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人

緬人

緬人是亞洲中南半島緬甸人口占多數的民族。有2200多萬人(1978),占全國人口的65%,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曼德勒至仰光一帶的平原地區,以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最為集中。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體形稍矮而結實,皮膚微黃帶黑。使用緬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緬人

正文

亞洲中南半島緬甸人口占多數的民族。有2200多萬人(1978),占全國人口的65%,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曼德勒仰光一帶的平原地區,以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最為集中。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體形稍矮而結實,皮膚微黃帶黑。使用緬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有以得楞文(即孟文)和驃文字母為基礎的緬文。受印度文化影響很大,篤信小乘佛教。建有富麗堂皇的佛寺和佛塔,每家都設有佛壇,男孩到一定年齡必須一度剃髮入寺為僧。
關於緬人的族源,說法不一。多數學者認為,其祖先來自中國西藏東南部高原,9世紀時定居於怒江湄公河、伊洛瓦底江上游。11世紀上半葉開始形成統一國家,先後建立蒲甘東塢貢榜3個封建王朝。15世紀陸續移居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與當地孟族雜居。自19世紀起先後遭受英國殖民者、日本侵略者的統治,曾進行長期反抗,於1948年獲得獨立。緬人男女皆喜圍紗籠。男人紗籠多為方格布,女人紗籠多為花布。男女上衣均作右衽或對襟,沒有衣領。男子喜用粉紅色、黃色或白色的薄紗包頭。緬人習慣在門口脫鞋,赤腳進屋。進入佛塔、寺廟,也需脫鞋。喜在菜餚里放咖哩。進餐時用手抓食。女孩十二、三歲時舉行“穿耳典禮”。人死後送寺廟火化或土葬。喜愛音樂舞蹈戲劇。傳統節日很多,最隆重的是每年陽曆四月中旬的“潑水節”和十月中旬大齋結束的“點燈節”。有文身習俗,男人多在背部、腹部、腿部或臂部刺花鳥走獸等圖案。緬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棉花花生等,絲織業、金銀首飾業等手工業也較發達。獨立後,紡織、印染、機械、軋鋼、製糖、造紙、化肥等現代工業得到了一定發展。

配圖

緬人緬人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