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蘇童,男,生於 1963年1月, 江蘇蘇州人。 1980年考入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4年到南京工作,一度擔任 《鐘山》編輯,現為 中國作家協會 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現任江蘇作協副主席,為中國 當代文學先鋒代表 作家之一,多部作品翻譯成英、法、德、意等各多種 文字。一九八零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據說在那裡度過了最令他難忘的四個年頭,而他的大名卻仍舊在這所著名 學府中被人一再提起。一九八三年投入小說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從此中國當代 文壇便再難抹去他的形象。他喜歡“新潮”,曾在其中盡情暢遊。他也喜歡“傳統”,喜歡琢磨中國的歷史風雲。
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迄今有作品百十萬字,其中中短篇小說集七部,長篇小說二部。成名作為1987年發表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小說《米》《紅粉》先後被搬上銀幕,《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婦女生活》改編為電影《茉莉花開》後,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獎。
有一天《妻妾成群》問世了,又經電影“大腕”張藝謀之手調弄成了著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最后角逐奧斯卡金像獎,雖然結果未盡人意,但中國電影界和文學界都給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
中國人由《大紅燈籠高高掛》而知道《妻妾成群》,最後迷戀上了這位可愛的蘇童,而蘇童則從《妻妾成群》再一次出發,走上了自己獨特的文學之路。
蘇童,在先鋒文學和新歷史主義小說的描述中均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其成名與張藝謀將其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有一定關係。蘇童擅於講述舊時代女性的故事,其描寫之細膩令人驚嘆,但卻也缺少一些更巨觀更高遠的獨見。
主要著作
長篇小說
《米》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年
台海出版社2000年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2年
《我的帝王生涯》
花城出版社1992年
北嶽文藝出版社2001年
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2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3年
《城北地帶》
作家出版社1995年
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5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5年
《武則天》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
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4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4年
《碎瓦》(《菩薩蠻》)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年(2001年)
《蛇為什麼會飛》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台灣一方出版公司2002年
中短篇小說集
《1934年的逃亡》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祭奠紅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年
《妻妾成群》
花城出版社1991年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0年
《婦女樂園》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年
《紅粉》
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2年
《傷心的舞蹈》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2年
《南方的墮落》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1992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2年
《一個朋友在路上》
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3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3年
《刺青時代》
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
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5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5年
《離婚指南》
華藝出版社1993年
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3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3年
《蘇童小說精品》西南師大出版社1993年
《十一擊》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4年
《櫻桃》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5年
《把你的腳捆起來》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6年
《橋邊茶館》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6年
《天使的糧食》
台灣麥田出版公司1997年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7年
《當代中國文庫精讀:蘇童卷》
香港明報出版社1999年
《楓楊樹山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你丈夫是乾什麼的》廣西師大出版社2001年
《像天使一樣美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1年
《一個禮拜天的早晨》廣西師大出版社2001年
《妻妾成群》台海出版社2000年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蘇童卷》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當代中國小說名家珍藏版:蘇童卷》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
《二十世紀作家文庫另一種婦女生活》
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年
《河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文集
《蘇童文集》(1-8卷)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2000年
散文隨筆集
《尋找燈繩》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
《紙上的美女》人民日報出版社1999年
《蘇童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外文版
《米》
Rice(英文精裝版)美國威連·茂羅William Morrowand Company 1995年
Rice(英文平裝版)企鵝圖書Penguin Books 1995年
Rice(德文)Rowohlt 1998年
Rijst(荷蘭文)Uitgeverij De Geus 1997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
Raise The Red Lantern(英文精裝版)William Morrowand Company 1993年
Raise The Red Lantern(英文平裝版)企鵝圖書Penguin Bopks 1993年
《妻妾成群》
Epouses et concubines(法文) Flammrion 1992年
Moglie Concubine(義大利文) Theoria 1992年
《紅燈籠》
Rote Laterne(法文) Goldmann 1992年
De Rode Lantaarn(荷蘭文) Uitgeverij Contact 1994年
《紅粉》
Visages fordes(法文) Philippe Picquier 1995年
Cipria(義大利文) Theorio 1993年
《紙鬼》
Fantomes De Papiers(法文)Desclee De Brouwer 1999年
《罌粟之家》
Die Opiumfamilie(德文) Rowohlt 1998年
La Casa Delioppio(義大利文) Theoria 1995年
《碎瓦》
Spiriti Senza Pace(義大利文)Feltrinelli 1997年
《楓楊樹故鄉》
I Due Voltidel Mondo(義大利文)Neri Pozza 2000年
《三盞燈》
Drie Lantaarns(荷蘭文) Amerika 1999年
《離婚指南>>(日文) 東方書店 1997年
《河岸》(英文)《The Boat to Redemption》 2007年
人物自傳
蘇童不姓蘇
作家的筆名有講究,就像茅盾不姓茅,胡風不姓胡一樣,蘇童也不姓蘇。我曾向蘇童詢問其筆名的典故。他淡淡地說:姓童,生在蘇州。如此簡潔、單純,一眼見底。蘇童,本名童忠貴,屬虎,1962年的虎。
蘇童十分欣賞自己這個筆名,他甚而有點迷信“命與名隨”。那抑或是他早期的作品屢遭厄運,某日更名改姓,啟用蘇童這個名字後,湊巧一炮打響,繼之百發百中。自他的《妻妾成群》被張藝謀策劃改編成《大紅燈籠高高掛》搬上銀幕後,蘇童就有了不少崇拜者,特別是有的年輕女士、小姐對其崇拜程度,堪可與大島茂、高倉健和鄭少秋媲美。
蘇童走上文壇,是上蒼的賜予,家庭並沒有給他什麼薰陶。他說上國中時讀《紅與黑》,《復活》,書是借的,人家要得急,一個下午看一本。看多了,手癢。中學時寫詩兼而練寫小說,模仿當時流行寫農村生活的小說。先列一張人物關係表:黨支書、民兵隊長、婦聯主任,地主和富農。還煞費心機給每個人物起個與身份相稱的名字。寫好了,便像放飛鴿一樣投給某報紙,然後天天翻閱那張報紙。煎熬半個月,不見影子。再然後,那放出去的“鴿子”再飛回來。廣種不收。
一棵歪歪斜斜的樹
1980年,蘇童考取北師大中文系,在那裡他受到了正統的語言訓練與文學薰陶。他把對付功課外的全部時間,用在泡圖書館上,不停地練筆。是時,他很想當個詩人,對自己約法三章,每天寫一首詩,在吟誦一番後再進教室,心裡才感到充實。班上想當詩人、作家的同窗很多,一日,他讀一位同學的三行一句話的一首小詩:
產房在太平間的底下
感到震驚,自愧弗如,有點覺得自己不是寫詩的料子,故轉攻寫小說。倒霉的是,每稿必退。羞愧尷尬,怕同學笑話,他借用一女同學家的地址,稿件由那位同學轉。即便如此,他仍矢志不渝,不信上蒼不感動。到1年,青果終於熟了。《星星》開始發表他的詩作,《青春》發他的小說《第八個是銅像》,且獲了獎,這大大地鼓舞了他繼續寫作的勇氣。
22歲那年,他被分配到南京一所高校。他比該校一半以上的學生年齡還小,在一個系當輔導員,任務是幫學生領助學金、召集學生大掃除之類。他便在晚上開夜車寫小說,第二天上班遲到,一副懶散樣子。他對當老師沒興趣,學校對他這樣的老師似也無法賞識。此時,蘇童在南京文學界的朋友越來越多,且受到道友的關愛。隨之,順理成章地跳槽到《鐘山》編輯部。一到《鐘山》,他猶如臥虎歸山,虎威大發,在為人作嫁衣的同時不忘自我武裝。很快,《桑園留念》、《妻妾成群》等一批小說相繼發表。一夜間,逢稿必退的童忠貴變成了洛陽紙貴的蘇童。
蘇童作品的翻譯狀況
作為先鋒流派的一位作家,蘇童的作品被廣泛的翻譯成英、法、德、意、日等多國語言。並在國外出版,也受到了國外主流媒體的關注。蘇童作品的英譯版很多,作為套用人數最多的英語,使得蘇童的小說不論是在流傳的廣度上還是影響力上都大大超過了法譯版。比較有名氣的譯者是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ntt)。他曾成功地翻譯過蘇童的小說《米》《我的帝王生涯》《河岸》還有我們熟知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幾年前蘇童的《我的帝王生涯》推出英譯本時,就受到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關注,並評論蘇童“其筆法細膩,擅長描寫細節”。
從蘇童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到最新的小說《河岸》,葛浩文教授都對其進行了深刻地理解,翻譯以及再加工。但葛浩文教授的喜歡對文本“點對點”地進行翻譯,幾乎是對文本進行逐行逐句的翻譯,這種翻譯的方式加強了翻譯的精準度,有此細節上描寫甚至超過了蘇童。因此才會給美國主流媒體留下“善於描寫細節”的印象。但同時,英國媒體卻認為葛浩文仔細的翻譯手法份及到了原作原有的筆調與風格,因為這種“點對點”的翻譯手法,使得譯者很難在整體上把握原作的感覺,所以很多讀過中文原作的讀者才會感到“有某種東西迷失在了翻譯中”。
蘇童的法文版作品發文的譯本比較多,其影響也較大,作為一個在法國頗具影響的中國當代作家之一,蘇童的很多作品都被廣大的法國讀者所接受。儘管如此,在法譯本的蘇童作品中仍舊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作品在“忠實性”上有所欠缺。就拿《妻妾成群》來舉例吧。這部作品是蘇童最早的法語版作品,在張藝謀電影的幫助下很快被法國主流閱讀群體所接受,這部作品也使得蘇童很快能夠從眾多的中國當代作家中脫穎而出,引起了出版界和大眾讀者的關注。然後,《紅粉》的出現則進一步強化了蘇童的女性群體化風格,使讀者感到他不僅善於巨觀把握在大的歷史背景下的人物的命運,也善於用細膩敏感的筆觸刻畫女性微妙的心理變化。這兩部最早出現的法譯本作品,基本上奠定了蘇童在法國文壇的形象。這兩部作品雖然出版社和譯者都不同,但卻擁有共同的缺陷,就是我們上述提到的缺少“忠實性”。這種缺少的“忠實性”主要表現為四點。第一,語義理解上的錯誤,比如《妻妾成群》中的“圖吉利”被譯為“喜歡穿戴貴重的東西”這種語義理解上的錯誤雖不頻繁。但卻也會給讀者帶來很多的誤導。不僅如此一些語義較為簡單的句子也往往不能被準確理解。第二,譯者在人物的對話上出現了斷句的錯誤。由於蘇童的作品在行文中往往沒有明顯的人物對話的標點符號。所以使得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通常會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意思進行闡釋,使得人物在對話上與原作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如果說以上兩點是譯者對原作的無意識的偏離,那么在《紅粉》與《妻妾成群》中還有對其原作有意識的偏離。《紅粉》中的妓女小萼在勞動營中的編號稱呼為“八號”,卻被譯者翻譯為“沒用的東西”。《紅粉》中的故事發生在解放前,也許正是因為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才使得譯者根據這一時期的狀況闡述了自己主觀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妻妾成群》中,同樣是出於自己主觀的理解,譯者把原文的“姦夫淫婦從來沒有好下場”。翻譯為“淫婦從來都是難逃死罪”。譯者站在當時中國正出於封建社會時期,女性地位低下這一立場,悄悄地將“姦夫”兩字省略,而將眾人的焦點放在了“淫婦”上。第四點是很多譯本都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把原本非常具有作者風格的句子或對話翻譯的平淡無奇,絲毫看不出哪裡貼著作者的標籤。比如《妻妾成群》中梅珊罵卓雲的句子。在譯者的翻譯之後變成了最老套的潑婦罵街,讓人很難再從中找出蘇童的影子了。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法譯本作品都有這樣的瑕疵。蘇童的翻譯版的《米》也曾熱銷於西方國家,尤其是給法國的讀者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不僅僅是因為《米》這部作品的傑出,也要歸功於譯者翻譯的精準與嫻熟。值得一提的是翻譯《米》的法文譯本的是Liliane Dutrait和Noël Dutrait夫婦。三十年來他們一直熱衷於中國文學文化的傳播。Liliane Dutrait已經發表許多篇並於中國考古方面的文章。Noël Dutrait則是普羅旺斯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專家。可以說Dutrait夫婦是中法文學翻譯的大家,他們夫妻倆人翻譯了許多中國當代作家作品。他們翻譯的高行健的《靈山》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除此之外,由於他們在翻譯領域中成就突出。Noël Dutrait還在2001年獲得了“法蘭西騎士勳章”。
《米》的法譯本可以說是蘇童所有法譯作品中少有的精品,譯者多用直譯的方法,深刻而透徹地還原了原作的內容。再現了原作的氣氛和意境,並成功地再次創造了一個不鮮活的人物形象。大量的中國化因素在法國讀者的眼中成為了具有神秘特色的異國情調。錢鍾書先生曾經提過“文學翻譯的是最高標準是‘化’”。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不能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風格,那就算得入於“化境”。
Dutrait夫婦具有很高的漢語水平,豐富的翻譯經驗使得他們的翻譯既看不出任何生硬的翻譯痕跡,還基本表達了作者本來的寫作意圖,除此之外,Dutrait夫婦還運用了“二次翻譯”的手法對原作進行修改和讓文字法語化。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也是成就這一法譯精品的原因之一。
自然人生
在江蘇中青年作家中,大家公認人緣最好的有兩位:蘇童和 葉兆言。蘇童在創作上是只虎,在生活中是只羊。他淡泊、寧靜,不爭名於世,不爭利於朝,用他的話說,“蝸居在自己的小樓里,讀書、寫作、會客,與朋友搓麻將,沒有任何野心,沒有任何貪慾,沒有任何艷遇,生活平靜、心態平靜,作品也變得平靜。”在許多朋友眼中,蘇童雖近不惑,但仍是個聽話的大孩子。兒時聽父母的,病時聽醫生的,在校聽老師的,單位聽領導的,與朋友相處聽朋友的。一次,朋友向他推薦微波爐的好處後,他當即花一千多元抱了一台,用了兩天,說“燒出來的菜不好吃”,賠了兩百元再讓人。他是一個不好為人師,謹言慎語的人。他像歐也妮·葛朗台清點匣子裡的金幣一樣,清點自己的語言。他的信條是“情願不說話,絕不亂說話;情願少說話,也不
願說錯話”。他十分珍惜友情。在為人方面,他還說:“要理解那些對你搖頭或不屑一顧的人。”
在閱讀上,他崇尚福克納、海明威、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和塞林格,拒絕金庸和瓊瑤,但偏愛福爾摩斯之類的偵探小說。他不否認,他的閱讀帶有某種功利色彩,向大師們學習語言,激發自己的豐富想像,促進自己的創作。他反對目前圖書市場的炒作行為,指出那也是泡沫經濟。他固執地認為,作家讀者群的多少,是作家自己“寫”出來的。一個作家只能為自己的讀者群而寫,而不為所有的讀者,因此他的創作思路絕不為讀者的興趣而牽著鼻子走。
蘇童熱愛生活,他說,他是屬於喜歡東張西望一類的人。喜歡一個人逛店,無所目的,滿身輕鬆,像一個國家元首檢閱儀仗隊,讓貨架上所有的物品向你敬禮。他愛足球,系鐵桿球迷。稿子可以不寫,球賽不可不看。壺水開了,壺底可以燒通,比賽必須看完。他說看球是一種享受,做了球迷,寵辱皆忘,無苦惱,無迷惘,還堂而皇之地說,在這個世界越來越纖弱越來越蒼白的時候,球賽會給你最後衝撞的力量。一度時間,他曾沉湎於麻將。他老自責自己缺少風度,一輸就急,越急越輸。有的牌友打趣說:看蘇童的洋相,找他打麻將去!
媒體採訪
蘇童做客 新浪談新作《碧奴》。“重述神話”系列圖書是由英國坎農格特出版公司發起的全球出版項目,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出版社加入。蘇童重述“孟姜女哭長城”的作品 《碧奴》是本項目的第一部中國 作品。精彩語錄:
蘇童:其實孟姜女這個故事的選定之前也有幾個題材在腦子裡打架,但是之所以最後選擇孟姜女的故事,主要小說當中有兩大元素,都是我無法放棄的,或者是徹底被征服的。一個就是一個女人千里迢迢的為丈夫送寒衣,目的簡單,單純到現代人不可想像,就是送一件衣服,這是一個東西,我覺得好,無法放棄。
蘇童:說實在的我在寫作過程當中除了我自己寫作跟小說當中的人,只有這么一個唯一的世界。因為我從來就相信閱讀也是一樣,閱讀跟生活當中的一樣,就是說每一個人在遠處會有另外一個人跟你一拍即合,關心你,或者從靈魂上的暗合,是可以跨越時空的。所以我自信從來不擔心用自己的想法去想讀者的存在,因為我的寫作和我的觀念裡面讀者永遠是存在的,總是有那么一些讀者存在,所以不用過多的去考慮讀者,始終會存在,這個變成一個規律。
蘇童:到了寫女性系列這四部小說之後,其實我的寫作的面目已經我自己把這邊的臉糊上了那邊的臉糊上了,基本上我是蒙面人,基本上我沒有一張標籤可以完成的文字說明,所以我自己不知道我是什麼派了,我只是不停的在所謂的求變化的這么一種,到現在我仍然是這個心態,我不太在意把我歸入什麼派別,但是我想我寫作還是按照我的直覺、和我自己的標準在寫。
蘇童:小說就是這么奇妙,有時候來自於生活當中一個虛幻的記憶,這個記憶本身是錯誤的、是站不住腳的,但是形成了一部小說,原形也是這樣,所謂生活當中的原形不原形,有時候給你提供了一個藝術源泉衝動,本身是怎么樣不重要。
社會反響
偶爾讓我也八卦一下,當然不是憑空瞎說,多少也是日本圖書市場裡的事兒,拿出來說一說,對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或許有個幫助。
去年12月,在《中國圖書商報》上撰文呼籲過“收攏漢學家”,並說明,中國當代文學若要走上世界,沒有漢學家的翻譯介紹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中國作協就可以設立一個獎項,專門在世界範圍內頒給那些對中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漢學家們。我的建議也許連個水飄兒都不如,沒瞧見水花兒,也沒聽見響兒,但這事情本身還是值得一提的!
李銳和蘇童都是中國實力派作家,相對於歐美圖書市場來說,兩人的小說尚未在日本翻譯出版過,有些零星的短篇被譯出來,也是限於部分漢學家之間的交流,並未在一般的圖書市場上流通。這一現象看上去挺怪,但也不怪,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當代小說有時不跟外部同步,這個原因很可能是取決於文學自身的多樣性!
今年9月份,蘇童的長篇小說將首次被譯成日文出版,漢學家也是譯過鐵凝和余華小說的大學教授,屬於日本漢學界的少壯派。李銳的小說最近被多位漢學家看好,他們也是大學的教授,其中高齡者居多,大都是德高望重的有名人士。總之,還是剛才那句話,離開漢學家的介紹,中國文學吃不開!無疑,日本圖書市場一直關注中國的當代文學,雖然銷售冊數上很難一下火爆起來,但細水長流,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文學上的籌碼也會越來越重要!
其實,看看世界上日本的當代形象,無論是村上春樹也好,還是最近坎城電影節上日本女導演獲獎也好,甚至包括世界小姐選上日本美女森理世在內,不可否認,這些跟日本政府主動推介日本文化是有關係的。
新作出版
蘇童新作《碧奴》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首發,這是全球首個同步出版項目“重述神話”中的首部中國神話作品,隨後將在全球15個國家推出。此外,“重述神話”中國卷的第二位作家葉兆言的《后羿》也已交稿,預計明年一月問世。中國卷另一作家李銳也正與妻子蔣韻重寫白娘子傳奇。
蘇童:重寫孟姜女哭長城沒有束縛
蘇童表示,能與心儀的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和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同場競技,是“重述神話”項目最初打動他的理由。儘管這個項目帶有半命題色彩,但蘇童自稱感到的不是束縛,而是啟發,“‘重述神話’是正常的寫作活動,比如《尤利西斯》與《聖經》的淵源”。他最初希望選擇寫《大禹治水》,似乎那個故事更含有卡夫卡式現代寓言。“後來還是不忍心放棄眼淚哭倒長城的奇幻,越琢磨越入魔,它的誘惑遠遠大於《大禹治水》。”蘇童也談到,魯迅的《故事新編》非常出色,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志怪小說也很有趣,但中國很少有現代作家去享用這些無邊的資源,“從來沒有一個人回身一看,看看我們的小說資源有多豐富,從來都是號召小說和生活的某種關係,哪怕它是痙攣的變態的,只強調關係,從來沒有一個人暗示一個作家身後擁有多少小說資源。有的資源恰好不在你前面,不在你身邊,在你後面,在遙遠的地方”。這也正是他寫作孟姜女的深層理由。
北大學者樂黛雲也很喜歡《碧奴》,她說,一個國家的神話深深根植於一個民族的性格,只是現代作家發掘得還遠遠不夠,像“盤古開天地”,“大禹治水”這樣的中國神話仿佛是片斷式的,非系統的,但內含了中國民族自我犧牲的精神氣質。
“《碧奴》中蘇童緊緊抓住了‘情’,道家以‘道始於情,情重於性,性自命出’,儒家更是重情之禮數。”共同參與“重述神話”的葉兆言說:“蘇童的小說給人的感覺是在一個玻璃球里晃動,孟姜女的故事中再次得以發揮了蘇童的長處,靈動剔透。”
葉兆言:后羿嫦娥經歷人生三種感情
葉兆言是加入“重述神話”項目中國卷的第二位作家。他對小時候看西方神話記憶猶新,他強調中國的神話多數源於一個個四字成語。與蘇童不同的是,以后羿嫦娥為原型重新解構神話是他自覺的選擇,在寫作一半已完成後,恰巧有這樣一個契機,他稱這是無法剎車的寫作:“不幸懷孕,不得不引產。”之後,他又以“既然女兒已經長大,嫁個好人家何樂而不為”來比喻最終參與進這個全球矚目的出版項目。
所獲榮譽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2010年10月19日晚揭曉,南京作家蘇童分別以短篇小說《茨菰》喜獲大獎。
2011年03月07日,蘇童獲得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9年度傑出作家獎項。
2011-2013中國作家富豪榜
簡介:中國作家富豪榜(WRITERS RICH LIST)是由吳懷堯在2006年創立,華西都市報發布,至今已成功舉辦八屆。榜單受到文化部、作家群體、出版機構、書店、媒體、億萬讀者的廣泛讚譽,是公認的中國文化界奧斯卡盛典,具有無可匹敵的超級影響力。
2013年 第八屆 | 第1-5名:江南(版稅2550萬)| 莫言(版稅2400萬)| 鄭淵潔(版稅1800萬)|雷歐幻像(版稅1780萬) 楊紅櫻(版稅1750萬 ) 第6-10名:張小嫻 | 沈石溪 | 郭敬明 | 韓寒 | 柴靜 第11-15名:饒雪漫 | 伍美珍 | 張德芬 | 劉同[光線傳媒節目總經理] | 南派三叔 第16-20名:易中天 | 樂嘉 | 辛夷塢[作家] | 孟非 | 孫皓暉 第21-25名:裟欏雙樹 | 當年明月 | 安東尼 | 流瀲紫 | 桐華 第26-30名:尹建莉 | 曹文軒 | 劉慈欣 | 寒川子 | 霍達 第31-35名:六六 | 趙闖和楊楊 | 陸琪 | 余華 | 小橋老樹 第36-40名:楊瀾 | 37芮成鋼 | 饒雪莉 | 馮唐[作家] | 蘇岑 第41-45名:孔二狗 | 龍應台 | 蔡駿 | 顧漫 |王黎偉 第46-50名:玄色 | 安妮寶貝 | 岳南 | 張羽 | 袁騰飛 第51-55名:任志強 | 滄月 | 白岩松 | 笛安 | 賈平凹 第56-60名:落落 | 陳忠實 | 姜戎 | 蘇童 | 馮小剛 |
2012年 第七屆 | 第1-5名:鄭淵潔(版稅2600萬)|莫言(版稅2150萬)|楊紅櫻(版稅2000萬)|郭敬明(版稅1400萬) 江南(楊治)(版稅1005萬) 第6-10名: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韓寒 | 安東尼 | 南派三叔 | 當年明月 第11-15名:笛安 | 饒雪漫 | 黃曉陽 | 落落 | 蔡駿 第16-20名:桐華 | 安意如 | 裟欏雙樹 | 劉震雲 | 小橋老樹 第21-25名:尹建莉 | 黃易 | 玄色 | 張德芬 |九把刀 第26-30名:岳南 | 蘇小懶 | 何馬 | 鳳歌 | 陳坤[演員] |
2001年 第六屆 | 第1-5名:郭敬明(版稅2450萬)|南派三叔(版稅1580萬)|鄭淵潔(版稅1200萬) |
2006-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
簡介:中國作家富豪榜被媒體譽為“中國文化界的奧斯卡盛典”,每年通過深入調研,發布當年度中國版稅收入作家財富排名,均引發巨大轟動,迅速吸引億萬讀者火爆熱議作家群體,關注文學原創。自2006年由吳懷堯首創至今,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文化盛會,每年引爆全球媒體關注,在華人世界迅速形成現象級話題。
2010年
| 第1-5名:楊紅櫻(版稅2500萬)| 郭敬明(版稅2300萬)| 鄭淵潔(版稅1950萬) |
2009年 第四屆 | 第1-5名:鄭淵潔(版稅2000萬)|郭敬明(版稅1700萬)|楊紅櫻(版稅1200萬) |
2008年 第三屆 | 第1-5名:郭敬明(版稅1300萬)|鄭淵潔(版稅1100萬)|楊紅櫻(版稅980萬) 饒雪漫(版稅800萬)|馬未都(版稅745萬 ) 第6-10名:郭妮 |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何馬 | 石康 | 滄月[作家] 第11-15名:明曉溪 | 王曉方 | 余秋雨 | 王立群 | 當年明月 第16-20名:蔡駿 | 麥家 | 韓寒 | 楊志軍 | 海岩 第21-25名:池莉 | 安妮寶貝 | 易中天| 畢淑敏 | 李西閩 |
2007年 第二屆 | 第1-5名:郭敬明(版稅1100萬)|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版稅1060萬) |
2006年 第一屆-- | 第1-5名:余秋雨(版稅1400萬)|二月河(版稅1200萬)| 韓寒(版稅950萬) 蘇童[作家] (版稅900萬)|郭敬明(版稅850萬) 第6-10名:唐浩明 | 易中天 | 鄭淵潔 | 楊紅櫻 | 姜戎 第11-15名:安妮寶貝 | 王蒙[國務院參事] | 陳忠實 | 賈平凹 | 鐵凝 第16-20名:海岩 | 周梅森 |張平 | 余華 | 莫言 第21-25名:阿來[作家] | 池莉 | 張悅然 | 劉心武 | 劉震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