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名稱
草決明子、蕤仁(去皮)、羌活(去蘆)、瞿麥,各三兩;細辛(去苗)、牡蠣(洗.火煅取粉)、黃連(去須)、杜蒺藜(炒.去尖角)、防風(去蘆)、肉桂(去粗皮)、甘菊花(淨),各五兩;白茯苓(去皮)四兩,斑鳩一隻(去皮.毛.腸.嘴.爪.用文武火連骨炙乾),羯羊肝一具(薄批.炙令焦),蔓荊子二升(淘洗.絹袋盛.飯甑蒸一伏時.日乾)。
炮製製法
上十五味為末,煉蜜和杵五百下,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肝經不足,風邪內乘上攻,眼暗淚出,怕日羞明,隱澀癢痛,瞻視茫茫,多見黑花,或生翳膜,並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十五圓至二十圓,以溫水或溫酒下,空心、日午、臨臥,日三服。如久患內外障眼,服諸藥無效者,漸加服五十圓,必效,暴赤眼疼痛,食後,用荊芥湯下二十圓。
處方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
中藥方劑之J開頭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中藥j字部分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