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疥瘡大風膏--《醫燈續焰》卷十三【處方】大風子2兩(去殼),枯礬4兩,蛇脫(燒存性)3分,樟腦3分,蜂窠(燒存性)3分,水銀5分(用錫死之),桕油燭4兩。
【製法】風子諸藥為末,入燭油,次入水銀搗勻。
【功能主治】一切乾濕疥瘡並膿窠爛瘡。
【用法用量】塗擦。
【摘錄】《醫燈續焰》卷十三
中藥方劑之J開頭類(一)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疥瘡大風膏用於一切乾濕疥瘡並膿窠爛瘡。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大風膏主要用來治療疥瘡。
《外科啟玄》卷十二 《攝生眾妙方》卷八 《保嬰撮要》卷十八 《攝生眾妙方》卷八煎滾,艾火煎稠,攪成膏,密封收存。稱為“萬應膏”。用時取出敷貼患處。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諸風頭暈。用蒼耳葉,曬乾...。十日後病癒。 9、大風癧疾(麻風)。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為末。每服...
葈耳 釋名 氣味 主治 歷史考證五月采蒼耳根葉數擔,洗淨,銼細,煮爛,去滓留汁,武火煎滾,艾火煎稠,攪成膏,密封收存。稱為“萬應膏”。用時取出敷貼患處。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諸風頭暈。用蒼耳葉,曬乾,研細。每服一錢,酒調下...
枲耳 釋名 氣味 主治 歷史考證,煮爛,去滓留汁,武火煎滾, 艾火煎稠,攪成膏,密封收存。稱為“萬應膏”。用時取出敷貼患處。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諸風...,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後病癒。 9、大風癧疾(麻風)。用嫩蒼耳...
釋名 氣味 主治 歷史考證、安宮牛黃丸(散)、紅靈散、醫癇丸、局方至寶散、阿魏化痞膏、純陽正氣丸...
基本簡介 基本信息 詳細介紹,溪毒。②《藥性論》:主肝家熱,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風,癲癇,頭風,濕...:煎湯,2~4錢;搗汁、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煎...多少,洗淨,以水煮爛,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湯下。 卷...
種屬概述 形態特徵 歷史考證 化學成份 套用價值。②《藥性論》:主肝家熱,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4錢;搗汁、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搗敷、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煎水洗。宜忌...不拘多少,洗淨,以水煮爛,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湯下...
基本信息 生長環境 藥用資料 用法與用量 選方。 ③《唐本草》:主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在骨髓,除諸毒螫,殺疳濕匿,主腰...。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搗汁、熬膏或入丸、散...,入蜜,用武火熬成膏。 每服一、二匙,白湯下。 (《醫方摘元》)⑤治...
種屬介紹 分布 形態特徵 功用主治①《別錄》:治膝痛,溪毒。②《藥性論》:主肝家熱,明目。③《唐本草》:主大風...。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搗汁、熬膏或入丸、散。 卷耳[石竹科、卷耳...,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湯下。(《醫方摘元》)⑤治目上星翳:鮮蒼耳...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分類學 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