測橋樑力學狀態等功能。
(2)工程材料與結構耐久性試驗系統設計,能夠開展土木工程材料與結構酸鹼鹽腐蝕、濕熱老化等方面的加速腐蝕老化試驗。
(3)重慶市大跨徑橋樑資料庫開發,資料庫包含重慶市大跨徑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的建設、管理養護等方面的技術資料。
(4)隧道實驗系統設計,包括實體隧道試驗系統、隧道環境模擬平台、隧道三維模擬開挖平台,能夠開展隧道施工與運營階段力學狀態、變形規律、通風照明等方面的試驗研究,開展寒區隧道溫度、濕度以及地應力環境的模擬試驗,開展複雜地質與環境條件下的隧道開挖模擬試驗。

學術團隊

實驗室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較高、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研究團隊,具備了在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等領域開展高水平研究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能力;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和隊伍建設的措施具體可行。在建設經費投入和使用、儀器設備購置和配套條件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開放合作等方面均進行了具體規劃,措施得當,可操作性強;制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合理,有利於發揮科研人員的創造性,有利於學科交叉融合和增強實驗室自我發展能力。現有固定人員40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0人,35人具有博士學位,12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研究隊伍中,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人,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0人。
近五年,實驗室承擔國家級項目20項(690 萬元);省部級項目109項(2502 萬元),橫向課題經費9831萬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8項,其他省部級獎8項;申請發明專利167 項,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0餘項;總計發表論文1096篇,其中外文期刊76篇,中文刊物1020篇;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收錄論文300餘篇。

組織機構

實驗室管理

名譽主任:王夢恕院士
主任:周志祥
常務副主任:姚國文
副主任:張學富

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鄭皆連院士
副主任委員:肖汝
委員:顧安邦、蔣樹屏、杜彥良易志堅向中富、周志祥等

發展目標

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建設、養護、管理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的重要基地;橋樑與隧道工程及其相關學科專門高級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交通行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對外開放與交流的學術視窗;力爭建成橋樑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力爭建成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