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黛雲

樂黛雲

樂黛雲(1931年1月-),苗族人,生於貴州貴陽,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英語四會,俄語可閱讀。現任北京大學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顧問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兼任教授。1990 年獲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全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曾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1984-1998)、深圳大學中文系主任(1984-1989) 。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1990-1997)。

基本信息

研究方向

比較文學研究

其二十年一直從事比較文學研究。歷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1985-1998)、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1989-1997),自1989年擔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至今。比較文學是一種文學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學科中人與人通過文學進行溝通的種種歷史、現狀和可能,其根本目的就在於通過文學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堅持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改進人類文化生態和人文環境,避免災難性的文化衝突以至武裝衝突。文化的多元發展以及人們溝通和對話的需要正是比較文學的靈魂。

自國務院將比較文學學科列為中國文學研究四大學科之一,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文藝理論研究並列以來,中國比較文學隊伍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比較文學的一支人數最多,能量很大,有一定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的學術力量。1985年成立的北大比較文學研究所是全國第一個建立起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以系統培養比較文學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學術基地。

文化交流

其特別關注在經濟、科技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如何通過文學促進文化的多元發展和不同文化間的溝通和理解,既反對文化霸權主義,也反對文化孤立主義;主張既努力從他種文化吸取營養,又在與他種文化的比照中,認識和克服自己的弱點,並將己有特長貢獻於解決人類的共同問題。例如探討如何使極其豐富的中國傳統詩學為現代所用,即在中國傳統詩學的基礎上,參與現代世界重大文藝理論問題的討論,使之成為建構未來文藝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將是一個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充滿著複雜矛盾鬥爭、各學科逐漸走向綜合的時代,從中國文學的理論和實踐出發,探討這一或將覆蓋今後百年的跨文化、跨學科的大問題,將會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創新意義。

學術研討

訪問講學

樂黛雲 樂黛雲

1981-1982 哈佛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

1982-1984 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東方文化系研究員

1991-1992 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兼任教授

1995-1996 澳大利亞麥爾本大學訪問教授

1997-1998 荷蘭萊頓大學胡適講座教授

1999-2000 香港科技大學訪問教授

學術講座

《比較文學》、《展望21世紀的比較文學》、《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覺與國家形象研討會》

參加會議

1981年8月紐約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十屆年會

1983年7月夏威夷中國現代文學國際討論會

1985年8月夏威夷比較哲學國際討論會

1986年7月德國漢堡亞洲與北非第32屆年會

1987年8月慕尼黑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

1987年9月美國第二屆中美比較文學雙邊會議

1989年6東京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會

1990年8月東京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十三屆年會

1991年6月雅典國際婦女研討會

1991年4月印度國際比較文學理事會

1992年7月巴西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會

1993年8月加拿大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十四屆年會

樂黛雲 樂黛雲

1994年8月新加坡“漢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5年10月墨爾本中國當代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6年3月巴黎《遠近叢書》出版會議

1996年4月美國阿特蘭塔美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年會

1996年8月香港浸會大學講學一周

1996年8月丹麥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理事會

1996年9、10、11月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胡適講座

1996年12月京都日文研南太平洋地區文學討論會

1997年7月巴黎出版會議

1997年8月荷蘭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十五屆年會

1998年7月台灣清華大學大眾文化研討會

1998年8月捷克布拉格“晚清與五四之間”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8年8月美國波士頓第20屆世界哲學家大會

1998年9月加拿大溫哥華“中國與21世紀” 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8年9月瑞士“尼採在中國” 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8年11月西班牙“遺產繼承與交換”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9年6月日本福崗“東亞文學——交流與交響”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9年9、10、11、12月香港科技大學講學

1999年9月巴黎跨文化研究會及《遠近叢書》法文版首發式

1999年10月美國“自我概念”國際學術討論會

人物著作

專著及編譯

《比較文學原理》 獨立專著,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獨立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Intellectuals in Chinese Fiction(中國小說中的知識分子,英文版),獨立專著,美國加州大學東亞研究叢書之十,1987

《比較文學原理新編》合著,排名第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La Nature(自然·法文版),獨立專著,Desclee de Brouwer出版社,1999

《自然》,獨立專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跨文化之橋》獨立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國外魯迅研究論集》獨立編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茅盾論中國現代文學》獨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中西比較文學教程》獨立主編,高等出版社,1988

樂黛雲和丈夫 樂黛雲和丈夫

Literature, History, Literary history(文學、歷史、文學史,英文),獨立主編,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

《西方文藝思潮與中國現代文學》合作主編,排名第一,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超學科比較文學研究》合作主編,排名第一,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欲望與幻象--東方與西方》合作主編,排名第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世界詩學大辭典》主編,排名第一,遼寧文藝出版社,1993

《獨角獸與龍》合作主編,排名第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Unicorn and Dragon(英、法文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英語世界的魯迅研究》合作主編,排名第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

《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文學》合作主編,排名第一,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

樂黛雲 樂黛雲

New Perspective—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Year Book(新視界——比較文學年鑑·英文版)合作主編,排名第二,香港大學出版社,1995、1996各一本

《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合作主編,排名第一,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

《歐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合作主編,排名第一,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文化傳遞與文學形象》合作主編,排名第一,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叢書》(已出15 種),合作主編,排名第一,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999

《中國文學在國外叢書》(已出6種),合作主編,排名第一,花城出版社,1990-2000

《北大學術講演叢書》(已出9種)獨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2000

《海外中國博士文從》(已出3種)獨立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1998

《中外文化比較叢書》(已出8種)合作主編,獨立主編,人民大學出版社,排名第一,河北人民出版社

《往事隨想叢書》(5種)獨立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Collection Proches Lointain,(遠近叢書·法文版,已出4種)合作主編,排名第一,Desclee de Brouwer 出版社,1999

《遠近叢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排名第一

散文出版

To the Storm (面向風暴·英文版),美國加州大學出版社,1985

Als hundert Blumen bluhen Sollten(當應是百花盛開的時候·德文版),德國Scherz出版社,1986

オデヤツィ チャィチ(面向風暴·日文版),日本岩波書局,1995

《透過歷史的煙塵》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絕色霜楓》,江西百花出版社,2000

另有散文三十餘篇(略)

論文發表

中國現代小說發展的一個輪廓《文藝學習》,1957 (5期連載)

魯迅早期思想《新建設》,1958

尼采與中國現代文學《北大學報》,1981

《蝕》與《子夜》的比較分析,《文學評論》,1981

The Principle of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中國文學史教學與比較文學原則,英文),In Year &127;Book &127;of &127;Comparative and General Literature,USA, 美國比較文學年鑑,1982

Women in Chinese Fiction Today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女性,英文合著,排名第一),I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USA,美國亞洲研究&127;1983

當代西方文藝思潮與中國小說,《小說研究》,1985 (6期連載)

文學與自然科學,《深圳大學學報》,1986

文學與哲學社會科學,《深圳大學學報》,1986

詩歌·繪畫·音樂,《深圳大學學報》,1986

中國比較文學的現狀與前景(中、英文),《中國社會科學》(中、外文版),1986

二十年代知識分子心態的探索,《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集》,1986

當代西方文藝思潮與中國小說,《小說研究》1985 (6期連載)

樂黛雲和丈夫 樂黛雲和丈夫

關於現實主義的兩場論戰,《文藝報》,英文載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慕尼黑)論文集,1988

自由的精魂與文化之關切,《北大校長與中國文化》,1988

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的未來,《文化與未來》,三聯書店,1988

從文學的匯合看文化的匯合,《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三聯書店,1988

世界文化對話中的中國現代保守主義,《中國文化》,1989

以特色和獨創主動進入世界文化對話,《理論與創作》,1990

魯迅研究:一種世界文化現象,《讀書》,1990

世界文化總體對話中的中國形象,《文藝報》,1990

中國文化更新的探索者—陳寅恪,《北大學報》,1991

比較文學與文化轉型時期《群言》1991

解構心態與當代創作,《作家報》1992

昆德拉的小說,《讀書》,1992

中國詩學中的鏡子隱喻,《文藝研究》,英文載國際比較文學學會第十三屆(東京)論文集,1992

文化轉型與中西對話,《世紀風》,1993

一次匯通古今中外詩學術語概念的嘗試,《文藝報》1993,6,5

文化轉型時期與中西詩學對話,《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3

“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社會科學》,1993

Standing at a Theoretical Crossroads: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 China(站在理論的十字路口—西方文學理論在中國),In China Exchange News, USA.,1993

跨學科研究與第四產業,《戰略與管理》,1994

比較文學研究的新視野,《暸望》1994

迎接新的文化轉型時期,《季羨林教授80華誕論文集》,1994

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中國文化研究》,1994

中國傳統文學與當代文學中的婦女,《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

Chinese Women Today(中國婦女現狀,英文),In Women in the World,1994

中西詩學對話中的話語問題,《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文學》論文集,1994

無名失語中的女性夢幻,《中國文化》,1994

中國學術文化發展的回顧與前瞻,《文化報》,1995,3,8

有關五十位女知青自述的話,《自由談》1995

West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1985-1995,(西方文藝理論在中國,英文)in The Search for a New Alphabet: Literary studies in a changing World, 1996

第三世界文化的提出及其前景,《電影藝術》,1996

比較文學的國際性和民族性,載《中大人文學報》,香港,1997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the Principle of Harmony in Difference(文化相對主義與和而不同原則,英文)in Cultural Dialogue and Misreading, 1997

Cultural Discourse and Cultural Intercourse(文化詮釋與文化對話,英文)in Crosscurrents in the Literatures of Asia and the West 1997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比較文學在中國,英文)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orldwide: Issues and methods, Brazil, 1997

Literatura Comparada na China( 中國比較文學,葡萄牙文) In Literatura Comparada No Mundo:Questoes e Metodos,Brazil 1997

如何對待自身的傳統文化,《文藝報》1997,8,12

不同文化中關於月亮的傳說和欣賞,《隨筆》1997

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新東方》1998

文化轉型與文化衝突,《複印報刊資料》1998

比較詩學研究需要一種跨文化的學術視野,《文藝爭鳴》1998

文化相對主義與比較文學,《文學評論》1998

我的比較文學之路,《中外文化與文論》,1998

後殖民時代的比較文學,《社會科學戰線》1998

文化轉型與新人文精神,香港《中國研究》,1999

Main Form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的主要形式,英文)《第二屆東亞比較文學國際會議論文集》,日本,1999

El Patrimonio Cultural Chino y su transformacion(中國文化遺產的傳遞,西班牙文) in Antropologia de la Transmision hereditaria,1999

Word, Symbol, and Mean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Poetics(中國詩學語境中的字詞、符號和意義,英文)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Now: Theories and Practice 1999

人類文化面臨的危機,《文藝報》,1999,12,23

中國跨文化研究五十年,載《學術季刊》,1999

文學人類學與中國文化的人類學破譯,《東方叢刊》,1999

開設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史”,1956,1957(本科四年級),1978-1981(留學生)

“西方文學思潮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1986-1987(高年級學生)

“比較文學原理”,1987-1989,1993-1995(研究生)

“中國宗教與婦女”1992,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本科

馬克思主義文論在東方和西方1995-1996(研究生)1996.2-1997.2 (研究生)

中西詩學匯通研究1996-1997, 1997.7-1998.2 (研究生)

中國傳統詩學的現代詮釋 1997-1998 (研究生)1998.2-1998.7(研究生)

比較詩學 1998-1999(研究生)

科研項目

多元文化

《跨文化對話雜誌》(中文版每年三期,法文版每年一期)法國人類進步基金會資助,1998-2000,共21萬法郎,2000-2003 每年7萬法郎。

文化互看

《遠近叢書》,2003年出齊20本,在中國和法國同時出版。法國人類進步基金會資助40萬法郎。

文化研究

《現代中西文學與文化傳遞十大名家》,北京大學出版社項目

中西詩學研究

《世界詩學十大問題——中西視界》,北京大學社科項目

中國傳統詩學關鍵辭研究及英譯 北京大學社科項目

獲獎榮譽

文學評論優秀獎 1985

樂黛雲及其先生在捐書儀式上 樂黛雲及其先生在捐書儀式上

國家教委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5

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7

教育部第二屆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1998

20世紀二千名世界傑出學者銀質獎章(英國傳記學會) 2000

主要論文發表年段

2009年

跨文化對話的緊迫性及其難點 《社會科學》上海09.1

文化自覺與文學研究的新契機 《文明對話與夢想》清華大學出版社09.1

“學科之死”與學科之生 《中國比較文學》09.1

2008年

21世紀的新人文精神 《浙江日報》08.3.3, 又見《學術月刊》08.1 又見《南京大學高研院論壇》08.5

文化自覺與中西文化匯通 《河北學刊》08.1,又見《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08.8

差別與對話 《中國比較文學》08.1,又見《人大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08.7,又見《龐朴教授80壽辰紀念文集》08.12

60年前初進北大 《精神的魅力》08.4

我的選擇,我的懷念 《精神的魅力》08.4

北大鯉魚洲分校——空前絕後的草棚大學 《博覽群書》08.4 總280期

獻給自由的精魂 《北大之精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08.5.4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大愛有行》世界圖書出版公司08.5.4

文化自覺與國際漢學發展的一點思考 《國際漢學》第16輯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重構 《文史哲》08.3

中國比較文學的開端及其初期發展 《社會科學戰線》08.6

大學比較文學序 《大學比較文學》08.7

構建另一個全球化 《偶得》08.7

一塊溫潤的美玉——我心中的湯用彤先生《粵海風》08.4

真情及其傳遞——重讀季羨林先生的散文《凡人偉業·中外學人眼中的季羨林》08.10

大江闊千里 (同上)

跨文化文學研究的問題與前景 《人文叢刊》(北外文學院)08.6

新中國比較文學的前驅——賈植芳先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08.5

西方的文化反思與新的中西相遇 《煙臺大學學報》08.4 又見《承接古今,匯通中西》寧夏大學出版社08.10

透過歷史的煙塵——紀念一位已逝的北大女性《才女書——百年百人百篇女性散文經典》08.8

美國夢 歐洲夢 中國夢——探討世紀之交的人生巨變 《華學》第二冊635頁08.8

比較文學,世界文化轉型與平行論哲學問題——《互動哲學,後辯證法與西方後辯證法史略》讀後,《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08.4

2007年

學貫中西的博雅名家——紀念楊周翰教授90 冥誕 《北大學報》07.1

梅光迪與學衡派 《新文學史料》07.1 (總114期)

東西文化的和諧訴求 《社會科學報》07.2.8

心靈溝通的見證 《魯迅研究月刊》07.2期

以東方智慧化解文化衝突 見《世界文化的東亞視角——全球化過程中的東方文明》

北大出版社,07.10

文明衝突及其未來 見《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選編本》北京圖書館07.3

文學:面對重構人類精神世界的重任 《文藝研究》07.6《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07.9

美國夢 歐洲夢 中國夢 《社會科學》上海 07.9期(總325)

從現代文學到比較文學 《東方論壇》 河北07.2

和諧社會與文化自覺 《亞洲傳媒研究》07.9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特點及其對世界可能的貢獻 《浙江大學學報》07.4 《學習與研究》07,7

比較文學研究的現狀與前瞻 ,《蘭州大學學報》07.6

2006年

和諧社會與文化自覺 《廣東社會科學》06.6

不應被誤讀的文化傳播 《解放日報》11,7

中國比較文學的發端 《東方叢刊》06.4

高等教育視野的跨文化交流 《國際視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廣西師大出版社,06.10

晉人之美——反映中國文人生活的最初結集《世說新語》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06.4

以文化自覺面對新的‘中西相遇’ 《中國教育報06.12.12

以東方智慧化解文化衝突 《人民日報(海外版)》06.5.27

全球化與文化認同、建構另一個全球化 《新華文摘》06.1

東方文化的偉大復興——祝百卷《東方文化集成》問世 《集成10年——東方文化集成創辦10周年專輯》06.10

2005年

全球化時代的比較文學 《中國比較文學》05.1,總58期

世界文化語境中的學衡派 《陝西師大學報》05.3,又見《新華文摘》05.16

文化霸權與文化自覺 《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04.11

高等教育視野中的跨文化交流 《國家教育學院學報》05.11

“情”在中國 《文藝爭鳴》05.4

比較文學發展的第三階段上海,《社會科學》05.9, 又見《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05.12

《中外比較文學名著導讀》代序 浙江大學出版社06.12,

從巫山神女看長江文化 《長江文化論集》湖北教育出版社05

2004年

帝國霸權·文化自覺·比較文學 《中國比較文學》04.1,總54期

西方的文化反思與東方轉向 《群言》04.5,總230期

文化霸權理論與文化自覺 《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04.4

文明衝突論的提出——樂黛雲教授談文明衝突及其未來(之一)《紫光閣》04.7

西方的文化反思與東方轉向——樂黛雲教授談文明衝突及其未來( 之三)《紫光閣》04.9

中國傳統文化與當前文化衝突——樂黛雲教授談文明衝突及其未來( 之四)《紫光閣》04.10

文明衝突與東方文化自覺 《史苑》(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04.7,總4期

2003年

為了活潑潑的整體生命——葉維廉文集序 《廣東社會科學》03.4

文化自覺與文明共存 《開放時代》03.4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與文學研究 《中西文化研究》03.12

多元文化與比較文學的發展 《江蘇社會科學》03.1

2002年

全球化語境中的多元文化發展 《社會科學輯刊》(遼寧)02.9

2001年

從跨文化對話看人類學的21世紀 《人文世界》01.1

多元文化發展中的問題及文學可能作出的貢獻 《中國文化研究》01.1

The Development Plural Cultures and Future of Literary Theory The Arts 01.10\11, Issue 9

2000年

繼承傳統,重在創新 《中國文化研究》00年冬之卷

多元文化及其發展中的兩種危險 《東方文化》00.4

迎接漢學研究的新發展 《中國文化研究》00年秋之卷

君子“和而不同” 《散文選刊》00.6

中國世紀末頹廢——最後一個唯美派詩人邵洵美 《隨筆》00.3,總128

1999年

中國文學批評的諸種心態 《第12屆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東亞會議報告書》99.9

比較文學在21世紀的地位 《昌濰師專學報》99.4

文化多元與人類話語尋求——兼論文學人類學與中國文化破譯《淮陰師範學院學報》99.1

中西跨文化研究50年 《學術季刊》(上海)99.4

人類文化面臨的危機 《文藝報》99.12.13

1998年

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 《新東方》98.3

文學人類學走向新世紀:與李亦園等筆談“我們面對拓撲學的空間”《淮陰師範學院學報》98.2

比較詩學研究需要一種文化的學術視野 《文藝爭鳴》98.6

文化轉型與文化衝突 《《複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98.9

茅盾在北大求學的日子 《法制文萃報》98.8.13

21世紀比較文學發展的趨勢 《文藝報》98.9.1

跨學科研究的新成果——評喬山的《文藝倫理學初探》 《文藝報》98.7.21

《往事隨想》的隨想 《文藝報》98.1.13

衰朽叢中有絕色——悼亡友裴家麟 《香港大公報》98.12.13

1997

後殖民主義時期的比較文學 《社會科學戰線》97.1

如何對待自身的傳統文化 《文藝報》97.8.12

比較文學的國際性與民族性 《南方文壇》97.1,總56期

文化相對主義與比較文學 《岱宗學刊》創刊號

文化相對主義與跨文化文學研究 《文學評論》97.4

比較文學發展的總趨勢 《新華文摘》97.10

作為《紅樓夢》敘述契機的石頭 《中國文化研究》冬之卷

不同文化中關於月亮的傳說與欣賞 《隨筆》97.5

1996

海外中國博士文叢——留學生的學術成果《神州學人》96.4

1995

我與比較文學 《中外文化交流》95.4

新視點:中國學術文化發展的展望 《中國文化報》95.3.8

火紅的過去不是渺茫——序“青春方程式:50個北京知青的自述” 《人民日報》95.10.30

1994

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 《中國文化研究》夏之卷,又見《新華文摘》94.9

評論者內在的靈慧——夢華著海外文壇星辰序 《評論與研究》94.2,又見《文學報》94.5.19

上虞行《人民日報·大地副刊》94.4,總28,又見《香港大公報》94.1.12

一部優秀的傳記文學研究著作 《文藝報》94.12.10

透過歷史的煙塵——紀念一位已逝的北大女性 《光明日報》94.12.14

比較文學研究的新視野 94.1.14《瞭望》94.4.18總16期

奇人杜亞泉 《香港大公報》94.1.13

天台苦行者《香港大公報》94.1.14

竺可楨科技園 《香港大公報》94.1.15

1993

一次匯通古今中外詩學術語概念的嘗試——“世界詩學大辭典”出版 《文藝報》93.6.5,

文化轉型與中西對話 《世紀風》93.2

文化轉型期與中西詩學對話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93.3

“昌明國粹,融化新知”——湯用彤與學衡雜誌 《社會科學》93.5

1991

第三世界的提出及其前景 《電影藝術》91.1

比較文學與文化轉型時期 《群言》91.3

文化更新的探索者——陳寅恪 《北大學報》91.1

1990

魯迅研究:一種世界文化現象 《讀書》90.9

中國文化力的展示 《電影評介》90.11,總141期

比較文學首次評獎 《北京周報》90.10.22—28

展望90年代——以特色與獨創進入世界文化對話 《文藝爭鳴》90.3

世界文化總體對話中的中國形象 《文藝報》90.2.6

1989

世界文化對話中的中國現代保守主義 《中國文化》創刊號89.12

1988

從比較文學的匯合看文化的匯合 《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國文化書院講演錄,三聯88.9

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的未來 《文化與未來》中國文化書院講演錄,三聯88.9

關於現實主義的兩場論戰---盧卡奇對布萊希特,胡風對周揚《文藝報》88.10,又見《新華文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