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學院

重慶工學院

重慶工學院始建於1940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理、文、法等學科相結合的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原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劃轉重慶市管理。學校是重慶市確立的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2001年在重慶市高等院校布局結構調整中,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規劃為即將籌建的“重慶理工大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重慶工學院重慶工學院
重慶工學院重慶工學院

重慶工學院有教職工1412人,其中專任教師813人,教授副教授316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3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515人,其比例在重慶市高校中名列前茅。另聘有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80餘名兼職教授。學校下設數理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汽車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會計學院、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套用技術學院、商貿信息學院以及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程訓練中心、體育教學部等二級教學機構。擁有36個本科專業,16個碩士點。擁有研究生及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4000多人。

學校有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其中1個為重慶市“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14個重點學科之一),重慶市精品課程3門、省部級重點課程12門。建有1個國家科技部批建的生產力促進中心、2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個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個校級研究機構和114個校外實習基地。學校重視科學研究,近三年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及橫向合作項目906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4項、專利44項;教師公開發表論文231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1110篇,被國際三大權威檢索收錄60篇;出版教材、著作150部。長期以來,學校注重科技開發及科研成果轉化,科研成果先後被採用170餘項,直接經濟效益近4億元。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英國等1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與新加坡PSB學院聯合創立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重工商貿信息學院。學校注重選派優秀教師赴國外學習深造、訪問講學,積極招收外國留學生和聘請外籍專家來校工作。學校重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重工學子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活動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共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15項,其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1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8項。1994年至2005年,學校連續12年被評為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年來就業率終保持在90%以上,位居重慶高校前列。

學校將以發展為先導、以創新為依託,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整體辦學水平位於重慶高校前列,在西部地區具有較大影響,部分學科居國內先進水平的多科性大學而努力奮鬥!

辦學條件

重慶工學院體育館

辦學基本條件全面改善,學校先後自籌資金近10億元,在楊家坪校區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礎設施,在距楊家坪校區約10公里的重慶巴南區征地1500畝新建花溪校區。學校總占地面積1945畝,校舍建築面積60萬㎡。現擁有固定資產17.8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2億元;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186萬冊;擁有設施齊全、管理規範的教學實習工廠和工程訓練中心,以及校內外實習基地130餘個。寬頻校園網是重慶教育城域網四大主節點之一,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完善、運行良好。

學校有專任教師875人,具有研究生學位625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71.4%,其中博士188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21.5%。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20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336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2.1%。

學校擁有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仍然在職的)5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教師、“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其他國家優秀人才10餘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教師教學和科研獎勵計畫”資助的中青年學術骨幹1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6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重慶市首屆十佳傑出科技青年”1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入選教師、“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等其他省部級優秀人才100餘人,高層次人才數量位於重慶市同類高校前列。經過長期建設,形成了一支與該校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數量充足、整體結構合理、發展趨勢良好的師資隊伍。

學校的人才工作經驗受到中央組織部、教育部和重慶市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海外留學人員“回歸工程”的經驗材料被重慶市委人才辦推薦到全國人才工作會,並在重慶市人才工作會、全市教育系統人事工作會等會議上作了交流發言。學校榮獲2004年度重慶市唯一的“海外統戰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7月,作為全市6個單位之一,榮獲重慶市委、市政府“海外留學人員先進工作集體”稱號。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新華社內參》、《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中國高等教育》雜誌、教育部《神州學人》雜誌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我校的人才工作相繼作了專題報導。

教師和學生規模逐步擴大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招生,現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研究生教育、專科(高職)教育與成人教育的辦學格局。設有17個二級教學單位、49個研究機構。擁有教職員工1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75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56人,含正高級職務120人、副高級職務33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625人;另聘有教授流動站進站院士8人、專家(兼職教授)80餘人、外聘教師140餘人。目前,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在校生12694人,其中研究生658人。

教學科研

重慶工學院重慶工學院

學科專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學校在保持學科傳統優勢與特色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學科專業設定,形成了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科人文學科等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學科構架。學校設有42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省部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1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2個。

科研實力增勢強勁學校重視科研工作,累計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4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16項,科研總經費23068萬元,年均科研項目經費4614萬元。教師公開發表各類學術論文5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工具收錄700餘篇;出版教材、著作169部;獲得授權或公開專利199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科研成果累計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獎勵62項,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1項、省(部)級獎勵11項。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統計表明,該校在全國高校授權專利排名中一直名列前100強。

人才培養

重慶工學院重慶工學院

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重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素質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中成績顯著,累計獲得全國性和地區性獎勵210餘項。尤其在2003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活動中總成績名列全國高校第14名、重慶地區高校第一名;2004年參加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總成績名列全國高校第三名,並榮獲“中國賽區最佳組織獎”等等。學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長期在重慶地區高校中名列前茅。

社會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學校辦學思路靈活、辦學特色鮮明,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學校在2005年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了優秀結論,成為重慶市率先獲此殊榮的市屬高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科技部部長朱麗蘭、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張俊九以及重慶市黨政領導等先後蒞臨學校視察,充分肯定了學校的辦學模式及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2004年,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王鴻舉,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率市級有關部門領導到學校視察時指出:“重慶工學院是全市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最引人注目的高校之一。”

歷史沿革

重慶工學院重慶工學院

重慶工學院是一所具有近70年辦學歷史的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40年9月18日成立的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因附設在21兵工廠(即今長安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故簡稱21廠技校,對外化名為“士繼公學”。

1950年4月,經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批准更名為21廠工業職業學校,同年9月更名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工業學校。此後又先後更名為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1957年,昆明儀器製造工業學校金切專業併入我校。1960年3月,學校升辦為重慶工業專科學校。

1965年4月,升格為重慶工業學院,隸屬於第五機械工業部。1986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改建為重慶工業管理學院。其後,學校先後隸屬於兵器工業部、國家機械委、機械電子工業部,從1991年開始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

1999年5月,學校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同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

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整體併入學校;同年,在重慶市高等院校布局結構調整中,學校被重慶市人民政府規劃為即將籌建的“重慶理工大學”。在第九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中,學校以優異成績被國務院學位辦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5年9月,占地面積1500畝的花溪校區正式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