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指的是1613年至1917年統治俄羅斯的王朝,羅曼諾夫王朝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它也是俄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在該王朝時期,俄國由東歐一個閉塞的小國擴展為世界範圍的強國之一。

概述

羅曼諾夫王朝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是1613年至1917年統治俄羅斯的王朝,羅曼諾夫王朝是俄國封建王朝。1613年建立,18世紀初彼得一世在位時,俄國迅速強盛,建立俄羅斯帝國。後不斷擴張領土,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強國,農奴制日益加強。1861年廢除農奴制後,俄國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19世紀末形成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1917年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羅曼諾夫王朝長達300餘年,它的統治是建立在維護農奴主-地主利益、殘酷壓迫和剝削廣大農民的基礎之上的,對內實行絕對君主統治,對外實行侵略擴張政策,侵吞歐、亞各國大片土地,鎮壓各國人民革命,成為歐洲反動勢力的主要代表。

大事紀要

1613年1月,在縉紳會議上,貴族、商人、僧侶和哥薩克上層的代表推舉羅斯托夫總主教菲拉列特的兒子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1596~1645)為沙皇,是為羅曼諾夫王朝之始。

1741年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繼位,男嗣斷絕。後由外戚當權,仍襲用羅曼諾夫王朝的室號。

1649年頒布法典,用法律形式確定農奴制。殘酷鎮壓鮑洛特尼科夫起義、拉辛起義、普加喬夫起義。

1905年革命給沙皇制度以沉重打擊。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

1917年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次年7月17日,他連同親屬在葉卡捷琳堡(今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被處決。

發展歷程

建立

(圖)羅曼諾夫王朝的發祥地—科斯特羅馬羅曼諾夫王朝的發祥地—科斯特羅馬

在俄羅斯1000多年的歷史上,除了240年的韃靼統治以外,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於公元9世紀。上述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利克王朝開始。1584年伊凡雷帝去世後,8歲的皇太子德米特里在烏格利奇市的教堂里遇害,外戚大貴族鮑里斯·戈杜諾夫專權,統治俄國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從此覆滅。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

中衰

亞歷山大一世(俄國)統治時期(1801年-1825年),帝國的經濟和政治達到頂峰。亞歷山大一世最大的功績在於打敗了法國的侵略者拿破崙·波拿巴,即拿破崙一世皇帝。藉此絞殺了法國大資產階級專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但在亞歷山大統治的後期,由於人民的反抗和神秘主義的影響,俄羅斯帝國開始衰敗。1825年至1855年暴君尼古拉一世統治期間,俄國的軍事行動頻繁,物價飛漲,開始出現崩潰的徵兆。尤其是克里米亞戰爭,使被壓迫的農奴們苦不堪言。1856年戰爭結束之後,俄國的農奴制已經危在旦夕。1861年至1862年皇帝亞歷山大二世決定採取措施,於是有了自上而下的“亞歷山大二世改革”,通過改革,俄國開始真正走上了資本主義路線。

衰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俄、英、法三國結成協約國集團。1917年,戰爭即將結束時,由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運動,羅曼諾夫王朝的腐朽統治被擠垮,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在奧拉寧堡宣布退位,並於1918年在葉卡捷琳堡與皇室家族一起被槍決,至此,羅曼諾夫王朝結束。

革新

羅曼諾夫王朝彼得大帝

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一代沙皇是米哈伊爾·羅曼諾夫,但包括他在內的幾位俄羅斯沙皇都不為人們所熟知。王朝最著名的沙皇是彼得一世,即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人們一般稱他為彼得大帝。由於他積極鼓勵俄國西方化,並鼓勵廢除包括蓄鬍須和穿著冗雜的長袍在內的諸多禮節,彼得一世一般被看作是俄羅斯帝國的最初奠基人和開化的代名詞。俄國的第一家兵工廠、第一家報館都是在他的倡導下成立的。

由於彼得大帝的革新,俄國迅速發展成為東歐的強國。恩格斯曾這樣指出:“驚慌的西歐,在伊凡統治之初還不知道北方存在著一個莫斯科公國,現在由於看到一個碩大的帝國出現在東部邊境而目瞪口呆。”俄國迅速發展各種產業,並在大北方戰爭中一舉打敗俄國的夙敵和北方強國瑞典,奪取了芬蘭大公國和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還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奪取了黑海的出海口。彼得一世於1721年放棄“全俄羅斯的君主、上帝加冕的神聖沙皇”這一從伊凡四世開始世襲的稱號,而選擇了“皇帝”這一西歐君主國(如神聖羅馬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藉此象徵俄羅斯帝國與西歐的各個國家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著名帝王

彼得二世

羅曼諾夫王朝羅曼諾夫王朝

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1727年-1730年在位,去世後,羅曼諾夫王朝斷絕男嗣,至未婚無嗣的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1741-1762年在位)去世之後,由彼得大帝的外孫德國人霍爾斯坦-哥道普王室的彼得·烏爾里希大公繼承皇位,稱彼得三世(俄國),霍爾斯坦-戈托普-羅曼諾夫王朝開始。

凱薩琳二世

王朝另一位著名的皇帝是凱薩琳二世,她在位期間(1762年-1796年),俄國已經從昏睡中覺醒,並且在西歐和國際事務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她在位34年,發動了6次大規模的戰爭:包括三次瓜分波蘭(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兩次俄土戰爭和一次俄瑞戰爭,通過這些戰爭和強權的統治,葉卡捷琳娜二世建立了一個跨歐、亞兩大洲、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一位是超級帝國。在這一時期,俄國的國土面積擴大了63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6萬平方公里來自波蘭)。

歷代沙皇

1613年-1645年,米哈伊爾·羅曼諾夫

1645年-1676年,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

1676年-1682年,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

1682年-1689年,伊凡五世

1689年-1725年,彼得一世

1725年-1727年,葉卡捷琳娜一世

1727年-1730年,彼得二世

1730年-1740年,安娜·伊萬諾夫娜

1740年-1741年,伊凡六世

1741年-1761年,伊莉莎白·彼得羅芙娜

1761年-1762年,彼得三世

1762年-179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

1796年-1801年,巴維爾一世

1801年-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

1825年-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年-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

1881年-1894年,亞歷山大三世

1894年-1917年,尼古拉二世

各國歷史

世界歷史,包含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歷史、及史前的時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