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婚俗

黎族婚俗

在海南一些地區,過去小伙子求親,都會送一盒檳榔給女方,姑娘的父母如果開盒取一顆檳榔,就是答應了這門親事。圖案由男方提供,由幾位婦女用野刺在姑娘的額頭、面頰和嘴唇上紋出圖案,中途還要加入顏料,大概經過一個星期,這個圖案就留在姑娘的臉上了。

簡介

黎族婚俗黎族婚俗

“夜遊”是黎族青年男女談情的一種獨特形式,它與“隆閨”有密切的聯繫。每當夕陽西下,男青年們便穿戴整齊,跋山涉水到遠山別村的“姐妹隆閨”去,通過對歌和吹奏口弓鼻簫來尋找情人。可以說是真正的自由戀愛。進入“姐妹隆閨”需要有一番才智,首先。男子要以歌叩門,女方若同意他進來,就回應一首歌;若不同意,就丟去一首不開門歌,男子只得另找它枝。待到男子進得門來,還不可隨便亂坐,要對唱見面歌和請坐歌才行。坐下後,男子便要開門見山地表明來意,說明是來找情侶還是來求婚的,女子回應是否已有情人。要是進入的“隆閨”里姑娘多,不知哪個姑娘願投情,男女便要唱試情歌,願意的姑娘自然就會回應他的。接下來,那種表達愛情的對歌聲、口弓聲和鼻簫聲就會此起彼落,直到情投意合。情投意合後,男方就向女方送銀元、銅錢、針、布衫、腰簍竹笠等等物品,作為同床過夜的禮物。往後相互邀約,夜間常來常往。這種往來關係,有的達一月半年,有的達二三年。當然,也有花謝蒂落的,那就互唱斷情分離歌。之後便互不干涉,各自尋找新的情人去。

如果一對黎家情人恩愛難斷,需締結秦晉之好時,他們便把婚事告訴自己的父母。然後,男方一家的父母兄弟就要選定吉日,帶上聘禮,這其中一定要精心採摘檳榔,到女方一家去提親。檳榔要挨家挨戶的送,讓大家給予美好的祝願,因為檳榔象徵做婚姻常綠常新,預示男女雙方相親相愛,和睦美滿。黎族稱“放檳榔”或“放衣服”。

形式

定親

倘若小伙子與姑娘情意相投的話,小伙子必須告訴家長,然後請兩名媒妁。她們是善於言辭,見縫插針的。穿著漂亮的花桶裙,戴著嶄新的精製斗笠。用兩條新毛包頭上四個要好的檳榔到女方家“查”(查即試探女方父母對此婚事的態度)若女方家長輩開毛貼吃檳榔,則表示同意,接著雙方就可商定放檳榔的時間及議價。時間多定於農曆六月或八月的雙日,象徵成雙成對。

放檳榔

良辰吉日到了,女方家熱鬧非凡,遠近的親戚都挑著糕點,攜兒帶女。還有村裡的男女老幼都聚集於女方家等待“吃檳榔”。此刻兩名媒妁拿出議定的實物及人民幣(600個檳榔,約400人民幣,光銀一對)於客堂坐定後,女方父母便於桌上掀開毛貼,吃檳榔,此時都是成雙對,父母或哥嫂。否則不吉利。 媒妁分送檳榔看輩份,大的給吃,小的只好自己討吃,有時小輩想吃 檳榔竟把媒妁圍得水泄不通。款宴時,女方家也只要兩名婦女待客(忌寡婦)。桌上只四人、吃飯時諱忌掉筷,碰盤之類事發生。菜類多為雙尾魚 (即尾巴開的魚),一般不吃肉類。媒妁送來的600個檳榔中,40個是刻上形色多樣的花紋,這是專送給父母,至親的。在海南島居住的黎族,在姑娘剛出生的時候,父母會在家中種一棵檳榔樹。姑娘出嫁後,這棵檳榔樹也隨之遷往男家。這個婦女死後,檳榔樹也隨之砍去。這種做法是希望女子象檳榔樹一樣正直不二。在海南一些地區,過去小伙子求親,都會送一盒檳榔給女方,姑娘的父母如果開盒取一顆檳榔,就是答應了這門親事。

黎族青年男女相識之後,就會在一起對歌。如果姑娘喜歡小伙子,就和他唱答。經過一段時間雙方感情深了,姑娘會送小伙子繡著蝴蝶和鮮花的腰帶。小伙子接受了姑娘的禮物後,要在姑娘的手臂上咬出兩排牙齒印。姑娘被咬後十分高興,黎族人認為,小伙子咬得越深,表示對姑娘的愛越深。

以前黎族女子訂婚時,還要進行紋面。圖案由男方提供,由幾位婦女用野刺在姑娘的額頭、面頰和嘴唇上紋出圖案,中途還要加入顏料,大概經過一個星期,這個圖案就留在姑娘的臉上了。

結婚問日

男方籌足資金後,便於農曆十二月份,又派兩名媒妁挑著一對鴨、兩小壇米酒、八個檳榔往女方家“問日”(問日包括擇日,議商品價)。一般情況下,還得交給女方家400至600元人民幣,桶裙兩套,戒指一隻,百斤以上的豬一頭,米酒八壇,待男方家許諾後,女方家方同意擇定吉日, 多定龍、牛、馬、羊雙日。

結婚、鴛鴦圓夢

結婚的前天,男方家派人挑了上述議價物品給女方,第二天晚便算結婚日。

送女,娶妻均在晚上。一到下午男方家便派族內兩名女青年帶上檳榔,香菸,糖果到女方家迎親(須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一入晚,嫂或 (堂表、嫂)幫嫁女梳妝打扮。完畢、女方姊妹或者表、堂姐妹簇擁嫁女抱頭痛哭。哭聲象徵了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懷。依依惜別,姊妹要天各一方。悲喜交加。此時,姐夫(或堂,表姐夫)從簇擁的姊妹中,把嫁女 往外拉、兩方爭奪,哭聲震天。姐夫也得拚命,若多個姐夫,便好辦了。 一位出客堂,嫁女邊哭邊托著檳榔盤,讓親戚朋友吃檳榔。於是有兩名或四名弟弟(表、堂弟)跟其後面。被一行樂隊,敲敲打打送至男方村莊。 一到村莊,新郎伴郎便對弟弟、嫁女鞠躬,連行三遍。嫁女一踏進門檻, 鞭炮轟響,接著便拜堂(須穿上婚禮專用長筒)、一般均在雞叫前、拜堂完後,鬧洞房,通宵達旦、此晚夫妻兩個不能洞房花燭月,強熬強耐。天一亮,親戚朋友便蜂擁而至。喝喜酒,約上午10點鐘,夫妻還得回娘家, 到女方家問候父母,叫“迴路”。婚禮結束。

特色

黎族人在舉行婚禮儀式時也用種種方式求得平安吉祥,他們的做法很獨特。在結婚的那天,男方派幾個親屬或好友帶一些酒肉檳榔等到女家接新娘。在男方到女家之後,要馬上把檳榔破開分給眾人吃。當天下午女家請來幾位婦女和幾位男子作新娘的伴行。因為黎族結婚沒有坐轎子的習俗,新娘便跟著迎親的人步行到男家。在路上如果碰上山豬、蛇或死等,新娘得立即轉回娘家告訴父母。父母就要立即請來巫師,讓他殺雞驅邪。否則認為會給男家帶去不吉利。驅邪後大家再次上路。當新娘到達男家門前時,新郎和他的父母及其親屬站在門口相迎。男家事先請來的巫師拿著一把剪刀跟在新娘後面,一邊口念咒語,一邊舞弄手中的剪刀,同時亂撒飯粒,送嫁的人也跟著拿些飯粒撒在地上。最後巫師用剪刀打破一個生雞蛋認為這樣鬼就不會纏繞新娘,使日後一家得到平安。
但也有的地方不請巫師,而是請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他一手拿著鉤刀和盛著生米的雞蛋殼,一手拿著新郎的一件衣服念念有詞,最後用鉤刀柄把蛋殼搗碎。這樣做的意思是請一切鬼怪妖魔之類吃飽以後不要來了,祝福新郎新娘平安,子孫繁衍。這時,男家門口還要點起一小堆柴火,新娘進屋時從當中跨過用以驅邪。
還有的地方是當新娘快要到達男方的村口時才換上新衣,伴隨新娘的婦女用被單或者是布把新娘的頭蓋上,由伴娘領著做各種驅鬼儀式。這些儀式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驅除鬼邪,擺脫鬼邪的糾纏,保護新婚夫婦日後生活平安。

特點

吃物訂親
黎族青年男女戀愛自由,可結婚卻不那么自由。男女之間婚姻的結締,大都要經過父母的同意。如果男家看中了某女子,就得請媒人帶酒、茶和檳榔前去說親。說親一般要經過四次。第一二次,主要說明來意,而女方父母也不表態。不過,女方的父母可以接受媒人帶來的東西,但姑娘則不可以吃。因為父母尚未表示同意。到了第三次上門,女方父母同意了這門親事,俗稱"吃物訂親"。吃物,主要是吃男方送來的檳榔。相傳,嚼檳榔在北宋時代就已成為黎族人民的一種嗜好。求親時,以嚼檳榔作定情,已相沿成俗。這樣,待第四次媒人再上門時,不光帶食品、檳榔,而且要帶錢、服飾等物。同時,和女方父母商議禮聘和吉期。談妥之後,媒人再回去告訴男家。這樣,訂婚手續便告完成。
訂婚有很多禁忌,如果女方家死了人或死人的周年忌日,男家不能去說親。訂婚的那天,雙方父母不能梳頭,否則,認為子女會染病。
訂婚以後,一般在三四年之後結婚,也有五六年之後結婚的。婚期也有禁忌,如忌在單月舉行婚禮等。不過,解放以後,這種狀況已有了很大的改變。
舂米聲中慶婚禮
黎族婚禮,宴席設定排列成一字形。然後,按照習俗:男女兩家的親朋艱好友分坐兩旁,中間一對"正座"是新郎新娘的席位、母親和伴娘、伴郎分別坐在"陪座"上。新良好和伴娘們入席後,先是面壁而坐,待至"咕喔咕喔"的舂米聲起,才轉過身來,開始飲宴。
舂米隊伍是由男女兩家的婦女六至八人組成的。各人手持木杵,輪番舂擊木臼。舂一下,又大臼沿上碰一下,發出"咕喔咕喔"的響聲,節奏明快,聲調和諧,象徵雙方的新生活開始。
逗婚
黎族人的婚禮,獨具一格,十分風趣,而以"逗婚"為高潮。
新婚過門的翌日,一早就得起床,為娘家做第一餐飯,以示勤快;還借這機會顯示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在新娘進入廚房時,伴娘們拿著小木棍跟著"保護",以防小伙子們把鍋底黑塗到新娘臉上,當小伙子們要來抹黑時,伴們便使用小木棍,冷不及防的給敢於來犯者以迎頭痛擊。有的小伙子,可真的被打得鼻青臉腫,也有些姑娘被抹成花臉。之後,雙方便興高采烈地談論起自己的"戰績"來。經過這場"混戰"之後,新娘方開始做第一餐飯。吃完飯,開始送親。實際上,這種"逗婚娘"的活動,其意義還在於為未婚青年舉辦村際聯誼會。這是青年男女尋求愛情、幸福的一個良好機會。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