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半夏、天南星、枯白礬各五錢(15g),枯紅礬、雞冠花(炒)、白附子各五兩(150g),訶子肉(煅)、黑附子(生)、枳殼各一兩(30g),蝟皮(炙)二枚,瓜蔞(燒存性)一枚,胡桃仁(燒存性)十五枚。
用法用量
上為末,醋糊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功用
收澀固脫,溫中祛寒。
主治
寒濕泄瀉,延久不愈,肛門下脫。
方義
濕盛則濡瀉,久瀉則胃虛,胃虛則髒寒,髒寒則無陽以升舉,故令肛腸脫而不止。燥能去濕,故用半夏、南星;枯能制濕,故用紅、白枯礬;溫能暖髒,故用黑、白附子。乃若雞冠花、刺蝟皮、枳殼所以驅風;而訶子、瓜蔞、胡桃仁之灰,取其澀以固脫也。
附方
名稱:胃關煎
組成:熟地黃、山藥、白扁豆、炙甘草、焦乾薑、吳茱萸、白朮
用法:用水400ml,煎取280ml,空腹時溫服
主治:脾腎虛寒泄瀉,甚則久瀉腹痛不止,冷痢
出處:《景岳全書》
功用:健脾補氣,溫中散寒
名稱:益腸片
組成:人參、黃芪、白朮、炮姜、補骨脂、當歸、延胡索、木香、白芍、兒茶、赤石脂、甘草
用法:按規範製成片劑,每片0.5g。每次10片,溫開水送服,1日3次。20天為1療程
主治:慢性結腸炎
出處:《遼寧中醫雜誌》
功用:補氣健脾
名稱:黏米固腸糕
組成:白糯米
用法:滾湯淘洗,炒香熟,為末。每30g,加乾薑末炒熟者0.75g,白糖6g拌勻,空腹時用水調服30-60g
主治:脾胃虛寒,或因食滯、氣滯,腹痛泄瀉,久不止者
出處:《景岳全書》
功用:健脾溫中
名稱:虛脾丸
組成:乾薑、附子、肉桂、厚朴、丁香、茯苓、肉豆蔻、訶子皮、白朮
用法: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服
主治:脾虛泄瀉
出處:《雞峰普濟方》
功用:溫脾止瀉
名稱:木香丸
組成:木香、煨訶子皮、白朮、桂枝、附子、蕪荑、高良姜、肉豆蔻、炙甘草、炮姜
用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空腹時用生薑、大棗煎湯送服
主治:腸痹,腹脹疼痛,時復飧泄,食不消化
出處:《聖濟總錄》
功用:溫牌止瀉
名稱:補脾丸
組成:白朮、赤石脂、肉豆蔻、厚朴、川白姜、蓽茇、神曲、麥芽、附子
用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服50丸,陳米飲送下
主治:脾陽虛弱,滑泄不禁
出處:《是齋百一選方》
功用:溫脾祛寒,澀腸止瀉
中藥方劑之J開頭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