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維吾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在青年男女成親之前,都要經過提親和訂親儀式,反映了維吾爾族對婚姻的慎重。
小伙子看上了誰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長準備物色一位姑娘為兒媳,事先都要履行“提親”的手續。
男方向女方家提親之前,要經過一番調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齡、家庭、長相、人品等情況都要進行了解,認為合適時,才會提親。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熱戀,雙方私下商定婚事後,再請家人去“提親”,以達到雙方關係公開化和合法化。
提親
一般來說,男方家長不能單獨去提親,而要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陪同一起去,或是請親屬一起去。這樣女方家才會接待,並認為有人鄭重其事登門提親,感到光彩,會非常高興。提親時,男方要準備給姑娘一套質量較好的衣料、一些鹽、方塊糖和五個饢(有的地區帶7個或9個饢),作為見面禮。禮品中的鹽和饢都含有深刻的意義。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親的要求後,女方一般不馬上答覆,要和家人和女兒進行商量,並對男方家的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如果同意,即答覆男方,若不同意,也要通知男方。假若答應了這門親事,則要把這門親事公開,青年男女便可以來往,進行“合法”的戀愛,增進相互間的了解。維吾爾把這種提親的程式稱為“拜西饢塔西拉西”(意為試探)。提親被同意後,緊接著是準備彩禮和舉行訂親儀式。彩禮是維吾爾婚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彩禮的數量與質量都和雙方的經濟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女方家提供彩禮的清單,最後經過男女雙方家長商量後來確定。為了解決彩禮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請一位雙方都信賴的中間人,由中間人進行調解,最後達到一致的意見。
訂親
按著常規,男方家準備的彩禮要有:姑娘的四季服裝一至二套;還要有頭巾、大衣、毛衣、鞋、襪和耳環、戒指、手鐲、手錶等裝飾品。另外,還要給姑娘的父親做一件大衣,母親一件連衣裙,準備給姑娘的兄弟姐妹、妹夫、嫂子或弟媳的衣料。家庭陳設的家具,也要男方承擔。女方陪嫁的東西主要有:洗衣機、地毯、被褥、枕頭、床單、桌布、窗簾、皮箱、木箱等。
由於雙方的經濟條件不同,彩禮和陪嫁的東西也有所不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禮中又增加了一些電器設備和其他高檔商品。
訂親,維吾爾語稱為“窮恰依”。彩禮準備好後要選擇吉日舉行訂親儀式。這天男女雙方各要請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占到80%以上,個別男客都是親屬或親朋好友以及德高望重的男賓,所以說訂親主要是婦女們的活動。
訂親儀式在女方家舉行。這天,男方要為女方家帶去一至二隻羊(經濟條件好的也有帶一頭牛的),羊或牛是由專門的人牽去。羊頭上要繫上紅綢帶,女方家要給牽羊人贈送襯衣或其他禮品,以示謝意。這隻羊當天宰殺,供待客用。同時還要帶饢、茶葉、冰糖、水果糖、方塊糖、餅乾、點心、大米、清油、麵粉、洋蔥、黃蘿蔔以及姑娘用的化妝品等。
在訂親的儀式上,女方要做抓飯或是庫爾達克來招待客人。男方要在客
人面前宣布給女方家的彩禮清單。宣布清單的人是專門聘請的,他以說唱的形式,向眾人介紹每件彩禮的產地、質量、性能、規格等。同時在介紹每件彩禮時,還要把彩禮舉起來,讓大家過目。一般地說,介紹彩禮的人,口才比較好,他可以把一般的東西,說得天花亂墜,討得女方家人歡心,男方家人滿意。因為彩禮的數量和質量關係著姑娘的身價和男方家的誠意,所以宣布清單的人也特別賣力。事後,男方家人還給他贈送一定數量的禮品。
女方家陪嫁的東西,也要在當天展出,也要請一位“三寸不爛之舌”向大家過目,並介紹每件嫁妝。同時,女方家也要給未來的女婿做一套衣服,並從頭到腳“武裝”起來。另外還得給親家和親家母各準備一套衣服的衣料。
在城市的訂親儀式上,除了請大家美食一頓外,還要舉行跳舞、唱歌等娛樂活動,以示慶賀。農村的訂親儀式,一般不搞娛樂活動,但有的地區也搞一些傳統的娛樂活動。
訂親儀式結束後,便商訂迎親的婚禮,維吾爾語稱“窮托依”。雙方商定吉日後,正式舉行婚禮。
訂親之後,雙方不得違約。但有時在彩禮問題上或是青年男女不同意父母作主的婚姻,也有違約的情況。但違約者必須退賠彩禮和承擔經濟損失。這時,雙方家長還得找中間人進行調解,直到雙方認可接受時為止。
由於地區的不同,南北疆的婚俗也有差異。
婚禮儀式
婚禮儀式在女家舉行,主持由阿訇擔任。在念完一段古蘭經後,主持會分別問新郎、新娘是否願意與對方結為伴侶,得到肯定的回答,阿訇接著拿出兩塊維吾爾族的麵餅,請新郎、新娘各吃一塊。這兩塊餅是蘸過鹽水的,鹹得發苦,但兩人一定要吃下去。象徵將來夫婦終生同甘共苦,忠於愛情的決心。新娘離家出門後,按習俗,沿途的鄉里鄉親可在半路上"攔駕"。這時新郎要把右手放在胸前向眾人頻頻施禮,給孩子散發喜糖,才能通過。
接親
新娘到了男家,和塔吉克族的婚禮相似,男家門口也點了一堆火,新娘到後,其中的客人用一根火把在新娘的頭上繞三圈,然後新娘向每個客人贈送禮物,接著繞火堆幾圈,驅鬼招福,就可以進入新房。這個程式過後,新郎的朋友及賓客就唱起喜歌,享用喜宴上的各式糕點和抓羊肉、抓飯,客人們吃得越多,主人越高興。喜宴過後,大家打起手鼓,彈起都塔爾和熱瓦甫,跳起歡快的舞蹈。新郎新娘會被邀請單獨表演一段舞,氣氛隨之推向高潮。一個星期以後,新婚夫婦要帶著禮物回門探親,娘家為小倆口準備甜醬和美味的抓飯,祝福新人。
特點
維吾爾族婚姻在本民族內締結。維吾爾族男女青年在婚姻上大多都是自由戀愛而結合的。伊犁的維吾爾族青年男女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在戀愛階段,雙方都不能把對方領回家去。當雙方都已考慮成熟後,才告之各自的父母。男方家就托親友到女方家說親,得到女方家的同意後,雙方的父母就共議訂婚、結婚事宜。
維吾爾族的婚禮比較隆重、熱烈,充滿著歡樂的氣氛,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舉行婚禮的前一天,男方家將準備好的禮物送到女方家。結婚當天早晨,在女方家裡舉行“尼卡”(證婚)儀式。現在,念“尼卡”只是一種習俗形式,在此之前,雙方已履行了結婚登記手續。舉行儀式時,男女兩廂站定,由阿訇居中主持婚禮,念《古蘭經》,然後問新郎和新娘,是否願意結為夫妻,是否永遠相愛而互不拋棄等,在得到肯定地回答後,阿訇將一塊饢掰成兩塊,蘸上鹽水分別送給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同甘共苦、白頭偕老”。儀式結束後新郎回家做迎親的準備。這天,新郎和新娘兩家同時在各自的家中設喜宴招待賓客。下午,由男方的伴郎們簇擁著穿戴一新的新郎,吹著嗩吶、打起手鼓、彈著熱瓦甫,興高采烈地前往女家迎親。
新娘穿著結婚禮服,頭戴花飾,打扮得漂漂亮亮,如花似玉,在姑娘們簇擁下坐車,逕往男家駛去,一路上是吹吹打打,熱鬧非常,歡快的樂曲聲和口哨聲吸引著大道上過往的行人。按照習俗,新娘到婆家時,男家的大門前要點燃一堆驅魔除邪的神火,由一位客人鉗一點火星在新娘頭上繞三圈,新娘也繞火堆走一圈才能登堂入室,進入新房。有的男家從門前到新房的通道上,用毛氈、地毯鋪地,表達對新娘的特別尊重和熱烈歡迎。
婚禮的第二天,在男家舉行“揭蓋頭”儀式。這天下午,新娘頭蒙面紗,坐在炕沿或床沿上,新房裡燈亮了,都塔爾、熱瓦甫或收錄機奏播出歡樂的樂曲,男女青年們既湊在一起,嘰嘰喳喳,打打鬧鬧,或說或笑或唱或舞氣氛熱烈。就在賓客逗笑嬉戲的高潮時,一位少女從人群中走上前來,以輕巧敏捷的動作,將新娘頭上的蓋頭揭去。新娘害羞藏嬌,不聲不語,此刻新房內一片歡騰,一對對青年男女又在歡快的鏇律下,翩翩起舞,以示祝賀。新郎新娘也同大夥一起,輕盈舉步,巧轉腰肢,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賽乃姆”雙人舞,賓客們則拍手唱和。當節奏漸急時,舞者觀者喝彩歡呼,此起彼伏,整個新房沸騰了。賓客們在歡歌曼舞中如醉如痴,直至夜闌人靜,方盡興而歸。第三天,新娘回娘家(即“回門”),男方家要送禮物,女方家準備各種食物招待,岳父母並以衣物等贈送女婿。然後,雙方親家還要彼此宴請對方及其親朋好友,以表感謝。
習俗
維吾爾族婚禮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在女家舉行出嫁儀式.這天的上午,由男方的伴郎們簇擁著新郎,吹吹打打去女家娶親.舉行儀式時,客人分男(左)女(右)兩廂,由阿訇居中主持婚禮,念古蘭經,然後問新郎新否願意結婚,得到肯定的回答後,阿訇將一塊饢掰成兩塊,蘸上鹽水分別送給新郎新娘,當場吃上.這表示同甘共苦,白頭偕老.這時出嫁儀式進入高潮,在琴聲歌聲中,眾賓客齊聲贊道"美滿婚姻,地久天長",男,女賓客和青年們歡歌曼舞,琴瑟悠揚,行祥雲聚,喜氣洋洋,舞畢即入席就餐.這天下午,新娘穿戴一新,在姑娘們簇擁下,上馬或坐車,逕往男家駛去,一路上是吹吹打打,熱鬧非常.歡快的樂曲聲和口哨聲吸引著大道上過往的行人.按照習俗,新娘到婆家時,男家的大門前要點燃一堆驅魔除邪的神火,由一位客人鉗一點火星在新娘頭上繞三圈,新娘也繞火堆走一圈才能登堂入室,進入新房.有的男家從門前到新房的通道上,用毛氈,地毯鋪地,表達對親娘的特別尊重和熱烈歡迎。
婚禮的第二天,在男家舉行"揭蓋頭"儀式.這天下午,新娘蒙頭,坐在炕沿或床沿上.新房裡燈亮了,都塔爾,熱瓦甫或收錄機奏播出歡樂的東曲,男女青年們擠湊在一起,唧唧喳喳,打打鬧鬧,或說或笑或唱或舞氣氛熱烈.就在眾賓客逗笑嬉戲的高潮時,一位天仙般的少女從人群中走上前來,以輕巧敏捷的動作,將新娘頭上的蓋頭.新娘含羞藏嬌,不聲不語,此刻新房內一片歡騰,一對對青年男女又在歡快的鏇律下,翩翩起舞,以示祝賀.新郎新娘也同大夥一起,輕盈舉步,巧轉腰肢,跳起了熱情奔放的:賽乃姆"雙人舞,賓客們則拍手唱和.當節奏漸急時,舞者觀者情緒更形熾熱,喝彩歡呼,此起彼伏,整個新房沸騰了,賓客們在歡歌曼舞中如醉如痴,直至夜闌人靜,方盡興而歸。
過程
維吾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只限於本民族內部通婚。限制女性與非伊斯蘭教男性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民族通婚。但男性可以娶非伊斯蘭教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民族女性為妻。與維吾爾族結婚的女性必須皈依伊斯蘭教,履行一定的“入教”手續,接受伊斯蘭教教規的約束。維吾爾族的婚姻一般要經提親、訂婚、迎娶、婚禮等過程。
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乾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傳說
艾德來絲絲綢是採用古老的扎經染色法工藝,按圖案的要求,在經線上扎結進行染色的一種綢料。在新疆主要有兩大產區:一為喀什、莎車,其絲綢以色彩絢麗、鮮艷著稱。圖案細膩嚴謹,常用翠綠、寶藍、黃、青蓮、桃花等顏色;二是和田、洛浦,其絲綢講究黑白效果,虛實變化,紋樣粗獷奔放,色彩簡單富有變化。
“艾迪萊絲”絲綢圖案紋樣據說是古代維吾爾人信奉薩滿教崇拜樹神、水神的宗教意識的反映,也有人說是巴旦木紋、梳子紋以及民族樂器變形紋樣。
關於艾德來絲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莎車有個維吾爾族姑娘名叫海里曼,她從小無依無靠,以織錦為生。快到古爾邦節的時候,她打算為自己織一塊錦綢做裙子。她采來石榴花、沙棗花、海那花,用花液染出五彩的絲線,精心紡織彩綢。
經過幾個晝夜的辛勤紡織,彩綢織錦好了,紋樣粗獷奔放,色彩艷麗。一陣大風颳來,彩綢隨風飄去,姑娘追到河邊,她驚喜地看到:彩綢在水中的倒影,更加妙不可言。海里曼日思夜想,一心要織出那漂亮的花紋。海里曼照水紋模樣先扎染經線,然後織上色彩各異的緯線,異彩紛飛的水紋彩綢終於織好了。
姑娘把彩綢送到裁縫阿衣先那裡加工衣裙,阿衣先看上了彩綢,當天夜裡,阿衣先私自帶上彩綢跑到了喀什。 古爾邦節的麥西來甫晚會上,人們載歌載舞,阿衣先艷麗的彩裙引來眾人羨慕的眼光。有位名叫尤素甫的小伙子請阿衣先跳舞,問她彩裙是哪裡買的,阿衣先慌稱是自己織的。尤素甫認為她心靈手巧,打算向她求婚。
海里曼獨自一人在家,為失去彩綢傷心落淚。海里曼打算再織一塊同樣的彩綢。她趕到喀什去買絲線,正巧遇到了阿衣先,認出了彩綢裙,兩人吵了起來。
尤素甫無法斷定是誰織的彩綢,只好讓她倆重新織一次。海里曼很快就織好了一塊同樣的彩綢。阿衣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尤素甫娶了心靈手巧的海里曼姑娘。海里曼把手藝傳給眾人,並把這種彩綢取名叫“艾迪萊絲”綢。
從那時起,艾迪萊絲綢的織紡工藝一直流傳至今。維吾爾族婦女最鍾愛的服裝就是“艾迪萊絲”裙。現在的維吾爾族婦女幾乎每人擁有一件艾德來絲筒裙。
形式
維吾爾族結婚準備
1. 維吾爾族男女相處
霍城維吾爾族青年男女較為開放。他們有這樣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青年男女在戀愛階段,男女雙方都不能把對方領回家去。維吾爾族青年談戀愛別有一番情趣,他們大都是自由戀愛。較開放的青年男女也常常在僻靜處、渠邊、樹下、庭院門前或機關院內談情說愛,竊竊私語,這種情況隨處可見。一對對情侶,坐在一塊或站在一起,絮絮叨叨敘述衷情。當雙方都已考慮成熟,才分頭告知各自父母家人,雙方父母就共儀訂婚、結婚事宜,然後舉行結婚儀式。
2.訂婚
維吾爾族的聯姻過程從訂婚開始,小伙子看上了誰家的姑娘,或是男方家長準備物色一位姑娘為兒媳,事先都要履行“提親”的手續。
男方向女方家提親之前,要經過一番調查,女方家姑娘的年齡、家庭情況、長相、人品等情況都要進行了解,認為合適時,才會提親。也有男女青年早已熱戀,雙方私下商定婚事後,再請家人去“提親”,以達到雙方關係公開化和合法化。
一般來說,男方家長不能單獨去提親,而要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陪同一起去,或是請親屬一起去。這樣女方家才會接待,並認為有人鄭重其事登門提親,感到光彩,會非常高興。提親時,男方要準備給姑娘一套質量較好的衣料、一些鹽、方塊糖和五個饢(有的地區帶7個或9個饢),作為見面禮。禮品中的鹽和饢都含有深刻的意義。男方向女方家提出攀親的要求後,女方一般不馬上答覆,要和家人和女兒進行商量,並對男方家的情況進行調查和了解,如果同意,即答覆男方,若不同意,也要通知男方。假若答應了這門親事,則要把這門親事公開,青年男女便可以來往,進行“合法”的戀愛,增進相互間的了解。維吾爾把這種提親的程式稱為“拜西饢塔西拉西”(意為試探)。
提親被同意後,緊接著是準備彩禮和舉行訂親儀式。彩禮是維吾爾婚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彩禮的數量與質量都和雙方的經濟條件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地來說,女方家提供彩禮的清單,最後經過男女雙方家長商量後來確定。為了解決彩禮中的矛盾和分歧,要請一位雙方都信賴的中間人,由中間人進行調解,最後達到一致的意見。
按著常規,男方家準備的彩禮要有:姑娘的四季服裝1至二套;還要有頭巾、大衣、毛衣、鞋、襪和耳環、戒指、手鐲、手錶等裝飾品。另外,還要給姑娘的父親做一件大衣,母親一件連衣裙,準備給姑娘的兄弟姐妹、妹夫、嫂子或弟媳的衣料。家庭陳設的家具,也要男方承擔。
女方陪嫁的東西主要有:洗衣機、地毯、被褥、枕頭、床單、桌布、窗簾、皮箱、木箱等。
由於雙方的經濟條件不同,彩禮和陪嫁的東西也有所不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禮中又增加了一些電器設備和其他高檔商品。
訂親,維吾爾語稱為“窮恰依”。彩禮準備好後要選擇吉日選舉訂親儀式。這天男女雙方各要請50名左右的客人,其中女客占到80%以上,個別男客都是親屬或親朋好友以及德高望重男的賓,所以說訂親主要是婦女們的活動。
訂親儀式在女方家舉行。這天,男方要為女方家帶去一至二隻羊,(經濟條件好的也有帶一頭牛的)羊或牛是由專門的人牽去。羊頭上要繫上紅綢帶,女方家要給牽羊人贈送襯衣或其他禮品,以示謝意。這隻羊當天宰殺,供待客用。同時還要帶饢、茶葉、冰糖、水果糖、方塊糖、餅乾、點心、大米、清油、麵粉、洋蔥、黃蘿蔔以及姑娘用的化妝品等。
在訂親的儀式上,女方要做抓飯或是庫爾達克來招待客人。男方要在客人面前宣布給女方家的彩禮清單。宣布清單的人是專門聘請的,他以說唱的形式,向眾人介紹每件彩禮的產地、質量、性能、規格等。同時在介紹每件彩禮時,還要把彩禮舉起來,讓大家過目。一般地說,介紹彩禮的人,口才比較好,他可以把一般的東西,說得天花亂墜,討得女方家人,男方家人滿意。因為彩禮的數量和質量關係著姑娘的身價和男方家的誠意,所以宣布清單的人也特別賣力。事後,男方家人還給他贈送一定數量的禮品。
女方家陪嫁的東西,也要在當天展出,也要請一位“三寸不爛之舌”向大家過目,並介紹每件嫁妝。同時,女方家也要給未來的女婿做一套衣服,並從頭到腳“武裝”起來。另外還得給親家和親家母各準備一套衣服的衣料。
訂親儀式結束後,便商訂迎親的婚禮,雙方商定吉日後,正式舉行婚禮。
結婚方式
結婚這天早晨要舉行一種“尼卡”的宗教儀式。新疆由於地區不同,而舉行的時間赫方式也不同。南疆有些地區的“尼卡”是在婚禮的前一天舉行,而北疆的有些地區則是在當天舉行。這種儀式在女家舉行,除了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及新娘新郎的父母和親屬之外,一般不邀請其他的客人參見,所以一般的客人也看不到這種場面。
為舉行“尼卡”儀式,女方家要進行各種準備,除將屋子院內打掃乾淨外,還要準備饢、饊子、水果、糕點登各種食品,對親家的人和親屬進行招待。
“尼卡”游阿訇主持,儀式開始後,男女兩廂站定。新娘這時要放聲大哭,和自己的母親苦別,表示了姑娘對母親及家人的深厚情感。“尼卡”雖然是一種嚴肅的禮俗,卻也很有趣。這天要準備一小碗鹽水,並要泡兩塊小饢。據說過去游個叫依布拉欣的聖人,為人們找到了維持生命的鹽。有了鹽,人類才得以生存,所以維吾爾族人把鹽視為一種珍品,倍加愛惜。兒饢又是維吾爾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選擇鹽和饢作為“尼卡”的一項內容,有著深刻的意義。它象徵著新生活的開始,同時比喻鹽和饢那樣永不分離,白頭到老。
接著,主持人分別問新郎和新娘,是否願意結為夫妻,是否永遠相愛而互不拋棄等。一般只問三次,特別是問到是否願意結為夫妻時,若連問三次不回答,則表示不願意。不過一般情況下,沒有不回答的。新郎在回答時乾脆而響亮,表現出對女方的熱戀和堅定。但新娘則要問到第三次時才回答,而且聲音很小,羞羞答答,其他人幾乎聽不到,只有站在她身邊的伴娘才能聽到,所以大家都由伴娘再大聲地向大家宣告:“願意”。這時,人們都會高興地笑起來。新娘不願意馬上回答,並不是在猶豫,而是有意在逗逗小伙子,當然也有不好意思和怕羞地緣故。
在回答完問題之後,一位姑娘端出一個精緻地托盤,上面擺著一小碗鹽水,裡面泡著有兩塊小饢。這位姑娘要站在新娘和新郎中間,新郎和新娘要當眾搶著吃下碗裡蘸滿鹽水的饢。剛剛新娘還低垂著頭,不好意思,忸忸怩怩,但在搶碗裡的饢時,境況卻大不相同,她勇敢而果斷,動作敏捷而迅速。據說,誰先搶到饢,則表示誰最忠於愛情。所以在搶饢時,男女各不示弱,表示他們從此鄉親相愛,攜手踏上新生活征途的決心。
“尼卡”結束後,男方回家籌備婚禮,下午要組織人馬到女方家來娶新娘,隆重而又熱鬧的婚禮將在男方家舉行。
下午新郎要穿上結婚的禮服,打扮得漂漂亮亮,新娘也打扮得如花似玉,頭蒙面紗在家等候迎親隊伍的到來。新郎由親友們簇擁著向新娘家進發,路途近的可步行,路途遠的可乘車或騎馬。一路上新郎和小伙子們高唱歡樂歌曲,奏起各種民族樂器,興高采烈地來到新娘家,當娘的女友們得知迎親的隊伍來到時,立即把大門堵上,索要禮品才允許迎親的人進門。新郎和迎親的人進屋後,新娘早已蒙著面紗等侯在那裡,這時新娘的女友要招待迎親來的賓客,並要給每位賓客贈手帕等禮物。
當新娘離家出門時,要和家人分別,並流下喜悅激動的淚水。這時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親的口氣唱起告別歌。歌詞大意是請多多關照我的女兒,願青年夫妻和睦相處等。唱完歌之後,同新郎來迎親的小伙子便打起手鼓,彈起獨塔爾和小提琴等樂器,唱著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車隨在後面。
迎親的隊伍來到男方家之後,門口早已點燃一堆火,這火是用來避邪的。客人們分別勾起一點火,在新娘頭上繞三圈新娘向各人們分送禮品,然後繞火堆轉一圈,才可登堂人室進入洞房。
第二天是婚禮的高潮,在男方家舉行揭蓋頭儀式。這一天同樣是在歡宴中度過的。女方家的親戚到男方家去,男方家要熱情款待,喜筵開始時,男女雙方的至愛親朋必須用水壺洗手。然後依次圍坐在地毯或氈子上。在客人面前,潔白的布單上擺滿了喜糖、葡萄乾、杏子、大棗、花生和糕點等,主人用具有民族特色的烤饢、抓飯和羊肉招待客人。賓客們邊吃邊談,異常興奮,小伙子們更是情不自禁地彈起“都塔爾”引吭高歌,跳起歡樂的維吾爾族舞蹈。飯後,年長的客人們都告別離去,只有青年男女們留下,等待為新娘揭蓋頭。
揭蓋頭時,男女雙方的主要客人必須在場。女方客人在左,男方客人在右,同作“都瓦”(祈禱),這時男方有一客人(一般是妙齡少女)。突然從人群中跑出來,輕巧敏捷地將新娘頭上的面紗揭去,新娘的真容顯露,整個新房便歡騰起來。這時歡樂的歌舞開始了,一對對青年男女,在手鼓和熱瓦甫的伴奏下,踩著鼓點,合著樂曲,跳起傳統的刀郎舞,新郎新娘在大家的邀請下,步入會場,輕舉舞步,巧轉腰肢。所有在場的人也都紛紛參加。 之後,便請客人入席吃喜宴。在吃喜宴之前,先是請客人喝茶、吃喜糖、吃乾果和點心,之後是饢、抓羊肉和抓飯。
在客人們飽餐之後,又開始唱歌跳舞。有的地方跳傳統的維吾爾民間舞蹈,大家相互邀請,個個起舞。現代城市的維吾爾族大都舉行交際舞會,以示慶賀。維吾爾族的婚禮舉行方式,由於地區的不同,舉行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城市和農村也不一樣,有的地方還保留新娘進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著新娘上車等習俗,但城市裡的這些婚俗已簡化,增添了符合時代精神的新內容。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在中國,各少數民族人民都有著自己民族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其中婚嫁風俗最能代表各名族的文化特色。 |
佤族婚俗| 哈薩克族婚俗| 仡佬族婚俗 | 德昂族婚俗| 京族婚俗| 赫哲族婚俗| 蒙古族婚俗| 達斡爾族婚俗 | 拉祜族婚俗| 普米族婚俗 | 瑤族婚俗| 維吾爾族婚俗 | 景頗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 | 東鄉族婚俗| 土族婚俗 | 鄂溫克族婚俗| 獨龍族婚俗 | 白族婚俗| 侗族婚俗| 阿昌族婚俗| 黎族婚俗| 傈僳族婚俗| 塔吉克族婚俗| 裕固族婚俗| 基諾族婚俗| 彝族婚俗| 苗族婚俗| 納西族婚俗| 門巴族婚俗| 壯族婚俗| 錫伯族的婚俗| 滿族婚俗| 藏族婚俗 | 朝鮮族婚俗| 畲族婚俗| 柯爾克孜婚俗| 布朗族婚俗 | 保全族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