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毘
pí
ㄆㄧˊ
同“毗”。
鄭碼:KIRR,U:6BD8,GBK:9AB3,五筆:LXXB,
筆畫數:9,部首:比,筆順編號:25121153
毗
毘
pí
<名>
1.(形聲。從田,比聲。本義:人臍)
人的肚臍 [navel]?
2.春秋時魯國城邑名 [Pi,an ancient place]
五年,春,城毗。——《春秋》
3.毘沙門天
又作毗沙門天(天名),又雲多聞天。四天王中毗沙門天之王也。在佛教中為護法之天神。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軍旗,因為謙信本人自喻為 毘沙門天 的化身,意為戰神,取用毘沙門天王 “毘”字作為旗號,號召家臣團結在“毘”字旗下作戰, 每次出征都會打著毘字大旗,是一種精神上的象徵 。
毗
pí
〈動〉
通“弼”。輔助,從旁協助 [assist]
輔毗安順。——《太尉劉寬碑》
為國毗輔。——《綏民校尉熊君碑》
又如:毗助(毗佐、毗奉、毗輔、毗翼。輔助);毗益(輔助;助益);毗贊(輔佐;襄助)
鄰連,與…相鄰 [adjoin]。如:毗聯(毗連)
附和 [echo]
天之方懠,無所誇毗。——《詩·大雅》。朱熹集傳:“夸,大也;毗,附也。”
通“裨”。增益 [make up;remedy]
軋言及政事,多所毗補。——《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同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