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固寺

興固寺

興固寺位於平鄉縣城豐州鎮正東四公里竇馮馬村中,是一處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據歷代修繕該寺的斷碑殘簡記載:興固寺始建於東漢初年,應為印度僧人所造。

基本信息

歷史

後趙時期,佛圖澄受後趙皇帝石勒信賴和恩寵,在今邢台的襄國一帶廣置寺院,弘法傳道,攜大量金銀造寺者,非皇室供養不能有此巨資,故興固寺可能由常年居襄國的印度高僧佛圖澄在原寺基礎上加以完善,逐漸成為北方聞名的寺院。

北宋時期,興固寺為汴京安國寺上寺,安國寺作為下寺直接受興固寺總領,享有開壇受戒之權力,當時僧人眾多,香火鼎盛,佛事也因此達到高潮。

元至元元年,興固寺經大規模修繕,"金碧輝煌,見者改觀,宮殿巍峨,佛像森列,氣勢非凡"。明清兩代,興固寺享有"出京第一寺"之美譽,明嘉靖十五年重修碑記"興固寺乃畿南一大叢林",說明該寺歷久不衰,在佛教史上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尊貴地位。至今興固寺仍保存有大雄寶殿、三殿、舍利殿及塔林的塔座若干。

建築特色

大雄寶殿面寬五間,高十二米,歇山頂,滾龍脊(脊高2米),木架結構。殿內供釋迦牟尼漢白玉石像,原像為木身貼金,內空,其心臟處置一金質元寶,寺敗後被寺僧取走。佛像側置十八羅漢,佛前原有連盞樹狀燈塔,共七十二佛,頭頂七十二燈碗,青銅鑄成,造型奇異,今已不存。三殿高九米,硬山瓦頂,面寬三間,抬梁式木架結構,有清乾隆十四年"皆大歡喜"和道光十五年所立"偏覆大千"兩塊牌匾。此殿原供彌勒佛,背後有護法韋陀站像,東西兩壁彩繪四大天王。殿內梁檁為鳥柏木材,鳥柏經刮刨翻新,鳥形益加清晰,其狀如燕似鵲,或站或翔,或仰首鳴奏,或翹尾側聽,栩栩如生,有滿殿繞飛之感。鳥柏為異珍奇材,今邢台皇寺僅存活一株,整座大殿用鳥柏構建,可見昔日興固寺地位之尊。

大雄寶殿氣勢恢弘,面闊五間,東西長二十米,南北寬十二米,殿高十二米,大殿座落在月台上,大木結構,歇山頂,在頂上扣有琉璃瓦,正脊兩側有高大吻獸,顯示出大殿的莊嚴。殿內供釋迦牟尼漢白玉石像,原像為木身貼金,內空,其心臟處置一金質元寶,寺敗後被寺僧取走。佛像側置十八羅漢,佛前原有連盞樹狀燈塔,共七十二佛,頭頂七十二燈碗,青銅鑄成,造型奇異,今已不存。大雄寶殿的正面共安裝二十扇木製門,五開間的門窗格子顯著也相當大氣,門上裝飾代表有天、地,五行八卦的紋樣,形成一排,統一整齊十分壯觀。這種外方內圓的和合紋樣,象徵天圓地方,剛柔相輔,陰陽相合,直接體現佛界及平鄉社會和諧、幸福美滿的寓意,有清乾隆十四年"皆大歡喜"和道光十五年所立"偏覆大千"兩塊牌匾。

舍利殿為元代建築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硬山瓦頂,琉璃鑲邊,斗方填心,山花為高浮雕琉璃彩游龍戲珠,背頂東西磚雕"峻"、"極"二字,有憑高遠眺無盡之意,前廊為龍頭斗拱,桅椽懸掛銅鈴,清風徐來,鈴聲悠揚,如喃聲梵樂,令人頓入無塵境界。門楣木雕"金剛舍利"四字,殿內木構呈"金"字,遍施彩繪,因年代久遠,彩繪多變烏剝落,唯貼金游龍雨蝕不脫,光亮如初。殿中原有木雕舍利塔,高至殿頂,塔角有四大金剛護衛。據清《平鄉縣誌》記載,清乾隆十五年由本寺僧祥光自山西奉聖寺迎舍利數顆藏於寺內。興固寺歷經1935年、1937年、1943年和1947年四次浩劫,舍利和經卷運出地宮後大部分散失,今存舍利三顆,經書數卷。

舍利殿為元代建築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硬山瓦頂,琉璃鑲邊,斗方填心,山花為高浮雕琉璃彩游龍戲珠,背頂東西磚雕"峻"、"極"二字,有憑高遠眺無盡之意,前廊為龍頭斗拱,桅椽懸掛銅鈴,清風徐來,鈴聲悠揚,如喃聲梵樂,令人頓入無塵境界。門楣木雕"金剛舍利"四字,殿內木構呈"金"字,遍施彩繪,因年代久遠,彩繪多變烏剝落,唯貼金游龍雨蝕不脫,光亮如初。殿中原有木雕舍利塔,高至殿頂,塔角有四大金剛護衛。據清《平鄉縣誌》記載,清乾隆十五年由本寺僧祥光自山西奉聖寺迎舍利數顆藏於寺內。興固寺歷經1935年、1937年、1943年和1947年四次浩劫,舍利和經卷運出地宮後大部分散失,今存舍利三顆,經書數卷。

傳奇故事

舍利子傳奇

關於興固寺舍利的來源是這樣的。東晉時期有一印度高僧攜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來到奉聖寺,建舍利生生塔,將舍利奉安在生生塔內。元代遭地震,舍利生生塔損壞,後進行修建。清乾隆年間,舍利塔倒塌,現存奉聖寺舍利生生塔為清代建築,是山西省文保單位。據清乾隆十六年《平鄉縣誌》記載:乾隆十五年興固寺“僧祥光自山西奉聖寺,迎舍利數顆藏之”。當時將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奉迎至興固寺金剛舍利殿,並在殿內建造木質舍利塔,高至殿頂。該塔共九層八面,每層每面木雕佛龕,內置木雕鎦金佛像共72尊,每層隔板、花牙還雕有人物花草。塔角有四大金剛護衛。塔下築一地宮,專供舍利子。據老人們說:殿塔建成後,納山西僧人於舍利殿,專司舍利香火。由此可知,興固寺金剛舍利殿實藏有釋佛真身舍利。另據乾隆年間《晉祠奉聖寺造舍利生生浮屠》疏文記有“野僧某,攜舍利數顆遠去”。由上述記載可知,興固寺所藏舍利與山西晉祠奉聖寺有直接關係。

乾隆四十九年重修舍利殿碑記中記載:“……乃鑒其誠,遣寺僧普應恭奉舍利十粒□金瓶中……”。另據《直隸順德府平鄉縣興固寺新建舍利塔碑記》記載“塔以藏之,釋佛骨也”,由此又可知,寺內所藏確為釋迦牟尼真身舍利。民國時期此塔被毀,發現塔下地宮,內藏舍利子,供萬年燈,石桌石椅。今寺內尚存釋佛真身舍利三粒,為國內少有,被奉為鎮寺之寶。

據說,興固寺原來有舍利14粒。清末時,寺內和尚抽大煙,將其中7粒賣給山西的一家寺院。民國末年,寺內一個和尚還俗時,又拿走了3粒。也有人曾向他索要,至今未有回覆,現在此人已經過世。如此,寺內還剩4粒舍利,且都在土改時被居士拿回家,後又丟失了一粒。最後,回到寺中的只剩3粒。但是,這些舍利並未由上級部門鑑定真偽。

然而,據清乾隆十六年《平鄉縣誌》記載,“乾隆十五年,興固寺僧詳光自山西奉聖寺(今晉祠),迎舍利數十顆藏之”。

興固寺的確具有保管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資格。興固寺建於漢代。在北宋時,興固寺為汴京(今開封市)安國寺上寺,享有開壇受戒的特權。寺院輝煌時,占地300多畝,至今也仍有108畝。明清時期,興固寺被譽為“出京第一大寺”。

保護措施

1992年,平鄉縣政府批准興固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把擴修興固寺列為旅遊開發重點項目,1996年,印宏法師受佛協委派來到興固寺主持該寺佛事活動。2005年農曆三月初六,在興固寺召開了弘揚佛教文化大會,雲集了北京及各地的居士及佛教徒四千多人,傳道弘法,場面宏大,會上市佛協、縣佛協就興固寺的恢復和發展作了具體安排,北京、青島幾位大居士表示,廣泛聯繫國內外居士和佛教徒還興固寺本來面貌。

中國寺廟大全(河北三)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本任務按省份劃分,收羅了全國各地大部分寺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