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病

口蹄病

口蹄病又稱阿夫他熱,是一種侵犯牛、羊、豬等有蹄類家畜的病毒性烈性傳染病。對家畜危害甚大。口蹄疫是偶蹄獸的一種急性、發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皰性疹。偶爾傳染給人,使人發病。根據有接觸患病家畜病史。手足口腔出現水皰、潰瘍及發熱等症狀,可以診斷。有條件可做水皰液病毒分離,血清檢出特殊補體及中和抗體,即可確診。與手足口病不同。

基本信息

病因

本病是柯薩奇A組病毒所致,有人認為與O型病毒、C型病毒有關,均屬小RNA病毒。由於人直接與患病家畜接觸或通過擠奶時,病毒通過微小傷口進入人體而發病,偶爾通過牛奶、牛油等食品感染髮病。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易互相傳染。口蹄疫病毒屬於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屬,在不同的條件下容易發生變異,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性目前已知全世界有7個主型,即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型和亞洲1型,其中有6個亞型。病毒主要存在於水皰皮及淋巴液中。病牛是主要的傳染源,康復期和潛伏期的病牛亦可帶毒排毒,本病主要經呼吸和消化道感染,也能經黏膜和皮膚感染。其傳播既有蔓延式又有跳躍式的,它可發生於一年四季。

臨床表現

口蹄病口蹄病
潛伏期平均2~4天,最長可達7天左右,病牛體溫升高40~41℃,精神沉鬱、食慾下降,閉口、流涎,開口時有吸吮聲。1~2天后在唇內面、齒齦、舌面和頰部黏膜發生蠶豆大至核桃大的水皰。此時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狀,常掛滿嘴邊,採食、反芻完全停止。在口腔發生水皰的同時或稍後,趾間及蹄冠的柔軟皮膚上也發生水皰,並很快破潰出現糜爛,然後逐漸癒合。若病牛衰弱管理不當或治療不及時,糜爛部可能繼發感染化膿、壞死、甚至蹄匣脫落,乳頭皮膚有時也可能出現水皰,而且很快破裂形成爛斑。潛伏期為2~10天。開始病人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口腔黏膜充血,有乾燥及灼熱感。2~3天后,於口腔黏膜、鼻黏膜、舌唇、掌跖及指間皮膚出現水皰。

本病一般為良性經過,只是口腔發病,約經1周即可治癒,如果蹄部出現病變時,則病期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一般不超過1%~3%。但有時當水皰病變逐漸癒合,病牛趨向恢復健康時,病情突然惡化,全身虛弱、肌肉震顫、特別是心跳加快、節律不齊,因心臟麻痹而突然倒地死亡,這種病型稱為惡性口蹄疫,病死率高達20%~50%,主要是由於病毒侵害心肌所致。犢牛患病時特徵性水皰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出血性腸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

診斷

根據本病的流行的特點,以及特徵性的臨床症狀可初步診斷。但為了了解當地流行的口蹄疫病毒為何毒型,必須通過實驗室鑑定後方可確定。

剖檢:本病具有重要診斷意義的是心肌病變及心包膜有瀰漫性點狀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黃色斑點或條紋俗稱“虎斑心”,質地鬆軟呈熟肉樣變。

治療

對患病家畜要隔離並及時治療。病人臥床休息,多飲水,保持口腔清潔。吃易消化食物。全身症狀明顯時給予抗生素及對症治療。中藥:牛黃解毒丸和連翹敗毒丸

預防

鑒於口蹄疫具有多種動物宿主、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病毒抗原的多種性和變異性,以及感染後或接種疫苗後免疫期短等特點,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使口蹄疫的控制變得相當困難。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目前採取的方法:

未發病場的預防措施

嚴格執行防疫消毒制度全場應成立口蹄疫防制小組,負責疫病的防制工作;提高對本病危害性認識,自覺地遵守防疫消毒制度;場門口要有消毒間、消毒池,進出牛場必須消毒;嚴禁非本場的車輛人內。豬肉及病畜產品嚴禁帶進牛場食用;每月定期對畜舍、牛欄、運動場用2%苛性鈉或其他消毒藥進行消毒,消毒要嚴、要徹底。

堅持進行疫苗接種定期對所有牛隻進行系統的疫苗注射,使牛具有較好的保護力。目前,疫苗種類很多,現列舉於下:兔化弱毒疫苗舌面接種,常引起注射部位發生水泡。對犢牛有殘毒,可引起死亡。牛免疫期6個月以上。鼠化弱毒疫苗注射後14d產生免疫力,免疫期4~6個月,新注射區的牛,疫苗注射後,可能有10%的牛蹄部和20%一30%的牛口腔出現水泡和爛斑。此外,還有雞胚化弱毒苗、組織培養弱毒苗和滅活苗。遺傳工程已套用於口蹄疫疫苗的研究之中,它不用口蹄疫病毒作原料,而納入疫苗中的是一種特殊病毒蛋白。這種特異蛋白來自經遺傳工程控制和處理的大腸埃希氏菌培養物,這種蛋白只能刺激接種動物產生口蹄疫抗體,而不致由此造成感染。

中國蘭州生產並已使用的口蹄滅活疫苗,其型和免疫程式:
疫苗牛羊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單價苗),牛羊O—A型口蹄疫雙價滅活疫苗(雙價苗)。

規模化奶牛場免疫程式

①種公牛後備牛:每年注苗2次,每隔6個月注苗一次。單價苗肌肉注射3mL/頭,雙價苗肌肉注射4mL/頭。
②生產母牛:分娩前3個月肌肉注射單價苗3mL/頭或雙價苗4mL/頭。
③犢牛:出生後4~5個月首免,肌肉注射單價苗2mL/頭或雙價苗2mL/頭。首免後6個月二免(方法、劑量同首免),以後每間隔6個月接種一次,肌肉注射單價苗3mL/頭或雙價苗4mL/頭。

已發生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①屠宰法在很少發生或沒有流行過口蹄疫的牛場和地區,一旦發生疫情,應採取果斷措施,撲殺疫區內的所有牲畜,徹底消毒。或者是在流行過口蹄疫的地區,如果疫區不大,疫點不多,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疫區內的病畜和易感動物全部撲殺,徹底消毒,在距疫區10km以內的地區,對易感動物進行預防接種。當採取這種措施時,必須立即建立嚴格的封鎖隔離措施,並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布置、實施和檢查實施情況。
②封鎖區內的所有家畜包括牛、羊、豬,以及貓、犬等,其活動都要受到限制。人的活動也要限制,須活動時,應徹底消毒後才可放行。
③病畜及易感家畜儘快屠殺並掩埋掉,應做好無害化處理。
④房舍、地面、系畜柱、牆壁、圍欄及其他物體,用2%氫氧化鈉液或石灰水噴灑消毒。住處、擠奶房及其他密閉建築物可用福馬林熏蒸。
⑤工作用物品如膠皮手套、靴子圍裙等,用2%鹼液或過氧乙酸消毒。
⑥受污染的草垛可棄去表層,餘下的用4%福馬林噴霧消毒。
⑦舊草、褥草、糞便等,一律焚燒。
⑧疫區封鎖令的解除:疫區內最後1頭病畜撲殺後,經過一個潛伏期的觀察,再未發現病畜時,經徹底消毒清掃,由原發布封鎖令的縣以上人民政府發布解除封鎖令,並通報毗鄰地區和有關部門,同時報告上級人民政府和防疫部門備案。

人的口蹄疫

口蹄病口蹄病
人類對口蹄疫病毒僅有輕度的易感性。儘管如此,人是能感染口蹄疫的。其感染途徑主要是通過皮膚的破損和食用消毒不徹底的感染乳。症狀是發燒、嘔吐、口部感到發燒、發乾,在唇、舌、頰部出現水泡。手、足和趾間皮膚出現水泡。病程短,很快恢復,不留痕跡,也不引起併發症和死亡現象。Coxsackie病毒A群中的某些血清型能引起人的“手、足和口病”,在手、足、口等處發生水泡,這和人的口蹄疫混淆,所以應引起重視。

檢查

組織病理:皮膚黏膜深層有限局性水皰,在其鄰近的細胞中有細胞核內包涵體。

併發症

常見的併發症有:1.形成潰瘍2.感染3.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口蹄疫的併發症常是在患部組織上出現細菌性的化膿-壞死過程,有時表現為多層狀的化膿性皮炎或部分角質殼的剝離,腱鞘炎,乳腺炎胃腸炎等,病期延長者可出現心臟病,內分泌病(胰腺,腎上腺等疾患)和不育症,一般這類動物最終由於生產能力低下而被淘汰。

口蹄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與手足口病相鑑別: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腸道病毒引起,4歲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是高峰期。典型的起病過程是中等熱度發熱(體溫在39℃以下),進而出現咽痛,幼兒表現為流口水、拒食,嗓子里還有一些小水泡。沒有併發症的患兒,一周左右即可痊癒。少數患兒有神經系統症狀,並發無菌性腦膜炎和皮膚繼發感染,極少有後遺症。

口蹄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組織病理:皮膚黏膜深層有限局性水皰,在其鄰近的細胞中有細胞核內包涵體。根據有接觸病畜,手、足、口腔發生水皰、潰瘍,以及中等度發熱等症狀可作出臨床診斷,由水皰中培養出病毒或血清中檢查出特殊的補體結合及中和抗體即可確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