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 生草本,高1-2米;莖粗壯,常帶紅色,有分枝,初有柔毛,後除節部外幾無毛,具縱棱及溝。葉片寬卵形至近圓形,直徑2-6厘米,頂端凹缺或2淺裂,基部近截形,全緣,兩面有貼生毛,紫紅色,具淡色中脈及5-6對弧狀側脈,如為綠色或淡綠色,則有黃色葉脈;葉柄長2-3厘米,有貼生毛或近無毛。雌雄異株,花成頂生及腋生圓錐花序,由多數穗狀花序形成,初有柔毛,後幾無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長1-1.5毫米,綠白色或黃白色,宿存,無毛,無脈;花微小,長約1毫米,有極短花梗;雌花:花被片矩圓形,長約1毫米,綠白色或黃白色,外面基部疏生白色柔毛; 不育雄蕊微小;子房球形,側扁,花柱極短。雄花及果實未見。花果期9月至次年3月(海南島)。
生長環境
血莧原 產南美洲。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要求疏鬆、肥沃的沙壤土,露地栽培宜陽光充足,地勢高,冬季溫度不低於10℃。
分布範圍
分布在巴西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江蘇、雲南、廣西等地,主要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雲南滇中、滇南等地栽培。中國江蘇、廣東、海南、廣西、南美洲有栽培。原產巴西,我國江蘇(上海)、廣東(廣州及海南島)、廣西、雲南等地有栽培。
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盆 栽保持盆土濕潤,生長期多噴水,血莧生長迅速,為控制植株高度和促進分枝,需進行2-3次摘心或修剪,保持矮壯而密集的株形。生長期每月施肥1次,多施磷、鉀肥。
常用扦插繁殖。扦插四季均可進行,以氣溫20-25℃最為適宜。選取健壯的嫩枝頂部2節的長度作插條,插後1周生根,3周就可定植。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用1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有線蟲,用20%二溴氯丙浣顆粒劑處理土壤,每平方米20克左右。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莖 、葉入藥,治吐血;
為一盆栽觀葉植物或與淺色花卉布置花壇。另外莖、葉入藥,治流鼻血。
種類:藥用植物
中文名:血莧
科名: Amaranthaceae
屬名: Iresine R Br
血莧
拼音名 Xuè Xiàn
別名 紅靛、一口紅、漢宮秋、紅葉莧
來源 莧科莧屬植物血莧Iresine herbstii Hook. f.,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調經止血。用於細菌性痢疾,腸炎,痛經,月經不調,血崩,吐血,衄血,便血。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使用價值
廣西農民有用其葉染紅糯米飯。
園林觀賞
血莧全株紫紅色,葉片綠色光亮,葉脈呈黃色或紅色,葉色艷麗,十分耐看。適宜盆栽、吊盆栽栽培和花壇、花徑配置。
為一盆栽賞葉植物,或為花壇植物。我國栽培者為雌株,不結果實。
莧科
莧科 | 雙子葉植物,約65屬,850種,廣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13屬,39種,南北均產之,有些供蔬食,有些人藥,有些供觀賞。 |
牛膝屬 | 鈍葉土牛膝;褐葉土牛膝;紅柳葉牛膝;紅葉牛膝;柳葉牛膝;葉牛膝;牛膝;少毛牛膝;土牛膝;小葉牛膝;銀毛土牛膝 |
白花莧屬 | 白花莧;海南白花莧;少毛白花莧 |
砂莧屬 | 砂莧 |
蓮子草屬 | 刺花蓮子草;錦繡莧;蓮子草;喜旱蓮子草 |
莧屬 | 凹頭莧;白莧;北美莧;刺莧;短苞反枝莧;繁穗莧;反枝莧;綠穗莧;千穗谷;尾穗莧;細枝莧;莧;雁來紅;腋花莧;皺果莧 |
青葙屬 | 鳳尾雞冠花;海南青葙;雞冠花;青葙;台灣青葙 |
漿果莧屬 | 白漿果莧;漿果莧 |
杯莧屬 | 杯莧;杯莧屬;川牛膝;絨毛杯莧;頭花杯莧 |
千日紅屬 | 千日紅;千日紅屬;銀花莧 |
血莧屬 | 血莧 |
安旱莧屬 | 安旱莧 |
擬林莧屬 | 擬林莧 |
林地莧屬 | 林地莧 |
針葉莧屬 | 針葉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