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瑞戰爭

俄瑞戰爭

俄瑞戰爭(Russo-Swedish Wars)是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俄國和瑞典為爭奪波羅的海(因波羅的海是大西洋深入北歐大陸的內海,為沿岸各國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及其沿岸地區而進行的多次戰爭的總稱,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八次。

第一次

1561~1583年立窩尼亞戰爭期間,瑞典站在反俄一方,於1561年6月出兵占領愛斯特蘭(今愛沙尼亞北部),1580~1581年又占領科列拉、納爾瓦、伊萬哥羅德、雅姆和科波里耶。1583年8月,雙方簽訂停戰協定,俄國在芬蘭灣南岸僅保留涅瓦河口一小塊土地,其餘全部劃歸瑞典。

第二次

1590~1595年戰爭為奪取瑞典控制的愛斯特蘭地區,俄國沙皇費多爾一世於1590年初派兵西進,直指納爾瓦,擊潰瑞軍(約2萬人),隨後圍攻該城並分兵攻掠愛斯特蘭。瑞典被迫同俄國談判,簽訂為期一年的停戰協定,承認俄國對該地區若干城鎮的控制權。一年後,瑞典國王約翰三世決心奪回被割讓的城鎮,戰事再起。

1595年,雙方議和,瑞典仍占納爾瓦,但將雅姆、伊萬哥羅德、科列拉和科波里耶歸還俄國。

第三次

1610~1617年戰爭俄波戰爭(1609~1618)期間,瑞典利用俄國“混亂時期”的動盪局勢,於1610年出兵攻占伊萬哥羅德、雅姆等地,次年進占諾夫哥羅德。俄軍實施反擊,企圖奪回失地,遭慘敗。瑞軍乘勝進軍莫斯科,於1614年圍攻設防堅固的普斯科夫要塞,但久攻不克,被迫撤退並開始和談。

1617年1月,雙方簽訂《斯托爾博沃條約》,瑞典歸還諾夫哥羅德及其他幾座城鎮,但繼續占領伊萬哥羅德、雅姆、科波里耶、奧列索克。

第四次

1656~1658年戰爭1656年7月,俄國利用瑞典與波蘭交戰之機企圖奪取失地,向立窩尼亞(今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大部)發起進攻,連克若干城鎮和要塞,8月底包圍里加。守城瑞軍在援軍配合下實施反包圍。俄軍損失約2萬人,被迫撤退。爾後,瑞軍加強防禦,於1658年再次粉碎俄軍進攻。

1661年,俄國被迫簽訂《卡爾迪斯和約》,放棄所占地區。

第五次

1700~1721年戰爭史稱北方戰爭。戰爭中,俄瑞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轉變,俄國奪取大片領土,獲得進入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建都聖彼得堡。

第六次

1741~1743年戰爭1741年8月,瑞典在法國支持下為奪回失地再次挑起戰爭。俄軍首先發動進攻,於9月3日在芬蘭的維利曼斯特蘭德大敗瑞軍。翌年,俄軍再次侵入芬蘭,擊敗瑞軍主力。9月24日,1.7萬瑞軍在赫爾辛福斯(今赫爾辛基)投降。

1743年8月18日,雙方簽訂《奧布和約》,瑞典進一步喪失了在芬蘭的領地。

第七次

1788~1790年戰爭1788年7月,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乘1787~1791年俄土戰爭之機,出兵進攻俄屬芬蘭。初期,瑞典失利,陸軍進至斯瓦泰波爾要塞受阻,海軍在戈格蘭海戰中受挫。翌年,俄軍反攻,在第一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戰中重創瑞典艦隊。

1790年春,古斯塔夫三世親臨前線指揮芬蘭戰役,隨後率軍東進,受阻於維堡。7月,祖德曼尼亞公爵指揮的瑞典艦隊在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戰中獲勝,擊沉、俘獲俄艦53艘。此時,俄國的盟國丹麥進軍瑞典西南部的西哥德蘭地區並包圍哥德堡。瑞典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被迫同丹麥簽訂停戰協定。8月14日,俄瑞簽訂《韋雷爾和約》,確認兩國戰前邊界不變。

第八次

1808~1809年戰爭1808年2月,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利用法俄結盟之機,以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四世拒絕退出反法聯盟為由,派兵2.4萬人入侵瑞屬芬蘭,占奧蘭群島和哥得蘭島。至年底,瑞軍被迫撤出芬蘭。

1809年3月,俄軍兵分三路進攻瑞典本土,威脅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被迫議和。9月17日,雙方簽訂《腓特烈港和約》,瑞典把芬蘭和奧蘭群島割讓給俄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