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禪寺[陝西省西安市觀音禪寺]

觀音禪寺[陝西省西安市觀音禪寺]

觀音禪寺約建於唐初,離西安30公里。位於終南山麓,在灃峪和高冠峪之間,風景秀麗。周圍佛教勝跡眾多,西有佛教著名的三論宗祖庭草堂寺,東有律宗祖庭淨業寺和豐德寺。 觀音禪寺背靠禪嶺頂,南通觀音山,乃舊時通往觀音山第一座寺院。

基本信息

寺院故事

遠望禪寺遠望禪寺
觀音禪寺大約建於唐初。傳說,唐開元年間,長安城有一位算命先生袁天罡,相術十分高明,人稱“活神仙”。一日,涇河龍王閒暇無事,變作青年書生來長安城遊玩,不覺閒轉來到袁天罡的卦攤前,發覺圍觀的人眾多,不知何故,便上前詢問,有人告知:“此乃活神仙,因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知前生,會卜後世,遇難呈祥,逢凶化吉,故前來求卦者眾多,只得圍觀等候。”龍王聞言,輕笑,心想,今日正巧無事,不妨拿他開心取樂,便湊上前去,撥開眾人,對袁天罡說:“先生號稱活神仙,想必相術高超,吾有一事相問,請先生賜教。”袁天罡微睜雙眼,手捋長髯,上下打量龍王一番,問道:“不知公子所卜何事?”龍王答:“想知道長安城明日可否有雨?”袁天罡抬頭對天空觀望片刻,掐指一算,說道:“明日長安城艷陽高照,無滴雨落地。”龍王聞言曰:“如明日長安城有雨,先生當如何?”袁天罡反問:“公子何意?”龍王曰:“吾以項上人頭與先生賭明日長安城有雨,如明日下雨,先生自己砸碎活神仙牌子,離開長安城,永不能返,可否?”袁天罡點頭曰:“就依公子。”

翌日,長安城突降大雨,足足下了兩個時辰,雨後,龍王又化作書生找到袁天罡,言道:“先生輸矣,砸牌速離長安。”袁天罡看著龍王,微微一笑,並不答言,龍王問道:“先生為何發笑?”袁曰:“公子犯下彌天大罪,只恐項上人頭不保,還是活命要緊。”龍王道:“難道先生想賴帳不成,吾犯何條,性命不保?”袁天罡手指龍王冷笑道:“涇河龍王,你私改玉帝旨意,難道不是死罪?”龍王聞言大驚失色,雙膝跪地連聲哀求:“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袁道:“事已至此,吾也無法,汝要活命,只可相求一人。”龍王忙問:“先生請講此乃何人?”袁曰:“玉帝下旨,明日午時,南天門斬汝,監斬官乃當朝宰相魏徵,汝只可相求當今聖上,明日莫讓魏徵前往,方可保住性命。”龍王忙叩首謝恩,化作一青龍奔涇河而去。

話說這日,唐太宗李世民率文武大臣,由十八武士護衛前往上林苑狩獵。夜晚在一泉水邊宿營,五更時分,太宗夢見飄然到南天門(灃峪口有南天門之說),見一青龍雙目垂淚悽慘的伏在太宗面前,泣聲相求:“救我一命!”太宗問其原由,龍曰:“吾因犯天條,玉帝將命宰相魏徵明日午時三刻斬吾於南天門,故懇請陛下明日莫讓宰相前往,放吾一條生路。”言罷淚如泉湧,伏於地上。太宗聞其言,觀其狀,不禁黯然傷情,曰:“朕與汝宿無恩怨,朕不讓宰相前往便罷。”龍聞言,連扣三首,感恩不盡,擺尾而去。太宗夢醒,甚覺奇怪,傳徐茂公進帳,談及此事,茂公沉思片刻,言道:“此事不可聲張,以臣之見,陛下命宰相今日緊隨左右,寸步不離,方可無憂。”茂公傳令十八護衛緊隨魏徵,不得使其離開陛下。

天色大亮,太宗出得帳來,忽見前面不遠處仙氣繚繞,直衝雲霄,遂前往,見一石洞泉水噴流,霧氣騰騰,觀其水,晶瑩透徹,隨即飲了一口,頓覺甘甜無比,沁人肺腑,精神為之一爽,信口道:“真乃神泉也”(觀音神泉由此得名)。

太宗率文武大臣及十八衛士,沿山而游,正午十分,來到一山坡下,見有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只覺腹中飢餓,命衛士安排膳食,農夫見皇帝駕到,驚喜萬分,傾其所有,侍奉聖駕。太宗和魏徵見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心中高興,不覺多飲了農家自釀的米酒,魏徵在席間昏然睡去,夢中聞玉帝傳旨,南天門斬涇河龍王,魏徵領旨,將青龍斬十八段於南天門。龍首拋於長安城北,化為龍首原,龍尾長丈八有餘棄於長安城西,就是丈八溝,龍身十八段棄落在終南山下,九段落在神泉東,九段落在神泉西,現觀音禪寺東有九條山溝向西蜿蜒,西有九條溝向東蜿蜒,傳說便是由十八段青龍身軀而化,故有九龍護觀音之說。

魏徵復旨而歸,出得南天門忽見一無首尾之青龍,渾身是血向其討命:“還我頭來!”。魏徵從夢中驚醒,並將所夢情形告訴太宗,太宗聞言大驚(此地故名驚駕村),急召茂公來見,茂公聞言道:“陛下莫驚,觀音菩薩有甘露普救生靈,不妨求觀音菩薩救青龍一命,以解此怨。”太宗略思片刻曰:“早上朕觀那神泉仙氣繚繞,何不在此建一座觀音佛堂,以拜觀音”。

建成之日,觀音菩薩現身曰:“斬青龍之錯不在陛下,十八衛士未能盡職才使魏徵夢斬青龍,要救青龍不難,但需甘露灑於斷軀之處,即可復活,但因青龍觸犯天條恐玉帝知曉,須將其縮為三尺,放入神泉洞中。因魏徵醉斬青龍已結深怨,須十八衛士削髮為僧,守護洞旁,以防青龍出洞,陛下還需再選二位將軍守護宮門,以防不測。”太宗即命十八衛士出家為僧,後修成正果,成為十八羅漢,居十八羅漢洞(羅漢洞村由此得名)。太宗又命秦瓊、敬德二位大將軍守衛宮門(民間鬥神由此而來),觀音菩薩遂以甘露復活青龍,化作三尺,放入洞中(此泉又名龍泉),又在龍泉上栽一菩提樹(即今觀音禪寺內的銀杏樹)。

此後,觀音堂香火旺盛,又傳龍泉可醫治百病,方圓百里百姓都來取水。歷任住持都在寺內栽植柏樹,解放前觀音堂周圍尚有柏樹40多棵,如今只剩山門前兩株柏樹依舊蒼翠茂盛。

古寺復興

建國前觀音禪寺占地三百餘畝,有自己的土地和耕作農具,殿堂也頗具規模,到解放後還有大殿、山門和數十間寮房,每年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日,遠近香客絡繹不絕。

文革時期,觀音禪寺被改做“紅岩中學”,僧人四散,唯留大殿五間,其餘房屋均改為教室,直到九十年代初還作為鄉級中學在使用。

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紅岩中學”搬出了寺廟,觀音禪寺迎來了又一次復興的機遇。1998年夏天,隆興尼師雲遊來此,見殿堂破敗,勝跡寥落,不顧年邁的身體,四方募化籌集善款,發心修復這座歷盡滄桑的古剎。1999年經當地政府批准觀音禪寺恢復為正式的佛教活動場所。從此,觀音禪寺開始了新一輪的復興之路。

2001年觀音禪寺在原有基址上建成五間大殿一座,內奉觀音、普賢、文殊、地藏等銅像。然而,正在寺院逐步建設之中,2005年隆興法師突然病逝於北京,觀音禪寺的建設陷入停頓的局面。

後來經佛教協會聯繫,四眾弟子禮請終南山庫峪摩訶慈恩寺超明老和尚駐錫觀音禪寺,超明老和尚當時也已年屆八旬,在其弟子的協助下繼續復建寺院,一年時間內邊修建起了兩層30多間的住宿樓房,極大地改善了原有的生活條件,改寺院原來的名稱“觀音堂”為觀音禪寺。

2006年超明老和尚圓寂,2008年經長安區宗教局備案同意,超明老和尚入室弟子悟宣法師繼任住持,繼續秉承老和尚遺囑,以禪修為主,將觀音禪寺辦成一座禪宗道場。

觀音禪寺因背靠南山,庭院開闊、視野疏曠而更具山林田園氣息。一踏進寺院,心中就升起一股清淨超塵的感覺,有回歸田園般的舒暢安心。陶淵明的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脫口而出。

觀音禪寺自悟宣法師接任以來,整理殿堂,綠化環境,維護銀杏樹,鋪設地磚,修築院牆,舉辦禪修、禪茶會,並制定了觀音禪寺弘法綱領:“以禪修為根本,以觀音為契機,以茶會為方便,開展修學體驗和弘法活動。”寺院整體重建規劃方案也正在緊張設計之中,觀音禪寺如同那棵滄桑挺拔的銀杏樹一樣,經歷了風風雨雨,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寺院景致

建築

音禪寺占地約二十畝。山門前兩株柏樹蒼翠茂盛,大雄寶殿殿堂前有四塊無字石碑。大殿兩側外牆壁上掛有中外名人談佛教的語錄鏡框數塊。

寺內目有一座五開間的觀音殿,大殿金頂紅門,彩繪莊嚴,內奉觀音、普賢、文殊、地藏等銅像。其銅鑄千手觀音像安奉在大殿中央。

古木

觀音殿後殿後有大坪台一座,坪台中央有銀杏樹一棵,高20多米,直徑3米多,枝繁葉茂,蒼虬蔽日,根部又有數百株幼樹環繞,有的已有碗口粗。此樹相傳栽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由此也可佐證觀音禪寺歷史之久遠。如今這株千年銀杏愈加煥發生命力,並多次放光現瑞,引得遊客無數。這株已數不清年輪的銀杏樹,樹身粗裂的如同滄桑的歷史,而枝葉翠綠的有如清泉浸過的溫玉,立於樹下,使人感嘆不已。

古泉

銀杏樹旁有一古井名“觀音泉”,因其出於千年銀杏樹下,長年流淌不息,水質輕柔甘甜,並有能治百病之說,遠近前來取水者絡繹不絕,被譽為“觀音神泉”。

佛法活動

法脈傳承

禪宗為主。日持誦《金剛經》、《六祖壇經》

傳統法會

1.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誕辰日舉辦“終南禪茶會”

2.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期間都會舉辦相應傳統法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