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萎蔫病的地理分布隨病菌生長溫度的不同而異。青枯細菌生長適溫較高(28~36℃),主要分布於南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黃萎病菌生長的適溫為25~28℃,主要分布於溫帶,枯萎病菌生長溫度範圍較寬。常見的萎蔫病有棉枯萎病、黃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亞麻枯萎病和香蕉枯萎病,還有由大麗花輪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和黃萎輪枝孢 (V.albo-atrum)引起的棉花、茄子、辣椒、馬鈴薯等多種作物的黃萎病,以及由青枯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番茄、馬鈴薯、茄子、瓜類、花生、甘薯等的青枯病等。
病菌從根部傷口或根毛侵入,在導管內定殖為害。病原真菌以菌絲體、厚壁孢子和微菌核在土壤、病殘體或肥料中越冬並可存活多年。病害在田間主要通過灌溉水、土壤耕作、地下害蟲等傳播;帶菌種子可遠距離傳播。
病原
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abaeYuetFang稱蠶豆尖鐮孢霉和Fusariumdg6ndceum(Fr.)Sacc.var.fabae
Yu稱燕麥鐮孢蠶豆專化型,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有兩型:大型分生孢子無色,鐮刀形,3個隔膜的多,力小30一36×4—4.5(um)。小型分生孢子無色,長橢圓形至圓筒形,1-2個細胞,大小12—18×3.8—4.O(um)。厚垣孢子球形,直徑20一70um。本菌只為害蠶豆。病菌菌絲生長適溫24—26℃,最高33℃,最低5—6℃,適宜pH4.5—8.9,以pH6.7最適。孢子在24—28℃時,48小時後萌發率達100%。
傳播途徑

治療

二、小區試驗防病效果根據1987—1988兩年八個試驗點調查結果表明,用弱毒疫苗N14進行保護接種的番前病毒病的發病株率和發病程度分別比對照降低18.0—69.75%,和11.16—56.4%,平均降低38.84和25.96%。防治效果達到70.42—87.80%。
三、小區增產作用據田間現場觀察和試驗調查結果表明:接種弱毒疫苗N14進行保護的番前長勢強壯,葉色正常,株高、莖粗、株幅、葉片數分別比對照增加16.26%、20%、16.67%和25.35%,提前4天現蕾開花,促進果實早熟,延後拉秧期。增產效果顯著。
典型疾病
油棕萎蔫病
病原:病原菌為油棕尖鐮孢FusariumoxysporumSch.f.sp.elaeidisWoll

防治方法:施鉀肥可以預防和抑制病害的擴展,同時,結合清除老樹樁以減少侵染來源。其次是種植抗病品種。
蠶豆鐮刀菌萎蔫病
症狀
蠶豆開花結莢期葉片先褪綠,由淡綠變成淡黃色,葉尖和葉緣變黑焦枯;有時整株變黃,葉片由下而上逐漸枯萎;有時基部葉片捲曲或乾枯脫落,殘留葉柄及中脈;有時莖基部變黑至全株枯萎。病程20一30天,病株細根先爛,主根呈乾腐狀,根部維管束變為褐色且蔓延到莖基部,病株易拔起。
茄子的幾種萎蔫病
茄子黃萎病:
主要特徵是病株中的單株、或部分枝條,或葉片半邊形成病態。初期先從植株下部葉片發病,多在葉片葉綠或葉柄近處的葉脈間形成退綠的淡黃色斑塊,葉片下垂萎蔫,井由葉緣處稍微向上翻卷。斑塊漸成黃白色,最後成褐色枯死。嚴重時全部萎蔫緩慢枯死。被害根莖上部處的側位和葉柄處的導管變成棕褐色。發病株的根外觀無症狀,其內導管變褐。
茄子枯萎病:
主要特徵是葉片形成黃色網紋狀斑或半葉枯黃。初期先從下葉發病,多在葉柄主脈附近的支脈邊處形成黃色網紋狀斑紋,其後變黃部分還可沿伸到葉尖端至全葉變黃枯死,但葉片簍蔫不明顯,或以葉片的主脈為分界的半側處形成葉片扭曲,半葉枯黃。發病株莖部導管變黃褐笆。發病株根部會在健壯白根中混生數根和全部的變褐腐爛。
茄子根腐疫病:
主要特徵是病株葉片萎蔫,莖部危害變色不顯著,根部變褐腐爛嚴重,但其根被害後弱毒疫苗N14是一種弱病毒,當接種到植物上後,可在植物體內不斷增殖,在植物體不表現症狀。但是可以干擾強病毒的感染,從而達到終生保護植物免受強病危害的作用。在1987—1988年開展了“套用弱泰痰苗防治番前病毒病”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防治方法
防治途徑主要有實行嚴格的檢疫保護無病區,病區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消毒帶菌種子,重病田實行改種或土壤消毒。
(1)種子消毒播種前種子用56℃溫水浸種5分鐘。
(2)實行3年以上輪作,水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
(3)選擇土壤含水量高於70%田塊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