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

辟,多音字,左右結構。bì,①君主,如“復辟”。②君主召見並授予官職,如“辟舉”。pì,①開闢。②排除或排斥,如“闢謠”“辟邪說”。③透徹,如“精闢”。pī、mǐ、bò三個讀音,均為文言通假的讀音。現在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已經把這三個讀音廢除了。例句:1.*視頻創業公司如何正在Youtube之外另闢新天地的。2.正是因為這樣的事太多了,我為自己搬到很偏辟的郊區居住感到幸運。3.社交服務類網站的一條出路就是另闢財路。3.在他們辟除訂婚謠言之後,又有傳言說他們處於分手邊緣。4.科索沃的歷史教授書里充斥著阿爾巴尼亞英雄,對事實真相卻辟而不談。

基本信息

解釋

辟
辟 <名>
(會意。小篆字形,從卩,從辛,從口。“卩”,音jie(2),甲骨文象人曲膝而跪的樣子。“辛”,甲骨文象古代酷刑用的一種刀具。本義:法律,法度)
同本義 [law]
辟,法也。從卩、從辛,節制其罪也。從口,用法者也。――《說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聽信。)――《詩·小雅·雨無止》

讀音

辟
辟pì
⒈開,打開,開發:開~。開天~地。
⒉排除,駁斥:~謠。~邪說。~偽科學。
⒊透徹:精~。
⒋法度,法律:大~(死刑)。
辟bì
1.復辟;辟邪;徵辟
辟mǐ
1.停止;平息。
辟bò
1.(用刀﹑剪等)分開。 2.分別;區別。
辟pí
1.織物邊緣的裝飾。

通假字

通“僻、擗、避、譬、噼、癖、甓----”
辟、僻、擗、避、譬---- 《左傳·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預註:“辟,邪也;衷,正也。”闢作“僻”解。《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闢作“擗”解,即捶胸。《詩經·邶風·柏舟》:“寤辟有票(“票”加提手旁)。”闢作“避”解。《禮記·儒行》:“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辭怨。”《札記·中庸》:“辟如行遠,必自邇。”闢作“譬”解。(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1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pí與bì

辟穀:到底該讀辟pí谷還是該讀辟bì谷,這個在許多人理解不一樣,有的說讀辟pí谷才正確;有的說讀讀辟bì谷才正確。其實兩種讀音解釋都是:避開五穀,而辟穀又稱“卻谷”、“斷谷”、“絕谷”、“休糧”、“絕粒”等即不吃五穀,而是食氣,吸收自然能量,而實現自然辟穀狀態。而過去道家當做修煉成仙的一種方法,而今是自然辟穀養生師運用能量來修養身心,達到自然養生的作用。人食五穀雜糧,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同時,道家認為清除腸中穢氣積除掉三屍蟲,必須辟穀。為此道士們模仿《莊子·逍遙遊》所描寫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企求達到不死的目的。現代人食物豐富,吃得太多太好,辟穀是為了養生、排毒、美容,養顏,調理身體,解脫亞健康。

詞形變化

辟(pì)動
1.開,與“閉”相對
例如:“語畢而宮門辟”——唐李朝威《柳毅傳》
“巫從旁望空呆祝,唇吻翕(xī)辟,不知何詞”——《聊齋志異促織》
2.開墾,開闢。
例如:“前辟四窗”
3.屏除,排除。
例如:“是以辟耳目之欲”——《荀子解蔽》
4.駁斥
例如:“辟邪說,難(nàn)壬人,不為拒諫”———《答司馬諫議書》
5.古稱官吏
例如:厥辟不辟。――《禮記·坊記》
三卿一長曰辟。――《周書·武順》
6.排除:~邪(避免或驅除邪惡)。
7.帝王召見並授與官職:~召。~引。~書。~除(徵召推舉授官)。~舉。
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後漢書·張衡傳》
【辟易】因驚恐而控制不住退離原地。
【百辟】“列國諸侯,間亦稱百辟。《詩經·大雅·假樂》有‘百辟卿士’。《烝民》有‘式是百辟’。《小雅·桑扈》有‘百闢為憲’之句。按辟字,有禁止、鎮壓之義。……概而言之,即專制統治農奴眾人,使其就範而不敢犯上作亂者,為辟。”(引自黃現璠著《中國殷代社會史》,1950年4月)

音韻參考

[上古音]:錫部滂母,phiek
[廣 韻]:房益切,入22昔,bí,梗開三入清並
[平水韻]:入聲十一陌
[粵 語]:bik1pik1
[閩南語]:phek4,phiah4

拼音是p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