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聯蒙滅金
南宋中後期,蒙古在北方地區迅速崛起,成為繼遼、西夏、金之後又一對宋朝構成巨大威脅的少數民族政權。面對急劇變化的局勢,宋朝內部就對外政策產生了爭議。一些人出於仇視金朝的情緒,主張聯蒙滅金,恢復中原;另一部分人則相對理性,援引當年聯金滅遼的教訓,強調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以金為藩屏,不能重蹈覆轍。無休止的爭論使宋朝在這兩種意見之間搖擺不定,既不聯金抗蒙,也未聯蒙滅金。然而,隨著蒙古與金朝之間戰事的推進,金朝敗局已定的情況下,趙昀最終還是作出了決策。紹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王檝來到京湖,商議宋蒙合作,夾擊金朝。京湖制置使史嵩之上報中央,當朝大臣大多表示贊同,認為此舉可以報靖康之恥,只有趙范不同意,主張應借鑑徽宗海上之盟的教訓。一直胸懷中興大志的趙昀把這看作是建不朽功業的天賜良機,讓史嵩之遣使答應了蒙古的要求。蒙古則答應滅金以後,將河南歸還給宋朝,但雙方並沒有就河南的歸屬達成書面協定,只是口頭約定,這為後來留下了巨大的後患。金哀宗得知宋蒙達成了聯合協定,也派使者前來爭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陳述唇齒相依的道理,說:“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所以為我者,亦為彼也。”意思是支援金朝實際上也是幫助宋朝自己保家衛國。但趙昀拒絕了金哀宗的請求。趙昀任命史嵩之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主持滅金事宜。紹定六年(1233年),宋軍出兵攻占鄧州等地,於馬蹬山大破金軍武仙所部,又攻克唐州,切斷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十月,史嵩之命京湖兵馬鈐轄孟珙統兵二萬,與蒙軍聯合圍攻蔡州。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蔡州城被攻破,金哀宗自縊而死。末帝完顏承麟為亂兵所殺,金國滅亡。
端平入洛

閻妃亂政
閻貴妃是趙昀晚年最寵愛的妃子,姿色妖媚,初封婉容。淳祐九年(1249年)九月,趙昀封閻氏為妃。趙昀對閻貴妃賞賜無數,閻貴妃想修建一座功德寺,趙昀不惜動用國庫,派遣吏卒到各州縣蒐集木材,為其修功德寺,鬧得百姓不得安寧。這座功德寺前後花了三年才建成,耗費極大,修得比自家祖宗的功德寺還要富麗堂皇,當時人稱為“賽靈隱寺”。後來閻貴妃在理宗的寵愛下,驕橫放肆,攬權心切,干預朝政,一些投機鑽營的小人,走她的門路,於是便驕橫專恣,乾權亂政起來。之後,閻貴妃又與馬天驥、丁大全、董宋臣等奸臣勾結,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史稱“閻馬丁董”,恃寵亂政,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陷害忠良,與賈似道明爭暗鬥,打擊讒陷,把朝政搞得亂七八糟。
病重去世

為政舉措
政治
趙昀的政治改革需要解決大量冗官,這是通過控制考中進士的人數和嚴格升遷制度辦到的。從端平元年(1234年)開始,平均每次科考的中進士人數為四百五十人,而不是以前的平均每次六百人。趙昀又規定無論在首都的朝官還是在外地的地方官都不得私薦官員,沒有擔任過州縣地方官的人不能進入朝廷做郎官,已經當上郎官的必須外放,補上州縣地方官這一任。但這些措施流於表面,未能根本解決問題。趙昀在位時,權相史彌遠共擅權二十五年,南宋日漸衰落。理宗一親政就任用洪咨夔等人做監察御史,彈劾了史彌遠一黨的“三凶”梁成大、李知孝、莫澤。而被史彌遠排斥的真德秀、魏了翁則被召入朝。經濟
趙昀在位時期,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三億貫,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宋廷停止發行新幣,回收部分舊幣,並動用庫存黃金十萬兩、白銀數百萬兩平抑物價。但是不久蒙古入侵,南宋軍費陡升,宋廷不得不大量發行貨幣以緩解財政壓力。最終經濟整頓破產。文化
趙昀一直希望使理學成為正統官學,早在寶慶三年(1227年)就封朱熹為信國公。端平更化後,朱熹和理學大師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都先後被入祀孔廟。淳祐元年(1241年),趙昀又分別加封周敦頤為汝南伯、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陽伯、張載為噤伯。景定二年(1261年),趙昀排定的入祀孔廟的名單包括:司馬光、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邵雍、張拭、呂祖謙。其中除司馬光外,剩下的都是理學代表人物。
趙昀還先後為游酢、黃乾、葉味道等名儒敕建書院。
社會
慈幼局於淳祐七年(1247年)創立於臨安。寶祐四年(1256年),在臨安慈幼局運作成熟之後,宋廷下詔要求“天下諸州建慈幼局”。次年,趙昀又詔曰:“朕嘗令天下諸州置慈幼局……必使道路無啼飢之童。”慈幼局設立之後,至少在京城臨安,已實現了趙昀的理想。慈幼局可謂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孤兒院。國家要對沒有親人養育的棄嬰、孤兒給予救濟,使他們避免死於非命,這是一項古老的制度安排。“慈幼”最早可見於《周禮》。到宋代時對孤幼的救濟呈現制度化、普遍化、專業化的特徵,遠遠領先於當時的世界。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宋史全文》:四十一年之間,日恆月升,謹終如始。《宋史》:“理宗享國久長,與仁宗同。然仁宗之世,賢相相繼。理宗四十年之間,若李宗勉、崔與之、吳潛之賢,皆弗究於用;而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竊弄威福,與相始終。治效之不及慶曆、嘉祐,宜也。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夾攻之策,及函守緒遺骨,俘宰臣天綱,歸獻廟社,亦可以刷會稽之恥,復齊襄之仇矣。顧乃貪地棄盟,入洛之師,事釁隨起,兵連禍結,境土日蹙。郝經來使,似道諱言其納幣請和,蒙蔽抑塞,拘留不報,自速滅亡。吁,可惜哉!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於政事,權移奸臣,經筵性命之講,徒資虛談,固無益也。雖然,宋嘉定以來,正邪貿亂,國是靡定,自帝繼統,首黜王安石孔廟從祀,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書》,丕變士習,視前朝奸黨之碑、偽學之禁,豈不大有逕庭也哉!身當季運,弗獲大效,後世有以理學復古帝王之治者,考論匡直輔翼之功,實自帝始焉。廟號曰‘理’,其殆庶乎!”
歷代評價

孫承恩:允矣賢德,儼然儒紳。表章正學,崇重關閩。虛名獨存,實踐未有。儒效不白,匪道之咎。
李贄:理宗是個得失相半之主。
張溥:理宗少慕道學,尊崇濂閩,以義制欲,明訓克聞,而倦勤志盪,佚豫無節,不解之惑反甚多欲之主。
王夫之:①故理宗雖闇,早歲之設施,猶有可觀者。②理宗無君人之才,而猶有君人之度。
愛新覺羅·玄燁:天下之大,待理於一人斷,宜讀書明理,使萬幾洞察於中,可以當前立決,自然權不下移。若中無定見,不得不委任臣下,漸致乾綱解弛,太阿旁落,鮮有不敗者,如宋理宗可以為鑑。
劉子健:南宋雖然沒有暴君,而從孝宗以下,多半昏庸。最大的例證是理宗。理宗是常常溺於酒色,並未改善當時的政局。
林天蔚:理宗非有能之君,浸淫於逸樂。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於史彌遠,中期委政於鄭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於賈似道。清之在位,頗引用正人,故端平間,賢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並見進用,時稱端平更化,以比元祐。
鄒元初:但(趙)昀乃一庸才,嗜欲甚多,怠於政事,崇尚道學,虛談經筵性命,只圖偏安,無復國之大志,因之權移奸臣,朝政日非。
黃憲重:(端平更化)儼然中興景象。
軼事典故
出生異象
據傳趙昀出生前一天晚上,榮王夢見一個穿戴紫衣金帽之人來拜訪。等醒來時,夜漏十刻沒到,室中五彩燦爛,赤光照天,如日正中。趙昀出生三天后,家人聽到屋外面有車馬聲,急忙趕出來看,什麼也沒看見。他小時候曾經白天睡覺,別人忽然看見他身上隱隱出現龍鱗。巧對權臣
史彌遠把持朝政,獨斷專行,他的黨羽幾乎控制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重要職位。儘管史彌遠權勢熏天,仍然不斷有忠義之士不畏權勢,上書指斥其專權擅政。紹定四年(1231年)三月春祭,史彌遠與趙昀一起喝酒閒聊,試探地說:“臣聞近日劾臣者甚多,陛下不可偏信矣!”趙昀幽默地說:“朕知道,姑置。卿猶記先皇章聖帝時舊京鬧蝗災乎?幸得江南無虞,朕稍安。”章聖帝即宋真宗,當時河南一代蝗災確實嚴重。史彌遠聽理宗這么說,立刻就放心了。理宗提及蝗災,可謂一語雙關,安撫史彌遠,暗示自己與史彌遠是拴在一條繩上的兩隻螞蚱(蝗蟲),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否定史彌遠就等於否定自己繼位的合法性。紹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彌遠病重不治,趙昀終於脫離了史彌遠的挾持而得以親政。
召妓入宮
趙昀晚年喜好女色,三宮六院已經不能滿足他的私慾。善於奉迎的內侍董宋臣看到了,便在一次元宵佳節,董宋臣為趙昀找來臨安名妓唐安安。而唐安安姿色艷美,能歌善舞。趙昀一見非常喜愛,便把她留在宮裡,日夜寵幸。唐安安仗著趙昀的寵愛,過起了豪奢的生活。唐安安家中的用具上到妝盒酒具,下到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銀製成的;帳幔茵褥,也都是綾羅錦繡;珍奇寶玩,更是不計其數。除了唐安安之外,趙昀還經常召一些歌妓舞女進宮。起居郎牟子才上書勸誡趙昀:“此舉壞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趙昀卻讓人轉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損皇帝的形象。姚勉以唐玄宗、楊貴妃、高力士為例勸告趙昀,趙昀竟然恬不知恥地回答:“朕雖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
詔改建陽
據明嘉靖《建陽縣誌》載:南宋景定元年(1261年),建陽縣唐石里(今黃坑鎮)出現有十五穗頭之奇稻。趙昀聞訊“大悅”,便詔改建陽縣為嘉禾縣。趙昀親自為建陽詔改縣名,可以看出他對建陽這個自古盛產稻米之鄉的嘉許和期望。骷髏碗

家庭成員
父親
趙希瓐,燕王趙德昭的八世孫,封榮王妻妾
皇后謝道清,尊號壽和聖福賈貴妃,賈涉女,賈似道姊
閻貴妃
子女
趙維,母不詳。嘉熙二年(1238年)九月生,十一月甲寅夭折,追封祁王,諡號沖昭。周漢國端孝公主,封瑞國公主,改升國公主。母賈貴妃。後嫁恭聖皇后侄孫楊鎮。終年二十二歲。
史籍記載
《宋史·卷四十一·本紀第四十一》《宋史·卷四十二·本紀第四十二》
《宋史·卷四十三·本紀第四十三》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
《宋史·卷四十五·本紀第四十五》
影視形象
中國歷代皇帝之宋朝皇帝
王朝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北宋 | 宋太祖 |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 趙匡胤 | 建隆、乾德、開寶 | 960年—976年 |
宋太宗 |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 趙炅 | 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 至道 | 976年—997年 | |
宋真宗 | 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 趙恆 | 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 | 997年—1022年 | |
宋仁宗 |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 趙禎 | 天聖、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曆、皇祐、至和、嘉祐 | 1022年—1063年 | |
宋英宗 |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 趙曙 | 治平 | 1063年—1067年 | |
宋神宗 |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 趙頊 | 熙寧、元豐 | 1067年—1085年 | |
宋哲宗 |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 趙煦 | 元祐、紹聖、元符 | 1085年—1100年 | |
宋徽宗 |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慈憲顯孝皇帝 | 趙佶 | 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 1100年—1125年 | |
宋欽宗 |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 趙桓 | 靖康 | 1125年—1127年 | |
南宋 | 宋高宗 |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 趙構 | 建炎、紹興 | 1127年—1162年 |
宋孝宗 |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 趙眘 | 隆興、乾道、淳熙 | 1162年—1189年 | |
宋光宗 |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 趙惇 | 紹熙 | 1189年—1194年 | |
宋寧宗 |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 趙擴 | 慶元、嘉泰、開禧、嘉定 | 1194年—1224年 | |
宋理宗 |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 趙昀 | 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 | 1224年—1264年 | |
宋度宗 |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 趙禥 | 鹹淳 | 1264年—1274年 | |
宋恭宗 | 孝恭懿聖皇帝 | 趙顯 | 德祐 | 1274年—1276年 | |
宋端宗 | 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 趙昰 | 景炎 | 1276年—1278年 | |
宋懷宗 | 恭文寧武哀孝皇帝 | 趙昺 | 祥興 | 1278年—1279年 |
宋朝諸位皇帝排行
宋朝(960年—1279年)分為兩個階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
南宋時期君主陵墓
南宋皇帝
更多歷史知識詳見歷史百科 | ||||||
廟號 | 諡號 | 本名 | 曾用名 | 即位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宋高宗 | 憲孝皇帝 | 趙構 | 建炎、紹興 | 1127年—1162年 | ||
正安皇帝元懿太子 | 趙旉 | 明受 | 1130年 | |||
宋孝宗 | 成孝皇帝 | 趙伯琮 | 趙瑗、趙瑋 | 趙眘 | 隆興、乾道、淳熙 | 1162年—1189年 |
宋光宗 | 慈孝皇帝 | 趙惇 | 紹熙 | 1189年—1194年 | ||
宋寧宗 | 恭孝皇帝 | 趙擴 | 慶元、嘉泰、開禧、嘉定 | 1194年—1224年 | ||
宋理宗 | 安孝皇帝 | 趙與莒 | 趙貴誠 | 趙昀 | 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 | 1224年—1264年 |
宋度宗 | 景孝皇帝 | 趙孟啟 | 趙孜 | 趙禥 | 鹹淳 | 1264年—1274年 |
宋恭宗 | 孝恭皇帝 | 趙顯 | 德祐 | 1274年—1276年 | ||
宋端宗 | 愍孝皇帝 | 趙是 | 景炎 | 1276年—1278年 | ||
衛王 | 趙昺 | 祥興 | 1278年—127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