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52年的紐西蘭基督城有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茱莉與寶玲,兩人雖然來自不同的環境背景,但是她們熱愛文學及喜歡

這部充分發揮幻想力和映象魅力的紐西蘭奇情片,改編自五十年代的一宗兇殺案新聞。主角是基督城的兩個女中學生茱莉與寶玲,她們雖然來不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卻同樣喜歡文學和馬里奧蘭沙渾厚迷人的歌聲,整天活在少女的浪漫無邊際世界之中,但父母親發現兩人有同性戀傾向而硬要將她們分開。茱莉與寶玲竟然因此合謀設局,在公園中偷襲寶玲的母親。導演彼得.傑克手法高明,處理兩個少女攜手作樂時鏡頭有如行雲流水,表現她們沉迷在公主王子的幻想世界時卻又充滿詭異的前衛氣氛。後來以《理性與感性》走紅的凱特·溫斯萊特和另一少女演員萊恩斯基也都演得細膩動人。
簡短述評:本片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獅獎。
本片由紐西蘭新銳導演所執導,拍過殭屍片的傑克森是玩弄高級喜劇的行家,《夢幻天堂》的問世被影評界評為:標示著電影進入前未來主義的時代,本片根據50年代紐西蘭一則真實故事所改編而成,故事中的女主角即是現在擁有百萬讀者的知名紐西蘭藉作家安妮蓓瑞(Anne Perry),曾出版歌德式神秘小說「海倫公園劊子手」、「獸醫法則」等作品。
凱特.溫絲萊特在本片展露頭腳,獲紐西蘭影視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和多倫多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為她日後主演《理智與感傷》和《鐵達尼號》打下了基礎。本片引起頗多爭議。 BT下載地址: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曲《遊園驚夢》,一對痴男怨女,幾百年來,這種傷情的故事總在沒完沒了地演繹著。
觀眾心得
這部充分發揮幻想力和映象魅力的紐西蘭奇情片,改編自五十年代的一宗兇殺案新聞。主角是基督城的兩個女中學生茱莉與寶玲,她們雖然來不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卻同樣喜歡文學和馬里奧蘭沙渾厚迷人的歌聲,整天活在少女的浪漫無邊

這部充分發揮幻想力和映象魅力的紐西蘭奇情片,改編自五十年代的一宗兇殺案新聞。主角是基督城的兩個女中學生茱莉與寶玲,她們雖然來不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卻同樣喜歡文學和馬里奧蘭沙渾厚迷人的歌聲,整天活在少女的浪漫無邊際世界之中,但父母親發現兩人有同性戀傾向而硬要將她們分開。茱莉與寶玲竟然因此合謀設局,在公園中偷襲寶玲的母親。導演彼得.傑克手法高明,處理兩個少女攜手作樂時鏡頭有如行雲流水,表現她們沉迷在公主王子的幻想世界時卻又充滿詭異的前衛氣氛。後來以《理性與感性》走紅的凱蒂溫絲勒和另一少女演員麥蘭林斯基也都演得細膩動人。
影片評價

—— 芝加哥太陽時報
影片的獨特之處即在於通過角色的互動所產生的推動力。
——Reel評論
對於彼得·傑克森來說,這部電影是個顯著的改變。
——BBC
這部電影造成了分化的兩極:要么愛它要么恨它。
——綜藝
雖然電影的主題是極端感覺論的,但傑克森的風格卻充滿了詩意。
—— 華盛頓郵報
關於影片

彼得·傑克森參閱了那一時期大量的庭審報告,會見了一些關鍵的證人,以及帕克家保留的波林的日記,採用了從女孩幻想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傑克森自己聲稱影片是講述一個關於愛的謀殺故事,一個沒有壞人的謀殺故事。他在電影中以一種公平的審視來察看兩個女孩如何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使電影的每一部分都大膽而充滿想像。或許有成千上百部電影都涉及到了女孩子的友誼及其她們牢不可分的關係,但沒有一部電影的主題像這部電影一樣探討得這么深入坦白。
當時十幾歲的波林·帕克(Pauline Rieper)和朱麗葉·休默(Juliet Hulme)建立起了一種緊密而備受爭議病態友誼。她們密不可分,當朱麗葉因肺結核而被隔離時,她們互通了大量的信件,寫下了關於她們自己和她們所創造的夢幻角色。在這兩個結為一體的女孩中間,一切事物都具有一種可怕的浪漫魅力。她們沉迷於這種關係,以及她們所創造的私密世界。幻想,或白日夢在影片中起著重要作用。導演以一種個人的觀點看待兩個女孩的心理狀況(她們想像出的第四世界,住著泥人的沒有基督的天堂),她們的王國不同於常人的世界,是由幸福和浪漫所統治。傑克森用大量豐富的影像構造了幻想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的主人公無邊的創造力得以釋放。電影裡,無論是花園裡朱麗葉的起舞還是詭異的城堡,都能看到異常逼真的幻想效果,已經有了後來《指環王》的魔幻氣質。而這個脆弱多變的幻想世界同其後可怕的事件產生了強烈的對比,這是影片的開始,也是結束。
兩個女孩同各自父母的關係十分鬆散,特別是朱麗的母親,作為一個心理學家,她更關係她自己日漸衰退的性慾,而不是同女兒進行交流。成年人被這兩個女孩的親密關係所困擾;而懷疑她們是同性戀的卻又很難將這個詞說出口。最後,她們的父母都開始關注這種自發的友誼(同性戀在20世紀50年代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情況”),並試圖阻止她們見面。最終發生的悲劇即是兩個女孩採取行動的分枝,並且被波林記到了她的日記里,這些日記的片斷被導演在影片中所引用。
影片對人物的刻畫十分出色,波林·帕克和朱麗葉·休默具有如此豐滿堅實的性格,以至於觀眾被她們的關係所深深地迷醉。導演和他的編劇Frances Walsh對人物性格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刻畫,他們沒有將人物處理成怪物,而是致力於展示出人物人性的一面,同時對弱點進行了剖析,它揭示出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埋藏著一個陰影。在同性戀問題上,影片以一種曖昧的態度進行了處理。她們的關係讓人無法歸類,既不是天真無邪、被人誤會的友誼,也不是公認的女同性戀關係。傑克森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這個世界上存在所謂的純粹的愛或同性之間這種心心相印的關係嗎?女孩們存在過錯或該遭受道德譴責嗎?因為這種愛最終終結於謀殺,這即暗示著這段浪漫史多少受到了玷污。這部有力而發人深省的電影將這些問題留給了觀者去思考。
本片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銀獅獎,引起頗多爭議。影片的成功為其隨後的史詩大片《指環王》系列打下了基礎。
幕後製作

彼得·傑克森在拍攝此片的時候表示“我尊重她們的私生活,不打算擾亂她們的平靜”。但當電影在紐西蘭放映時卻攪起了一陣旋風,促使人們對這個埋葬已久的故事又發生了興趣。新聞記者飢餓地撲向有利可圖的帕克/休默事件中,急著挖掘這兩個婦女現在的訊息。結果他們發現朱麗葉已成為英國暢銷的犯罪小說家,即是現在擁有百萬讀者的知名紐西蘭藉作家安·佩里(Anne Perry),曾出版歌德式神秘小說《海倫公園劊子手》、《獸醫法則》等作品。1994年,英國小說家安·佩里在《今天》的節目訪談里直率地談到40年前發生的事件時,對於那些有思想的女性來說,外人是永遠無法理解謀殺的。
但所有企圖找到波林·帕克的努力都失敗了。1997年,終於追蹤到波林·帕克的蹤跡:她在英格蘭肯特郡靠近Strood的一座農場上辦了一所教授孩子學騎馬術的學校,她改名為希拉蕊·內森(Hilary Nathan),仍然單身,並且成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教徒,致力幫助殘疾兒童。
關於演員
要講好這么一個故事精彩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彼得·傑克森找到了兩個合適的人選:梅蘭妮·林斯基和凱特·溫絲萊特。她們的表演細膩動人,令人信服。凱特·溫絲萊特以這樣的角色完成了漂亮的登場,獲紐西蘭影視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和多倫多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這使得評論家將她譽為“英國最耀眼的新星”,而她隨後獲奧斯卡提名的《理智與情感》和《鐵達尼號》都證明了她的天才。
此外,扮演成人的一乾演員也十分出色。
幕後花絮

·導演彼得·傑克森本人也在片中小露了一把:他扮演的是在電影院外被朱麗葉親吻的那個無家可歸的人。
·有175名女孩應試朱麗葉·休默一角,凱特·溫絲萊特僅僅是其中的一名。
·編劇之一弗蘭·威爾斯遍尋當地高中以找到同波林·帕克本人相象的人,直到影片開拍的前兩周才發現了梅蘭妮·林斯基。
·影片中畫外音所念的日記片段都摘自波林·帕克真實的日記。
·影片中出現的幾乎所有場景都是事件發生的真實場景。據導演彼得·傑克森所說,當攝製組到達謀殺發生的那條泥路上時,現場瀰漫著一種怪誕森冷的寂靜:鳥停止了唱歌,似乎一切都不對勁兒。因此他們移動了大概兩百碼來拍攝這場戲。
·事件發生時,波林15歲,朱麗葉17歲。
穿幫鏡頭

·劇組或道具穿幫:當約翰半夜到波林的臥室去時,在他的左邊能看到照相機的影子。
·時代錯誤:當波林和朱麗葉坐在長椅上讀Biggles of 266 (由Capt. Johns所寫)這本書時,影片設定的時間是1952年,實際上這本書出版於1956年。
導演介紹

《宇宙怪客》使彼得·傑克遜成了紐西蘭最有名的獨立導演,1989年,彼得籌到了一筆錢,拍攝了《對付弱者》(Meet The Feebles)。這是一部真人與木偶合作的電影,講述女河馬明星和動物演員的故事,觀眾對這部片子的評價是:近乎歇斯底里的搞笑片。
1992年,恐怖片影迷心目中的經典《群屍玩過界》(Braindead)誕生了,彼得·傑克遜在這部片子裡玩了個痛快。
1994年,彼得·傑克遜拍攝的《夢幻天堂》(Heavenly Creatures)獲得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雖然該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是一部寫實片,但彼得·傑克遜依然不肯浪費他的幻想天分,以大量的手提攝影以及外景,來對應主人公的幻想世界。
1997年,彼得·傑克遜為好萊塢拍攝了《神通鬼大》(The Frighteners)。在這部影片中,彼得一邊拿著美國人的三千萬美金,一邊對美國人諷刺挖苦:片中的殺人狂之所以在死後還要化為厲鬼繼續殺人,是因為想打破被俄國人保持的殺人紀錄。
彼得·傑克遜是托爾金的書迷,自然想把《指環王》搬上銀幕,他首先找到米拉麥克斯,可負責人不同意拍三部,他們只願意出兩部的錢。彼得·傑克遜拿著米拉麥克斯提供的18個月前期製作的錢忙活起來,可這時公司又提出只拍一部。彼得·傑克遜對此不能接受,米拉麥克斯於是決定讓約翰·梅登(《莎翁情史》的導演)接手。
彼得·傑克遜一邊抗議米拉麥克斯的做法,一邊尋找投資公司,想把他們的錢還上。他利用現有資源(花的還是米拉麥克斯的錢)拍攝了一部25分鐘的短片。這次的運氣不好,好萊塢的大部分公司聽完他的構想,連放映短片的機會都沒給。最後,彼得·傑克遜找到了新線公司。
新線的老闆鮑伯·沙伊爾早就喜歡彼得·傑克遜的電影,對彼得表示出強烈的合作意向。彼得·傑克遜假裝有很多公司想和他合作,磨蹭了一周,才讓新線的高層們看短片。看完短片,鮑伯·沙伊爾說:“合作沒有問題,可是我不明白,原著不是三本書嗎?為什麼只拍兩集?三集不是更好嗎?”
就這樣,彼得獲得了這個珍貴的機會。
三部曲拍完,雖然彼得·傑克遜犯了不少和原著相衝的毛病,但是他贏得了99%指環迷的愛戴,並因此贏得了全球無數影迷的頂禮膜拜。
2005年,他又翻拍了影響自己走上電影道路的《金剛》,同樣引起一片叫好聲。
影片改編

彼得·傑克森在拍攝此片的時候表示“我尊重她們的私生活,不打算擾亂她們的平靜”。但當電影在紐西蘭放映時卻攪起了一陣旋風,促使人們對這個埋葬已久的故事又發生了興趣。新聞記者飢餓地撲向有利可圖的帕克/休默事件中,急著挖掘這兩個婦女現在的訊息。結果他們發現朱麗葉已成為英國暢銷的犯罪小說家,即是現在擁有百萬讀者的知名紐西蘭藉作家安·佩里(Anne Perry),曾出版歌德式神秘小說《海倫公園劊子手》、《獸醫法則》等作品。1994年,英國小說家安·佩里在《今天》的節目訪談里直率地談到40年前發生的事件時,對於那些有思想的女性來說,外人是永遠無法理解謀殺的。
但所有企圖找到波林·帕克的努力都失敗了。1997年,終於追蹤到波林·帕克的蹤跡:她在英格蘭肯特郡靠近Strood的一座農場上辦了一所教授孩子學騎馬術的學校,她改名為希拉蕊·內森(Hilary Nathan),仍然單身,並且成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教徒,致力幫助殘疾兒童。
精彩對白
Juliet Hulme: Only the best people fight against all obstacles in pursuit of happiness.
朱麗葉·休默:只有最棒的人才在追求快樂時對抗所有的障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uliet Hulme: All the best people have bad chests and bone diseases. It's all frightfully romantic.
朱麗葉·休默:所有最棒的人都有糟糕的胸腔和骨病。但它們卻可怕得浪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uline Parker: She is most unreasonable. Why could not mother die? Dozens of people are dying all the time, thousands, so why not mother? And father too.
波林·帕克:她是最不講道理的。為什麼媽媽不死呢?成打的人都瀕臨死亡,數以千計的人,那為什麼不是媽媽呢?爸爸也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uline Parker: Oh, I wish James Mason would do a religious picture! He'd be perfect as Jesus!
波林·帕克:喔,我希望詹姆斯·梅森能畫一幅宗教 !他本人將是個完美的耶穌。
Juliet Hulme: Daddy says the Bible's a load of bunkum!
朱麗葉·休默:爸爸說《聖經》里是一大堆廢話!
Pauline Parker: But we're all going to heaven?
波林·帕克:但我們不都是要到天堂去的嗎?
Juliet Hulme: I'M not! I'M going to The Fourth World... it's sort of like heaven. Only better, because there aren't any Christians!
朱麗葉·休默:我不會去!我會去第四世界……它有點像天堂。但要更好一些,因為那裡不會有任何基督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uline Parker: [narrating] We realised why Deborah and I have such extraordinary telepathy and why people treat us and look at us the way they do. It is because we are MAD. We are both stark raving MAD!
波林·帕克:[敘述]我們意識到為什麼黛博拉和我會有如此強烈的心靈感應,為什麼人們會以那種方式對待我們。那是因為我們瘋了。我們倆都十足地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uline Parker: [narration] The next time I write in this diary, Mother will be dead. How odd... yet how pleasing.
波林·帕克:[敘述]下一次我寫日記的時候,媽媽就會死了。這是多么古怪啊……但又是多么地讓人高興。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